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般若经纲要 (第3集 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 讲于台湾台北华藏讲堂

admin 大般若经纲要评论阅读模式
摘要我刚才上来讲台,有一位同修提了一些问题,一共有五个问题,问得很好,也是念佛人必须要知道的。但是在这个地方要给诸位解答这个问题不太适合,因为这个地方是「般若讲座」,答复问题就耽误我们...

 

现在这个社会很糟糕,自然生态被破坏,病毒传染泛滥,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地区。今天不但饮食有毒,水里头都有毒,水都不是自然的,自来水里头都加化学药品,都有毒。人,内里面有贪瞋痴慢,外缘有这么多的病菌毒素,你怎么会不中毒?你的身体怎么可能健康?没这个道理。可是学佛的人就不受这个干扰。学佛的人从哪里转?从心地上转。大乘法里常讲从根本修,根本是心地,心地清净不受污染,这就是现在医学里头讲的,你这个身体里有抗体。什么叫抗体?清净心就是抗体,不受污染。慈悲心解毒,真正大慈大悲,再毒的病毒,在你这个地方都把它化解掉了。所以诸位要想永远年轻、健康、长寿,你不学佛不行,而佛法里特别是《无量寿经》,经题上就教给我们清净、平等、觉。觉就慈悲,没有慈悲决定是不觉,觉就是慈悲。你真正能做到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你就是过正常的生活。正常是佛菩萨的生活,你念念都与大般若相应,念念都与佛相应,与清净平等觉相应,这个叫学佛。

 

今天我们读一段经文,看六十一面,看下面的页数,看下面的阿拉伯数字,看六十一面第一行。这一段里面讲,就是凡夫的一些见解,我们今天讲认识,许许多多观念当中都是错误的,由于这些错误的观念,造成了错误的行为,变出这一切不如意的感受。所以佛在此地,把这桩事情为我们说明,教导我们于一切法当中不要去执著。这个文要从前面念,大家容易懂一点,我们从第二句念起,六十一面第二句念起:

 

【诸法亦尔。不应执著。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。不见有我。乃至见者。亦不见有一切法性。】

 

我们看看这一句,这一句的意思很深。大多数同修都念过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是《大般若经》里面的一分,就是六百卷当中的一卷,念过的人很多。这一卷经可以说是整个般若部的纲要,因此古大德特别将这一卷抽出来单独流通,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《金刚般若》。经中有很要紧的一句话,它说「菩萨若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」这个是世尊对菩萨下了一个定义,说出他的标准。我们现在在座的菩萨不少,受了菩萨戒的菩萨。可是佛承不承认你是菩萨?佛恐怕不承认,如果你还有四相的话,那佛不承认你是菩萨;如果你要是破了四相,你没有受菩萨戒,佛也承认你是菩萨。由此可知,形式上的受戒不甚重要,重要是实质,你有没有做到。

 

现在一般人重视受戒的仪式,而疏忽了实质,所以你得不到佛法利益。我学佛的因缘跟你们诸位不一样,所以观念跟你们也不相同。我佛法的因缘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,所以我是从哲学里面入门的。接触佛法之后,大概一个月的时间,我就认识章嘉大师。所以我头三年学佛是他老人家指导,他告诉我,学佛,戒学非常重要,持戒是学佛的基础。戒要怎么个持法?你学一条,你就守一条。他跟我讲,不重形式,着重在什么?解行。你对于这条意思是不是真懂得了,真懂得了你就要去做,把戒律变成自己的生活,这叫做持戒。所以广义的持戒就是守法的意思,遵守老师的教诫。可见得戒的范围很广很广,不仅仅是那几条。你要是特定那几条,你就错了,一切经里头佛对我们的教诫,我们都要遵守、都要理解、都要去奉行。

 

这一段叫我们不能执著,我们要做,要很认真的去做,做又不执著,这就相应了。如果你做了很执著:我的戒律很清净,我很庄严,看到那个人破戒,那个人没有学戒。这里面你就有执著,有执著你持戒变成福德,不是功德,持戒没有功德,是福德,这个要辨别清楚。福德不能解决问题,福德是带给你福报,而这个福报到哪里去享,也不一定,人间有享福的人,畜生里头也有不少享福的畜生,牠的福报比人的福报还大。你看看外国,现在台湾情形我不太晓得,外国人养的宠物,一家人爱护,一家人都伺候照顾牠,比对老祖宗还孝顺。我们看到之后,真是叹为观止!他对父母没那么孝顺,他对于一切人都没那么孝顺,对他那个宠物忠心的在孝顺。那是什么?畜生有福报,牠在享福,一家人伺候牠,到畜生道里去享福去了。饿鬼道里头享福的,你看鬼王、土地公,初一、十五多少人烧香拜拜,他在享福。所以你修的福报,至于到哪一道去享,不一定,恶道里头也有享福的。那怎样修才变成功德?你如法,持戒如法而得定了,这是功德。你持戒有功,定就是德,你得到定;修定有功,智慧开了,开慧就是德。所以功德两个字,功是修因,德是果报,这两个字里头有因有果。

 

你就要想到,怎样持戒才能得定?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佛法的教学是以开智慧为目的,而定是开智慧的枢纽,关键之所在。说实在话,得定,定的起用就是智慧,所以定跟慧是一体。大乘经上有的时候可以把它互为体用,定是体、慧是用,慧是体、定是用,它可以交互的,关系多密切。于是我们就懂得,世尊与祖师大德们的教诲,要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容易得定,你的心容易清净;最怕的就是学得太多、太杂了,你决定得不到利益。你本来思想、见解就已经很复杂,再要加上许许多多大乘经论、祖师的语录,那就更糟糕了。所以学东西真正想成就,你要把那些拉里拉杂的东西淘汰得干干净净,这一点非常困难。

 

我们在一生当中所遇到的,纵然遇到真正的善知识,人家肯不肯教你?要看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够不够。什么条件?就是一张白纸,没有被污染过的,这样的条件,你遇到真善知识,他就非常宝贵。从前方东美先生跟我讲,他举一个比喻跟我说,他说没有受过污染的就像一张白纸,他是个画画的画家,你送一张白纸,他很喜欢,给你画一幅画送给你,你很干净。如果说你拿一张旧报纸给他,染污脏的,他怎么画法,他无从下笔,他没有办法。所以他想要教的人,你很想学、很喜欢学、有能力学,又没有学过,这个就好了。我那个时候跟他老人家学哲学,他叫我跟他见面,面谈的时候,我对这个很有兴趣、很想学。他问我:你哲学书念过没有?没有念过。有没有跟别人学过?没有学过,我只想到学校去听你的课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日11:16:4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725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