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陀教育杂志》第475期 本期专栏:圆(轮)的表法意义(下) 2017年8月1日

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

经论辑要: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(200)

 

11.当知般若,亦是与彼诸法相形。名为般若耳,安可执著名字相。

 

‘当知般若,亦是与彼诸法相形。名为般若耳,安可执著名字相。’“般若”是佛家的名词,亦是与一切诸法相对而建立的。佛法既是因缘生法,无不是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因此,佛所说的名相,不能执着,一执着就错;体会它的意思,就可以了。学佛,要紧的是明心见性,破迷开悟,方是真实的目标。名字相是相对建立的,是故不可以执著名字相。因为众生愚痴,佛才说般若。般若是依愚痴相对而建立的。

 

12.前云明了无有定法,是清我见之源。今云破除攀缘妄想,是截我见之流。

 

‘前云明了无有定法,是清我见之源。今云破除攀缘妄想,是截我见之流。’源流像泉水一样,源头是比喻妄想、执着的根源。此是无始无明。前面经文说“无有定法”,是清除我见之源头。此处讲“破除攀缘妄想”,源头就不起作用。由此可知,正因为妄想、执着,无明才扩张。愈扩张愈大,愈扩张愈深,无明是如此起作用的。

 

13.一切众生,从本以来,不了达十法界理事,唯一真如,同体平等。念念相续,未曾离念,谓之无始无明。

 

‘一切众生,从本以来,不了达十法界理事,唯一真如,同体平等’。此是把源流的样子说出,也就是根本无明的现象。根本无明是什么样?此处说的就是。一切众生就是迷,无明不断的增长,不断的扩张,这是讲现前的众生相。何以有此现象?“从本以来”,有些地方讲“无始以来”,意义完全相同。“不了达”,“了”是明了,“达”是通达,不明了、不通达十法界的道理与事实真相。十法界的理与事是什么?“唯一真如”。理是真如;事也是真如。一如无二如,“同体平等”。体是真如,焉能不平等!

 

相虽然无量无边,森罗万象,体是一个。古德比喻说,“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”。金的器皿有无量种,各个不一样,但是体质都是黄金,没有两样。从体上看是平等的,从相上看也是平等的。相都是金,不管变成什么样子,都是黄金的相。一般人讲,体平等,可以接受,相如何平等?着相,就不平等;在相上起分别执着,即不平等。不着相,则相平等。金手镯是金的相;金耳环也是金的相,都是金的相,焉能不平等!如果起分别执着,手镯不是耳环,耳环不是手镯,即是着了相分。不着相分,皆是金之相,平等的;体是黄金,还是平等的。体、相平等,理、事亦平等。

 

我们现在迷了,不仅起妄想执着,而且妄想执着‘念念相续’。虽然妄想执着的念很短暂,前念灭,后念生,念头生灭不停。生灭不住,不能断除!‘未曾离念’。前念灭,后念即生,没离念,‘谓之无始无明’。此段文非常之好,第十二段、十三段将无始无明的相状、来源,为我们说出。文字不多,讲得很明白。

 

初学佛的,对于“无始无明”,很不容易弄清楚,很难了解事实。难得此小注说得如此详细、明白。如果未入境界,说不出来。

 

14.今欲返本还源,故必须从根本解决,以断其念。难哉、难哉。因其难也,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,令其随顺得入。

 

‘今欲返本还源’。我们学佛为的就是返本还源、明心见性,即是找回自己。宗门常讲,“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”,我们学佛就是为此事,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即是自己本人。意即明心见性,找回自性,即成佛,即是“返本还源”。

 

‘故必须从根本解决’。这是最直捷、最聪明、最为第一的,不从枝叶,从根本着手。我们的根本就是妄念,要直截从根本下手,‘以断其念’。破除妄想执着,即断妄念。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很多,不但宗门知道,教下的人也知道。‘难哉、难哉’。真难!说的是很清楚,然而断得了吗?不但断不了,愈断愈多。不断妄念,似乎还没有妄念;一想断,妄念来得何其多。

 

‘因其难也,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,令其随顺得入’。因为太难,是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。这些法门都是断妄想杂念的。诸位必须知道此原则,否则不会用功,甚至往往用错。

 

无论在家、出家,一入佛门,就教持戒第一,将持戒当作第一门功课,因为它重要。因戒生定,不持戒就不能得定。因定开慧,就开始悟入心性;不得定就不能开智慧。大家很认真持戒,戒律非常精严,能不能得定呢?不能,因为观念错误,分别戒律、执着戒律;须将分别、执着破除才行。用分别、执着持戒,戒律再好,得的是人天有漏福报。虽很善良,不造恶业,然不能得定。

 

何以不能得定?《坛经》中六祖说得很好,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。一般人把持戒的意义弄错了,不知道是自己持戒,没有叫别人持戒;自己守规矩,没有叫别人守规矩。自己持戒,看这人不持戒,那人破戒,心焉能定下来?不能得定,自己修得不错,而起心动念都不善,心依然是随着好坏境好界转,其实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持戒。三世佛见了都摇头,把我的意思搞错了。戒是清凉,自己得清凉。小乘戒是在相上,论事不论心,比较容易持,完全着相。大乘修行相当困难,大乘戒在心地,论心不论事,要心地清净,是故容易成就定慧。与小乘比较,大乘是修行的捷径。

 

佛何以说这么多法门?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,只要法门适合,所谓契机,就很容易成就。修学不契机的法门,则非常困难。这种例子在大小乘经上说得很多。所以,法要对机,若不对机,很难得效果。那一种法门能让我们随顺而入?

 

>>续载中……

 

(《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》讲于1995.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,“华藏讲记组”恭敬整理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3日09:13:2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73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