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陀教育杂志》第475期 本期专栏:圆(轮)的表法意义(下) 2017年8月1日

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

因果教育: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(40)

 

培植真儒

 

我们有志学习孔孟,应该学习他们的大本领。例如:“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。我所说的道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。不凭空妄测、不绝对肯定、不拘泥固执、不唯我独尊。”这些都是孔子的大本领。阐发“克制私欲,恢复礼教;尽己本分;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道理,这些都是颜子、曾子的大本领。孔子的学问,主要在于治理自己的心行,所以说∶“将所学默记在心中。自我检束犹恐不及。对自己从重责备,对他人从轻责备。”各种训诲不一而足。

 

⊙孟子时代虽然出现杨墨(1)的学说,孟子发表言论驳斥他们,就如同从礼让变为口诛笔伐,这不是人人都能仿效的。不料后人对于孔子注重亲身实践的道理,畏惧其难行而苟且偷安;一听说能够驳斥杨墨就是圣人的弟子,就踊跃鼓掌。这些人舍难就易,反恨当今天下没有杨墨可以驳斥,所以只要稍微能够勉强搭上边的,就将其当作杨墨来对待,于是把这种说法转移到佛道两家。只是从事于讲述儒学,但对于怎样修养自己却疏忽了,那么不如存着圣贤人大公无私的心,只求克尽自己的心力,不从事于党同伐异(2),来得较有好处。

 

(1)杨墨:杨朱、墨翟。战国时期,杨、墨两派的学说都很盛行,孟子说:“天下之言,不归杨则归墨。”

 

(2)党同伐异:无原则地分门立户,偏袒意见相同的,攻击意见不同的。

 

【按】佛教的五戒,类似儒家的五常(3),只应当互相称赞,不应该互相毁谤。世俗人不能明察,听到慈悲的说法出自佛教,必定反对这种说法;而儒家的仁道,这时就丧失了。听到偷盗、邪淫的戒律出自佛教,必定反对这种戒条;而儒家的义理,这时就丧失了。听到妄言的禁律出自佛教,必定反对这种禁戒;而儒家的忠信,这时就丧失了。这难道不是想要捍卫大道,反而伤害大道吗?从前有个学者以佛教的害处请问象山先生(4),先生说:“请问害处在什么地方?”今天那些害道的人,正是喜欢说这些没有用的话。

 

(3)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(4)象山先生:宋巢陆九渊曾经讲学于江西贵溪县西南的象山,故称象山先生。

 

潜消祸乱

 

茫茫的宇宙,并不是没有出类拔萃的英雄,若是用在正道,就是张良、周勃、陈平、萧何之流(5);若是用在邪道,就是王莽、董卓、司马懿、曹操之流(6)。自从科举考试设立,他们在童年就从事文章书画;年复一年,在不知不觉之中,两鬓斑白,牙齿脱落。而其中奸雄的丧气,强横狡诈者的灰心,也是很多。又有一种是才智杰出、不被功名动心的人,则是寄身丛林修行,暮鼓晨钟,东参西访,看富贵如浮云、生死像梦幻。以专横暴戾的材料,用来念佛参禅。因此暗中消除祸害与动乱的根源,又不知有几千万亿,哪能说帮助很小呢?

 

(5)这四位都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、治国安邦的卓越人物。

(6)这四位都是汉朝的乱国奸臣。

 

【按】孔子作《春秋》,而使乱臣贼子畏惧。畏惧什么呢?畏惧死后会留下恶名。但这还是国家昌盛时的事,若是后世的乱贼,并不害怕这个虚名;哪里只是乱贼,就算是号称为认识字的人,也都不知道有《春秋》的存在。惟有显示出人命无常,死后会受到报应,不忠不孝的人会变成畜生、饿鬼,这样才知道纵然用尽阴谋诡计,最后还是一场空,来生受尽万苦千愁,都是自己所造成的。回想在世之时龙争虎斗,图谋称王、创立霸业的谋划,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冰消瓦解。哎呀!自从有佛法以来,不知让多少乱臣贼子寒心,多少大恶豪强丧胆,让人们日渐变为良善,却不知道是谁的功劳!这件事情,我在佛陀的教法中看到了。

 

【下附征事】

 

毁教现果【魏书】

 

北魏的司徒崔浩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,才智过人,太武帝非常宠信他。但他就是不信佛,还劝武帝毁教灭僧。他看见妻子郭氏诵经,就非常生气地烧毁经书。崔颐、崔模是他的弟弟,两人深信三宝,见到了佛像,即使是在粪土中,也必定会礼拜。崔浩总会加以讥笑,而且斥责他们。后来崔浩因为国书事件触怒了太武帝,而被关进囚车里,送到城南严刑拷打,极其惨酷。更派卫士几十人把屎尿泼在他身上,嗷嗷的哀叫声传遍整条道路。自古以来被处死所受到的侮辱,没有像崔浩这样凄惨的。崔氏家族不论老少,都在闹市处死,尸体曝露街头,只有崔模和崔颐因为志向与崔浩不同,而独独免除了祸患。

 

【按】太武帝灭法以后,有僧人昙始手持锡杖,上朝去见太武帝。太武帝命人杀他,却无法伤害到他;太武帝大怒,抽出佩刀亲自杀他,也不能伤害到他。于是把他丢进虎牢,老虎都恐惧得趴在地上;就再让天师寇谦之去虎牢,老虎就大声咆哮,想要咬他。这时太武帝才惊吓地省悟过来,请僧人上殿,再三礼拜,忏悔罪业,答应恢复佛教(详见《北山录》)。

 

哎!三教圣人无非是想教化人行善而已,哪里希望各立门户,而互相比较高下呢?秦始皇受到李斯的迷惑而焚书坑儒,最后葬身于沙丘,李斯全族也被杀死。汉朝的桓帝、灵帝,唐朝的昭宗、宣宗,都受到宦官、宠妃的迷惑,而杀尽天下名士,最后协助的人也都遭到杀害,君王也亡国了(俱见《资治通鉴》)。

 

北魏太武帝受到崔浩的迷惑,毁寺焚经,不到三、四年,崔浩全族都被杀,太武帝父子都不得好死(出自《魏书》)。北周武帝受到卫元嵩的迷惑而毁灭佛法,不到四、五年,卫元嵩就被贬死,武帝忽然得了恶疾,全身溃烂,三十六岁就死亡,死得非常地凄惨,让人不忍谈起(出自《周书》)。唐武宗宠信赵归真、李德裕,毁坏全国的佛寺,不到一年,赵归真被杀,李德裕流放而死,武宗三十二岁就夭折了,死后断绝子嗣(出自《唐书》)。五代的国君之中,没有比后周世宗更贤能的,但世宗不知道佛法,才导致毁坏佛像来铸造钱币,所以不到六年,国家就灭亡了(出自《通鉴》)。

 

毕竟秦朝废儒后,不到三十年,儒教就复兴了;汉唐禁止佛教后,不到几年,在知识分子中又日渐兴盛起来;北魏废佛教后,七年就复兴了;北周废佛教后,六年就复兴了;唐武宗废佛教后,不到一年就复兴了。这些废教的行为,难道不是仰起嘴巴向天空吐痰,反而玷污自己的脸吗?李斯、崔浩最是灭儒灭佛的首谋,所以他们受到的现世报特别惨酷。宋徽宗虽然改天下寺院为道观,但还不到毁灭佛法,所以虽然被抓受辱,但国家还能延续下去。这些都是历史上清清楚楚可以查得到的。

 

真诚希望天下人都能以至诚心奉行三教义理,学儒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儒生,学佛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佛子,学道的人做一个真正的道士,尽心尽力一同协助教化众生,不要互相诋毁,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啊!

 

○问:僧人不耕作、不织衣而安享供养,只会耗费衣食而已,对人有什么利益呢?

 

◎答:世界上不耕而食的人太多了,哪里只是僧人呢?假使这些人不出家,能保证他们不吃不穿吗?能保证衣食必定是自己耕织的吗?况且在家人除了自身之外,还有妻子、儿女、仆人,花费更加倍于本人,哪里能像僧人那样一瓢一钵、四海为家呢?貂骚狐鼠的贵重皮帽,锦绣龙纹的贵重衣服,山珍海味的贵重美食,那些享用的人,想必都是不耕而食、不织而衣吧!请问这些享用的人,到底是僧人还是俗人呢?在家人为了爱妾的妆扮,不惜花费大量的珍珠翠玉;为了歌舞戏剧的享受,动不动就使用玉带金冠。或是开设赌博场所,而通宵达旦地赌钱;或者结交放纵的朋友,而大吃大喝。这种好吃懒做之徒,实在是不计其数!这种人为何不予去除,而单单要归罪于僧人呢?难道庸俗、凶恶、鄙劣之人,就应该任由他们穿华丽衣服、吃珍贵美食,而那些明心见性的修行人,反而不容许他们粗茶淡饭吗?这种情形大多显示出他们只是袒护有相同习气的人,而攻击不同型态的人,他们的心地真是太不平等了。

 

○问:古时候的人民有四种,今天的人民有六种。从事农耕的只有一家,但吃粮食的就有六家;生产器具的只有一家,但使用器具的就有六家。这样哪能不贫困又不偷盗呢?

 

◎答:吃粮食的人少,那么粮食售不出去就会损害农民;使用器具的人少,那么器具售不出去就会损害工人。这些农民所得到的利益,正要依靠很多人吃粮食;工人所得到的利益,正要依靠很多人使用器具。更何况,试问吃粮食及使用器具的人,是平白索取还是出钱购买呢?如果是平白索取,那么确实是要忧虑吃饭及使用器具的人太多了;如果是出钱购买,若也忧虑这种人太多,那么大富商家每天卖出千金货物的,他的父母妻子从门缝中看见了,都应该要痛哭。这些都是迂腐的读书人不知世务的说法,实在不值得一提。

 

>>续载中……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3日09:13:2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73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