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(第18集/视频/文字)悟道法师主讲

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

你没有先学做人,你自己做错事不知道,你自己做错了以为自己是对的,问题就出在这里,会随顺自己的烦恼,我们凡夫都会这样。所以不能相信我们自己的意思,我们现在会随顺自己的烦恼。所以为什么我们修学,古来唐朝时代,「百丈立清规,马祖建丛林」,他为什么要提倡共修?是依众靠众。大家住在一起是为了依众靠众,如果不是为了依众靠众,不一定大家住在一起,大家没有一定要住在一起,可以住在一起,也可以不住在一起。提倡共修就是依众靠众,依是依靠,互相依靠,你靠我、我靠你。依众靠众就是什么?就是要调整自己的烦恼,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把它调整排除掉。因为你自己一个人总是会随顺自己的习惯,我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,这个就是随顺烦恼,我要怎么做就怎么做,这叫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。你跟大众生活在一起就不能这样,你不能自己要怎么样就怎么样。我现在出家二十几年,我自己也有道场、也有徒弟,这也是依众靠众。像你们每天早上七点在下面排队等我,这就是依众靠众,超过五分钟我就很不好意思,害你们在那边等那么久。如果我一个人没关系,慢个十分钟,不然我七点半再吃也可以,这个就随顺我的烦恼习气。这是什么?大家互相依靠。

 

我现在做三时系念,这个也是依众靠众。如果我一个人,我可以睡到,蔡老师讲的,「睡觉睡到自然醒,钱多事少离家近,位高权重责任轻,数钱数到手抽筋」,最后两个字结论是作梦。不知道有没有听蔡老师讲过这个?我都很认真听,我现在在学《弟子规》。现在年轻人他就是只要享福,父母都是给他享福,他在社会上自己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。所以他就想,他找的工作不要规定他几点起床,这样的工作,睡觉睡到自然醒,睡到他自然醒过来,几点都没关系;钱多事少离家近,钱要多,事情要少,离他家很近,走两步就到了,不用搭车。这个是现代人。所以我们依众靠众,这个非常重要,依众靠众就是在断我们的烦恼习气。所以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也是依众靠众,依靠大众的因缘。不然,实在跟大家讲,要连续做七天我就不会来,就不敢来,为什么?因为后面的行程都排好了,都答应人了。但是因缘这样,也可能是佛菩萨安排,让我有机会跟大家再度的依众靠众,大家互相来学习,互相成长。

 

《佛藏经》跟我们讲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「今不学沙弥,欲得具戒」,你现在不学沙弥戒,你要得到具足戒,具足戒就是比丘戒,你沙弥戒都没有学好,你怎么可能得到具足戒?这是不可能得到的。所以具足戒要有沙弥戒的基础,这是讲我们修学的一个层次、次第。「不持净戒,欲得顿悟」,你不持净戒,你想要一步登天,顿悟就是大彻大悟。这是莲池大师那个时代,很多佛门的出家人都是这样,一出家他就要赶快听教参禅。根据佛的规定,要五夏专精戒律,要偏重在律学的学习。像老和尚现在提出的四门功课就是律学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、《沙弥律仪》,出家众加一个《沙弥律仪》,四样,四个根。这四个根要在五年当中认真来落实、学习,你才会有成就。不然你现在就去听教参禅,你再听个几十年还是开不了悟,为什么?你有障碍,你的障碍没有排除。这个障碍就是没有基础的修学,听的理论很高、很好,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你用不上。怎么知道用不上?还会生烦恼,你就用不上。《华严经》的法身大士哪里有烦恼?他无明都没有,怎么还会有烦恼?我们现在听经教是可以一面听,《华严经》的理论是可以「行布不碍圆融,圆融不碍行布」,行布是次第,圆融是同时,我们可以同步的修学。但是在同步当中,我们基础这方面要比较偏重一点,要加强,你这样学经教才有个入处。不然你听经教参禅开不了悟,保证开不了悟。

 

现在大家跟老和尚学习,实在讲,我在旁边看,我心里也很清楚、也很明白,学得成学不成就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基础。不是你去跟老和尚亲近,跟他住在一起你就学得成,这个也不一定,有多少人跟在老和尚身边,学到走火入魔的都有。真的我没有骗你们,我看了几十年,难道我还会骗你们吗?我也没有必要骗你,骗你我也没有什么好处。看多了,累积经验,这个都是真的。为什么这么多人听经他不入?他学错了,最重要是他没有基础上的修学,包括念佛的人、听教的人,学这个,学不起来。为什么可以很断定他有没有成就?第一个,你就先看他做人,他如果不会做人,你说他已经成佛,你把我打死我都不相信。大家想我讲这个合理不合理?你说他人都不会做,人情世故,他怎么去对人,怎么去跟人家相处,他都没办法做到,他说他现在已经顿悟、他成佛了,他已经明心见性,真的,你把我打死我都不相信。顿悟是什么样子?顿悟了他不但会做人,而且他做得很圆满。第一个,他不会有烦恼习气,他不会贡高我慢,他对人都很尊敬。

 

你看六祖开悟,大家看《坛经》只是想看那一首偈,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都喜欢念这首偈。但是都没有看到六祖看到一个童子就尊称他上人,那句大家都没讲。其实那一句就是做人,看到一个童子,他已经顿悟了,他还是祖师,他对那个童子还称他上人。他还要去给猎人看守猎物,去做他的佣人,把那些人都当作佛菩萨。开悟的样子是那样,你看你有没有开悟。所以这些佛经祖语,祖师大德这些要多看看,你才知道怎么叫开悟,怎么学习才是正确的,学得对不对。学佛,就像老和尚以前常讲的,像开号码锁的保险箱,你有一点偏差都打不开。所以不能有丝毫偏差,方向要非常正确,也就是说我们的用心,心态要正确,不能有偏,偏在哪一边都不可以,我们学习其实就是学这个。

 

高的层次一定包括下面的层次,下面它不一定有上面的,也可以再提升到上面去。譬如说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他不一定有《感应篇》的基础;有《感应篇》的基础,他不一定有《十善业道》的基础;有《十善业道》的基础,不一定有三皈五戒、沙弥戒的基础。但是他们是可以再提升上去,可以提升的。你上面的,譬如说你有沙弥戒,你三皈五戒一定有,有三皈五戒、沙弥戒一定包括《十善业道》,《十善业道》包括《太上感应篇》、包括《弟子规》。好像三层楼,第三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、一层。上面一定包括下面,下面的他不一定有上面,但是他可以加上去,可以提升上去。他也可以我盖一层就好,我不要再加盖了,他就一层。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,一般社会人士,他不是学佛的,他只学《弟子规》,学会做人,他停留在这个地方。但是他有这个基础他是可以再提升,如果不提升他就停留在这个阶段。就像我要盖一层楼,盖好了,他不想再盖第二层。我们学《沙弥律仪》就像第四层楼一样,我们第四层的一定有下面第三层、第二层、第一层,上面一定包括下面,这是一定的。「不持净戒,欲得顿悟,如彼愚人,何有异哉」。这跟那个愚痴的人,要第三层不要下面两层有什么两样?

 

「罔意高远亦可慨者。昏昧无知曰罔意。妄齐先哲曰高远。原高是指比丘。远即指菩萨。慨是伤叹之辞。」这给我们解释高远的意思。「又高远亦佛祖所证之地。由狂忽学。故失慧明。由失慧明。故无所知。由无所知。故不识教行理果。三学之次第。妄跨高远。拟齐佛祖。诚可伤愍。故云亦可慨矣。」这段话弘赞律师再给我们补充解释。

 

「罔意高远亦可慨者」,这是解释莲池大师《要略》。「昏昧无知曰罔意」,就是无知,罔意就是他不懂。「妄齐先哲」,他不知道修学的次第,想要一下子就跟圣贤一样,一步登天。高远他下面有两个解释,「原高是指比丘」。比丘戒比沙弥戒程度要高,远是指菩萨戒。一般我们中国佛教受三坛大戒,沙弥戒、比丘戒、菩萨大戒,菩萨戒是第三坛,比丘戒第二坛,初坛是沙弥戒。远就是指菩萨,这是讲高远。你没有沙弥戒的基础,你要学比丘戒、学菩萨戒学不来。我们现在依照老和尚给我们讲的,我们现在没有三皈五戒也学不了沙弥戒,没有《十善业道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也学不了三皈五戒、沙弥戒,这个都学不到。所以老和尚现在提倡这些是基础的基础。另外他又解释,「又高远亦佛祖所证之地」,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佛菩萨、祖师他们所证得的这个地位,成佛了,这个是高远。「由狂忽学,故失慧明」,智慧失去了就叫失慧明,好像我们眼睛一样,你失明了,眼睛看不到,你就没有办法走路。「故无所知」,因为他没有智慧,不明了,所以对修学的次第、它的成果一无所知,不知道。「由无所知,故不识教行理果」,佛的教学分教经、行经、理经、果经,这些都不认识。「三学之次第,妄跨高远」,如果我们不按三学的次第来学习,一下子想要达到高远,「拟齐佛祖」,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,这是不可能达到。

 

所以下面是感叹的言辞,「诚可伤愍」,伤就是哀伤、悲伤,愍就是怜愍。这样学习,你就很清楚,他不会成就,不会成就这一生他又空过,时间又浪费掉,非常可惜,值得怜愍。「故云亦可慨矣」,亦可慨矣就是说感慨,这是感慨的话。现在人修学都不知道修学的层次、次第,所以一生都不能成就,这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感慨的一桩事情。这里我们简单看一下,这个慨音是凯。我们先看罔,罔这个字跟往来的往音是一样的。罔就是迷惑、困惑的意思,就是无知,他很茫然无知,是罔的意思。慨这个字是一个竖心旁,跟既然的既合在一起,跟凯旋这个凯的音一样,在此为的确、确实,这个慨是「就是这样」的语气,就是这样。下面引申昏昧的意思,心智未开。这个罔又通无。这个字我们大家看一下,如果你觉得要把它抄起来,你可以注在旁边,你可以抄起来。因为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,我们学习这个东西,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,证实相般若,对我们初步的依文释义,依照这个文字,这个文一句、一段,文字的意思我们都要明了,这句话合起来你才知道它在讲什么。如果你对这个字不是很清楚,这句话讲起来我们就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,所以一定要明白。我们今天到这里是一个段落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:57:2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49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