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92集)jingkong法师主讲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(第一九二集)  1984/12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1-003-0192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MP3下载

请看《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》,第三九二页:

 

演【佛本不移,机自异者,法身起用,如空谷传声,明镜写影,随声高下,随相妍媸,动若行云,止犹谷神,纭纭自彼,于我何为耶。】

 

这一段是总结佛所现的身相,身相确实有不同,但是佛之所以现相,是因为众生有感,佛自自然然应现的相分,并不是佛有意要现种种相,实在是因为众生有种种心,佛是自然而现种种相。此地虽然是讲释迦、弥陀做一个例子,其实我们每个人现前所现的相分,也是由于感应道交的。这是我们读经必须注意到的,因为经上所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现前的境界,也就是自己本分上的事情。讲佛是讲自性、是讲法身、是讲本体,生佛不二!十法界现的相不一样,这是由于本性随缘而不相同,这个缘我们称为机缘。

 

「佛本不移」,这一句是讲真如本性,生佛没有两样,说释迦、说弥陀、说诸佛就是说自己。「机自异者」,机感不相同。也许我们对于众生心里有感,佛自然有应,这个比较容易理解。我们自己真如本性,自己怎么跟自己感应道交?实在讲,自己与真性的感应就是念头。我们一念念佛,就与佛相应;一念念菩萨,就与菩萨相应。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相同,现的相就不一样。比较容易觉察的,譬如今天有很欢喜的事情,你现喜悦相;今天遇到不称意的事情,你那个相就很难看。相不就随着心在变吗?并不难懂。算命看相的说「相随心转」,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机感。所现种种不同相,那就是佛应,这个佛是自性佛。这个道理要是搞清楚了,你就晓得众生成佛不难,要紧的就是你念念心里面想佛,心像佛心,相当然就像佛相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 

古人说,四十岁以后相貌要自己负责任,四十岁之前是神识投胎来的时候你所取的相。为什么儿女像父母?他看到父母那个相,欢喜那个相,他的相就变成跟他的相就相似,这个不是遗传,是投胎时候一剎那当中取的相。取的这个相,这是先天的,但是后天相貌会随着你一生的心行改变。如果一生心地非常善良,待人忠厚,成年之后三十、四十,他就是忠厚老成之相,这相貌就变了。四十岁的时候,相貌定型了,不太容易改变,这时相貌要自己负责任。

 

「法身起用」,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法身起用;我们眼前,正报是我们的身体,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,统统是法身起用。十法界没有例外的,全是法身起用,法身就是自己。起用像什么?像「空谷传声,明镜写影」,空谷是山谷,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,就有回音过来,好比回音;「明镜」是干干净净的一面镜子,照外面的现象照得清清楚楚,这叫写影。法身起用确确实实是这样的,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真的是这样的。《华严》讲「理事无碍」,理是法身,事是起用,无碍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你真正透彻明白这个道理就无碍。为什么无碍?因为他不执着,不执着就没有碍。我们凡夫今天为什么有碍?无碍当中,他生起障碍,生障碍就是处处执着、处处分别,把假的当作真的;真的,他不知道!

 
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空谷回音我们晓得是虚妄的,镜子里面的影像我们知道是虚妄的,但是眼前这个身体、这个世界就不晓得是虚妄的。佛在大经一再跟我们说,我们现在这个境界是剎那生灭。《楞严》讲得透彻,这个境界是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是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随心应量。我们读这些经文,随心应量,「随众生心,佛菩萨应所知量」,你要会这个,那只会了佛法的皮毛!是我们的真如本性随我们妄念现相,这叫随心应量。佛所讲的一切经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,一切经论原来就是自己本身的事情。离开我们自己本身,实在讲无有一法可得;既无一法可得,还有什么一法可说?佛是自己的本性,菩萨也是自己的本性,十法界依正庄严还是自己的本性。禅宗说得很好,「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」。心就是真心,你要是认识真心,大地无寸土,为什么?一切一切全是自心的相分。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,这才知道完全是自己。

 

空谷传声,所以有「随声高下」,你声音高,回音也高,你声音长,回音的时间也长。明镜照外面境界,譬如照人,古人常说「胡来现胡,汉来现汉」,汉人照镜子,镜子里面现的是汉人,胡人是外国人,外国人照镜子,镜子里面就现外国人,「随相妍媸」。我们今天常常怪自己的相貌不美,佛的相貌最美,一丝毫缺陷都没有,经上常常赞叹佛面如满月,十五的月亮。如果我们会错意思,满月是个圆的,佛的头像圆圆的,那也很难看。满月就是没有缺陷,取的是这个意思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你在佛的身相里头找不到缺陷,太美了。为什么有这样好相?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相是属于果报,每一个相都有修因的,没有善因哪来的善果?你要善的果报,一定要修善因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讲义》里面把因果都节录得很清楚。你要想修相好,应该从因上修,果上自然就转过来,所谓相随心转。由此可知,佛的相那么庄严,佛的心太好了,心好是因,相好是果,这个要知道。

 

「动若行云」,佛经里面用「云」这个字用得很多,尤其是《华严经》,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?「非有非无」,我们看云彩确实有,可是走近没有了。佛告诉我们,世出世间一切法,我们都应当如是观,不要执着有,也不要执着无。你说它无,它有;你说它有,它实在是无,这才是事实的真相。我们眼前也是如此,我们身体也是非有非无,就跟行云一样。「动」是讲它起用,法身起用,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非有非无,所以这里头不可以执着。凡夫执着,认为它是有;二乘人以为它是无。凡夫执着有、二乘执着空,都是错误的。菩萨不得已强名为「中道」,中道就是既不执着有、也不执着空。你说「我是中道」,那又错了,你又有执着了。总而言之,决定不要有执着,你就自在;有了执着,那就是病。一切都不执着,这就自在了。

 

「止犹谷神」,《老子》说:谷神不死。山谷的中央,称之为谷神。山谷的中央是无形无影,整座山,山谷是最低的,比喻卑下,形容它安静不动。老子取这个意思教人:处世待人,在社会上要自卑、谦虚、安静、不迷。这是以山谷中央谷底来做比喻,比喻道之妙。实在讲,儒家讲道、道家讲道跟佛家讲道,都非常接近,都是讲的心,用心要谦虚、要卑下、要安静,安静就是佛门讲的禅定,所谓如如不动!心不动,它就不起任何作用,所以不死,不死就是佛法讲的不生不灭,就是这个意思。老庄,中国古大德称他们是七地以上的境界。儒与道,确实在佛法里面都是菩萨境界。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化身到中国来教化众生?在理上讲得通,但是事上没有迹象。「止犹谷神」,这就是大定,自性本定,它的意思就是这个。

 

「纭纭自彼,于我何为耶」,这两句是讲森罗万象。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动荡不安,整个世界危机四伏,好像定时炸弹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炸,经里面讲「五浊恶世」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如果我们自己真正能够契入如来的境界,这种动乱与自己不相干,自己在这个境界里面还是动静一如,无有交涉。他们在动,我不动,不动的人看那个动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俗话常讲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,旁观的,与他没有利害,所以看得清楚。今天这个世界动乱,为什么大家看不清楚?因为自己心也在动,自己贪生怕死,有生死这个心在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日09:53:1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415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