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86集 文字)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菩萨这个修行方法重点是在名号上,「无热」,法门里面的重点是「大悲」;大慈悲是对众生的,无热恼是对自己,住清凉池是自行化他,心地永远清凉自在。如诸佛如来一样,为一切众生示现,现而无现、无现而现,说法说而无说、无说而说,他就自在。如果稍稍有分别执著,你心地就不清净,清净心住清凉地。清凉地在哪里?哪个地方都清凉,问题只要你清净心现前,没有一个地方不清凉;清净心不能现前,到极乐世界也没有极乐,这是经论里说得太多了,境随心转。佛没有教别的,就是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恢复性德,明心见性。性德是最完美的,是清凉自在的,所以从清净心生出来的智慧是真实智慧。清凉大师在此地用比喻说,清凉池流出香美的水,什么意思?从你清净心流出来清净真实的智慧。

 

比喻里头说,「流注四海,导引百川」,这是你的智慧遍满虚空法界,你的生活是住真实慧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讲三个真实,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这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见性之后你永远心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,清凉自在,自受用,然后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」,这就是导引百川的意思,以清净心、清净智慧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大家好懂。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,帮助众生觉悟。为什么?只有这个才是真实慧、真实利益。你要叫众生,他没有衣服穿,他就得到衣服,送他衣服,没有吃的送他吃的,没有住的你送他房子住,是不是真实智慧?不是。为什么?死了还搞六道轮回,那怎么叫真实?佛告诉我们,真实的利益是现在得好处,来生得好处,生生世世都得好处,这个叫真实利益。现在得好处,来生不得好处,这是假的;现在不得好处,来生、后世都得好处,这也是真的。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真假,要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,我们要追求永恒真实的利益。

 

清凉底下两句话说,「时布慈云,降澍甘泽」,这两句话是讲服务众生的方法,我们用什么方法为一切众生服务。第一句是你要有大慈悲心,无私无条件的爱心,爱护一切众生。这个心是真实智慧里面流露出来的;没有真实慧,这个心生不起来,真实智慧里头才生出大慈悲心,无私无条件的大爱。降澍甘泽是大慈悲心的落实,在生活上落实,我们要做出佛菩萨生活的榜样,教化众生。人家学佛到哪里学?学佛就跟你学,就看你的样子,学你的生活,学你工作的态度,学你处事待人接物,从这里学。佛究竟要我们落实哪些重点,特别是对我们初学的人,我们要懂。佛教导我们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,经上讲得很清楚,这三条十一句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,你就想这个多重要。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孝养父母学起,孝养父母的心是大慈悲心;从尊敬师长做起。在大乘法里面,这个意思是广义的,孝养父母,父母是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所以这个孝养不是对着自己生身父母,是对一切众生,把这个孝扩大了,这才叫大慈大悲。我们以对父母的心对一切众生,对老师的心、尊敬老师的心尊敬一切众生。

 

在《华严》末后我们看到,善财给我们做榜样,善财童子的心里,学生只有他一个,除自己一个人之外都是善友,善友就是我们讲的老师,佛如是教导我们。再看看世间圣人,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导我们,夫子说「三人行,必有吾师」。三人,哪三个人?自己一个、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这叫三人。把全世界的人统统包括尽了,不是善人就是恶人,就这么两种。善人是我的老师,恶人也是我的老师。善人他有哪些好处,我们看到了记在心里,向他学习;恶人我们看清楚了,他有哪些恶处,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,自己如果有赶紧改正过来,他也是我们老师。人不容易见到自己的过失,会学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,立刻就想到自己,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。看到别人过失,立刻回过头来想自己有没有,而不去想别人,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不见世间过是见到世间过失绝不放在心上,绝不去想它,要想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。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一个道理、一个方法,我们在这里学习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

 

具体的落实是下面九句,是具体落实;总纲领就是前头两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就这两句,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总纲领。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大家在一起天天研究讨论,这两句话是根!落实从哪里落实?从培养慈悲心落实,佛家常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所以底下第一句话是「慈心不杀」,我们就有了根本。不但不可以杀害众生,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,我的罪过就大了,我就错了,我已经违背父母、老师的教诲。为什么?经典里面佛跟我们说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而我们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烦恼,怎么说得过去?我们忏悔、改过、修行,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,从这里下手,要叫一切众生见到我生欢喜心。这个众生讨厌我,我看到他赶快避开,他欢喜了,这也是叫他生欢喜心。这是慈悲为本。

 

下面「方便为门」,底下再下面这八句都是属于方便。方便里面头一句,「修十善业」,从这儿修起。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也是这样教导我们,落实到行门,经上讲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这三句就是十善业。《无量寿经》的教诫,他把口放在第一,不是身、口、意,是口、身、意,用意很深很深。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过失,造口业,所以把口业摆在第一。在十善里面,善护口业:不妄语、不两舌,两舌是挑拨是非;不恶口,恶口是说话不好听,你的言语、你的态度叫人听了起反感,所以佛在经上教我们和颜爱语,对治这个毛病;第四个不绮语,绮语是我们今天讲的花言巧语,玩弄众生,人家听起来很喜欢、很开心,到最后怎么样?最后上当了。

 

这些时时处处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,也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造作,自己为什么会造作?烦恼习气太重了,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;佛法修学的功夫太浅了,使不上力,就是这个意思。警觉提不起来,不能控制自己,我们佛法修学的功夫不够。如果真有功夫,你就有高度的警觉心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自己会约束自己,这是你功夫得力了,刚刚得力。功夫纯熟是自然就不犯,习惯成自然,你要把它养成习惯。无需要警觉,无需要作意,自自然然就不犯,这你功夫到家了、纯熟了,净宗法门所说的功夫成片就是这个意思;还常常提高警觉,功夫没成片。我们晓得,功夫成片才能往生;功夫不能成片,往生就没有把握,得要看你临命终时的缘分。缘分不是偶然的,缘分在平常积德累功;平常不做好事,临命终时有好缘,这个想法太奢侈了。要想临终有好缘,平常要多做好事,多跟众生结善缘,这个事情要紧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2日18:18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43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