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(第15集 文字/mp3)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

admin 楞严经评论5阅读模式

 

【若多体者。则成多人。何体为汝。】

 

『多体』不能成立,心只能有一个,哪能多?一个人只有一个心,多心不就变成多人了吗?到底哪个是自己?所以多体不能成立。一体也不能成立,多体也不能成立。我们再看遍体跟不遍体,看这两种能不能成立?

 

【若遍体者。同前所挃。】

 

『遍体』同一体,跟一体的现象是一样的,前面一体不能成立,遍体就不能成立,这是无需要多说的。着重在不遍体:

 

【若不遍者。当汝触头。亦触其足。头有所觉。足应无知。今汝不然。】

 

这是说明不遍体。不遍体我们来试验试验,当我们触头的时候,触头我们头上有感觉,有东西接触到,同时也触脚。如果说你的心不遍体,摸头的时候,心到头上来;同时要是摸脚,心不能马上到脚那里去,这才能证明不遍体。可是我们怎么样?同时摸头、摸脚都知道,两处都有知觉,而不是知觉在一处,两处都晓得。所以不遍体也不能成立。末后这就下结论:

 

【是故应知。随所合处心则随有。无有是处。】

 

这道理讲不通。佛破他的是从无体、有体,有体里面又分为四种状况,一体、多体、遍体、不遍体,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讲不通,都找不到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桩事实。这是第五段。再看下面第六段:

 

【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。世尊亦言。心不在内。亦不在外。如我思惟。内无所见。外不相知。内无知故。在内不成。身心相知。在外非义。今相知故。复内无见。当在中间。】

 

这是他又想出一个所在,大概是在中间。这段还是引用佛平常所说的教法,这也是完全错解佛法的意思。佛说『心不在内,亦不在外』,他是显真心无相,无相则无在,这是说无相之实相,所以说心不在内,亦不在外。『实相』,在大乘经论里面我们常常看得到,尤其是《般若经》里面,它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契入实相,所谓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。实相是大乘佛法里面终极的目标,佛与这些大菩萨们常说这个法门,经常是讨论这个道理。阿难也是听得很多,所以对于佛的言词记得很清楚,可是佛说法的意思他没有能够会通,在楞严会上错用了。『法王子』是对于菩萨的尊称,在佛法里面尊称佛陀为法王,对这些大菩萨们,我们就称他为法王子,意思就是说这些人有大根性,能够续佛慧命,弘法利生,有王子的意思在。佛谈这个实相,实在是显真心清净本然,离一切相,也是我们讲席里面常常说的意在言外。如果我们从名相里面去求,必定错解了意思,连亲近释迦牟尼佛那么多年的阿难尊者还会把意思错解,何况是我们生在距离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年之后。照我们中国古老的计算法,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七年,我们要是把佛经的意思错会,不奇怪。阿难尊者当时亲近释迦牟尼佛都把意思错会,何况我们在今天?由此可知,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谈何容易?很不简单的一桩事情。今天我们讲学佛,也实在有难处,佛法虽然好,确实不能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能够成就,而有入处的。知道这一层,我们就要记住,我们要是想悟入大乘佛法,必须要从善根福德因缘修起。《大智度论》里面也讲得很清楚,没有不行,没法子趣入,少了也不行。大乘佛法对于善根福德因缘非常的重视,这是修菩萨行、学菩萨道必须具备的资粮,拿我们现在的话说,必具备的条件。

 

我们看阿难尊者底下这番话,他说『如我思惟』,这就以自己的意思在想象,想象前面这五番的答辩。『内无所见』,如果说心在我们身体里面,确实它无所见。『外不相知』,如果说心在外,心要在外,跟身就离开了,心不知身、身不知心,这样才对,可是事实上身心又相知,所以外不相知才是正确的。它现在相知,好像又不是在外。『内无知故,在内不成』,在里面不能成立。『身心相知,在外非义』,身心确实相知,说在外这也不合理;「义」就是理,就是义理。『今相知故』,现在确实是证明身心是相知,『复内无见』,可是在内,确实内里面没有见到。到底在哪个地方?他是很聪明,想出一个地方,『当在中间』。中间,范围太广泛,到底哪个是中间?佛就问:

 

【佛言。汝言中间。中必不迷。非无所在。今汝推中。中何为在。为复在处。为当在身。】

 

佛听了他这个话,反过来就问他,你所指的『中间』,当然这个中间的处所一定很清楚,你一定不会迷惑的。这个中你一定很清楚,而不是没有一个所在,决定这个中是有个所在。现在问你,你现在推想的中,「中」究竟在哪里?是在你的身,还是在一个处所?

 

【若在身者。在边非中。在中同内。】

 

你要说是在身,你的心在边上就不是在中;在中间,跟第一次讲的在内不是一样的道理吗?就不能成立。如果说在一个处所,不在身上,在一处,在个处所,处所里面讲中太难了。

 

【若在处者。为有所表。为无所表。无表同无。表则无定。何以故。】

 

在处所,就问他有所表跟没有所表。要说无所表示的话,根本就跟无一样;如果说有所表,有所表这个中不能成立。为什么不能成立?何以故?

 

【如人以表。表为中时。东看则西。南观成北。表体既混。心应杂乱。】

 

譬如我们台湾这个中,在台中这里也是中,我们台北人看它在南部,台南人看它在北部。这是讲什么?你有一个地方做一个标志,认为这个地方是中,都不能够成立。东面人看它在西,西面人看它在东,南面人看它在北,北面人看它在南,这个中就混乱了。心是精纯而不杂,哪有这么乱七八糟?这就说明有表、无表都不能成立。在身、在处都讲不通,你那个中在哪里?我们听听阿难的话:

 

【阿难言。我所说中。非此二种。】

 

这个说得很高明,不是佛讲的两种,或是在处、或是在身,不是这两种。不是这两种是什么?

 

【如世尊言。】

 

你看阿难说话很有技巧,引用释迦牟尼佛的话来说,不是我说的,是你老人家讲的:

 

【眼色为缘。生于眼识。眼有分别。色尘无知。识生其中。则为心在。】

 

很高明,他这是唯识听多了,心是什么?心是识。识在哪里?识在根尘当中。唯识里确实是有这样说法的,此地阿难所举的,举得很简略。我们知道佛在相宗里面所讲的,眼识九缘生,不是偶然的;耳识是八缘生,其余的或多或少,我们在这里不必细说。阿难尊者这几句话,『眼有分别,色尘无知,识生其中,则为心在』,这是他自己将佛所说的道理错会了意思。眼有分别,眼是属于内身,尘是属于外境,内外各有定相,识生在眼色之中,好像是清清楚楚,所以他说「则为心在」,心就是在根尘的中间,这是阿难错会了意思。为什么?眼有没有分别?眼没有分别。他这里说眼有分别,这是错误,因为前面佛刚刚讲过,门能知乎?门不能知。死人还有眼根,它不能见,可见得眼没有分别,眼是属于色法,不属于心法。我们把一切万法归纳为两大类,一个就是色法,一个是心法。色法里面所讲的,包括五根六尘,色法有十一种,六尘加上五根,意根是属于心法。讲十二处的时候,心法说一条,色法说十一条,色说得详细,心说得简略。心有分别,色不能分别,眼明明属于色法,它哪里会有分别?识又如何能够生在其中?根、尘、识这个三法,究竟作如何会?这是个重要问题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2:03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928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