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般若经纲要 (第15集 视频)jingkong法师 讲于台湾台北华藏讲堂

admin 大般若经纲要评论阅读模式
摘要大般若经纲要 (第十五集)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:09-028-0005

大般若经纲要  (第十五集)  1997/2 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 档名:09-028-0015

play-sharp-fill

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九面,看卷二,《般若纲要》卷二。葛彗居士节录《大般若经》,它的段落、层次都非常清楚,完全依照经的原文、卷数节录下来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第一行,「卷四十九之十一叶(大乘铠品)」,我们看底下一段经文:

【菩萨擐一切法功德铠。放大光明。遍照世界。变动大地。其中地狱火等苦具。鬼界恐怖飢渴。傍生所有众苦。皆得除灭。便为称讚三宝功德。令生人天。见佛闻法。如是幻事。虽有所为而无一实。何以故。诸法性空皆如幻故。】

这一段经文,喻义非常的深远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学佛的同修们,在中国大多数都是修学大乘,修学大乘就是菩萨法。在我们现前这个地区,受菩萨戒的同修尤其是甚多。到底我们是真的菩萨,还是假的菩萨?这一点我们应当要思考的,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。当然,学菩萨决定不能离开大乘经论,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劝导我们,要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。这就是菩萨行,就是菩萨的事业。这也正是如同世间的行业一般,我们选择了菩萨这一门行业,尤其是出家人,出家人是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,在家同修是兼修的,出家人是专修的。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干些什麽?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在千百年之中都表演给我们看,这个行业就是职业的教员,职业的教员就是讲经说法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以身作则,示现证道之后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,没有一天空过。这就是如来家业,如来家的事业。如来家业是这个意思。他干些什麽事?就干这个事情。

至于兴建道场,这不是出家人干的,佛第一个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建道场,历代这些菩萨、罗汉也没有建道场。建道场是谁的事情?在家同修的事情。在家最要紧的是护持佛法,所以在家人可以办一些寺务,建道场是属于寺务;出家人是当教员。换句话说,在家人可以当校长,可以当学校的执事;出家人不干这些执事,纯粹教学,这样才真正能做到身心清淨、一尘不染。有寺务,必定有污染,必定对自己的道业有妨碍。如果说对道业没有妨碍,而经营一切寺务,那是佛菩萨再来,不是普通的凡人,普通凡人决定做不到。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。

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明白的教导我们,「假令供养恒沙圣」,这是指修福。现代学佛的人,绝大多数都是修福,求福报。修福裡面最殊胜的就是供养诸佛菩萨,供养多少?恒河沙数那麽多。佛说,「不如坚勇求正觉」,比不上一个有坚定信心、勇猛精进求道的这个人,比不上。为什麽?福报再大,不能了生死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裡说过,生死大事,福不能救,再大的福报,都没有办法救护生死大事。我们想想,人生在世什麽事情最大,哪一桩事情最重要?生死事大。世间这个福事小,这是过眼云烟,是小事。再大的福报,再高的权位,都是一弹指,几十年就虚无飘渺了,一场空。我刚刚从北京回来。北京郊外,历代多少帝王的坟墓。这些人在世那还得了,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;死了之后埋在地下,跟平常百姓完全平等,有什麽两样?到头来总是一场空。佛说得好,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;又告诉我们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为什麽说因果不空?现象相续不空,它相续的。刹那生灭是空的,相续不空,转变不空,这就是说明六道轮迴不空。你作善一定有善报,你作恶一定有恶报,因缘果报不空,这是真理,这是事实。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,然后才晓得人生在世修菩萨道可贵。这就是常讲的,种善因,得善果。最善的因就是行菩萨道。

『菩萨』是什麽意思?觉悟的意思,梵语具云菩提萨埵,觉悟的有情众生称菩萨。道是什麽意思?道是方法。修菩萨道就是修觉悟的方法、修觉悟的道路,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以这个为最善。儒家虽然讲「止于至善」,至善是什麽?没有说出来。佛法告诉我们,菩萨道是至善。选择这个道路,这是真实智慧,是真正聪明人,他才懂得,才选择这个行业、选择这条道路,也可以说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。『一切法功德铠』,「铠」是比喻,古时候打仗的时候,士兵所披的铠甲,能够御防刀枪的伤害,称之为铠。我想这个大家并不难懂,所以佛经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。我们要有防身之术,防止一切邪知邪见的侵入,这就好比是铠甲。披的是什麽铠?功德铠。什麽叫「功德」?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。佛家这个术语,可以说在历代,尤其是现代,普遍的被人运用,但是意思含糊不清。你是不是修功德?功是功夫,是修因,德是果报。所谓是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,功是耕耘,德是收穫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,持戒有功,得定就是德;修定有功,智慧开了就是德。由此可知,功德是离不开戒定慧的。

布施有功,破除悭贪烦恼是德,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断掉,这是德。从六度上来讲,持戒有功,断除恶业是德;忍辱有功,断除瞋恚是德。这叫做功德。你天天修布施,你的贪心、吝啬丝毫没有减少,你所修的功,后头没有德,这要懂得。你持戒,你的戒律持得很清淨,你没有得定,你没有得清淨心,你的功后头也没有德。没有德,是不是白修了?没白修,虽没有德,但是有福。换句话说,你修的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诸位要晓得,功德决定是得定、开慧。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念佛就是功,往生就是德。念一辈子佛,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所念的佛都变成福德,不叫功德。所以功德这两个字,我们要看清楚、看明白。

一切法裡面都有功德。这一部《大般若经》裡头说得太多、太详细了。我们把它归纳起来讲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一切法。在生活裡面、在工作裡面、在应酬裡面,修菩萨道,修六度,这就是「擐一切法功德」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关怀、爱护、帮助他,这是布施。或者用我们的外财帮助他,或者用我们的内财帮助他,内财是什麽?劳力、体力,我替他做义工,不需要报酬,这叫做内财布施。虽然修布施,不著布施的相,这样才能达到永断悭贪。我们修布施就有功,心地清淨光明这就是德。由此可知,功德,六根在六尘境界上,时时可以修,处处可以修,念念可以修,都能够修成圆满的功德,这是比喻擐功德铠。这个功德铠没有离身,真的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。功德一定是利益一切众生,而不为自己。

功德成就了,自性般若现前。自性般若是本来有的智慧,如同诸佛菩萨果地上之所证得,我们智慧现前了。智慧怎麽现前?因为你有定。什麽叫定?因为你样样放得下。放下,心才会定;放不下,心不会定的。你心裡头还有妄想、还有分别、还有执著、还有忧虑、还有牵挂,你怎麽可能得定?必须把这个统统放下,你就得定。得定,定就是清淨心,我们淨宗经典裡面讲的一心不乱。一心就是定、就是禅定,不乱就是智慧,一心不乱是圆满的定慧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信心清淨,则生实相」。由此可知,你要没有清淨心,你怎麽会有般若智慧?般若智慧是从清淨心来的,要得清淨心,得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,你才能得到。

也许有同修说,众生很苦,遭这麽大的难,我们如何去帮助他、去救援他?你发的心没错,很好,你自己有没有想到,你有没有智慧、能力去帮助他?就好比说看到一个人掉到水裡去了,好可怜,自己也不会游泳,赶紧去救他,不过赔一条命而已,他死了,得跟他死,你能救他吗?救不了他。现在在这个世间,这种慈悲的人很多很多,这个慈悲是赔命,以为是大慈大悲,实际是无济于事。所以,佛才跟我们说,「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求正觉」。实在讲,「求正觉」这一句话,实际上就是指点我们求生淨土,求生淨土是真正的正觉。众生苦难我们看在眼裡,我们真的想救他,自己没有智慧、没有德能,凭什麽救他?想救他怎麽办?赶紧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到了极乐世界,见了阿弥陀佛,得佛本愿威神加持,我们有如同佛的智慧、有如同佛的德能,倒驾慈航,再来救他们,这才行!你有了本事,你不是白赔一条命,真有这个能力。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还不迟,这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。

所以,往生西方淨土就成就一切法圆满的功德。这个时候才能大放光明,这经上讲的『放大光明』,「大光明」是圆满的般若智慧。『遍照世界』,这个「世界」不是一个世界,十方无量无边的恒沙世界,你都能照顾得到。你有这个能力、有这个智慧,所有十方世界,你都有能力照顾到。十方世界的苦难众生,你有能力帮助他们,这个帮助是有效果的,不是一句空话。底下讲,『变动大地』,这个「变动大地」就是讲的效果,使一切苦难众生真正得利益。这裡给我们举了三条,『其中地狱火等苦具』,这是指地狱众生所受的苦难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裡面讲得详细。『鬼界恐怖飢渴』,这是讲饿鬼道的苦难。鬼为什麽都称饿鬼?因为他常常在飢渴的边缘上,得不到饮食,得不到浆水。我们今天讲口渴需要饮料,他得不到,所以称之为饿鬼。饿鬼还有一个习气,就是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怖之中,总觉得有人要害他。为什麽会有这种情形?大概过去在人道裡头常常害人,所以才有这个果报,因为你害人,所以在鬼道裡头就常常感觉到有人要害他。这是生活在恐怖之中。『傍生』是畜生道。畜生道的苦,大多数我们可以理解的,我们能够见得到,不像饿鬼、地狱我们见不到。畜生一大半我们都见到,互相残杀,弱肉强食,畜生之苦。菩萨出现在世间,能令这些众生的苦恼皆得灭除,他这些苦难可以离开、可以消灭,这是菩萨具体对他们的关怀、爱护、帮助,所得到的效果。

菩萨用什麽方法?这裡给我们举出一个纲领,就是『称讚三宝功德』。大乘法裡无论修学什麽法门,显教也好,密教也好,宗门教下、无量法门都离不开三宝,离开三宝就不是佛法,这一点诸位要特别清楚。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正在学佛,你要认真的去反省、检点,你有没有离开三宝?「三宝」就是觉正淨,《无量寿经》经题上给我们讲的清淨平等觉。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念念都不离清淨平等觉,清淨是僧宝,六根清淨,一尘不染;平等是法宝,觉是佛宝。「三宝」也就是三学,清淨是戒学,平等是定学,觉是慧学。菩萨依三宝成就了一切法的功德,他帮助众生也是用这个方法,劝勉一切众生皈依三宝。皈是回头、是回归,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,依自性觉、依觉悟,不再迷惑,这就叫皈依佛。

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不容易。觉的标准在哪裡,怎样才叫觉,怎样又叫迷?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标准是有次第的,换句话说,有绝对的标准,有相对的标准。从相对标准上来说,我们才有下手之处。佛告诉我们,真正觉悟的人,起心动念不再想自己。起心动念还为自己,为自己这个身,为自己的家,这是迷惑颠倒,这个人没有觉悟;换句话说,这个人没有皈依、没有回头、没有依靠佛,他还是凡夫,还是迷惑。为什麽说念念为自己是迷?诸位一定要明瞭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六道轮迴从哪裡来的?从我执来的,只要你念念有我就有六道轮迴,我是变现六道轮迴的第一个因素。所以哪一天把我破掉,我执没有了,六道就没有,你就超越六道轮迴,你就证阿罗汉果。只要你有这个念头,你就出不了六道、出不了三界,你就没有皈依。他的标准是从这个地方定的。

十法界从哪裡来的?十法界从分别来的,也就是法执。我执变现六道轮迴,法执变十法界。你破了我执,就出了六道;破了法执,就出了十法界,这叫二障。我执是烦恼障,法执是所知障,这二障。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要透彻的明瞭、彻底的明瞭,然后我们起心动念再不为自己,再不替自己著想。明天日子怎麽过,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麽,那不叫打妄想吗?这个时候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,起心动念都为佛法。为佛法这三个字,也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什麽叫佛法?今天我们在寺院庵堂裡面所做的,修那些福,是不是佛法?给诸位说,不是的。佛法是什麽?你先要明瞭佛是什麽意思,佛是觉悟的意思,法是方法。为佛法,就是为自己求觉悟的方法,这叫为佛法;为一切众生求觉悟的方法,这叫为佛法。所以,我们盖个庙、塑几尊佛菩萨的形像,能不能帮助众生觉悟?说实实在在的话,是帮助众生迷信,他并没有觉悟。看到佛菩萨像,看到这个寺庙,到裡面去烧香拜拜,求什麽?求保平安,求升官发财,不是搞迷信了吗?他不是去求觉悟。样子好像是在为佛法,其实颠倒了,搞错了。

诸佛菩萨形像本来是可以启发众生觉性的,但是现在社会大众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。走进寺庙裡面,佛菩萨形像面前,在那裡膜拜、祷告,干什麽?谈条件!菩萨你保佑我发财,然后我再来供养你;保佑我发一百万,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,尽干这些事情。几个人在佛菩萨面前发愿:我要效法你,牺牲自己,利益众生。我们还没见过,没听说过。所以,大家这样才能体会到,为佛法这三个字,许许多多人把意思错解了,完全搞颠倒了,他哪裡有功德?为佛法正确的意思,就是怎样叫自己破迷开悟,怎麽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这就是真正的为佛法。为众生,为佛法,不为自己。众生有福,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,当然也就有福了。所以,利益众生是真正的利益自己。损害众生说是利益自己,所谓损人利己,这个话是假话,不是真的。损人决定不会利己,自己后面有大灾难、有大苦头要吃。真正的事实是利人才是真正利己。所以,觉悟的人念念为利益众生、念念为利益社会,真正做到捨己为人。这是觉悟的相。

皈依法,法是正知正见。正的标准是什麽?与事实真相相应,这个知见就是正知正见。事实真相是什麽?《般若经》上讲得非常透彻,《金刚般若》是《般若经》的纲要,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是它的细说。事实真相是一切法了不可得,这是事实真相。了解事实真相,于一切法决定不再分别执著,二障就破了。不再将一切法放在心上,你心裡面所有的忧虑、牵挂一扫而光,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淨。清淨,真正的利益就现前了。眼前果报是健康长寿、百病不生。你要晓得众生种种的病痛,从哪裡生的?妄想、执著生的。这个事情麻烦。众生不念佛、不念清淨心,念什麽?念病。今天想到这个痛,明天想到那裡痛;今天想到找这个医生,明天想到看那个医生。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他天天想的这个,他怎麽会不生病?他要不生病,佛讲的话就不灵,佛讲错了;佛的句句话都没有错,没有事情尽打妄想,想病、想老、想死,这些果报都来了。怎麽来的?想来的。菩萨不想这些东西,菩萨念念想一切众生,观察一切众生的苦难,想怎麽样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,如何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。菩萨天天想这个,不想自己,所以他的身心一点毛病都没有。所以大家要记住,佛讲的话真理!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
佛法裡面讲修行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它的原理、原则总离不开观想。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佛菩萨为什麽修成佛菩萨?就是他懂得观想,把念头转过来了。把一切错误的观念转变成正确的观念,正确观念与经上所讲的统统相应。所以他才能「变动大地」,变是改变,将大地这些苦难众生转变,真正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给诸位同修说,离苦,并不是说这个众生贫穷,贫贱之人,佛菩萨给他很多财富,给他富贵,你要这样想法,那就完全错了,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。贫贱之人苦,苦从哪裡来的?妄想多、分别多,处处要跟人家比高下,那就苦不堪言。佛菩萨如何帮助他离苦得乐?教他觉悟,不要跟人家去相比,把生活这桩事情、这些念头统统放下,教给你想佛、想菩萨,想清淨、想平等、想慈悲,他就快乐了。日子过得还是贫贱的日子,但是非常欢喜、非常快乐,这是正理。不是说贫贱之人,佛菩萨保佑他发大财、做大官,不是这个意思,那你完全颠倒了。

富贵之人也有苦,你不要以为贫贱很苦,有一些富贵人比贫贱人更苦。富贵人骄慢、贪而无厌,贪瞋痴慢天天增长,那是真苦。特别在今天这个社会,于人于事,勾心斗角,你说他心理负担多重。不要看到他有高官厚爵,有多少财富,他的日子过得可能还不如你们快乐。至少我们今天出去,一点忧虑都没有,喜欢到哪裡玩,就到哪裡玩;他们出门要带好多保鏕,怕人杀他,这种苦我们就没有,他有。我们吃东西随便吃,他吃东西怕人家下毒,处处都要提防,他乐在哪裡?所以,贫贱有贫贱的苦处,富贵有富贵的苦处。苦从哪裡来的?都是迷惑颠倒来的。如果觉悟,他就不苦了,他就能离苦得乐。所以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,富贵也好,贫贱也好,都能帮助你破迷开悟,使你在现前生活当中得到自在、得到快乐。你知道过去、今生,也知道来生往哪裡去,你看那多自在、多快乐!这个裡头有法,理论、方法。佛菩萨教导我们正确的理论方法,与自然生态、与因果的定律完全相应,不相违背,这才叫皈依法。这是法宝,法宝的功德。

僧宝,简单的说两个字清和,清是清淨,和是和睦。六根清淨,一尘不染,这是僧宝。僧也是团体的意思。你看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,传授三皈的时候,「皈依僧,众中尊」,印度人称僧,这是梵语;我们中国人称众,现代人称团体。所以僧有团体的意思。团体不是一个人,大家在一起,在佛法裡面讲,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,这就是一个团体。所有一切团体裡面,僧团是最为可贵的。他贵在哪裡?贵在和睦。佛给僧团制定的戒条有六条,叫六和敬(我们这边底下有,六和敬)。人人都遵守这六条戒律,这个团体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团体最值得人尊敬的,所以叫僧团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所以六和敬要放在家裡,你一家人和不和?大家多看看,常常讲解讲解,你一家就和睦了。你们经商做生意,店裡头也应该挂一个六和敬。老板、员工都能和睦相处,你的生意兴隆,你才能发得了财。任何团体都要遵守这六条戒律。这是佛给我们制定的。

这个「六和敬」几个字,是茗山老法师写的。茗老今年八十六岁,去年我在新加坡遇到他,他写的字不错,我请他写六和敬,回来之后,我们就把它印出来。当中,我给它摆上一个印章,那个印章是我刻的,「回头是岸」。这个印章没有这麽大,是小的放大,不是这麽大。希望诸位同修常常看看,一切时、一切处,要拿这六条来讲解讲解、讨论讨论,应该如何落实在生活上、落实在工作上,你的家庭就是僧团,你的公司行号就是僧团。所以这个不一定说「这是出家人,这是寺庙裡的」,那你把范围看得太狭小了。任何团体,只要遵守这六个戒条,都叫做僧团。

僧这个字,并不专指出家人,在家人遵守这六条也称之为僧,所以僧不分出家在家。佛学裡头有一些名词,像法师,不分在家出家,在家人讲经说法的也称法师。和尚也不分在家出家,和尚是印度话,翻成中文叫亲教师,就是指导我修学的这个老师,他就是我的和尚。我们现在人讲指导教授,和尚就是指导教授的意思,所以不分在家出家。唯有比丘、比丘尼,这一定是出家人,不是在家人;沙弥、沙弥尼是出家人,不是在家人。所以称和尚、称法师、称僧,都不一定是出家人,这个常识诸位都要晓得。

所以,这些菩萨他们成就的「一切法功德铠,放大光明,遍照世界,变动大地」,就是依三宝功德成就的。修觉正淨有功,般若、解脱、法身现前是他的德。这是三宝的功德,究竟圆满的功德。他以这样殊胜的功德,来帮助三途苦难的众生,『令生人天』。因为这些众生业障很重,想度他们成佛,不是容易事情,非常困难。怎麽办?先教他们得人天福报,离开三恶道,到人间、到天上去受生,人间、天上都有佛法,有佛菩萨讲经说法。所以说「令生人天,见佛闻法」。

这些事菩萨非常认真、非常努力去做,像《行愿品》裡面所说的,「无有疲厌」。他做得非常积极,不疲不倦,永恒的在做。虽然这样做,对他自己本身有没有妨碍?没有妨碍。为什麽没有妨碍?他了解事实真相。『如是幻事,虽有所为而无一实』,这就对他没有妨碍了,他的心永远清淨,不会被这些尘劳烦恼所干扰,他得清淨自在。我们凡夫做这些事情,就免不了要受这些事情干扰,我们讲受它的影响;而佛菩萨不受影响,因为佛菩萨知道能所皆空,了不可得。所以他就不受影响,关键就在此地。正是大乘法裡面所讲的,三轮体空。虽然三轮体空,他不著空,他还是认真做,认真在这裡断恶修善,帮助一切众生,普度众生,干得不亦乐乎,他不著空;虽然这样认真努力去干,心地乾乾淨淨、一尘不染,他不著有。空有二边都不住,这叫妙住。

我们现在讲《华严经》正讲到「妙住菩萨会」,妙住是代表僧宝。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,前面三位善知识是代表佛、法、僧三宝,吉祥云代表佛宝,海云代表法宝,妙住代表僧宝。这个妙住意思很深,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要学妙住,就是空有二边都不住,你才得大自在。世间人所讲的幸福美福,你就真正享受到了,必须二边不住,你才能享受到;住在一边,你就享受不到。你要住在有边,你是凡夫;住在空边,你修得再好,也是二乘,声闻、缘觉。要出不了三界,你就在无想天、在四空天,因为你住空。所以空有二边不住,这才叫妙住,他了解事实真相。

下面说,『何以故』,为什麽?『诸法性空皆如幻故』,这是将二边不住的所以然说出来了。「诸法性空」,正如法相宗《百法明门论》裡头所说的。我们同修当中学过百法的人不少,但是虽学百法,大概也只是学了一些名相皮毛而已,百法有没有真的懂?恐怕没有。为什麽?真的懂了,真的体会到了,你就开悟了。怎麽知道开悟?你看《论》的题目叫「百法明门」,明就是开悟,禅宗裡面所讲的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学法相的人从这一百法裡面就能大彻大悟,就能够明心见性。何以故?这一部论典,实际上就是解释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句话,这句话就是说的「一切法无我」。所以《百法明门》就是根据世尊这一句话开演出来的。一切法展开来,把它分做一百类,叫一百法;后面,二无我,人无我,法无我。所以整个一部论典,你要问他讲的是什麽?他讲的是「一切法无我」。般若是性宗,性宗讲的「诸法性空,皆如幻故」。《金刚经》上讲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你能这样看法,那你跟诸佛菩萨的看法没有两样。世出世间一切法梦幻泡影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,你把它放在心上就错了。

一切有为法,要用百法来解释,就太清楚了。百法裡面将一切法分做两个部分:有为法,无为法。哪些是有为法?八识是有为法,五十一心所、十一个色法、二十四个不相应,统统都是有为法,有为法总共九十四种。最后的六种叫无为法。一切有为法,用现代的话说,包括一切的物质、现象、精神,都在有为法的范围之内。所以身心世界都不可得,都是梦幻泡影,都是如露如电。如电是解释它的真相,真相是刹那生灭。刹那生灭是说它生灭的速度太快了,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到。它的速度太快,所以也叫它不生不灭。其实不生不灭跟生灭是一个意思,不是两个意思,也就是说它生灭同时。生灭同时,生灭的相你就找不到,你就见不到。我们所见的一切现象是怎麽回事?是它的相续相,就是生灭相,后面的生灭相跟前面的生灭相很接近、很相似,我们所观察到的是个相续相。相续相在《金刚经》上用的比喻如露,「如露亦如电」,电是闪电,闪电是代表生灭同时,表这个意思。这样我们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。如果还不能体会,《金刚经》上给我们讲,三心不可得。这个心是什麽东西?念头,你的起心动念。过去心不可得,过去已经过去了;未来心不可得,未来还没有来;现在心不可得,说现在,现在就变成过去了。这是说能得的心是空的,不是事实。

凡夫不了解真相,将这个不可得的三心,执著,以为可以得到,这个大错特错了。能得的这些事物、境界,所有一切现象,因缘所生,缘起性空。缘起就是因缘生法,因缘生法,这个法没有自性,所以佛说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;换句话说,能得的不可得,所得的也不可得。能所都不可得,能所都是一场空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所以,菩萨虽然很认真的自己修行,帮助一切众生,他绝不著相、绝不居功,我做了多少多少,他绝对不会起这个念头;他起这个念头,他就不是菩萨,他就是凡夫,他又迷了。所以,他决定是一个念头都不生。他自行化他、度众生这个事是怎麽做出来的?是随缘做出来的。这个道理《楞严》上说得很清楚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随心应量,这也就是我们讲的随缘。随缘,你才得大自在。得大自在就是一切法空,你心裡头丝毫沾染都没有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你要是这样学习,你才叫真正的学佛,你才能得到佛法裡面讲的真实功德。真实功德表现在现前是法喜充满,真的就是离苦得乐。无论自己生活在什麽环境,再贫穷,再下贱,也是欢喜得不得了。他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,内证裡头发出来的,所以叫法喜。这个法喜,贫富贵贱一律平等。所以,这是真正平等法。

这段经文,最重要的还是「三宝功德」这四个字。菩萨依它成就功德,真正皈依三宝,成就三宝的功德。菩萨帮助一切众生,「称讚三宝功德」,称是称扬,讚是讚歎,也就是说为一切众生宣讲三宝功德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他讲的是什麽东西?就是「称讚三宝功德」。这一句话就把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都包括了,所有经律论三藏,都不外三宝功德。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我们要深深的体会,然后才有真正的皈依处。真正你有了皈依处,你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幸运,你会感觉到你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,生活很充实,没有空过。尤其是将自己断恶修善一切功德,迴向求生淨土,你就得到大圆满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日11:52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728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