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发大誓愿第六(第四十九集)澳洲淨宗学院

admin 发大誓愿第六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他的生活起居、起心动念、日常的事业,他的事业是教学,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有两种人,极乐世界不是个国家,它没有国王,它的社会非常单纯,一点都不複杂。我们这个社会有士农工商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;我们这个世界有政治组织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。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学生,一个是老师,佛是老师,菩萨是学生。没听说那裡有国王,没听说那边有大臣,没听说那边有做生意的,商人、工人、农夫统统没有。那我们要问,他们日常生活从哪来?穿的衣服没有工人,这衣服从哪来的?他们的福报太大,都是从心想生,念头一想,它就出现,这福报太大了。经上讲,「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」,你想吃东西,东西摆在面前,不想要就没有了,用不着收拾。这个世界好!能不去吗?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介绍,让我们是无尽的嚮往,总希望早一天到这个世界去,什麽样的灾变都没有,人人都是一颗纯淨纯善的心。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恶念,换句话说,他没有起心动念,更没有分别执着。那我们要去,得在这上面下功夫,我们也要把妄念放下,把分别执着放下,先在这裡练习,才能够适应西方世界的环境,那边的生活状况。所以业障自己要知道,自己要真正修忏悔。

  

第五,「随喜功德」,业障忏除之后,要修随喜,随喜是什麽?直捷的来说,是破我们的嫉妒、傲慢的烦恼,嫉妒心、傲慢心这是俱生烦恼,不是学来的。你迷了自性之后,这个烦恼它就生,这是错误的,这是业障。佛教导我们如何来应对?随喜,别人有好事,我们不嫉妒,不但不嫉妒,我们还讚歎,我们看到欢喜,欢喜讚歎。如果有力量,他需要帮助,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、成全他,这叫随喜功德。六道众生迷得深,烦恼重,自私自利,贪爱名闻利养,贪恋五欲六尘;他得到了,唯恐失掉,没有得到,念念希求,这就是古人所讲的患失患得,这是他的烦恼,他放不下。他能不能保持得住?保持不住,寿命有限,福德缘分也有限,怎麽能保持得住。菩萨教人,他自己确实是这样做,遇到造作恶业的众生,劝导他忏悔,遇到行善积功累德的众生则随喜功德,帮助他、成就他的好事。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所以这一条非常重要。

  

在这个世间,世世代代,古今中外,各个阶层的领导人,他想不想把政治办好?我相信都有这个心,都想把它做好。为什麽办不好?他办不好的原因,佛经上讲得很清楚,原因就是三个字「贪瞋痴」放不下。贪,如何取得他希望拥有的,贪心没有止境;瞋恚,如何去掉他所怨恨的,这是造业。贪瞋在造业,贪瞋之所以造出严重的罪业是因为他愚痴。愚痴是什麽?他没学,没有学圣贤教诲,用现在的话来说,他没有受过伦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宗教教育,所以他愚痴,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把这些假相当作真实,错了。希望拥有世间名闻利养,永远不会失掉,这哪裡能办得到!人生他又会死,他怕死,为什麽?死他就失掉一切,贪生怕死!他活得多累,活得多可怜,活得多辛苦,这是事实。

  

如果他是真正接触到宗教教育,宗教教育说些什麽?我们看到「宗教」这两个字,就不能不尊敬中国古圣先贤的真实智慧,他把它称为宗教教育,「宗」是什麽意思?诸位可以查查字典,字典裡面有很多意思,有三个主要的意思,第一个是主要的,第二个是重要的,第三个意思是尊崇的,崇,至高无上,为大众所尊重的这个意思;「教」是教育、教学、教化。宗教合起来,主要的教育,重要的教学,尊崇的教化,这对人类还得了吗?能不学它吗?如果我们到这个世间来,这一生做人当中把主要的教育丢了,重要的教育丢掉了,尊崇的教育丢掉了,你能不愚痴吗?愚痴的人能不造业吗?社会的动乱、地球的灾变,其来有自,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。

  

所以,宗教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,中国古圣先王他们聪明,中国本土,本土的宗教是道教,儒不是宗教,佛教是从外来的,佛教也不是宗教,但是到中国来被称为宗教,那是有道理的,为什麽?它符合这三个条件,主要的、重要的、尊崇的。佛教教育跟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育,儒家为代表,都是属于主要、重要、尊崇,确实符合宗教的定义。如果能学习这些东西,你对于宇宙万有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,都是佛菩萨!所以《华严经》上,佛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你是佛,他是佛,我也是佛,都是佛。佛是什麽意思?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白就叫佛。印度人叫佛,中国人叫成圣,圣的意思就是通达明瞭,一丝毫迷信都没有。不通达明瞭一切法的真相,那就叫迷信。你相信它是迷信,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,为什麽?你没搞清楚,不管信与不信,那个信都是迷信。只有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就不迷信了;相信它,不迷,不相信它也不迷。没有接触,人云亦云,这对自己的伤害非常严重。

  

随喜裡面,决定不失自己的清淨平等觉,这才叫功德;换句话说,绝不沾染名闻利养,绝不沾染五欲六尘,永远保持心地清淨平等、觉而不迷,这叫功德。由此可知,这事实真相多麽重要。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不求回报,如果我们帮助人还有求回报,那是福德,不是功德,福德离不开六道轮迴,功德超越六道轮迴。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、说清楚一点,大家好记,你心地清淨、心地平等、心地觉悟,那叫功德;如果心不清淨、不平等、不觉悟,你做的好事都是福德。这样大家就明白了,很清楚的一个标准,就是经题上的「清淨平等觉」,无论做什麽好事,心地都是清淨平等觉,你做功德!同样做好事,你有求,求报酬,有求福、求慧,求聪明、求财富、求长寿,那是福德,只要一有求,这个念头就是福德。不求,能不能得到?不求,得到的更多,得到的更圆满,得到的是无限的;有求,得到是有限的,不圆满,有限的,那是造轮迴业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

最大的供养布施是法布施,法供养,法能帮助一切众生觉悟。今天的社会,特别需要正法帮助。现在交通便捷,资讯发达,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事情,几个小时,卫星网路传播,全世界人都知道,跟过去的社会完全不相同。八十年前,那个时候的社会,我很小,生长在农村,农村跟城市、跟县城距离二十五里,实际上只有十几公里。那时候交通没有交通工具,都走路,早晨天亮的时候就开始走路,走到城裡面吃午饭正好,要走半天,差不多要走五、六个小时,你才能走到。现在交通方便,汽车大概十分钟、十几分钟就到了,可是在那个时候城裡面要发生事情,我们乡下要知道可能要半个月到一个月,才有人从城裡来告诉我们发生什麽事情;如果是国外发生事情,我们永远不知道。所以现在社会动乱,整个世界全面动乱,有没有方法救?有方法,有这些高科技媒体的方法就有救了,如果没有这个东西,那一点办法都没有。这个方法就是教育。如果真的有独立的这样的一个卫星电视台,网路全球直播,有这麽好的工具,有一群好的老师,不要多,五、六十个人就够了,每天在这裡把圣贤的大道理讲经教学,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,我们能相信这样教学一年,这个世界就安定了。教学的内容,可以说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,需要什麽?需要安定,需要伦理,需要道德,需要因果教育。为什麽?这个东西能帮助社会安定,能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到从前那样的和平和睦。

  

这桩事情跟一千四百年前唐太宗的希望完全相同,唐太宗生长那个时代,也是社会动乱,隋炀帝抛弃了伦理道德,完全讲求个人的享受,不顾人民的痛苦,所以社会乱了,隋炀帝国破家亡,死得很惨。唐平定了动乱,取代隋朝,建立唐朝,那个时候迫切需求的是如何能让社会安定。唐太宗十六岁,现在的话说,起义,带兵就做了将军。隋灭了之后,他的父亲做了皇帝,这是唐朝,父亲做了九年过世了,他继承王位。继承王位那一年他二十七岁,很年轻,就想到怎样把国家治好,怎样把社会能够真正带领到长治久安。他想到这个需要有智慧,需要有方法,需要理念,需要经验,需要效果,这些东西从哪裡来?就想到古圣先王,要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。所以他就吩咐他的大臣魏徵,这个人是很有名的人,在历史上,很多人都知道他。让魏徵成立一个小组,蒐集从三皇五帝到隋朝这二千五百年,差不多有二千五百年,这些古籍裡面他所要的这些资料,从这古籍裡面蒐集起来送给他看。因为书太多,从哪裡读起?没法子读,让这些人去蒐集。这些人不负所望,从这些古籍裡面,这一万多种书籍选出六十五种,在六十五种裡面又选择唐太宗所需要的,他所要的参考资料,编成一本书,这本书叫《群书治要》,就是治国重要的教训,这些经验,现在讲资料,治国最重要的资料,大概一共有五十万字这样一个分量。这本书编成之后,唐太宗手不释卷,因为他年轻读书不多,现在管理这麽大的国家,这个国家真的管理得不错,在中国历史上称为盛世,大唐盛世。现在很多外国华侨居住地方叫唐人街,那个唐就是从这裡来的,可见得他政治成功了。成功,这部书起了最重要的作用,治国的宝典!

  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19:56:1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3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