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76集 文字)新加坡净宗学会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解门不仅是读经、听经,还得研究讨论,所以师跟友有同等的重要性。有好老师,没有好的同参道友,进步非常不容易。老师教你,老师指路,行是靠自己走路,自己走路要有同伴互相照顾,这样才好。孤伶伶的一个人走很困难,遇到困难就想退步,就不想再走,一定要有好的同参道友,平常在一起切磋琢磨。可见得成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我在台中十年,有老师指导,我们有七个同学,包括我自己七个人,我们七个人每一个星期有一次聚会。因为那个时候出家只有我一个,其他的都在家,他们有家庭、有工作,所以我们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,在一起三个小时研究讨论。十年如一日,相当不容易,七个同学在一起搞了十年,一个星期一次,我们才有这点成就。你要是没有同学在一块切磋琢磨,单单听老师讲经很难。所以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经的人太多太多了,为什么成就那么少?没有这些同学在一起,你才晓得同参道友的重要,同参道友的恩情超过兄弟,这是在菩提道上互相协助,彼此都是真干。

 

我们这个真干,心里想真干,还是有障碍,这就是我平常跟大家所说的我执、自私,这两个是我们修菩提道上很难克服的难关。这个难关不能克服,始终是严重障碍,而且是现前障碍;必须把这个难关突破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我执。《金刚经》上世尊教学,我们这在经上看到,小乘须陀洹果,真正是佛门起步。他为什么能证得须陀洹?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就是我们现前所讲的放下成见,放下成见就是放下我执;放下自私,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下。放下自己的成见,这是基本,你才能入门;入什么门?在佛法里面讲小学一年级,你才能入学。你要不能放下自私自利,不能放下自己的成见,你永远在一年级的门外,念什么?念幼稚园。我们现在念幼稚园,没有到一年级,到一年级那恭喜你,你已经证得位不退了,你慢慢的会往前进,升二年级、三年级,你不会退学、不会退转,叫「位不退」。证得须陀洹果,即使没有遇到诸佛如来,也会有菩萨、罗汉帮助你,天上、人间七次往来,你见思烦恼断尽了,你就能证阿罗汉果,超越三界。在大乘菩萨,这是什么地位?初信位的菩萨,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证位不退。位不退,诸位要晓得,见思烦恼里头见惑断了(见惑就是我常讲的自私自利的念头断了),妄想分别薄了;不是没有,很淡薄,比起一般人那淡薄得太多了。这样的人遇到大乘佛法,「清净光明」这四个字是代表大乘佛法,在此地特别代表《华严》,这才能够消除重障。

 

我们修学要知道,如果自己的烦恼习气依旧还在,跟去年没有什么两样,自己要觉悟到,我今年学佛这一年的时间白费了,没有进步。再比一比,跟没有学佛的时候比一比,如果还是一样,我们这个佛白学了,佛法里面所讲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一分也没有得到。过失在哪里?过失不在佛,是在自己。我们再回想一下,自己必定是不信、不解、不行,证就不必说了。信谈何容易!我们没有信。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,我们根本没有做到,根本就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,除非读经提起来了,像石火电光,闪一道光,闪完之后再就没有了,这是不信。对于为什么要孝养父母、为什么要奉事师长的道理不明白,所以自己做不到,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造无量无边罪业。这个样子,遇到佛法等于没有遇到,天天听经等于没听,我们这样学佛,那到哪一天功夫才能得力?这两句偈我们在此地读到,深信不疑。《华严经》我们才读一个开头,序分还没念完,但是在前面经文里面,如果诸位细心体会,我们应当能明了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由此可知,我们自己业障习气之重,重到什么程度,真的是无法想像。

 

第三句教给我们方法,如何消除我们的重障,那就是智慧光明要落实。所以它不是玄学,它不是妄谈,佛教给我们是要兑现的;换句话说,我们是要把它做到的。『演佛功德无有边』,「演」是表演;「功德」,修功有德称之为功德。真修行,真干,真干所起的感应就是德,你修戒你就得清净心,因戒得定,修戒是功,得定是德;修定是功,开智慧是德,这就叫感应。所以我们修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我们就必定得到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,那是你得。看破、放下是诸佛如来的功德,自在、随缘是诸佛如来的生活;不落实到生活,这是空的、是假的,不切实际。你决定能够得自在随缘之乐,离苦得乐,表演就是表演这个。

 

看破、放下说得浅显一点,于世无求、于人无争,放下了,争跟求放下了。看破是什么?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你一切通达明了,不但没有争、没有求,反而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。就是闭关、住山、住茅篷、隐居,都是在那里「演佛功德」,都是在表演,表演什么?就是表演于世无求、于人无争,表演给世间人看。世间人都拼命在争、拼命在求,你做出这个样子给人看,让人家看到觉悟了。他在这个社会上拼命竞争,到后来碰得满身的创伤,然后看看你这个无争无求的,他恍然大悟,回头,善根福德有一点的人,他见到这个现象他就回头了。这是「演佛功德无有边」,所表演的是针对社会现实的病状,今天社会人他们病在哪里,我们要做什么样子,怎样表演给他看,让他回头、让他觉悟。所以闭关、住山、隐居不是消极,你要认为消极那就错了,完全看错了。我在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道理,我喜欢读书,尤其喜欢读历史,每一个朝代史书里面都有「隐逸志」,我对于这一篇总是迷惑不解,这些人有学问、有道德、有能力,不出来替国家社会做事,他隐居去了,历史学家还要把他作传,这个没有道理。史学家立传,这个人一定是对社会有大贡献的,所谓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符合这三个条件,史学家才可以给他作传;这些人立功、立德、立言都没有,跑到深山里隐居去,何必还要给他立传?以后学佛之后慢慢明白了,原来他们立功、立德、立言统统具足,只是用了另外一个形式、一个方式,那是真正在教化社会,说明他有能力争,不是没有能力。没有智慧、没有能力去隐居,那个不算;有智慧、有能力,可以跟人竞争,能出人头地,不争,退下来,让出去,这是大贤,教导社会不要去争名夺利。

 

任何一个方式,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普度众生,哪一种方式都行,何必一定要有名望、有地位?用不着。什么方式都能成就圆满功德,这何乐而不为?为什么要去争名逐利?这个形象就不好,纵然你争夺得到了,你为天下国家真正尽忠,热心服务,你有负面的影响。所以孔老夫子不争,你们想想看,孔老夫子如果在那个时候搞革命,他行不行?他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,要现在讲国家组织,哪一个部门里面都有最优秀的干部,他要搞革命很容易。但是革命是什么?革命是个很不好的形象,推翻别人,自己来夺取政权;虽然做得比别人好,但是副作用在此地,引起后人,如果对政府不满就起来推翻,岂不是造成天下大乱?所以夫子不做这个事情。夫子以身作则,留给后人圆满正面的形象,没有一丝毫负面的,这个伟大,这称为圣人。历代的帝王,我们今天知道的,能够说出他的名字的没有几个;说孔老夫子,哪个不晓得?你就知道他这种做法多么值得人尊敬,福慧圆满,给后人做最好的榜样,真正做到了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。我们在《论语》里面念到,你看弟子们对孔老夫子的赞叹,夫子的德行,五个字:温良恭俭让,他老人家就是演这个功德,温良恭俭让是诸佛的功德。这五个字落实在生活里面,落实在工作里面,落实在应酬里面,无论什么时候,对人对事对物,夫子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决定与这五个字相应。

 

第一个字是大慈大悲,温和、厚道、真诚心,表现自然就温和、善良、节俭,过一般人最低生活的水平,一丝毫都不浪费。你看古今中外的圣人都具备这五种德行,自己能够节省一点,就能够多帮助一分,世间还有许多苦难的人,我们对他多一分的帮助;我们自己多一分的浪费,世间苦难的人增加一分痛苦,他们存这个心。我们奢侈浪费惯了,什么时候会想到一些苦难的人?不但平常想不到,遇到了也想不到,也不肯伸出援手,我们学的是什么佛?我们念的是什么书?这书白念了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8日18:39:5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38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