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5集)悟道法师主讲(文字/台语)

由此可知,你宣传这个法门、推荐这个法门的功德,跟一切其他大乘法不能相比。所以专修专弘,有无边的利益。这个利益的真相,佛在大经上说,除了诸佛明了清楚之外,九界众生都不能够完全明白,不知道这个功德有多大。我们今天自己来做,做了自己不知道,但是有迹象能够看出来,你愈做愈欢喜,这一定有利益,没有利益你怎么会愈做愈欢喜?真做的人,愈做愈欢喜,愈做愈快乐,愈做身体愈健康,这是花报,眼前的果报。愈做愈顺利,家庭幸福,事业顺利,这是现前的感应。像这种感应,我们这几年来,在海内外看得太多了,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,所以做的人就愈来愈多。上面说中品上生,下面说中品中生,大师在此地举出本经所讲的:

 

疏【受持一日一夜戒。回愿往生。】

 

『一日一夜戒』是八关斋戒。本经大师对于八关斋戒的授受讲得很清楚。「一日一夜」时间短,但是这个一日一夜,心非常猛利。我们在国外看到一些同修平常工作繁忙,没有时间修行,连读经念佛,甚至早晚十念都没有时间,忙到这个程度。他怎么修法?他每一个月修一天,或者修二天,利用假期,就像我们打佛七一样,念一天一夜的佛,或者念二天二夜,一个月修一次,是属于这一种的。与《观经》讲的中品中生相应,这是受环境所逼,不得已。善导大师说,这是佛去世后小善凡夫。

 

疏【命延日夜。逢遇小缘。授其小戒。回愿往生。以佛愿力。即得生也。】

 

佛的愿力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四十八愿,与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相应,所以他必定得生。

 

疏【若论小圣。去亦无妨。】

 

这句话意思是说,善导大师以前的法师说中品中生是证须陀洹果的人往生,当然证果回小向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当然这没问题。所以说如果是小乘人回小向大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也讲得通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。下面说:

 

疏【但此观经。佛为凡说。不干圣也。】

 

这话说得非常肯定。《观经》跟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是同一类的,净土三经主要佛是为凡夫说的,与大小乘圣人不相干,与他们不相干,佛是度一切凡夫的,这是主要,主要是要度凡夫的。我们再看下面:

 

疏【经云。若有众生。孝养父母。行世仁慈。命欲终时。遇善知识。为说彼佛国土乐事。四十八愿等。此人闻已。即生彼国。】

 

这一类是属于中品下生。原来这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,根本不知道修行,但是他是一个世间的善人。他『孝养父母,行世仁慈』,是世间的善人,他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友劝他念佛往生,他一听就相信、就接受,这样往生的,这就是中品下生,世间的善人,他做善事的。由此我们明白,中品下生以上到上品上生都是善人,没有造罪业的。下三品就是造罪业的人。我们看古德怎么说法:

 

疏【次对下辈三人者。】

 

这说下品三种人。

 

疏【诸师云。】

 

过去的法师说。

 

疏【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学凡夫。随过轻重分为三品。未有道位。难辨阶降者。】

 

「下辈三人」是下三品,下品上生、下品中生、下品下生。这是古来大德的看法,这个看法错了。『大乘始学凡夫』,就是前面从上上品到中下品,那就对了,如果这样讲法就对了;下辈三品绝对不是「大乘始学凡夫」。善导大师在此引本经来作证:

 

疏【如下上文说。但不作五逆谤法。自余诸恶悉皆具造。无有惭愧。】

 

下三品不是大乘的凡夫,大乘凡夫他没有造罪业,虽然没有断烦恼,但是他是善业,发大乘心极善的凡夫。中辈,中三品是发小乘心的凡夫,持戒修善。下三品是造作恶业的凡夫,这经文很清楚。所以,善导大师以前的一些法师,说下三品是大乘始学凡夫,这就说错了。他如果说上三品是大乘始学凡夫,这样就对了;他说是下三品,这就错误,这跟经文意思不相应,违背经义。下品上生经文是这样说法,造的罪业轻一些,为什么?五逆罪他没有造,谤法的罪没有造。『五逆谤法』是最重的罪,这个罪是堕地狱的,肯定堕地狱。换句话说,堕地狱的罪他没有造,但是饿鬼、畜生的罪业他造了。往生下三品的人如果不能往生西方,决定堕三恶道。这一类他没有那么重的罪业,但是堕饿鬼、堕畜生道,是这样的人。就是说造罪业造得不是很重,还没造到堕地狱的业那么重,但是饿鬼、畜生这个业是跑不掉。

 

疏【乃至一念命欲终时。遇善知识。为说大乘。教令称佛一声。尔时阿弥陀佛。即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。即得往生。】

 

这是造恶业的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,『善知识为说大乘』,为他来说大乘法。『教令称佛一声』,教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。『尔时阿弥陀佛,即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,即得往生』。所以这是造恶业的众生。所以下品不是大乘始学的凡夫,这是过去的法师讲的,这个讲法就跟经文不相应。所以下三品都是造作恶业的凡夫去往生的。

 

疏【但如此恶人。触目皆是。若遇善缘。即得往生。若不遇善。定入三涂。未可出也。】

 

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。我们冷静观察现代的社会,实在就是总说现代社会的现象。我们起心动念都在造恶业,真的还没有谤法,没有造五逆罪,这个重罪还没有造,除这个重罪没有造,其他的罪真的常常在犯。这些恶业我们常常犯到,虽然犯了,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就有救了。譬如跌到水里,遇到一艘船,手抓到这艘船,命可以保得住。这是说下品上生的人,他往生,他造的罪业没有很重。

 

疏【下中者。】

 

下品中生者,这是说下品中生。

 

疏【此人先受佛戒。】

 

无论在家、出家,我们受了戒。

 

疏【授已不持。】

 

破了戒。

 

疏【即便毁破。又偷常住僧物。现前僧物。不净说法。】

 

这个罪就比较重。前面恶人他还没有受戒,所以造作罪业,罪业还没有那么重。受戒不能持戒,破了戒,『即便毁破』就是破戒,这又加一层的破戒罪,比没有受戒的人犯,罪还要重。下面举出几个例子,『又偷常住僧物,现前僧物』,「偷常住僧物,现前僧物」,这罪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。这犯了偷盗戒,尤其是偷常住僧物与现前僧物,这个罪不得了。『不净说法』,这是讲经说法心不清净,说法为了贪图名闻利养,这个是「不净说法」。意思就是说心不清净,名利没有放下,说法是利益众生的,如果我在这里说法,先跟大家谈价钱,我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,这就是不净说法。与不净说法意思相同的,就像我们写书,譬如善导大师作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,虽然不是他口说,文章是他写的,假如他写这个疏,后面有版权所有,这就是不净说法。为什么?他要贪图利益。如果他欢迎翻印,功德无量,这就是清净说法。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。

 

现代科技发达,以前只有书本,现代有录音带、有录像带、有计算机磁盘,假如要有着作权,都属于不净说法。这个罪过非常重,不净说法是地狱罪业。你所得的利益只是眼前,实在讲那个利益太少了,你能够把眼前的小利舍掉,普遍去布施,你跟很多众生结善缘,这个利益不晓得有多大,你没有办法估计。前面曾经说过,比如经商,我印经、我做录音带,凡是我的顾客,我都赠送。你跟这些人结缘,跟广大的顾客都结了法缘,他跟你有缘,你的商品,他就喜欢买。纵然你的货色不如别人,但是他看到你喜欢,为什么?跟你有缘;人家的东西比你好,但是跟他没有缘,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。所以菩萨商人跟普通商人不一样,菩萨应化在各行各业,他知道如何在他的事业里面弘法利生,如何在他的事业里面普度有缘,这个利益就大了。一般商人一心只为自己那点小利斤斤计较,那是非常有限的,过去生中修的福报,福报享完就没有了。所以多少富贵人家保不了二、三代,甚至于自己晚年都保不住,原因就是他这一生把福报享尽了,这一生没有再种福。布施是修福、种福、积福,如果继续不断的布施,你的福报永远都享不尽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 

这集的时间到了,我们就报告到这里。下面,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。谢谢大家收看,阿弥陀佛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:43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73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