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笳集法语 悟道法师主讲 (第4集 视频/文字) 2016年10月20日

admin 寒笳集法语评论阅读模式
摘要『最惧因地不真,道眼昏暗』。怕的是初发心不真切,不是真为生死,这个叫「因地不真」。「道眼」也没有真的开,昏昏暗暗的,没有看清楚、看明白。

 

『独一念持戒、礼忏、笃信三宝之心』,「独」就是唯独,唯独我们发一念来持戒、来礼忏,礼佛拜忏,「笃信三宝」,这个心。『生与同生,死与同死』,生跟我们一起,死跟我们一起,这个一念之心就从来没离开我们,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本来面目。世间外面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,不实的要放下、要看破。下面讲:

 

【而又专求己过。不责人非。步趋先圣先贤。不随时流上下。】

 

进一步给我们开示,『而又专求己过』,「专求」就是专门找自己的过失,自己过失天天反省,天天去找,天天改过,不要责备别人。我们凡夫刚好相反,专求他过,不责己非,凡夫刚好是相反,专门找别人的过失,自己错误的从来不去责备自己。我们要了生死就要反过来,不能像一般人一样,反过来要专求己过,『不责人非』,专找自己的过失,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,别人有过失你也不要去责备,管好自己。『步趋先圣先贤,不随时流上下』,这个就是向先圣先贤来学习,过去的圣贤都是这样修学成就的,我们要向他们效法学习,不要随着时流,就是现代世间讲的时尚,这些流俗跟着他们上下,不要随他们去转。

 

【庶几信心日固。智慧日开。而生死可永脱耳。】

 

『庶几』就是如果这样修学,你开智慧、信心增长,那就很接近,相去不远了,你就可以很快的有信心,信心坚固,智慧不断的开发。『信心日固』,「信心」一天比一天坚固,智慧一天一天的开。『而生死可永脱』,这样修学,生死就可以永远摆脱了。这个开示非常重要。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第十六段:

 

【听法须观心。书写须解义。然解义正不必强加穿凿。亦不徒循章摘句。但至诚读诵。展卷如对活佛。收卷如在目前。千遍万遍。沦骨浃髓。寤寐不忘。缘因既深。一十二千七百。无不一串穿却也。得此消息。便知吾言不诬。】

 

这一段给我们开示,『听法须观心』。「听法」,听经闻法,必须要观察自心。为什么观察自心?听法要把这个佛法用在我们心上,观察我们的自心跟经讲的一样不一样。『书写须解义』,听法、书写,「书写」我们一般讲,你听经闻法有的人会做笔记,你书写写下来必须要理解经义,经真正的意思,开经偈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「听法须观心」,这个心你要谛听,要专心的听。所以听经不能不专心,不专心听,从左耳进右耳出,耳边风,这个听经就不得受用。要观察我们这个心,要用心去听,听了有心得你来书写,书写必须要理解经义,不能错解经义、曲解经义、误解经义,这个就不行。『然解义正不必强加穿凿』,解义你也不要勉强去穿凿附会;『也不必循章摘句』,哪一句、哪一段怎么讲法,「循章摘句」,祖师给我们开示,也不必要这样。听了你明白就明白,不明白你也不要勉强去穿凿附会,也不要循章摘句,这一句怎么讲,刻意去想,不必要这样。

 

『但至诚读诵,展卷如对活佛,收卷如在目前,千遍万遍,沦骨浃髓,寤寐不忘』。这一段就是我们净老和尚常常劝我们同修读经的态度,读经不能一面读一面去想经里面的意思,这就是祖师这里开示的。读经,你就至诚恭敬的去读,每一个字、每一句读得清楚,不要读漏掉,不要刻意去想,刻意去想这一段是什么意思,那一句经文又是什么意思,一面读一面去想,这叫打妄想。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他就直接给我们讲,经没有意思,你只管至诚恭敬去读,每一字、每一句读得清楚、读得明白,不要读漏掉,恭恭敬敬一直读下去,明白就明白,不明白不要刻意去想,刻意去想叫打妄想。这样读,在经文里面有所体会,这个叫悟处。悟是什么?你没有刻意去想,这样读读读你自然明白了,那个叫悟。有悟处,你也不要停下来,不要再去想我刚才悟到什么道理,也不要再想,悟让它自自然然的,自然的体悟,那是有悟处。再继续读,所谓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这部经读了一千遍,那个意思自然就显现,你不要刻意去想,自然你就明白了。

 

在过去我们中国儒家、道家,古圣先贤教人读书就是这个方法。现在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办汉学院,我们老和尚教学生也是这个方法,我们中国传统私塾教学的方法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。读经跟读圣贤书一样,都是修戒定慧的,读经你不要刻意去想,不要一面读一面去想经的意思,这样的读经就是戒定慧一次圆修,一次完成。这样读经会开悟,开始有小悟,累积小悟就成中悟,累积中悟就成大悟,累积大悟就大彻大悟。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劝人读经,读一千遍有小悟,读二千遍有中悟,读三千遍有大悟,读了四千遍、五千遍、六千遍,那你就可能大彻大悟。所以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。这一段也就是教我们读经的方法、听经的方法,你懂就懂,明白就明白,不明白也不要刻意去想,只要至诚恭敬的读诵。读经就好像佛在面前跟我们讲经一样,这样读千遍、万遍,你就开悟了。

 

下面讲,『缘因既深』,你这样的修学,这个因缘深入了,一千七百则公案、三藏十二部,没有一样你不通达的。『得此消息,便知吾言不诬』,你得到这个消息,就知道祖师讲的不是骗人的,是真的。这桩事情也是要我们自己去实验,实验得到这个效果,你就能证实祖师大德、古圣先贤这个教学才是正确的。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在威尔士大学就是用这种教学法。现在人都学西洋的教学法,教你一直去想,那个都变成知识,开不了智慧。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七段:

 

【世人谈及生死。鲜不悚虑。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。眼前活计放不下耳。然所以放不下者。祇不曾彻见生死之苦。以从来为俗。为僧。皆向顺境中挨过。故畏三界心。自然发得不真切。傥以远大慧眼旷观无始轮回。痛念此生果从何来。死后当至何趣。前际茫茫。后际墨墨。饶铁石心肠必为惊怖。然后依正教。开圆解。起圆行。敢保十人有五双到家。最惧因地不真。道眼昏暗。或为世味所牵。或为邪师伪法所误。袈裟下失却人身。此予所以俯仰时流。而寤寐永叹也。】

 

这个第十七段,祖师再次给我们提到生死。世间人谈到生死这桩事情,人要死了,『鲜不悚虑』,「悚」就是恐惧,我们讲毛骨悚然,大家都害怕。但是怕是怕,『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』,怕为什么不发心了生死?为什么?『眼前活计放不下』,眼前这些事情放不下。放下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做,不是那个意思,就是心里放下,不要罣碍这些事情。眼前生活这些计画常常放在心里,没有把了生死这桩大事放在心里,把最重要的不放在心里,把这个次要的,不是很重要的,常常放在心里。这个还是在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夏老居士会集《无量寿经》会集得非常好,讲得详细。你看三十三到三十七品,这个五品经文讲,里面有一句我们要常常提起,「世人共争不急之务」,这句话是很重要的提醒。世间人共同在争,争什么?不急之务,就是不重要的,那个次要又次要的,不重要的,世间人都是在争那个。什么是不重要?世间的名闻利养,「眼前活计」,这些拉拉杂杂的,争这些,真正重要的,他忘得一干二净。所以读到这一段,我们再去读《无量寿经》,那就更亲切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1日18:27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41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