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03集)jingkong法师主讲

 

钞【智论云: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。信者言是事如是,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。】

 

这一段文是引《大智度论》。佛法一定要从『信』,才能入门。讲到信,实在讲有两种,一种是把这个事理的真相都搞明白了,他相信了,这个很好,他没有怀疑,坚信不疑,这是信根建立了。另外一种是这个事理没搞清楚,并不清楚,但是他也能够信,他也不怀疑,这个说实在话,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;他要没有善根福德,他不会相信。他相信了,他就决定有成就。尤其是对这个法门,佛在经上说:「难信之法」,真正是难。难信之法他要能信,可见得他这个善根福德的深厚,为什么?信了,他这一生决定就往生,一往生,他这一生决定成佛。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方法,不要经过第二生,当生就成佛。底下引用几位古大德的说法。

 

钞【肇公曰。】

 

『肇公』就是僧肇,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之一。罗什大师就是翻译这部经的人,他有四个非常杰出的学生,叫「什门四哲」,僧肇是其中之一,年纪最轻,聪明绝顶,但他寿命很短,三十几岁就死了,成就非凡。着有《维摩经注》、《肇论》,他自己写了几篇文章留传给后世。他说:

 

钞【如是者,信顺之辞也。】

 

这是信,信了之后能够顺从,这才是真正的相信。

 

钞【故世人允可,亦曰如是。】

 

世间人对于一桩事情要是答应了,他也说『如是』。

 

钞【复二义者。】

 

这是又有两个意思。

 

钞【又离如是二字各释也。】

 

『离』是把它分开,什么叫做「如」?什么叫做「是」?

 

钞【多解者,有以圣人说法,但显于如,唯如为是。】

 

这就是举几个例子,实际上解释这两个字的很多很多。『圣人说法』,圣人是指佛,这句话可以说把一切经都赅括了,一切经都不出这个范围。『但显于如』,「如」怎么讲法?就是真如本性。佛讲一切经的目的,无非是教我们明心见性,见到自己的真如本性。一切经都是显示教导我们见性的,所以『唯如为是』。如果不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,这个绝对不是佛的经典,特别是大乘经典。本经是不是教我们明心见性?是的。怎么晓得是的呢?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,一心就是真心,真心也叫做真如。所以,统统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。

 

钞【如刘虬所说。】

 

这也是古来的一位大德,在佛法上非常有成就,清凉大师注《华严经疏钞》常常引用他的话。

 

钞【有以如者,当理之言,是者,无非之称。】

 

『理』就是真如理体,『当理』实在讲就是称性,就是从真心理体上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,这就是『如』的意思。『是』,那是决定不错。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怎么会有过失呢?怎么会有错误呢?这个称之为「是」。清凉解释《华严经》也引用这一句。

 

钞【如生公所说。】

 

『生公』就是道生,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,就是这个人。他说:

 

钞【有以如来顺机为应名如,众生无非为感名是。】

 

这是讲应机说法,感应道交,从这上面来解释如是,可见得「如是」两个字从哪一方面去看去讲,都讲得很有道理的,都可取的。但是毕竟以真如本性为第一义,第一个解释,这个解释也很不错。因为佛讲经,当然是要契机、契理。这经上也说,讲经要不契理,就不是从真如本性上流露出来的,就叫做魔说。所以佛与魔的分别,我们以本经这个宗旨来说,你从一心不乱里面说出来的,这就是佛说的,你从三心二意、乱心里说出来的,那就是魔说的。佛与魔就是这样的区别。

 

另外还要契机,契机就是众生的程度要能够适合他,如果不适合众生的程度,虽然是从一心不乱里说出来的,说了大家听不懂,这叫闲言语,就是废话。由此可知,佛经它这个标准,第一个它要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第二个要叫众生听得懂,听了之后他能接受,这叫契机契理。所以生公所说的,从契机这上面来说的,前面所讲从契理上来说的。『顺机为应』,众生有感佛就有应,「为应」就叫『如』,『众生无非为感』,这叫『是』。

 

明白这个道理,诸位同修要记住,佛说法、菩萨祖师们说法是为众生说的,不是炫耀自己的功夫,不是炫耀自己。因为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,曾经听过法师说法,说了之后,底下有很多信徒,常常跟法师很亲近的、很熟的,下了座之后向法师请教,说:师父你老人家今天所讲的,我都不懂,讲得太深了,不懂。这师父就笑一笑:我讲的法,你们要听懂了,那还值钱吗?这个话说错了,说的就是要人家听懂了,他能够接受,他能够消化,他才得利益。说了故意叫他听不懂,那你白说了,他到这个地方来也白听了,两个都空过了光阴,这个很可惜,这是错误的。诸位一定要记住,你们以后说法不要说得太深,说得人家听不懂,自己炫耀自己了不起,那是错误的,不可以这样子。

 

钞【如融公所说。】

 

『融公』是遍融禅师,明朝时候人,莲池大师曾经参访过他。他在当时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,莲池大师受他的影响很大。诸位学佛要知道,就是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,到底谁是善知识?实在讲不要紧,真正学到东西的,那个老师是不是真正高明是次要的。自己对待老师那个诚意这是第一个条件,你能不能得到东西,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
 

佛在经上曾经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,这故事是真的,经典上佛说的。他说有个老比丘修行很多年,没有得道,心里面很懊恼,也很有惭愧心。有几个年轻的、刚刚出家的比丘,就去跟他开玩笑,戏弄他,就跟老比丘说:你不是要想证果吗?是!是想证,不知道怎么证法?我会,我教给你。那好!但是你要请我吃好东西,请客。这个老比丘把他的积蓄,他积蓄也没有什么,把他一点衣服卖掉,请他吃。他吃饱了,这个老比丘求他,怎么证果?他也没有法子,但是已经答应了,就作弄他,叫他蹲在房屋的角落上,他说:你蹲在那里,你心里头不要胡思乱想,你听我的话。这个小比丘拿个皮球在他头上打了一下,「你证初果了」,这个老比丘点点头:是的。「再换一个角到那边去」,他又乖乖跑到那边去了,这个皮球又打一下,「你证二果了」。四个角转回来,「你证四果罗汉了!」是,这个回过头来之后,他向几个开玩笑的小比丘顶礼。小比丘说:我跟你开玩笑的。他说:我真证四果了。那几个小比丘都傻了,来向他求忏悔,他说:我是实在证四果了。这就说明他心诚,虽然人家给他开玩笑,他一样证果,他有十分诚敬之心,他得到了。所以你要亲近老师,亲近什么老师才是你真正善知识呢?你心目当中最尊敬的老师,你跟他一定会成就。

 

我过去,此地图书馆开班的时候,有几个年轻的出家人,有悟元、依因他们几个人在此地,以后香港永惺法师在那边办佛学院,请显明法师到那里去做院长,他们听到这个消息,想到香港去求学,临走的时候,我就祝福他,我说:你既然尊敬显明法师,你要好好的跟他学,如果你真正能跟他十年,你决定有成就,因为对老师心里不存恭敬,那你什么都得不到。所谓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」。到了香港之后,听说好像只办了一个学期,学校也就办不下去了,显明法师也走了,以后他在那里也赶经忏,很可惜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4日10:42:5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82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