大智度论大意(第32集)主讲

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智度论大意  (第三十二集)  1980/1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9-011-0032

MP3下载

《大智度论》第三十二卷,「释初品中四缘义」:

 

经【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。次第缘。缘缘。增上缘。当学般若波罗蜜。】

 

在《大论》最初三十几卷的文字,我们读了以后,发现一桩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『当学般若波罗蜜』。般若波罗蜜是大乘佛法的根本,也就是说,整个大乘佛法建立在般若波罗蜜上,所以佛在《摩诃般若经》上处处指归,龙树菩萨苦口婆心的劝导,将经文详加解释。般若波罗蜜翻成中国话的意思,就是圆满究竟的智慧,般若翻作智慧,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,到彼岸就是到了家,我们讲圆满、究竟,都是到家的意思。所以以我们习惯上来讲就是最究竟、最圆满的智慧,才能够深入一切法,通达一切法,不惑于一切法。

 

今天讲到菩萨如果要想彻底明了一切万法缘生的关系,这四种缘是佛在经论上常讲的,『因缘、次第缘、缘缘、增上缘』。我们在大专讲座「佛学概要」里面第二讲也就讨论这个问题,唯识学里头再详尽,假如没有般若智慧,给诸位说,他所领会的四缘还不够深、还不够圆,换句话说,还有欠缺。所以读到今天,诸位也应该省悟,没有智慧不能学佛,要学佛一定要开智慧。论文一开头就是解释这四种缘的名相。

 

【一切有为法。皆从四缘生。所谓因缘。次第缘。缘缘。增上缘。】

 

『因缘』,这就是亲因缘。

 

【因缘者。相应因。共生因。自种因。遍因。报因。是五因名为因缘。】

 

这五种因后面有详细的解释,在此地比我们比一般讲要说得详细一点,通常我们只含糊笼统说一个亲因缘,此地把亲因缘又分为五种,这是一切有为法一定不会缺少的。向下按照次序解释次第缘、缘缘、增上缘,它的大主义是说明菩萨要将这四种缘的真相彻底了解,那是非般若智慧办不到的。在第三页就是把这四种因一一的加以说明。第二页最后一行:

 

【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无所舍。无所破。毕竟清净。无诸戏论。】

 

这几句话非常重要,要细细的去体会,不能够大意的看过。诸法缘生,有具足、有不具足,这个地方也说得很详细。心法是要四种缘都要具足。第四页第二行:

 

【无想灭尽定从三缘生。除缘缘。】

 

在诸法里面无想定是无想天所修的,灭尽定是小乘阿罗汉所修的,龙树菩萨在此地说,他只要三种缘就行了。

 

【诸余心不相应诸行及色。从二缘生。除次第缘。缘缘。】

 

不相应行法以及色法只要二种缘,就是亲因缘、增上缘。『缘缘』就是所缘缘。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记住,这些在佛学里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常识,无论在什么经论里面常常我们会见到。这些道理懂得了,对我们自己的修学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

第五页从第三行起,有六行的文字是讲诸法实相。诸法实相是我们很想证得的,虽然很想证得,可是总是不能证得,当中因素当然非常之多,最大的一个障碍还是我们对于诸法实相的状况一无所知,那个修学重要的纲领并没有掌握到。这些理论乃至修法,我们在大乘经论里可以说处处都见到,见是见到了,可是在境界里面转不过来,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诸法实相的原由。这里面这几行是说诸法实相,里面有三句话非常重要,第三行:

 

【虽分别是法。而知其空。皆如幻化。】

 

这三句特别要记住。我们确实做不到这个境界。佛分别诸法,他要是不分别,他怎么能给我们讲这样多诸法?一桩一桩讲得这么微细,当然是分别诸法。不但相宗要分别诸法,性宗也要分别诸法,不分别就没有言说,但是人家分别即是不分别,高明就在此地,妙就妙在此处。为什么说分别即是不分别?这里说得很清楚,『虽分别是法,而知其空,皆如幻化』,我们分别一切诸法就把它当真实的,也不晓得它是空,也不知道它是幻化。知道万法皆空,知道万法是幻化,像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讲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又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是般若智慧,般若波罗蜜。

 

佛虽然分别一切万法,虽然说一切万法,甚至批评一切万法,但是佛知道万法皆空,如露亦如电,皆是幻化。所以说即非说、非说即说,说与不说心地都清净,不落一尘。就是六祖所说「本来无一物」,说一切法、分别一切法,本来无一物;不说一切法,还是本来无一物。诸位要是明了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佛祖为什么从《大论》开头到现在,句句都指归在般若波罗蜜,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具足般若波罗蜜的智慧,才能通达如来真实义,开经偈是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没有般若波罗蜜,就不能够解如来真实义。般若波罗蜜的样子,就是「虽分别是法,而知其空,皆如幻化」。其他的文字诸位自己去看,我只提出这一句最要紧的。在第六页第四行答的底下,这几句话很值得我们警惕:

 

【阿毘昙四缘义。】

 

这个『四缘』就是前面讲的因缘到增上缘这四缘。

 

【初学如得其实。】

 

要是把这四缘看落实了,落实就不是般若智慧,落实就是执着,分别执着。

 

【求之转深。入于邪见。】

 

为什么我把这几句话提出来给同修们讲值得我们警惕?因为这个毛病是很普遍的,不但现在人学佛都落实了,古人也不例外,佛世的那个时候都不例外,这是大障碍。你看《金刚经》的注解,《金刚经》的《心印疏》,《金刚经》历代注疏里面是有相当分量的一部注解。在台湾道源老法师讲《金刚经》都是依《心印疏》。江味农居士对于《心印疏》的科判非常赞叹,可是对于它的注疏,江味农居士都有批评,说它什么?落实了。所谓落实就是与非空非有第一义相违背。《心印疏》还有落实的毛病,何况其余!这是学般若的人必须要知道。

 

学般若的人心要空,心要像镜子一样,要空、要零才能学般若;心里面有一物就不空,也就不零了。所以一切境界,学般若的菩萨,凡是大乘菩萨都是学般若的,一切境界都可以涉入。你看《四十华严经》善财童子是学大乘的菩萨,哪一个境界他不能涉入?一切法相可以分别,正是前面所讲的。但是涉入即未涉入,分别即不分别,这才不落实,才是称性。坐实了就是此地讲的这个毛病,『求之转深,入于邪见』,这个道理不但龙树菩萨在此地讲,清凉大师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面也是这样讲。讲的言语不同,意思完全是一样的。

 

什么叫佛法?给诸位说,佛法就是破执着而已。执着就是邪见邪行,没有执着就叫正见正行,实在讲,所见所行真的没有两样,没有执着是佛知见,有执着是众生知见。没有执着的知见是称性的,是非执即执、执而非执。有执着、有不执着,这是意地里面、八识里面的,八识里面的都叫做邪知邪见。诸位要晓得,这个较量是与性谛做标准,以称性为标准,也就是说最高的标准。我们要想大成就,一生成佛,就要取法乎最上,我们才能够办得到。

 

也许诸位想,我们业障深重的人行吗?称性起修,什么样的业障就像红炉点雪立刻消融,就能消掉了,一念之间就可以消无始劫来的业障。红炉点雪是什么?那个炉子里面火烧得很盛,铁的炉子都烧红了,雪片飞到炉子上立刻就化掉,就不能存在,古人用这个来比喻。这是我们要注意的,千万不要学佛学了个邪知邪见,还自认为是对的。在同一页最后一行:

 

【如世间人。耳目所睹生老病死。是则为有。】

 

就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眼看的、耳闻的、所接触的,世间人是有生老病死。这是什么?看粗相。底下两句就有味道了:

 

【细求其相。则不可得。】

 

仔细用般若去观察的时候,生老病死没有,所以了生死在佛法里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仔细观察,没有生老病死,不但是分段的生老病死没有,变易的生老病死也没有。佛说两种生死,随顺众生说的;如果称性而说,觅生死了不可得。这是讲实话,这是诸法实相!诸位听经也听久了,当然听我这么说也不会反对,可是现前有没有生死?如果没有生死,为什么还贪生怕死?有贪生怕死这一念,就是生死没有「了」,这个「了」就是明了,生死这一桩事情没有搞清楚,没有把真相彻底明了,所以在这里面有患得患失,有疑虑、有恐怖。真相搞清楚了,一切妄念,虚妄分别全都没有了,心是清净的,是自在的。

 

不但我们今生不死,我们这个肉体也没有生死。诸位果然得其实相,肉体也不生不灭。一切法不生不灭,这在佛法里面就叫做涅槃的境界。涅槃是印度话,翻作中文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。在这地方我把这一句给诸位念出来,诸位要是能接受,也就吃了个定心丸,晓得佛讲的我们不生不死。学佛的人怎样?要把不生不死把它证实,因此佛法是有方向、有目标,不是盲修瞎练。世间的科学、哲学都在那里摸索,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、没有结论。佛法不然,有目标、有方向、有结论,学佛的弟子无非把它证实而已,这是佛法与世间法不相同的地方。

 

在第七面,经文以下是讲诸法如义,《金刚经》里面有这一句,「如来者,诸法如义」,这句话说得妙极了!第五行:

 

【诸法如。有二种。一者各各相。二者实相。】

 

下面就讲诸法如义,末后是讲法性,这些文都希望诸位自己细细的去看。在第八面讲实际,第八面第五行下面问答是辩明三桩事情的异同,就是诸法如义、法性、实际,这三种到底是同还是不同,在这个地方龙树菩萨给我们辩明。末后一行讲三法印。第九页第四行:

 

【如般若波罗蜜经中。了了说诸法实相。有人着常颠倒。故舍常见。不着无常相。是名法印。非谓舍常着无常者。以为法印。我乃至寂灭亦如是。】

 

这两行文也非常重要,这是如来说法的真实义,我们如果不明了,简直就没法子看经,看经会把经都误会了,以为佛真有法可说,那就大错特错。佛无法可说,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是破我们执着而已。此地举出一个例子,世间人『着常』,佛说无常,说无常是破我们常的执着。而世间人怎么样?佛说无常,好,我常的执着不要了,我再执着无常,那又错了。二乘人确实就是如此,必须要晓得,佛讲无常是破我们常执,常执破了,无常也不要,这才是佛说法的真实义,才是真正智慧现前。

 

佛在《金刚经》说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佛法执着不得。一切诸法,法尔如是,就是诸法如义。一切诸法皆不可说不可说,这时候是智慧照了,像《心经》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,这是晓得一切诸法是空、是幻、是梦幻泡影,虽然是梦幻泡影,它里面还有作为,也分别诸相,也示现种种身教化如幻的众生,所以这个我们叫做无作而作、作而无作,这妙极了,这就叫度一切苦厄。『非谓舍常着无常者』,这句话是顶重要的,我们初学佛的人往往不晓得这个道理,总是离不开执着,不执着那一边就执着这一边,不执着这一边就执着那一边,把我们自己的悟门给堵塞了,不能开悟。

 

在第十一页,这是讲到佛法中心的论题,就是:

 

【诸法三世平等。是名为如。】

 

【诸法实相中。三世等一无异。】

 

十一面倒数第二行:

 

【过去如。未来如。现在如。如来如。一如无有异。】

 

这个文诸位细细去读,这里面佛说诸法三世平等。必须要入这个境界,平等心才能现前,而平等心就是大乘佛法修学的基础。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,所谓是功夫不得力,修学没有进展,其原因在什么地方?就是我们没有立足地。正如同我们要盖个大楼一样,那个图样一天到晚在手上,天天在看、天天在想,我要怎么怎么盖。土地地皮还没有,没有办法施工!大乘佛法的地皮在哪里?就是平等心,平等心就是清净心,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一真,一就平等,二就不平等,所以一是真的,二就是妄的。平等心的人住一法界,一真法界;二心的人住十法界、千法界、万法界,所以古人讲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。我也是劝勉诸位,修什么东西都要向「一」这个目标去下功夫,念佛就在一心不乱,我们才会有成就。心里面有二一,怎么会能得到一心?这不可能的事情。得到一就是得到平等,佛法的大根大本可以说就是一个一真,就是不二,这两个名词是一桩事情、两个说法,一真就是不二,不二就是一真。六祖说: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

 

再给诸位说,儒家道统这个根本也是一,也是不二,儒家就是讲我们中华文化的道统,也是两个字为中心,一个孝,一个仁。你看孝这个字是一个老字、一个子字,两个合起来的,二而不二、不二而二,这就是不二法门,一真法界。仁也是两个人,两个人合成一个字,那还是二就是一、一就是二。一真法界就是不二法门,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你把中国文化的中心跟大乘佛法中心一比,是不谋而合。会用功的人就抓住这个纲领修学,那成就真正是事半功倍。事半功倍还不太妥当,在我的看法,用一分的功夫,有万分的成就,不是二与一之比,是一与万之比!就是你能不能抓到这一点。所以在世间法里面叫你们去念四书,你要把握重点,一个孝、一个仁,那是一真,是不二。

 

所以佛法与世法相辅相成,都是建立在平等心上,二人合成一个字,平等了,老少合成一个字,平等了。儒家讲诚,佛法讲直心。直心,在《无量寿经》就是讲至诚心,我说得浅显一点,我说作平等心。学佛从哪里学起?就从这里学起。我一再奉劝诸位,下手的最初方便从怨亲平等学起,为什么?这是最不平等的,就从最不平等这里修起,修成平等,你自己就成佛了。只要得到平等心,给诸位说,世出世间一切法就通达。为什么?世出世间一切的圣贤教训都是平等心里流出来的,你已经得到平等心,那所有世出世间圣贤教训都是一个心流的,你怎么不悟?一看就明了了,恍然大悟!如果在经论里面去钻研,我们就是用一生,用个一百年、二百年的功夫,那一部《大藏经》的骨质还钻不透!可是你要是会用功,在平等心上修,不要多少时间就贯通。所以这几句话非常重要,要牢牢的记住,诸法实相中三世平等,没有两样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14日19:47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86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