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度论大意(第32集)主讲

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阅读模式

在十二面第四行以下,是讲教化的义趣,也很有味道。第四行第二句:

 

【诸佛贤圣。以智慧方便持戒禅定。教化引导。令得是涅槃法性。】

 

可见得教化的目标是『涅槃法性』,其余的那些都是手段、都是方法,藉这个方法达到涅槃法性。那些方法都不能执着,如果一执着就不能达到涅槃法性,一有执着就成了障碍,换句话说,就不能见性。『令得是涅槃法性』,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,我们修净土的人讲证理一心不乱,就是这个意思。

 

【利根者即知是诸法皆是法性。】

 

这就是平等心现前,一切万法皆如,一切万法皆是法性,见性了。性在哪里见?在一切法中见,没有一法不是法性,所谓头头是道。

 

【钝根者方便分别求之。乃得法性。】

 

利根的是顿悟,钝根的是渐悟,他怎么样?他在分别法相,愈研愈深,几时把法相都断了,他就悟道了。譬如对法相名词很熟悉、经教的道理很通达,什么时候他把这个熟悉通达都放下、都不要,他就入境界;他还要、还执着,他不入这个境界,渐就渐在这里。顿是当时就不着,我们拿《坛经》来作比喻,六祖大师他当时就不着,当时就悟。我们看看六祖底下的这些弟子们,现在我们正读到「机缘品」,我们看过无尽藏比丘尼、看过法达禅师,他们对于教理上都有非常深厚的基础,自己也很自负,但就是不能开悟。为什么原因?就是因为对教理放不下,他很自负,心不平等。到六祖会下,六祖教他什么?放下而已。放下之后,心平等了,立刻就入境界,五体投地。六祖一生教人没有别的,就是一句话,「本来无一物」,一生就是这一个宗旨教人。真心里面本来无一物,你为什么要强添一物进去?所以晓得自己心里本来无一物,绝不往心里加一点点东西,这是顿悟,利根者。还是放不下?那就是钝根,慢慢的来,几时你放下,几时顿超。下面的文诸位自己细细去看,像这些理论、道理,我们在大经大论里面随时可以看到,我们讲堂所开的这几部大经,都是一乘了义的经典,都是上上乘法。《大论》里面好的句子实在太多,希望大家要细心去读,好的句子红笔把它画下来,常常去看,都是帮助我们开智慧的。在第十五页,经文里面是讲菩萨的神力。十六面论的第二行:

 

【众生有二种。一者乐善法。二者乐善法果报。】

 

这是讲众生大别有这两类,一个喜欢修善,一个喜欢享受善的果报。确实是有这两种人,这都是修行人,所以佛说:

 

【为乐善法者。赞叹诸功德。】

 

鼓励你修善法。

 

【为乐善法果报者。赞叹大神力。】

 

这就是为什么经上要说诸佛菩萨种种不思议的神通,目的是对这一类人所说的。第十七页第三行:

 

【如法华经说。】

 

《法华经》里面一段话,世界不可思议,佛菩萨能知,能遍知。末后两行问答,是说明诸佛菩萨为什么能知。十七页倒数第二行:

 

【有人行般若波罗蜜。】

 

『行』是修行,是把般若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就叫做『行般若波罗蜜』。行般若波罗蜜有什么样的效果?

 

【灭诸烦恼。】

 

如果你还有烦恼,那你没有般若波罗蜜,你不是行般若波罗蜜。行般若波罗蜜的人,心里面不生烦恼。

 

【及邪见戏论。】

 

决定没有邪见,也没有戏论。

 

【入菩萨甚深禅定。】

 

何谓『禅定』?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不动,就叫做禅定。菩萨的禅定跟小乘禅定不一样,小乘是面壁叫定;大乘是入境,所谓是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动静无碍才叫真正的禅定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看到,鬻香长者是代表修禅定的菩萨,他在哪里修?在市廛当中修,市廛就是市场、百货公司,人最多、最热闹的地方去修。怎么修法?不是到那个地方去盘腿、闭着眼睛在那里打坐,不是的,就是到那些地方去玩,游乐场所当中去玩叫做修禅定,境界相涉不动心,这种禅定是智慧。中国禅宗所讲的禅不是六度里面的禅,而是六度里面的般若。这个诸位可以看《坛经》,《坛经》是中国禅宗之大根大本,所以六祖大师的《坛经》是般若,而不是禅定,这就是『菩萨甚深禅定』。

 

【念智清净增广故。】

 

念智不但清净,而且能增广。

 

【则能分别一切诸色微尘。知其数量。】

 

对于十方无量无边不思议的世界,菩萨都能够知,而且是遍知,没有不知道的,能力就是从这里来的。这不但说明菩萨这种智慧德能的来源,而且还教给我们下手之处,那就是什么?要行般若波罗蜜。如果不行般若波罗蜜,我们虽然在本性里面有这个能力,性具的能力,可是如果没有修德,性德不能现前。我们的性德上有一重障碍,必须要用修德把这个障碍破除,使我们的性德能恢复,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的正遍知;正是正确没有错误,遍是圆满,一样事情也不漏。

 

底下一行是讲心力有大小,这个也很有趣味。诸位懂得这个道理,就晓得心力不可思议。心在清净无障碍的时候,这个能力是无量无边;如果生烦恼,有执着、有障碍的时候,这个心的能力就减少,就减弱了。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看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,为什么诸佛能力那么大?他的心清净。菩萨的大不及佛,菩萨还稍稍有点小障碍没有去除干净。凡夫这个心表现的能力有限,那是我们烦恼太多,执着太重。畜生、饿鬼、地狱那是更重。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,十法界有情众生的升沉,究竟是个什么道理。二十面经文:

 

经【菩萨摩诃萨欲一结跏趺坐。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虚空者。当学般若波罗蜜。】

 

这一段的意思,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故,所以示这种不思议的相。这是有一类众生需要用这个才能度得了他,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得度,应以什么法门得度就用什么法门得度。二十一面经文当中,有两点意思,第一个是先有能力:

 

经【菩萨摩诃萨欲以一毛。举三千大千世界中诸须弥山王。掷过他方无量阿僧祇诸佛世界。不扰众生者。当学般若波罗蜜。】

 

最重要的还是当学般若波罗蜜,这个刚才说过,显示菩萨有这种能力,这个能力太大了。『一毛』是正报最小的一根寒毛,一根寒毛就有这么大的力量,能将『三千大千世界中诸须弥山』擎起来,而且是把它一丢过去,能丢多远?能丢到『他方无量阿僧祇诸佛世界』,还不惊动众生。诸位想想,我们今天科学要跟这个比,差得太远了!我们今天科学用什么样的一个原子弹还动不了须弥山,没有能力能动得了须弥山。这是讲菩萨的本能,称性的功德,但是重要的意思在表法上。二十一页最后这一句是表法的意思:

 

【复次。诸菩萨为佛当说法故。先庄严三千大千世界。除诸山令地平整。如法华经中说。佛欲集诸化佛故。先平治地。亦欲现希有事。令众生见故。】

 

这个表法就是佛如果说一乘法、说上上乘法,一定要教众生心先要平静下来,才能接受。因为佛的法是从平等心流出来的,众生心一定要以平等心才能接受,才能感应道交。佛法从平等心中流,众生以不平等心来接受,虽然接受了,也不是那么回事,就是我们所讲的闻而不悟、修而不证,道理就在此地,心不平。平地就是平心地!底下一段文是教供养,供养是修福,这也是我们大家最为关切的。请看《论》二十三页第一行,答的底下:

 

【供养功德在心。不在事也。】

 

这个原则一定要记住,圆满的功德是『在心』,不在事。事是要四种缘,缘不具足,事不能成就,要靠外缘;心不要靠外缘,所以是圆满具足。要修心,要发愿,事上的成就还要看众生有没有福报,众生没有福,诸佛到这里来想建个道场度众生,佛来了也办不成。为什么?众生没福。什么时候众生有福?众生心里面都能够辨别邪正善恶,都有心断恶修善,舍邪归正,佛菩萨就出现到世间来。众生机缘成熟了,大家对佛菩萨才有一种敬意,才能够拥护,才能够接受。众生对于佛菩萨没敬意,不知道拥护,不能接受佛法,诸佛菩萨来了也是枉然。所以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,怎样去修圆满的功德,这个地方着重在『供养』。诸位看第四行答底下:

 

【僧虽不见不知。而其供养。施者得福。譬如有人遣使供养彼人。彼人虽不得。而此人已获施福。如慈三昧。于众生虽无所施。而行者功德无量。】

 

这后面一句很重要。譬如修慈心,大慈大悲,你的心确实是大慈大悲,但是你也没有什么东西供养别人,为什么?自己贫穷,什么也没有,但是你对于一切众生的功德你就圆满了,你得无量无边功德。这是什么?慈心,一切众生都摄在你慈心之中,你这个广大的慈悲心,慈心含摄一切众生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。再恶劣的众生,都是以慈心待他,对于众生,不是不施于他、不是不爱护他,有能接受、有不能接受的。能接受的,尽心尽力的帮助他;不能接受的,尽心,力尽不到,力尽不到是他有障碍,不是自己有障碍。但是心总是平等的,决定平等。力是缘上不平等,心是决定平等的,成就无量功德。

 

从二十六面一直到三十四面,就是末后这一卷的终了,这几页非常重要,诸位要去多念几遍,一句也不能漏,为什么?与我们眼前所修的有密切的关系,这是教我们布施的修法。最前面几句是总纲:

 

【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。无所破坏。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。以大悲心还修福行。福行初门。先行布施。】

 

所以六度以布施为首。

 

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。智慧明利。能分别施福。施物虽同。福德多少随心优劣。】

 

这几句是总纲,特别要记住。施物虽同,福德多少要看你心之优劣,这个与前面互相照应,前面讲供养论心不论事,这里修福德功德多少也是论心不论事。底下有几则公案,说明福德随心不随境界,这个公案非常有趣。第一段举舍利弗一段公案,舍利弗用一钵饭供养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把这一钵饭供养一条狗,喂狗了。佛就问他:你供养我福德大,还是我喂狗的福德大?舍利弗很聪明,知道佛喂狗的福德比我供养佛的福德大。什么原因?佛的心纯善,舍利弗的心比不上释迦牟尼佛。所以布施供养都是一样,都是一钵饭,可是福报大小,舍利弗供养佛的一钵饭确实比不了佛喂狗那一钵饭。这地方,在真正学佛的人,太要紧了!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修平等心、修慈悲心。二十七面第一行:

 

【大福从心生。不在田也。如舍利弗千万亿倍。不及佛心。】

 

千万亿个舍利弗也比不上释迦牟尼佛,人家心清净,所以得福不相同。这个地方就是教给我们,应当晓得从自己心田里头去植福、去培福,才是真正的福报。心田里面培福,最初方便就是等念怨亲,要学着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,生佛平等,怨亲平等,这叫真正用功夫,在境界当中去历鍊自己。第三行答里头讲:

 

【良田虽复得福多。而不如心。所以者何。心为内主。田是外事。】

 

这就是说明福德随心不随境。下面佛又举许多小公案,接着有亿耳阿罗汉、阿输迦王,这些诸位细心去体会,然后才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培福,怎么样修究竟圆满的福报。末后这几行也非常重要,二十七面倒数第三行:

 

【复次。又如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。无所着故。得大果报。】

 

这就是以智慧心。

 

【复次。为涅槃故施。亦得大报。】

 

不是为别的,为涅槃。

 

【以大悲心为度一切众生故布施。亦得大报。】

 

这是菩萨布施,悲悯一切众生的布施。

 

【复次。大果报者。如是中说。生剎利家。乃至得佛者是。】

 

这是讲大果报,一个是世间的果报,一个是出世间的果报。接着底下就说明果报,在果报里面有许多修行方法,在第二十八面说明人间帝王、出世间佛祖的修法,这以下的经文应当要熟读。从第三行起,第一段是讲世间富贵的修法,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,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接着第二段是教生天的修法,你生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告诉你如何修法。在第二十九页,第二行复次底下,就是第三段,讲感必定有因,修因一定证果。底下一段是讲出世的修行法,在二十九面倒数第五行,当中复次以下,这是第四段,出世的修法。倒数第二行第二句「复次」,是总说修行要领,这几句特别重要:

 

【复次。未离欲布施。生人中富贵。及六欲天中。】

 

这是没有离欲的修布施,如法修学。

 

【若离欲心布施。生梵世天上乃至广果天。】

 

这就是色界四禅天的果报。

 

【若离色心布施。生无色天中。】

 

这是四空天的果报。

 

【离三界布施为涅槃故。得声闻道。】

 

这是小乘的修学法。

 

【布施时恶厌愦闹。好乐闲静。喜深智慧。得辟支佛。】

 

这是辟支佛的布施修学法。

 

【布施时起大悲心。欲度一切。第一甚深毕竟清净智慧。得成佛道。】

 

这是大乘菩萨成佛的布施法。这几行是要领,是前面教给我们修布施一大段文的总结,这一大段文是非常重要的。下面经文可以说是教我们圆修、圆觉的方法。经文第三十面倒数第四行,从「告舍利弗」起一直到经文的终了,这四行文是相当重要。底下论里头就解释「慧方便」,什么叫慧方便?慧方便的原则是三轮体空。在这一段,慧方便的意义说得相当清楚,我们要多看、要多学,这个慧方便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应用,我们常讲的根本智、后得智。在十波罗蜜里面讲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,方便波罗蜜、愿波罗蜜、力波罗蜜、智波罗蜜都是属于后得智。三十二面经文以下,是讲成就三世诸佛功德的修法,当然这是很重要的。这里面有两句话特别要紧,在三十三面倒数第四行:

 

【当知彼诸佛者。皆是我身。】

 

这是一句。在同一面倒数第三行:

 

【皆是我身而作佛事。】

 

我只举这两句出来,这就是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一修一切修。我们几时能入这个境界?几时能通达这个道理?诸位这个道理要是稍稍能会得一点,你的嫉妒心没有了;嫉妒心没有了,成佛大障碍去掉了。为什么?你晓得于一切人所修的善功德都是自己修的。诸佛修的,诸佛皆我身,佛修的就是自己修的,我们现在跟佛为什么不能打成一片?不能够把十方诸佛诸菩萨修的功德,都跟自己融成一片,成为无量无边的功德?就是因为有嫉妒心障碍住。亏吃大了!这些障碍一去掉,一悟是彻悟!是自作障碍,看到人家做一点好事还嫉妒得不得了,不晓得别人做的就是自己做的,别人修的就是自己修的,只要嫉妒心去掉就通了,智慧通了,功德通了,福德也通了,才叫一真,叫不二。他修我无份,那就是二了,不是不二。这个道理也讲得多,今天在《大智度论》上又看到这样的文字。三十四面第一行:

 

【诸佛大悲。彻于骨髓。不以世界好丑。随应度者而教化之。】

 

我只念这几句。我们要学,学佛、学佛,要学得像个佛!佛是什么心,我们要学佛的存心;佛如何行事,我们要学佛的行事,这才叫学佛。不是把佛的经念念,自己的行为还是我行我素,那是不相干,没有用处的,那不叫学佛。学佛,佛是我们的榜样,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。今天的钟点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14日19:47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86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