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法莲华经(第18集)jingkong老和尚主讲

admin 妙法莲华经评论2阅读模式

 

下面这一科是「宗趣通别」。这两段可以说在玄义裡面是最重要的两段。贤首的十门,天台大师嫌十门太繁了,所以用五重玄义,五重跟十门实在讲只是开合不同而已,把它归纳为五条。五条裡面辨体、明宗,辨体是我们前面一段,明宗就是这一段「宗趣通别」。可见得它再怎麽归纳,这两条还是少不了。由此可知,这两段、两科非常的重要。体就是理论的依据,佛讲这部《法华经》是根据什麽道理讲出来的,我们在前面晓得,根据实相讲出来的。实相就是一切万法的真实相,决定不是虚妄的,它是有理论的依据。宗趣是讲修行的方法。我们可以说,义理浅深这个理论是属于理经,经中理论的依据,宗趣通别是这部经所讲修行方法的依据。先解释名题,什麽叫做宗、什麽叫做趣?古德说,「语之所尚曰宗,宗之所归曰趣」,宗也可以称之为宗旨,趣也能说之为归宿、趣向。「通论佛教以因缘为宗」,这就是一般讲,就整个佛法来讲,可以说佛法是以因缘为宗,修因趣果,修因是宗,趣果就是趣。

「所谓因缘故生灭」,是从相上讲;「因缘故即空」,是从理上讲。你看看无论是从现象上讲,或是从理论上讲,都是说因缘。不但是讲事理,「因缘故即假」,有是叫假有、叫幻有,或者叫妙有,都用一个假字就代表,天台大师所讲的三谛三观,空假中,「因缘故即中」。佛所说的一切法,你仔细去观察,全离不开因缘,无怪乎本经说「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」,说得一点都没错,他老人家讲的这个法就是讲的因缘法。因缘裡头的含义实在是无量无边,妙不可言,确实是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一切法就是因缘两个字演变出来。佛讲的是正因缘,正因缘是一,一切法都是从这一因缘演变出现的,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应当要晓得。佛以这一正因缘去破外道、凡夫所列的不无因果的邪见,或者是邪因邪缘的邪见,那些是见病,严重的见病。所以佛说因缘来破这些外道,这个我们在一切经裡面常常看到,最近读的《愣严经》裡面就有。所以我们可以说,一大事因缘就包括尽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。

诸位看表解裡面第二段,本经的宗趣,「总显师弟本迹因果,共为一经宗趣」。这种说法,诸位要特别记住,只在《法华经》上可以讲;别的经另当别论,不能这样说法,这个说法是本经宗趣,只是贴切在《法华经》上。师是老师,本师释迦牟尼佛;弟是弟子,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。讲本是他在过去所修所证的地位,这是他的本;说迹是在这一生当中,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候,他所示现的身分。譬如舍利弗跟目犍连尊者,要论他的本,他早都成佛了,古佛再来的,他是如来的身分;论迹,他在释迦牟尼佛会上示现的是小乘阿罗汉,佛的出家弟子。在家弟子当中,皈依弟子,譬如波斯匿王,论迹就是这一世他所示现的身分,他是个在家身分、是个国王的身分,在佛门裡头负有护法的责任;要是论本,他是四地菩萨。

不但是这些弟子们各有本迹不同,就是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。释迦牟尼佛要论迹,他是淨饭王的太子,十九岁出家,三十岁成道,示现的八相成道,这是迹。若论本,久远劫中他就成佛了,不是这一生这一世才成佛的。《梵网经》裡面给我们讲,他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已经八千次了,三千年前示现来这一次,已经是八千次。在大经裡面讲还不止,岂止八千次!这个八千次讲最近来的八千次,过去来的还不算。所以说是各有本迹。在华严会上,《华严经》裡面讲的,毘卢遮那是本,而释迦牟尼佛已经是迹,释迦牟尼佛是五方五佛,都是遮那的化身。所以这麽一说,跟本经裡面所讲的师弟本迹就不一样,《华严经》的境界可以说又提高了一层,再追究他的根本。本经连小乘弟子也有本,「本有因果,示为二乘迹中因果」。就世尊迹相上来说,他是生在帝王之家,菩提树下证道,以及四十九年的示现教化,全都是迹相。这是这部经全经的宗趣。我们读《坛经》,你看看法达禅师念到「譬喻品」,大师就叫他不必再念了,本经的宗趣已经明白的显示出来,「一大事因缘」为经的宗趣。

底下讲「别显」,有「十义五对」,这是别说。这五对是「智行一对」、「心境一对」、「位号一对」、「行德一对」、「体用一对」,我们这裡都写得很清楚。「智行一对,谓以智照理为因,以行成德为果」,这是教给我们修学的原理原则。以智照理,诸位从这裡一看就晓得,先求解再后修行,千万不要以为解不是行,那就错了,解是行。解是什麽行?解是以智照理之行,这是行之因,后面才以行成德是果。换句话说,以行成德的因就是以智照理,智不能说是不要紧。我们学佛修行就好了,还要研究教理干什麽?你看看这理要不要紧?第一条!五条裡面第一条是根本,没有第一哪有二、三?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说,叫悟后起修,就是这个道理。以智照理就是观照般若,在三般若裡头是观照般若。如果没有智照理,虽有行,行不能成德。成什麽样的德?前面所讲实相德。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,没有智慧的观照,纵然行种种善,是世间有漏之德,有漏的福德,不是佛法裡面讲的无漏德,更不是经典裡面所说的称性德。从这一条我们就可以明瞭求解的重要性。解的目的是在悟,而不是在博文强记,这点尤其是必须要明瞭的,不在博文强记,是在以悟,悟了之后,智慧才现前。博文强记记得多,不是智,那是虚妄分别,也没有法子照理,那是迷在理中,不能照理。

第二条说,「心境一对,谓悟实相心为因,证实相境为果」。这个五对的境界,诸位要晓得,是后后高于前前,一层比一层高。我们从这五层,从第一层来看,下手就不平凡,因为这是一乘根本大法,它还在大乘法之上,所以下手就不一样,是要从般若观照下手。悟实相心,这是成就了,悟实相心是什麽境界?跟诸位说,要禅宗裡面讲,明心见性;在念佛法门裡面讲,证得理一心不乱。确实见到诸法实相,是这个境界,这是因。证实相境为果,实相境是什麽?一切境界无非实相。没有悟实相心的时候,佛在《金刚经》跟我们说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;如果你已经悟得实相心,还是这两句话,凡所有相皆是实相,就不是虚妄,就是实相,这就是入实相境。换句话说,要真正入进去才见到,不入进去见不到。我们可以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很显然的一个例子,我们读《四十华严》,「入法界品」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实相境,这是果,《华严经》裡末后这一品,「行成证入」,是果不是因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3日20:20:5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5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