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笳集法语 悟道法师主讲 (第6集 视频/文字) 2016年10月21日

admin 寒笳集法语评论2阅读模式
摘要勿贪世间文字诗词。而碍正法。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。而自毁伤。内不见有我。则我无能。外不见有人。则人无过。一味痴呆。深自惭愧。劣智慢心。痛自改革。

 

【偈曰。众生知见佛知见。如水结冰冰还泮。戒力春风佛日晖。黄河坼声震两岸。切莫痴狂向外求。悟彻依然担板汉。】

 

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讲,这桩事情不可以向外求,不能心外求法,你往外面求,求不到,悟彻之后,原来还是自己。这个就有禅机在,祖师的开示,我们明白就明白,不明白也不要刻意去想,就是祖师这里给我们开示的,你只要持戒念佛,戒持得清净,佛念得亲切,你自然就明白了。像海贤老和尚他的师父跟他讲,你就一直念下去,自己明白了也不要跟人讲,这个地方也是同样的一个意思。所以对于这一段,我们能够悟入当然很好,不能悟入,祖师劝我们持戒念佛。好,我们再看下面一段:

 

【克除习气。莫若三业行慈。三业行慈。则无十过。十过既除。十善斯在。而五乘之本立矣。】

 

前面这一段是给我们开示,『克除习气』。什么习气?烦恼习气。什么烦恼?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这些都是烦恼,简单讲就是贪瞋痴这些烦恼,贪瞋痴慢疑这些都是烦恼习气。我们要克除烦恼习气,实在讲,持戒就是帮助我们克除烦恼习气,所谓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所以克除习气,『莫若三业行慈』,「三业」就是身口意三业,三业行慈就是不造恶业,不造恶业对自己、对众生都是慈悲的,不是说对众生慈悲,对自己不慈悲,实际上对众生不慈悲就是对自己不慈悲。

 

『三业行慈,则无十过。十过既除,十善斯在』。什么叫「十过」?就是十恶业。造十恶业,实在讲不是对众生不慈悲,实在是对自己不慈悲。三业都能行慈,身口意都能行慈悲心,自然就不会犯十过,身不犯杀盗淫,口不犯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意不起贪瞋痴,十过就没有了。十过没有,十善就在,『而五乘之本立矣』,五乘佛法,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,这叫五乘佛法。五乘佛法,从人、天、小乘、大乘、菩萨,它的根本立足点就在十善业。这个就是我们净老和尚现在提倡的,儒家的《弟子规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三个根扎稳,修学五乘佛法的根本就建立了。如果没有这三个根,那就没有了。这个根本建立之后:

 

【然后以实相印之。法法皆归佛道。】

 

虽然是人天善法,但是如果用实相来印之,那人天善法的每一法也都归无上佛道。

 

【古有行之。常不轻菩萨是也。】

 

古代有这样的修行人,经典上讲,『常不轻菩萨是也』,常不轻菩萨不敢轻视任何人,任何一法他都不敢轻视。下面讲:

 

【初随喜品便净六根。何俟诵说方名深观。果能以慈修业。自能善入佛慧。不然。学问愈多。我慢愈炽。习气愈长。去道愈远。惟益多闻。增长我见。可惧也。】

 

『初随喜品』是天台宗智者大师讲六即佛,五品位这是观行即佛,随喜品就净六根,不必再等到诵说才叫做深观。这一段也是给我们讲重视根本。『果能以慈修业,自能善入佛慧』,不要眼高手低,不要以为止观境界比较高,对基础的修学就不重视,祖师的意思在此地,要我们重视初机。不要看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是小孩子在学的,这样看就错了,「果能以慈修业,自能善入佛慧」,你果然能够从这个基础来修,你很自然的能够善巧方便进入佛慧,提升到高层次就不难。如果没有从这个基础修,一下修大乘,大经大论,基础都没有,『学问愈多,我慢愈炽』,愈学两个眼睛就长得愈高,目中无人,习气又愈增长,去道愈遥远,距离成道的道果愈走愈远。『惟益多闻,增长我见』,只是想多闻,不从扎根修起,这样的多闻,增长我见,『可惧也』,「可惧」就是很可怕,愈修愈远,这一生不能成就。我们再看下面:

 

【学道不难伶俐。难于慎重。发心不难勇锐。难于坚久。涉世不难矫俗。难于自持。作事不难敏达。难于深忍。研义不难领解。难于精确。】

 

这几句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,常常提起,如果能够写在墙壁上,常常看看、常常提醒,这个非常重要。这个就是学道、发心、处世的一个基本态度,我们要常常放在心里,做为我们的座右铭。下面这一段讲:

 

【世情淡一分。佛法自有一分得力。娑婆活计轻一分。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。此事祇问心。不必问知识也。知识亦劝淡世情。轻活计。专修出要耳。天平一头低。一头必昂。虽巧识强捻。不得腰缠十万贯。骑鹤上扬州。汉武秦皇。不能扭作一句。况下者乎。】

 

这一段重点就是给我们讲往生西方这个事情,我们世间情执淡一分,佛法就有一分得力。『娑婆活计轻一分,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』。这个事情只问自己的心,不要去问善知识,你去请问善知识,善知识也是劝你要淡世情,要看轻这个娑婆的活计,不要把世间事看重了,要『专修出要』。这个好像天平一样,你这一头低,那一头就高,就是比喻你的心偏重在哪一方面?偏重在求生西方,娑婆世界这一方你就淡了;如果偏重在娑婆世界,求生西方那个念头就淡了,像天平一样,一高一低,不是这头高,就是那头高。这一段主要劝我们要淡世情,不要把世间的世情看得太重,世事看轻。下面这一段:

 

【世出世事。莫不成于慈忍。败于忿躁。故君子以慈育德。以忍养情。德育。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。情养。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。然后以之自成。则为净满自尊。以之成物。则为慈力悲仰。傥一念瞋起。百万障生。小不能忍。大谋斯乱。况今刀兵劫浊。不过积恚所招。世局土崩。皆无远虑所致。士生斯世。宜何如努力以障狂澜也。】

 

这个一大段我们简单来讲,就是劝我们世出世间的事情成就都是由于慈悲、忍辱,《金刚经》也讲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失败就是败于忿怒、心浮气躁,『忿躁』。所以劝我们,『以慈育德,以忍养情』,培养我们的心性,我们的心像春风和气,再怎么样脾气暴躁的人、性情乖戾的人,如果我们培养慈忍这样的一个气分,这些人也会被我们所感化,就是像诸佛一样慈悲,大慈大悲,才能教化众生。如果自己常常发脾气,所谓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小不忍就乱大谋,小的事情不能忍,一定坏大事。祖师生在明朝末年、清朝初年,那个时候改朝换代,也是刀兵劫,战争。战争怎么来?就是众生『积恚所招』,瞋恚心感召来的。所以劝我们要这样来修学,就能化解刀兵劫这些灾难,要有慈悲心才能化解,不能用瞋恚、急躁之心,那会招来很多灾难。我们再看下面:

 

【学道与学好不同。学好只得世间虚名。学道贵得出世实益。学好只顾眼前局面。学道须明尘劫远猷。尘劫远猷。不离眼前。而恋却眼前顿昧尘劫。惟达士直观眼前一刹那性。非生灭。无去来。了不可得。安有身世自他可拘可恋。然后观同体积迷。兴无缘弘誓。苟不足自利利他者。举世趋之弗屑为。果能自利利他。世共非之弗敢怨。是谓学道。亦真学好者矣。】

 

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讲学道跟学好不一样的,学好只能得到世间虚名,学道的可贵是要得到出世间真实的利益;学好只顾眼前这个局面,学道要明白尘劫久远以前的事情。这一段它的重点就是告诉我们学道跟学好。能够自利利他,我们就要去做;如果不能自利利他,全世界的人都去做,我们也不能去做,为什么?对自己、对别人都没有好处。所以学道、学好,这个我们也要明白。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:

 

【学道之人。骨宜刚。气宜柔。志宜大。胆宜小。心宜虚。言宜实。慧宜增。福宜惜。虑宜远。思宜近。事上宜虔。接下宜谦。】

 

上面这个是虔诚的『虔』,下面这个是谦虚的『谦』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14日11:53:2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88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