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05集 视频/文字)

华严经讲述菁华  (第三O五集)  2000/5/23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045-0305

 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12/12-045/12-045-0305.mp4

 

请掀开经本,夜叉王偈颂第二首看起:

 

【如来救护诸世间。悉现一切众生前。息彼畏途轮转苦。如是法门音王入。】

 

在前面我们读过「自在音夜叉王」,他得的是「普观察众生方便救护解脱门」。这个地方这一首是他的赞颂,也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,在这一首偈里面,我们应当怎样来学习。

 

第一句:『如来救护诸世间』,这句话是把三种世间都包括在其中了。第一个是有情世间,多分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,这个六道不是一个世界的六道,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剎土绝大多数都有六道,所以这个范围非常之广。如果广义的来讲,这个地方所说的世间可以概括九法界,六道之外的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也都包括在其中。更广的意思,把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包括在其中,这叫智正觉世间。换句话说,世法、出世法依正庄严,这三个字概括尽了。「如来救护诸世间」,前一首偈子我们看到,「为救是等佛兴世」,所以在此地,我们要深深体会到,诸佛菩萨出兴在世间为什么?为救如是等众生而已。

 

『悉现一切众生前』,「悉」是圆圆满满。诸佛菩萨在哪里?都在世间应化,我们凡夫不认识。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帮助众生,他就示现什么样的身相,佛菩萨没有固定的身相,随类现身,随机教化;他也没有一定的教法。虽然色相没有一定,教法也没有一定,但是他所依据的教理,依据的教学原则、方向、目标是有一定的,这是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都能够体会得到的。不仅是在一切经中,一切祖师大德留下来文字之中,我们如果把界限突破,往更宽广面去观察,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圣贤教诲,我们都能看得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目标,那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苦为乐、转凡成圣,是他教学的目标。这四句前面两句是他们教学的方向,后面两句是他们教学的目的,永远不会变更。我们要学习就在这个地方留意,在这个地方去着手,于是我们现前也现一切众生前。

 

凡夫在这个世间到底是一回什么样的事情?有这样疑情的人不多,所以众生多分都是醉生梦死。觉悟的人,他从哪里觉悟?就从这个地方觉悟,想一想自己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?为什么会到这个世间来?来到这个世间之后又为些什么?将来之后又到哪里去?你心里头如果有这些疑问,你就开始觉悟了,这是佛家,特别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「疑情」。有这种念头,古人说得好,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;很多人没有这个疑惑,所以他永远不开悟。

 

我们到底为什么来的?佛说得好,难怪古大德常常赞叹,「世间好语佛说尽」,世间的真实语也是佛说尽了。人生来干什么的?佛讲了一句话:「人生酬业」,这是把事实真相一语道破。六道众生都是酬偿他的业报,过去世造的业因,这一生来受果报。过去要造的是善因,这一生当中受的是福报,享福;过去生中造不善因,这一生当中要受苦报。正是所谓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谁给你定的?自己定的,自己过去生中造作的业因,这个业因决定的,不是别人定的。许许多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,不晓得事实真相,于是受报的时候不知道老老实实的消业障,又造了无量无边的业习,这个事情麻烦了,生生世世永远脱离不了轮回苦。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,真正修行人明了。

 

修行,修的是什么行?所谓的行,就是我们的生活行为。生活行为包括太多了,说不尽,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,这就好说了,我们也好懂。这三大类就是身、语、意,行为再多都不出这三大类,身是动作,口是言语,意是念头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属于行为,于是行为又分为三种:善行、恶行、无记行(无记,说不上善恶,就称为无记),行为分成这三种。凡是错误的、恶的念头,不善的言语,不当的动作,必须要加以修正,这叫修行。由此可知,真正的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着木鱼念经拜佛,这只是修行里头的一部分,修行的样子,实质上的修行是在断恶修善。我们念头才起来,古人所说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要觉悟得快。念头才起,立刻就警觉到这个念头善不善,如果是善念,行!这个念头可以起来;如果是恶念,立刻就把它止住,不可以相续。第一个恶念,第二个念头就不是恶念,转成善念,要转得快,这叫做修行,这叫用功,功夫在这个地方用。

 

言语,给人家说话,话还没有说出来,自己要能够警觉到,这个话该不该讲,需不需要讲。应该讲的要说,应该讲是利益众生,这个话是应该讲的;不是利益众生的话不必要说。诸佛菩萨,经上常讲,戒条里头也有,决定没有戏论。什么叫戏论?对众生没有意义的话,没有好处的话,都称之为戏论。佛菩萨没有戏论,所以佛菩萨的言语很少,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多话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,所谓「言多必失」;话多了,换句话说,免不了造口业。有意无意说错了话,伤害到别人,跟人家结下冤仇,还不晓得从哪里结起的。正是所谓「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」,他把你的话解释错了。所以言语是祸福之门,不能不谨慎,不能不小心。佛在经典里面关于这个问题讲得很多,举的例子也很多。

 

行为是行动,我们的造作决定不可以说,我私生活、私人行为与社会大众没有关系,你这个想法就错了。我们起心动念,与整个社会、虚空法界,都有不可分的关联。念头,现在人比较容易体会到,现在用的电器已经非常普遍了,电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,我们知道电波、光波、音波,这个常识现在已经很普遍,我们起心动念,思想有波,善的思想波对一切众生都有好处,恶的思想波对一切众生都有害处。不能说我打个妄想,想个坏事,与别人不相干,你错了,你这个波周遍法界。定功深的人,他能够观察到,他能够接收到,但是他不受影响;他能够接收到这是慧,他不受影响是定。但是六道里面,一些凡夫没有定慧,就受影响。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常常在谈起,为什么这个社会恶人多,为什么这个社会邪知邪见多,这个事相能够体会觉察的人愈来愈多,可是为什么?找不到答案。其实你要问为什么,我们自己从早到晚有没有起过恶念?有没有起过不善的念头?这个恶念、不善的念头就加持这些作恶的众生,你也加持他,让他的恶念、邪知邪见念念增长,不可以说没有关联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0:41:1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84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