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20集)悟道法师主讲(文字/台语)

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是报恩的意思,我们接受到这么好的教训,我们对于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;第二个意思是藉着这些形像提醒他对我的教学,使我们念念不忘。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到他在经上对我们说的,是这个意思。里面没有迷信,迷信不能解决问题,所以菩萨教我们要「一心,一回向,一处,一境界」。假如我们做不到,你每天给佛菩萨磕头,一天磕十万个头,头磕破了也枉然,你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,所以要明白这个事实。佛菩萨不是神明,说实在话神明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。神明是天道、鬼神道里面有身分、有地位的人。说破了,他自己本身都不能解决问题,怎么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?所以决定不能迷信。

 

这里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就是「安心三昧」,这是我们所求的。三昧是梵语音译,翻成中文就是禅定,也翻作等持,也翻作正受。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;等持,等是平等,心里面常常保持平等,那就是定。这是我们所求的,也就是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一心不乱,三昧就是一心不乱,这是佛法修学的中心。佛法,虽然法门无量无边就是修定,而是修定的手段、方法不相同。所以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方法、门径不一样,统统修定。绝对不是禅才修定,教下止观就是禅定,念佛一心不乱也是禅定,密宗的三密相应也是禅定,名词不相同,内容境界完全相同。修学方法手段不一样,但是原理原则相通的,就是一定要『舍缘托静』,不管你用什么方法。

 

「缘」是外缘,你想要修清净心,你必须离开外缘。外缘常常诱惑你、常常扰乱你,你要把这些诱惑、干扰离开。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,为什么建立在深山?远离都市,避免诱惑与干扰,容易得定,容易成就。环境关系很大,因为毕竟我们是凡夫,摆脱不了外面境界的干扰,所以要懂得避免。要讲修行,现在人的环境、福德就比不上古人,古人有个清净环境可以进修,现在没有了。现在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个清静环境,过不了几天就变成观光旅游区,找不到了。这是说我们现在修学的环境不如古人。

 

现在诱惑我们的东西愈来愈多,最普遍的电视、广播、杂志、报纸,都是在诱惑你。都是佛经里面讲的魔王,这些东西都是魔王,叫你的心不能定下来,天天被它诱惑。无论是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天天有新产品,天天有新花样出来,叫你的心不能够安。刚刚买的,新的出来了,看一看我这个落伍了,心就又动了,被它牵着跑,你的「安心三昧」得不到。这是我们要晓得,要知道「舍缘」,要知道「托静」,托是依靠的意思,要依靠一个清静的环境,要把外缘断掉。所以你要想真正求一心,真正求功夫成片,家师常常讲:电视不能看,报纸不能看。有人说:这样社会上发生的那些事情,我都不知道了。不知道,好!不知道,天天天下太平,没事。外面没事,我心也定。你知道的事情多,你忧虑也多,牵挂也多,烦恼也多。你认识的人多,是非也多,长短也多,麻烦就大了。这个要觉悟。佛教给我们这个原理,不管修哪个法门,你想要成就的话,要离开外缘,确实找一个清静环境来修行。

 

『相续注心,直指西方』。「注心」是把心安住在一处,注就是注入一心,直指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把方向指出来。「相续」是不能间断。「相续注心」这四个字跟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里面所讲的「净念相继」是一个意思,说法不一样,意思、境界都相同。相继就是相续,净念就是注心,注心就是净念的意思。『简余九域』,一般讲十方,我们专注西方,其他九个方位都放下,专往西方,其他都舍掉。其他是指其他九方的诸佛净土。东方琉璃世界,南方、北方都有诸佛剎土,这就是专跟一尊佛学。再说得明白一点,专门依照《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,专讲西方极乐世界,五经一论,除这个之外,我都不学。如果还要兼学其他大乘,就不是直指西方,就不专。所以特别要求我们要「一身、一心」。

 

身本来就是一个,何必要说一身?说一身是什么意思?就是身也只学一个,不能我这个身又参禅又念佛,拜很多佛菩萨,身就不一。善导大师在注疏里面特别教我们身专礼阿弥陀佛,我们每天拜什么佛?就专拜阿弥陀佛。除阿弥陀佛之外都不拜,这绝对不是贡高我慢,如果不专一我们就不能成就。拜佛的仪规当中首先,先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,这是不忘恩。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我的,我不能把本师忘记。下面无论拜多少拜,都拜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拜完之后,拜三拜观世音菩萨,三拜大势至菩萨,三拜清净大海众菩萨,这才圆满,这叫专,身专。心专,心里面念念就是阿弥陀佛。「一回向」,无论修积任何大小功德统统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作第二个想法;也就是说,决定不求人天福报,决定不求现前福报。连现前福报都不求,来世福报更不求,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 

「一处,一境界」,统统要归一。这个一处怎么说法?处是讲你修行的处所,意思就是教你不要到处去跑道场,你在一处修行,你才会成就,为什么?心定了。决定不搞人情佛事。诸位看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《文钞》多半是他回答人家的信件。老和尚的学生偶尔到灵巖山寺,在苏州,印光祖师晚年就住在这个地方,去看老和尚。一进门老和尚就骂:你来干什么?这些弟子说:我来看师父。他说:师父你就看过了,哪有什么好看?不在家里好好用功,浪费时间,浪费精神,浪费钱财。被他骂回去。所以地方跑多了心就散乱,诸位一定要知道。一个境界,这个境界就是经上所说的境界。如果我们在梦中、在定中这个境界现前,这是瑞相。没有这个境界也不求,只求心清净、身清净,一句佛号不间断,求生净土这个愿望不间断,这是好境界。

 

『一相续,一归依』。「相续」是不间断,信不间断,愿不间断,解行不间断。「一归依」,皈依是回头,不但从世间五欲六尘里面回头,不再贪图,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,我也不再去研究,一心一意依靠往生经,就是净土五经,这五经都是教导我们求生西方净土的,这就叫皈依。五经里面,依一部经就能成功,这一部经任凭你选择。如果你有时间,你可以选择《无量寿经》,为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介绍西方世界最详细。如果你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,你可以选择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经文比《般若心经》还短,容易受持。这都是属于一皈依。

 

『一正念』,除这一念求生西方之外,决定没有第二个念头,这叫「一正念」。我们把这几句话都做到了,这叫做『想成就』。诸位要记住,善导大师在此地这一段开示是贯注这十六观的。十六观的每一观都要用这个原则,你才能成就。你如果违背这个原则,叫你观太阳你决定观不成,你不会成就的,一定要依照这个原则。观如果成就之后,『随心解脱』,就是自在往生。所以往生的时候没有病苦,没有死苦,他自在去的。自在往生,功夫好的人可以随时往生,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也没有关系,这是真正生死自在。生死自在就是佛家常讲的了生死,没有生死了。这是不是真的?千真万确的事实。

 

过去有些同修曾经问过家师,他们看到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有一个发现,发现很多往生的人都是念佛念了三年就往生。他来问家师,是不是这些人刚刚好三年,他寿命就到了?哪有那么刚好?绝对没有那么刚好。为什么三年就去了?三年功夫成熟了,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,那么好的地方他为什么不去?他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受罪?他当然会去。我们现在是想去去不了,我们现在想去,我们没有能力去,无可奈何,没有办法。如果真正能去得了,早就去了,谁要在这里受苦?绝对不会再留在这个世界受罪。这才是真正的事实,不是说他念三年,寿命刚好到,哪有那么多人这么巧的?这才是真实的答案。

 

境界一现前,功夫成就,西方境界现前了,他有能力去,他就走了,不会再留恋这个世界。还有一种人能去而不去的,这出家、在家都有,这个原因就是他与这个地方的众生还有缘分没断。什么缘分?帮助他们往生的缘,其他的缘都断了,也就是接引众生的缘还有。换句话说,他在此地多住几年,能够多帮助一些人往生西方,是为了这个原因才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,这是不碍事。这一段要好好的记住,因为后面十六观的原理原则都完全相同,所以后头我们就不再说了。我们接着看经文,教给我们观想的方法:

 

经【当起想念。正坐西向。谛观于日欲没之处。】

 

太阳快要下山的地方。经上说得很清楚,要『正坐西向』。修这个法门,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,要在春秋,不取冬夏。因为冬天、夏天的太阳,日出、日没的方位偏差很大,不是正东、正西;春秋太阳出没它是正东、正西,所以他取这个时候,不取冬天、夏天。方位要正确,感应才快速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:59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74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