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5集)悟道法师主讲(文字/台语)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五集)  2006/9/18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WD03-003-0005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od2/mp4/WD03/WD03-003/WD03-003-0005.mp4

诸位观众,大家好,阿弥陀佛。上一集我们讲到上品中生者,这段还没有讲完,我们继续来跟大家报告。

 

根据《观经四帖疏》说,上品中生者,「不必受持大乘」、「深信因果,不谤大乘。以此善根回愿往生」。这就可以上品中生,不用初地到四地的菩萨,明明是我们凡夫都可以做得到。话虽然是这么说,这段重点在深信因果。我们学佛念佛的人,对于因果报应这件事多少都有信心。这个信心是不是深信,这就不一定。为什么?深信跟我们一般讲的相信还是有差别。所以用深信,当然我们从字面上看也能够明了,信心已经很深入了。怎样才能叫做深信?就是佛在经典上讲的百分之百都做得到。我们还没有做到就是信还不深,信是有信,比如我们做百分之一、百分之二,或者百分之十、百分之二十,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,这就不能算深信。所以深信的道理、标准是在此地。所以我们的信心要不断提升,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就超越了,起心动念不会再自私自利,业力就没有了。业力从哪来?就是从我来的。阿罗汉证得了无生,阿罗汉破了人我执,不再以为这个身是我,不再以为念头是自心,所以业力就不能转变他,阿罗汉超越业力,也就是超越六道轮回。只要有我,执着这个我,就没有办法超越轮回,道理在此地。

 

所以大乘极善上品凡夫的思想、见解跟一般人不同。虽然他不是圣人,不要说他不是菩萨,连小乘须陀洹他也比不上。须陀洹断了八十八品见惑,所以在断烦恼上,这方面来讲,他比不上须陀洹。但是在见解上,他跟大乘菩萨没有两样。大乘菩萨对事实真相了解,深信因果,他也了解事实真相,也深信因果,但是烦恼一品也没断;他是念头一转,起心动念为众生、为佛法。你如果要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?他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。所以虽然果位不高,是凡夫,但是他的境界、思想行为,类似大乘菩萨,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、为弘扬佛法。如果起心动念都是弘扬佛法,就跟诸佛菩萨相同,这是大乘极善。他是凡夫,烦恼还没断,但是思想见解跟大乘菩萨一样。所以福慧的增长,那种广大、快速都不可思议,随着他的见解、心量、作为,扩充,扩大。

 

譬如佛跟我们说,一切众生的财富,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物质享受,是果报,从哪里来的?财布施得来的。你修财布施,这一生当中发大财,前生修的财布施多,今生得的财富多;前生法布施多,这一生聪明智慧;前生无畏布施多,这一生得健康长寿。三种布施是因,财富、智慧、健康长寿是果报。你要深信,你如果深信,你会拼命去做,为什么?原来果报是这么得来的。这叫深信,我想要得这个果报,就真做。

 

佛教化众生,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,因此佛所讲的方法就不一样,随机说法,没有一定的法可说。只要令众生离苦得乐、破迷开悟,都是正法,我们应当赞叹,不应该有门户之见。我修净土,他修禅,我就毁谤禅,赞叹净土。学禅的人,禅第一,其他法门都不行,自赞毁他,互相毁谤,大错特错。互相毁谤,对于佛法的弘传有很大的伤害。没有接触佛法的人,听到这个人毁谤净土,那个人毁谤禅:算了,都不好,我不学了,我都不要了。所以会断绝很多众生这一生学佛的机缘,把人家的法缘断掉,要负因果责任。所以不可以毁谤大乘,对于一切大乘佛法我们都赞叹、都赞扬,不可以毁谤。现在也有人说大乘非佛说,他不承认大乘佛法,他说大乘佛法不是佛讲的,这就是毁谤大乘。当然这对于大乘佛法的弘扬有很大的伤害,伤害不是在佛法本身,伤害到什么人?一般对大乘佛法还没有了解的人,特别是初学的,听到人家这么说,他就受影响,他就不相信大乘佛法,这是绝对错误的。所以佛法大乘、小乘都要赞叹,这才是正确的。

 

这里特别对大乘佛法,我们看到这一段,再看现在社会上,确确实实有不少人提出这个讲法。所以,佛在三千年前就知道,知道以后有人会毁谤大乘。这里上品中生,最重要不可以毁谤大乘,对于一切大乘佛法都赞叹、都赞扬,「以此善根回愿往生」,以这个善根回向发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到自己临命终时,佛也来接引,往生到西方是上品中生,这个品位也相当高。下面说:

 

疏【以此文证。】

 

这一段也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的经文,用这一段经文来证明。

 

疏【亦是佛去世后。大乘凡夫。行业稍弱。致使终时迎候有异。】

 

这段文,这是与上品上生的比较。上品上生是大乘极善的凡夫。上品中生稍微差一点,他还没有到极善,差一点,他「深信因果,不谤大乘」,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中生。我们再看上品下生,古德说:

 

疏【是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者。】

 

『种性』就是我们平常讲三贤位的菩萨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这三十个位次。登地是圣人,从初地到十地是圣人;三贤位,这三十个位次是贤人,所谓三贤十圣,都是了不起的菩萨。这是古大德的看法,说上品下生是三贤位的菩萨往生的。可是佛在《观经》上说的,不是这样说法。佛说:

 

疏【亦信因果。】

 

前面上品中生的人说「深信因果」,深信的人不多,要做到深信,就是说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因果、理论、事实,他百分之百做到,不怀疑,深信,当然这种人比较少。『亦信』的人,我们就看到很多,「亦信」就是他也相信,但是深度不够。换句话说,他也知道修福,不是全心投注在修福,不是全心全力去做,附带做一点,这是「亦信因果」。

 

疏【不谤大乘。但发无上道心。唯此一句以为正业。】

 

『唯此一句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他也『发无上道心』,「无上道心」就是决心在这一生当中求生极乐世界。知道人间很苦,不愿意来生再搞六道轮回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一句佛号念到底,这就是上品下生修学的模样。我们读了这个经文,对于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确实增长了,知道我们上上品、上中品难,这难度比较高,上上品是大乘极善的凡夫,上中品也得要深信因果,上品下生对我们来讲就不算困难,很有希望,这是真的,亦信因果,这我们多数一般学佛的人都做得到。所以善导大师对于我们的恩德太大了。下面说:

 

疏【唯是佛去世后。一切发大乘心众生。行业不强。致使去时迎候有异。】

 

这是说佛去世之后,一直到我们现在,『一切发大乘心众生』,有发这个大乘心。这个经文我们要看,是「众生」,它不是说菩萨,众生。『行业不强』,发心是发心,但是还没有达到前面讲的深信因果。所以这个行业就没有很强,致使往生的时候佛来迎接有差别。『迎候』就是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你,场面不一样。怎么不一样?下面说得很清楚:

 

疏【上上去时。】

 

就是上上品往生的人。

 

疏【佛。】

 

是阿弥陀佛。

 

疏【与无数化佛一时授手。】

 

所以你往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品位。如果你看到满虚空都是佛来了,这样你是上品上生,看到虚空法界无数无边的佛来迎接你,你就知道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是上品上生。如果看到阿弥陀佛与千佛来接引,这个数量就少了,上品上生是满虚空无量无边的诸佛来,上品中生跟阿弥陀佛有一千尊的佛,一千尊是不少,如果是一千尊佛来接引你,你看到一千尊佛来,不是遍满虚空,这就是上品中生。如果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的是五百尊佛,少一半,上品中生一千尊,上品下生五百尊,五百尊是上品下生。所以往生来欢迎你的场面不一样,就表示你的品位不同,场面愈大愈殊胜,你的品位就愈高。所以五百尊佛来欢迎,我们同修人人有分。如果希望千佛来迎接,还得要努力。这是讲上辈往生,上三品往生的条件。下面讲中辈:

 

疏【次对中辈三人者。诸师云中上。】

 

这就是中辈上品,中品上生。

 

疏【是小乘三果者。何故观经云。若有众生。受持五戒八戒。修行诸戒。不造五逆。无众过患。】

 

这是佛在本经说的。换句话说,佛在《观经》上讲上三品是大乘凡夫,中三品是小乘凡夫,都是凡夫,虽然是凡夫,有人发大乘的心量,有人发小乘的心量,所以品位不同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大乘凡夫心量是开放的,小乘凡夫心量是保守的,对戒律斤斤计较,要怎样去受持,完全着相。大乘凡夫比较开放,不斤斤计较事相,有显著的差别。下辈三品是造很重罪业的人。这种人临终遇善知识劝导他,他马上能够回头念佛求往生。这才真正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是为凡夫说的。也就是我们常讲持戒念佛,戒律很清净、很谨严,不造过失,这样的人往生是中品上生。

 

疏【以此文证。亦是佛去世后。持小乘戒凡夫。】

 

还没证果以前都是凡夫,凡夫持小乘戒持得很精严,如理如法来持戒,这样念佛回向求生净土,这是中品上生,一生持戒非常清净。我们会问,为什么戒律精严,往生的品位不及前面的人?诸位要知道,戒律精严完全是自利,没有利他的功德,你的心量还是小,念念求自利,没有把心量放开;如果利益一切众生,功德利益就不一样。所以不一样在这个地方,差别在心量是不是有放开,是不是有发心去利益众生,差别在这里,差别在这个心量。

 

所以大慈菩萨说得好,《龙舒净土文》里面劝我们修净土,龙舒居士劝人念佛,里面引用大慈菩萨的偈。如果我们可以劝两个人念佛,就比自己精进,你能够劝两个人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比自己精进功德还大;你能够劝十几个人念佛往生,那你就是真菩萨;你能够劝一万个人念佛往生,那你就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。你明白这个意思,就晓得这个功德比个人修持戒律精严不知道大多少,你利益多少人,你帮助多少人成佛。所以宣传一切大乘佛法功德都无量。

 

一切大乘法中,唯独净土法门最契合现代人的根机。什么是最契合现代人的根机?现代人修学这个法门真的是万修万人去,一个也不落空,能够得真实的利益。其他大乘法门修学不见得能成就,这是真的,为什么?一切法门都必须断惑才能证真,惑是烦恼。你不断烦恼,这一生没成就。要说断烦恼,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。烦恼如果不能断干净,你就决定出不了轮回。所以一切大乘法门,包括小乘法门,都要断烦恼之后才能够超越。没有能力断烦恼,修学一切大乘法门,只是阿赖耶识里面多种一些大乘种子而已,这一生不能发芽,不能开花结果。唯独这一个法门,这一生当中就开花结果,圆满成就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4:43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73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