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陀教育杂志》第453期 本期专栏:学佛的误区 2016年9月1日

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2阅读模式

 

经论辑要: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(178)

 

2.若非尽受尽持,岂能头头是道,为众随缘而说也。

 

『若非尽受尽持,岂能头头是道,为众随缘而说也。』进一步,为人讲经,讲得很自在,头头是道、左右逢源。持诵一偈半偈,也能头头是道、随缘而说。功力深了即能做到,当然,我们初学无此功夫。我们为人说一句二句,讲得很浅,不够深度,没有功力。怎么办?多读、多持。「尽持」,即是全部的金刚般若都要受持。对于初学者而言,理解得愈多,在日常生活中,能用上的也多。许多精辟的警句,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上,那才能得真实的受用。自己得真正的受用,为人演说就方便了。不是人云亦云,亦非道听途说,而是亲自做到,亲身体验的,当然不一样,说出来能令人感动而信服。

 

3.如来之意,实欲人人既能受持,又能为人演说。世尊说此经法,实望人人成就,而成就必须自度度他,二利圆满方可。

 

『如来之意,实欲人人既能受持,又能为人演说』。此话大家要记住,「读诵、受持、为人演说」,如是句子,不仅在《金刚经》上,乃至一切大乘经上都有。我们要能体会佛的慈悲之心。佛的用心是教我们不仅要依教奉行,而且一定要为人演说。「为人演说」四字要弄清楚,「演」是自己真正做到,表演给人看。用现代话说,我们在社会中,要为众生作好榜样。演与说是两件事,「演」是身教,「说」是言教。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不学佛的人也知道。因为六祖能大师就是在这两句开悟的。心无忧虑、牵挂,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,身心清净,即是「应无所住」。

 

心里真的无所住,人就年轻、长寿、不老,体力充沛,都能表现出来给别人看。人的老、病、死,都因心不净;心有病,身必然多病。佛讲,贪瞋痴是三毒。心里有贪瞋痴,心已经有毒,身怎么会好!是故外面环境稍稍有一点刺激就得病。如果心地清净,则不会得病的。病是从心地被污染而生的,因此心清净最要紧。

 

「行于布施」用现代话说,即是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一切众生服务。服务是尽义务,不求报酬,尽心尽力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人群服务,即是「行于布施」。只有付出,不求回报。俗人觉得这种人是傻瓜,其实不然,此是最聪明的人。《金刚经》讲得很清楚,不求报酬,福德不可思量,修的是无量无边的大福德。心清净是修慧,行于布施是修福,福慧双修,无量无边,有大福报,一切众生羡慕。你真正做到了,方是「演」。人家看到,生羡慕心,向你请教,「你的日子何以过得这么幸福快乐?」于是你为他说法,即是「演说」。

 

我们要认真修学。当今无论中国、外国,大家的日子都过得都很辛苦。即使是豪门贵族,表面上看,他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有亿万财富,然而他的生活很苦,那有我们这么自在!出门要请保镳,怕人暗杀,提心吊胆,多苦!吃东西怕人下毒药,生活紧张,日夜不得安宁。是故,穷人有穷人的苦处,富人有富人的苦处,总而言之,都苦!这是事实。我们学佛的人自在,非常快乐。人家看到我们,的确羡慕。

 

『世尊说此经法,实望人人成就,而成就必须自度度他,二利圆满方可』。过去我们总以为,这个成就一定是大乘菩萨,要自利利他、二利圆满。《金刚经》的确教我们大开眼界,原来连小乘初果须陀洹,也要自利利他,也是二利圆满。以往我们总以为大乘菩萨不着相,而《金刚经》说得很清楚,小乘须陀洹已不执著须陀洹的相,才证得须陀洹。「无住生心」四字,在佛法里,从小乘初发心,直至大乘圆教等觉菩萨,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,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去修行。不管修那一个法门,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。

 

我们一定要「自利利他」,要自利,就要受持读诵;要利他,就要为人演说。自己修持与弘法利生同样重要。一定要这样做,才会有成就。也许有同修听到了以为自己没有办法,又不会讲经说法。前面说过,说一句,说一偈,不一定要求你讲全经。一句、半偈,要很热心的到处为人讲。与大家在一起谈话,俗话说,「三句不离本行」,到第三句,我们就要念阿弥陀佛。

 

『正明所以』。正是为我们说明所以然的道理。

>>续载中……

 

(《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》讲于1995.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,「华藏讲记组」恭敬整理。)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3日12:12:1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45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