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陀教育杂志》第468期 本期专栏:三皈传授(完)2017年4月15日

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经论辑要: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(193)

 

5.众生处处执着,由其不知四大五蕴,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,如幻如化。云何可执,执之何益。

 

‘众生处处执着,由其不知四大五蕴,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,如幻如化。云何可执,执之何益。’般若经上,世尊不厌其烦多次重复说明事实真相。遍数说多了,使我们印象深刻,此乃世尊教学方法之善巧。

 

“无住生心”在《大般若》里不知道重复几百遍,就是让人有很深刻的印象,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想起。想起就是“观照”,提起警觉,不必再执着假的。

 

“四大五蕴”包括一切万法。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动物包括两部分,一是物质,一是精神。物质的部分就是色法。精神就是心的作用,即受、想、行、识,包括一切有情众生。无情的植物与矿物没有受、想、行、识,只有色。色就是四大。由此可知,一切万法皆不出“四大五蕴”的范围,是故四大五蕴就是一切法。

 

“一切法皆是缘生”,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说“无量因缘”。既然是缘生,就没有自体。“缘”就是条件。无量因缘,即是无量的条件,非常复杂。如果稍有体验,我们的身体以及心意识、念头,与外面大宇宙,尽虚空遍法界,依正庄严的复杂程度,刚好成正比例。宇宙多么复杂,我们身心就多么复杂。我们身心的复杂程度不比它少,它的复杂程度不比我们身心多。是故这个身、这个妄念与大宇宙皆系缘生,无二无别。

 

“缘生之法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”,如幻如化,不是真的。既然一样都不真实,何必执着?凡是有坚固执着的,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。了解事实真相,则生活快乐。顺境快乐,逆境也快乐;在西方极乐世界快乐,在阿鼻地狱也快乐。地藏菩萨在阿鼻地狱度众生,一点都不辛苦,快乐得很。因为菩萨懂得一切法皆是缘生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众生的执着愈重,堕落愈往下,是故地狱众生的执着是最坚固,最难破的。执着稍微轻一点,就升一级到饿鬼道;再轻一点,就变成畜生道;再轻一点,就可以到人道来。六道就是执着的浅深不同而已。

 

6.若能于一切法不执,则我见自化。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。故曰,‘以是名字,汝当奉持’。

 

‘若能于一切法不执,则我见自化,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。故曰,“以是名字,汝当奉持”。’如何受持金刚般若?顾名思义,就要想到世尊所讲的道理,所教的修行原理原则,立刻要应用在生活上,应用在工作上,应用在处世待人上,方是“奉持”,真正的“依教奉行”。知道一切法的真相,就不会执着,是故“我见自化”,自然就不执着。《金刚经》说理透彻,言词简明扼要,便于受持。

 

7.“从何断起”。应知其则非,而离名字相。知其无所说,而离言说相。大千世界,为佛教化之境。三十二相,为佛所现之身。皆不可执,其余可知矣。

 

第二个意思是‘“从何断起”、应知其则非,而离名字相。知其无所说,而离言说相’。从那里断起?离名字相,离言说相,离心缘相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说的,与《金刚经》完全相应。

 

《金刚经》中“则非、是名”句子很多,因此我们应该明了,“则非”皆是从性体上说的。性体上原来无有一物,所以不应住相,不可住相。虽有名字,但不能把名字放在心上,心是清净的,本来无一物。放一个名字在心里,心就不清净,就被污染了。有现象,也不能执着。现象刹那生灭,我们见的是相续相,真正了不可得。是故,不可以有是我所有的念头,那是妄想、迷惑。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,知道无有一法是我所有的。不仅没有“我所”,亦没有“我”。没有“我”,那来“我所有”!我相、我见破除,病根即彻底拔除。

 

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,佛无有法可说。知其无所说,而离言说相。佛法也是缘生的,因缘生法,当体即空。佛教导我们应如何运用佛法,就像过渡用的竹筏一样。佛说法就像筏喻一样,过了河之后,就不要筏了,是故说“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”,决不能执着佛法。我们要用佛法,但不能执着。正如世间所有一切法,我们可以用,而不能执着。

 

我时常勉励同修,在这个世间,于所有一切法,我们只要使用权,不要所有权。所有权是别人的,使用权是自己的,多么自在快乐。譬如这个大讲堂,他们盖得这么好,我们今天在这里两个小时,就有两小时的使用权。这个地方那里坏了,破了,是所有权人的事,与我们不相干。若能以如是的观念过日子,那有不快乐的事?日子过得比谁都舒服自在,心里一点牵挂、忧虑、烦恼都没有,原因是我们什么都没有。只要有所有,就有烦恼、忧虑、牵挂,就有生死轮回。在家、出家都要保持如是的心态,将念头转过来。

 

观念转变,得失没有了,烦恼至少去掉八成。世间人患得患失,我们无得亦无失,多么自在。随缘度日,随缘就自在,就快乐。是故,法也要舍,“知其无所说,而离言说相”。

 

‘大千世界,为佛教化之境’。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一个大千世界。‘三十二相,为佛所现之身。皆不可执,其余可知矣’。所以,本经佛说“大身非大身”,“大身”是指如来果地所现的报身。他不执着所现的一切境界,不放在心上,若无其事,即是“即相离相”,可见离、断并不是相消灭了。心里不执着,若无其事,一切时,一切处,心里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即是断。断、离皆是从心上说的,不是从境上讲的,境上不能断,境随着心变。《唯识经论》上说得好,“一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,心变了,外面境界就变。我们今天是轮回心,所以外面境界是轮回之境界。如果我们是清净心,一尘不染,都放下了,外面境界立刻就变成一真法界。

 

一心就变成一真法界,二心、三心就变成十法界,“境随心转”。明白此理,方知修行是心重要,境不重要。禅宗的祖师大德们都知道从根本修,根本是“心”,就是念头。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,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,转三恶道成三善道。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,即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。六凡是染,四圣是净,从心上转。心转,外面境界就转。

 

现代世界上,人心严重的被贪、瞋、痴三毒污染,所以环境才污染。我们断除三毒,恢复清净心,世界所有环境的污染就自然会变好。然而科学家不相信,无论怎么说,他们都不能接受,那就无可奈何,共业所感。

 

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执着,不着相。佛所现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的身相,依然不着相,不以为然。此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如来在果地上不着相才成佛。菩萨因为不着相才成为菩萨。声闻、缘觉不着相,方能成辟之佛、证须陀洹果。由此可知,“住相”是大病,决定是凡夫,连净土都不能往生。

 

我们今天能在此地聚会,缘分亦不是偶然的,而是无量劫的缘分。《金刚经》上有,《无量寿经》上也有,在末法时期听到大乘经,能生欢喜心的,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,曾经供养无量无数诸佛如来。有这样深厚的善根,听到大乘经才能生欢喜心。既然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那么多诸佛如来,修那么深厚的善根,何以不能成就,落到如此地步;原因是以为世间五欲六尘是真的,贪恋而不肯放下。虽然累积无量无数的善根,此生若是不能成就,来生的环境大概比今生还不如,还苦。自己回家不妨冷静地想想,我们起心动念,几个念头是觉悟的,几个念头是迷惑颠倒的。迷的念头比觉的念头多,就往下坠,不会往上升。事实非常可怕,也非常严肃,是故一定要放下。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,没有别的,彻底放下而已。

 

>>续载中……

 

(《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》讲于1995.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,“华藏讲记组”恭敬整理。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08:13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19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