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4集)悟道法师主讲(文字/台语)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四集)  2006/9/17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WD03-003-0004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od2/mp4/WD03/WD03-003/WD03-003-0004.mp4

诸位观众,大家好。上一集我们讲到善导大师的解释,「乘佛愿力」,就是说哪一种人能够接受这个法门能够往生,哪一种人不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不能够往生,上一集简单报告出来。这一集我们再继续看下面善导大师开示的文。下文大师告诉我们「定散二善」,定善与散善,定就是禅定的定,散是散乱的散。净宗修学,大师将修学的功夫分做定善与散善这二种。说:

 

疏【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。名为定善。三福九品。名为散善。】

 

一共有十六段,所以就是说十六观,《观经》分十六段的经文。这十六观前面十三观是讲『定善』,要修这十三观,心要得禅定,得定,这个观才能成就。十四观以后,以及三福,十四观以后就是九品,九品跟前面讲的净业三福,善导大师说『散善』,所以三福九品属于散善。下文说明定善与散善的差别,为什么叫做定善,为什么叫做散善,这个差别在哪里?不管是定善、散善都属于正行。不是说定善是正行,散善是助行,不是,定、散这两种都是属于正行,在本宗的正行,不是助行。并非定善是正行,散善是助行,这两种皆属于正行,可说是正中之正,正中之助。经文说韦提希夫人提出:

 

疏【经言。教我思惟。教我正受。】

 

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启请修学的方法。思惟、正受都属于定善。『思惟』是思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。依正庄严四个字包括西方极乐世界之全体,包括阿弥陀佛从最初发心至成佛证果,建立西方世界普度众生,皆在这四个字当中。如果以为依正庄严是说正报身相很漂亮,依报环境很好,这样就错了,我们如果是这样看法就错了。依正庄严是说全部都包括,如果只是看作这个身相很庄严,依报环境很美好,这个范围看得太小了;是包括阿弥陀佛初发心起,发心修行、求学,都包括在其中。『正受』就是修定。所以他解释:

 

疏【言正受者。想心都息。缘虑并亡。三昧相应。名为正受。】

 

这几句话就是《弥陀经》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一心不乱也就是『正受』。《无量寿经》虽然没有明显的讲一心不乱,只讲「一向专念,阿弥陀佛」,但是意义都具足,只是程度有浅深不同而已,一向专念就是一心。一心专注于这个方向,这样来称念才有用处,这才是『三昧相应』。「三昧」是梵语,翻译成中文就是正受,就是心地真正得到安稳与平静。平静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清净平等。清净心、平等心现前才平静,这是念佛三昧现前。在本经经文上非常明显,韦提希夫人所启请的,确实皆属于定善。散善没有人请,而是佛无问自说,没有人请问,佛自动说出来。韦提希夫人没有启请三福与九品,三福九品是佛自己宣说的。

 

第六段文很长,非常重要。我们道场多年来宣讲《阿弥陀经》与《无量寿经》,因此大家的信心相当坚定。如果是初学或者是曾经涉猎过其他的经论,先入为主,听了很多人的意见,再听佛在这部经上讲的,免不了生起疑惑。疑是修行最大的障碍,是很重的烦恼,贪瞋痴慢疑是属于根本烦恼,我们建立信心一定要断疑生信。古德看这部经,确实不免有看错之处,这是善导大师以前的古大德看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也难免将经文、经义,经的意思看错了。所以善导大师对我们开示,就是说我们要相信佛的话。菩萨所说的如果与佛讲的有出入、有不同,我们还是要以佛为标准,不能听菩萨的,何况菩萨以下的。这个提醒非常重要。他在此处说过两遍,就是重说,重复告诉我们,重复讲也就是很重要的开示,特别为我们断疑建立信心。疑问从哪里来的?就是说这个疑问是从哪里来的?因为都是很有声望,在历史上很有地位的祖师大德,把经的意思说错了。善导大师为我们一一辨别,指出他们错在哪里。而且大师引经据典做证明,不敢说是自己说的,是有经典的依据,不是随便说的。

 

此处共有六段,这个地方总共有六段,来辨别善导大师以前的古大德,对这部经一些看法,讲了错误,根据经典提出纠正。第一段说:

 

疏【初言诸师解者。】

 

就是说以前有一些法师对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解释,解释三辈。三辈,《无量寿经》讲上辈、中辈、下辈。本经说九品,上品、中品、下品,上中下各三品,总共九品。说:

 

疏【先举上辈三人。】

 

先举出以前法师的讲法,上辈有三种人,就是说上辈往生,上品往生。本经说上辈就是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这三种人是上三品往生的人。

 

疏【言上上者。】

 

上辈分上上、上中、上下三等,『上上者』:

 

疏【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。】

 

这是登地的菩萨,第四地到第七地的菩萨,这地位很高。

 

疏【何故得知。由到彼即得无生忍故。】

 

善导大师以前的古大德看到经文,看到这句,因为看到经上有这句,他就判定上上品是四地到七地菩萨去往生的,生到那个地方他就证得无生法忍。

 

疏【上中者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。】

 

上中品往生是初地到四地,这都是登地的大菩萨。

 

疏【何故得知。由到彼经一小劫得无生忍故。】

 

从此处判断,他们是初地至四地的菩萨。

 

疏【上下者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。何故得知。由到彼经三小劫始入初地故。此三品人。皆是大乘圣人生位。】

 

依照古大德看,上三品是三贤十圣的菩萨去往生的,如果是这个讲法我们凡夫没分,上三品凡夫没分。再看中三辈:

 

疏【次举中辈三人者。诸师云。中上是三果人。何以得知。由到彼即得罗汉故。】

 

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就证得四果罗汉,当然要先证三果才能够证四果,所以这些法师就断定中品上生是证得三果的圣人,回小向大去往生的,往生到那边他就证得四果罗汉。

 

疏【中中者是内凡。何以得知。由到彼得须陀洹故。】

 

『须陀洹』是小乘初果。

 

疏【中下者是世善凡夫厌苦求生。何以得知。由到彼经一小劫得罗汉果故。此之三品。唯是小乘圣人等也。】

 

中三品是小乘圣者,从初果至三果的圣人,回小向大求愿往生的。这就说明上辈、中辈,凡夫没分。下辈三品:

 

疏【是大乘始学凡夫。】

 

就是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。

 

疏【随过轻重。】

 

『过』就是罪过,每个人造的业障不同。

 

疏【分为三品。共同一位。求愿往生者。】

 

这一句是诸师所说的,就是以前一般法师所说的。前面这些,善导大师以前有一些法师是这个讲法,后面这一句是善导大师说的,说:

 

疏【未必然也。】

 

他不同意那些人的说法,这是有道理的。第二段:

 

疏【即以道理来破者。】

 

『破』就是以道理来说明,决定不是大乘菩萨、小乘圣者。

 

疏【上言。】

 

前面的文讲的,诸师所说的,善导大师以前的法师所讲的。

 

疏【初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。】

 

这才是上品上生,这是以前的法师说的。这个讲法,善导大师说经典不是这个意思。下文大师就告诉我们:

 

疏【如华严经说。】

 

他是以《华严经》来解释。

 

疏【初地已上。七地已来。即是法性生身。变易生身。斯等曾无分段之苦。】

 

『分段』就是六道轮回分段生死,像我们现在在人间从生到死,这个一阶段一阶段的生死,这叫做分段生死。但是这是凡夫才有分段生死,初地到七地这些大菩萨,六道的分段生死没有了。不但没有,他是证得『法性生身』,证得法性,我们所谓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超越十法界。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入一真法界。下面说:

 

疏【论其功用。已经二大阿僧祇劫。双修福智。人法两空。并是不可思议。神通自在。转变无方。身居报土。】

 

『居报土』就是住实报庄严土。

 

疏【常闻报佛说法。悲化十方。】

 

他在实报庄严土,闻毘卢遮那佛说法,这些大菩萨还能够慈悲教化十方一切众生。

 

疏【须臾遍满。】

 

『须臾』就是剎那之间,这些大菩萨他就能够分身至十方一切诸佛剎土,有这样大的神通能力。

 

疏【更忧何事。】

 

善导大师说初地至七地菩萨,他们还有什么忧虑?他们已经得解脱了。不但解脱,他们的神通道力已经不可思议。

 

疏【乃藉韦提为其请佛。求生安乐国也。】

 

这些登地的大菩萨,他自己就已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,他哪还需要藉着韦提希夫人的启请,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这就讲不通。韦提希夫人是代表我们凡夫,六道的凡夫。六道凡夫才需要藉韦提希夫人的启请,有这个因缘佛讲这部经,讲净土经论,我们凡夫才有机会脱离六道十法界。这些大菩萨已经解脱了,他就不需要。所以说:

 

疏【以斯文证。诸师所说。岂非错也。】

 

古大德将这个经文看错了,善导大师为我们指出来。他将上三品、中三品根据佛所讲的道理,一条一条讲出来,说明古德之看法不能成立。什么才是正确的?他在结论上为我们开导:

 

疏【然诸佛大悲于苦者。】

 

『苦者』是指六道众生。六道里面最苦的是人道以下,我们一般说三恶道,饿鬼、畜生、地狱皆苦。诸佛如来大慈大悲,特别怜悯六道中最苦的众生。

 

疏【心偏愍念常没众生。】

 

『常没』就是在六道头出头没。生在三善道,好比人掉到水里,跌到水里吃水,经过很久,头伸出水面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,没多久又栽下去,又到水里去了,栽下去就比喻又堕入三恶道去,就得去灌水受苦。三善道就是水面,三恶道是水下面,头出头没。头有时候伸出来,没多久又栽下去,这就是头出头没,形容六道轮回,在三善道、三恶道不断轮回、轮转,这是苦不堪言。『愍念常没』,「愍念」就是怜悯,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,愍念常常堕落三恶道的众生,特别是对恶道众生的愍念。

 

疏【是以劝归净土。】

 

就是以这个原因劝这些凡夫要修净土,求往生西方净土,所以开净土法门,这才是正理,这个理由才是正确的。善导大师先从道理上驳斥古大德的看法错了,我们的心才安,信心才坚定,不至于受古人说法的影响。讲这些话的古大德皆是有修有证之人,尚且看错,现代人如果没有深入经藏细心体究,决定不免错误,那麻烦就大了,须要负因果责任。

 

下一段又再将九品经文反对批驳他们,希望我们清楚明白这件事。请翻开经本第二十面第五行。我们前面说古大德对于本经有些偏差的看法,这些看法对于后来修学的人有不良的影响。善导大师在此地一条一条为我们列举出来,指出错误的所在,使我们真正明了佛度众生的苦心。前面一段是从道理上来说明,他们确确实实是疏忽了,将经义看错了,错解了经义。第三段「重举九品」,以经义来观察,也很明显看出他们见解的错误。我们把这段文念一段:

 

疏【第三重举九品返对破者。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。】

 

以前的法师是这样的说法。下面善导大师为我们解释的:

 

疏【何故观经云。三种众生。当得往生。】

 

这说『三种众生』,不是说四地到七地的菩萨,是说「三种众生」,三种种类。哪三种的众生?下面说得很明白,这是佛在本经说的:

 

疏【一者但能持戒修慈。】

 

这是一种众生,他能够持戒、能够修慈悲心。『持戒修慈』,我们能够理解,这属大乘菩萨戒,因为他有「修慈」,慈悲心,这个不是小乘戒。这是一种的众生。另外一种:

 

疏【二者不能持戒修慈。】

 

持戒做不到,大乘菩萨戒做不到。

 

疏【但能读诵大乘。】

 

这是第二种的人,第二种的众生,他能够读诵大乘。

 

疏【三者不能持戒读经。】

 

持戒跟读经他都做不到,连读经的能力也没有。

 

疏【唯能念佛法僧等。】

 

这就是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,念佛。这个『法』是佛法,读经,整部经无法读诵,但是经典里面一二句,我们一般说四句偈,他能念四句偈,这念「法」。念『僧』,「僧」是圣贤僧、菩萨僧。比如说有人念观世音菩萨,这是菩萨僧,有人念大势至菩萨,有人念地藏王菩萨,或者有人念普贤菩萨、文殊菩萨、弥勒菩萨,这属于念僧。菩萨在我们中国,念观音、地藏的人比较多数,特别是观世音菩萨,他是西方三圣之一。所以有很多念阿弥陀佛的人兼念观世音菩萨,也有人专念观世音菩萨回向发愿求往生,这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近代往生传》都看到不少,或者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回向发愿求往生西方,这都属于念僧。第三种人就是说他也没有办法持戒、也没有办法读经,他只能念佛或者念法(这个法是经典里面的一句偈或是一句经文,整部经他没有办法念),念僧,或者他念观音菩萨、念地藏菩萨,念其他菩萨的圣号,『等』就是包括其他的,这又是一种人。当然我们净土是以念佛为主,就是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,只要会讲话的人就能念,这不须要四地菩萨,一般人可以做得到。这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下面的文再告诉我们: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:42:2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72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