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17集)悟道法师主讲(文字/台语)

疏【言读诵大乘者。此明经教。喻之如镜。数读数寻。开发智慧。若智慧眼开。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。】

 

佛教给我们三福,实在讲也是修行的次第。第一条着重在世间福报。俗话常常说,就是佛经也讲「贫穷学道难」。一个人没有福报,三餐都吃不饱,你要叫他来学道,他哪有那个心情?所以必须衣食足,有多余的时间才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,在学术、在道业、在艺术上去追求,将自己的生活质量往上提升,这是一定的道理,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福报。学佛要认真的修学,三皈众戒是帮助我们得定,帮助我们心地清净、智慧开发,这样才能进入「发菩提心,读诵大乘」。

 

我们初学这个阶段,在大乘经典里面只选择本宗的典籍就行了。到什么时候才深入经藏、广学法门?接引众生、教化众生的时候再去学。确实佛法是先度自己,自己都度不了,怎么能度别人?如果教别人把路教错、方法教错了,自己要背因果的责任,那个麻烦很大,不是儿戏。自己有了定功才能够广学法门,广学法门不是为自己,是为别人的。因为众生种类很多,程度不一样,业障习气各个不相同,兴趣爱好也各个差别,所以需要知道无量的法门你才能够应付许多众生。对自己来讲没有必要,一门就够了。我们一定要知道,自己在大乘经典里面选择一种来修学。古来有许多祖师大德给我们做很多榜样,他们一生就学一部经,一生只讲一部经,不讲第二部经,给现代人做非常好的榜样,真正是一门深入,专修专弘。这样得力最快速、最有效,也最稳当。

 

家师常常在讲席当中跟诸位报告,一生当中学一部经、弘扬一部经的人是上上根人。在所有宗派里面,净土宗经典最少,总共五经一论。五经一论都要学,这是中等的人,不是上上根人。假如五经一论感觉还不够,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著述也不少,现在台湾编的《净土丛书》很厚,有二十册,如果你想要学这些,你是下下根人。往生有没有希望?没希望。为什么?心散乱,决定一天到晚还是打妄想,往生就没有希望,太难太难了。所以你真正想成就,心要清净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讲得好,「清净平等觉」。我们修什么?修清净心,修平等心,修觉心,这个非常重要。五经一论要看、要明白,但是自己专修专弘一部就够了。到自己往生真有把握,你再去涉猎一些其他的经论,可以,为什么?不碍事了。往生没有把握不行,不能分心,往生有把握才可以,决定不能误了自己这一生的大好因缘。

 

所以在此地劝勉大众,『读诵大乘』选一部经。五经一论这六种都是大乘,是大乘中的大乘,任选一部都好。可能你有怀疑,《无量寿经》内容丰富,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,比《般若心经》还短,是不是足够?你要是这样想法就错了。《念佛圆通章》的内容跟《无量寿经》没有两样,这两部经的内容不增不减。《无量寿经》讲得不多,《圆通章》也讲得不少,文字虽然少,内容是相等的。诸位要是参透了,你就明了,你就看出这个事实真相。因此,无论受持哪一部经,功德都圆满。受持一定要懂经典里面的意义,要懂修行的方法,认真努力把它做到,这样才有效果。

 

「读诵大乘」是我们修学功课里面最重要的一种方法,每天都要读诵。过去家师劝同修们,最好能在三年当中将《无量寿经》念满三千遍,这是我们修学第一个阶段。先要念熟,你不熟就不能依教奉行。佛在经上讲的教训,你忘记了,不知道,那这样怎么做法?必须要将佛讲的每一句教训时时记在心里,做为我们思想、见解、行为的标准,这才谈得上是修行。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间,大家千万不能够疏忽。不是说我每天经念多少遍,念多少遍佛号,拜多少拜的佛,我在修行,不见得,不一定这样就是修行。为什么?你这个形式是修行的样子,有没有内容?那就很难讲。真实的内容是在起心动念,我的想法、看法、做法错了,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。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。

 

中国人喜欢简单,这是古代的中国人,现在的中国人不行,说得简单,他意思都听不懂,意思都错会了,所以不得不麻烦一点,要讲得详细。所以修行对现代人讲,最好是讲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,这样大家一听就不致于错会,就不会误会。否则的话,讲到修行,以为一定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,敲木鱼念经。敲木鱼念经还是胡思乱想,心里还是贪瞋痴慢,那修什么行?那不是叫修行,自欺欺人。佛菩萨泥塑木雕你都欺骗它,这个心真的太过分,连泥塑木雕的佛菩萨都要欺骗它。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修行。

 

如果这部经你不是念得很熟,你凭什么修?标准都没有。经典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,符合佛所说的就是正确的、就是对的,与佛所说的相违背就是错误的。所以经典是我们修学的标准,是我们修行的依靠,你不熟怎么行?三年念熟,三年之后才起修,就能认真修学。三年以后要不要继续念?一天念一遍,温习一下就够。头三年念得愈多愈好、愈熟愈好,这个标准你才清楚、才明了,起心动念就想到佛怎么说的,我该不该去做,立刻就修正,这是真修行人。所以真修行人不在形式上。你要是看形式,他从来没念经,从来也没拜佛,他是真修行人;天天诵经、拜佛,不一定是真的修行人。这就是说明修行要重实质不重形式。在道场,我们要有形式,形式的目的就像唱戏一样,表演给初学、没有入门的人看的,换句话说,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。所以种种仪规都是摄受众生的手段。因为佛法不重宣传,不可以宣传,你说我是好老师,你要来跟我学,这话说不出口。

 

现在有招生,我们翻开古书,没有招生这两个字。老师总是谦虚,我的道德学问都不够,我怎么能教你?佛也很谦虚,谁认识他?谁愿意跟他学?只有我们这些做学生的,深受佛的恩惠,知道佛的道德学问,我们替他宣传。但是老师又禁止宣传,又不准宣扬,怎么办?我们就做出恭敬的模样,让外面的人看到,他就会来问,你为什么对他这么恭敬?这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,这个人他的道德学问值得我们跟他学习,这样才把外面的人介绍进来。所以这是古代诸佛如来,真正有德学的人招收新生的一种方式,可以说很含蓄,不像现在。所以佛门里面常常赞美佛的,像「赞佛偈」,唱的时候要字正腔圆,让人听到会感动,他也会来学佛了。如果这个调唱得让人听半天一个字也听不懂,你如何能教人入门?我们一定要懂得种种仪规、设施真正的意思,目标何在。所以自己修学跟表演,目标不一样,各有各的功德,每一样都有它的功德;各有各的利益,大众修学是利他的,自己修学是自利的,在形式上不一样的做法。

 

末后一句,『劝进行者』。十一句,前面十句是自利,虽然有利他,利他还是自利,是以自利为主,成就自己的德行为主;末后这一句是利益众生的,换句话说,是为帮助别人。「劝」是劝勉,「进」是策进,帮助他进步,「行者」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人。当然我们首先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,介绍的方法很多,经典上常讲善巧方便,你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。已经学佛的人,他如果没修学这个法门,要如何把他带进这个法门?要有技巧。假如是没有学佛的人,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?方式很多,详细说要很长的时间来解释,希望同修们好好的去体会。

 

这个方式可以说很多方面都可以做,譬如我们过去、现在印了许多「阿弥陀佛」的贴纸,贴在电线杆或是贴在公告栏,也有人贴在车上,这就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式。许多人不相信佛,根本就不能接受,但是贴在车上、贴在电线杆,或是贴在门上,贴在公布栏,他走过去会看到,他会看到这几个字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看到「南无阿弥陀佛」这个佛号的印象就落在他的八识田中,这就是种金刚种子,他心里已经有阿弥陀佛的种子给他种下去了。这个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,那就很难说,可能是来生,可能是要无量劫以后,但是总有一天它会起作用,各人的时间早晚不同,所以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。这个贴纸我们印得很多,台北信义路华藏净宗学会也长期性印出来结缘,诸位如果有需要可以到那边去请。现在印的,有印长的、印圆的,大张、小张,有很多种。这在台湾是最方便,我们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可以贴,一般像电线杆、公布栏、车子,我们自己家里的门。外国就没有这么方便,外国有许多地方是禁止你乱贴,台湾可以贴。在国外大部分贴在自己的车上,这可以,贴在你家的门上,这可以,外面电线杆、墙壁,他就不准你乱贴。这方面在台湾很方便,台湾比较没有这些限制,所以很多地方我们可以贴,甚至到山上沿路有电线杆,我们都看到同修去贴「南无阿弥陀佛」的贴纸,这是一个方法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:57:0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74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