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36集 文字)新加坡净宗学会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我们要懂得这个大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深深体会到业性,舍弃贪瞋痴慢。从哪里舍弃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历事炼心。烦恼习气无量劫薰成的,很讨厌、很麻烦,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,但是这个起现行对自己的伤害太大太大了!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,念头才起,古人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头才起,马上给它转过来,「阿弥陀佛」,这个念头压下去了,这叫修行,这叫功夫。尤其是恶念,伤害别人的念头,伤害别人的事理,才起来,马上就压下去,这是你念佛功夫得力。要觉得快,只有一个念头起来,第二个念头就换掉,就换成阿弥陀佛,你的心就恢复到清净平等,这是真念佛人,这是真有功夫的人。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悔,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改过,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自性。

 

十法界里我们攀哪个缘?还有比十法界殊胜,我们很容易成就的,缘阿弥陀佛,第一殊胜!怎么样缘阿弥陀佛做得成功、做得圆满?要把我们无量劫错误的观念转过来。我们的错误观念,一切众生都不如我,我比哪一个都强,这是我们的习气,不服!换过来怎么样?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,你准定成佛,你决定往生。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统统是阿弥陀佛,我们以对阿弥陀佛的恭敬心对待一切众生,对待一切人事物,我们以供养阿弥陀佛的心行供养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真的是阿弥陀佛,不是假的。我以为他是阿弥陀佛,我把他当作阿弥陀佛,你还隔了一层,你是属于相似位;真的,确确实实是真的,你才能入分证位。怎么说是真的,这么肯定说是真的?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。古德常说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,阿弥陀佛是自性,十法界依正庄严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自性变现的,是自性的相分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性的相分,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自性相分?既是自性的相分,哪一个不是阿弥陀佛?我们的心才真正做到清净平等。我们每天亲近的是诸佛如来,而且是佛中之王、光中极尊,这是事实真相,不是假想的,我们有没有入这个境界?入这个境界是大善!这个比修平等还要善,还要方便、还要殊胜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之中,圆满无缺。

 

下面一句,『善恶所行无失坏』,这是我们常讲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修如是因必证如是果,我们对这个道理、对这个事实深信不疑。念佛是大善,念佛要像我刚才所说的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、皆是阿弥陀佛。普贤的十愿、文殊的十波罗蜜,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,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行都圆满具足十愿、十波罗蜜,你要是修行功夫不得力,无有是处。所以古大德,无论是宗门教下,常常劝导学人从根本修,什么是根本?这个念头转过来是根本。我们看自古以来,多少修行用功的人以后得不到结果,念头没转过来。安世高这个朋友堕成水神,念头没转过来;心行很善,明经好施,基本的念头没转过来。我们用《金刚经》上话来说,四相、四见没转过来,不管他修的什么,依旧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四相、四见就是轮回心,怎么样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,这个问题才总解决了。所以佛经里头所有一切经论都劝人发菩提心,菩提心不好懂,我们现在讲起来比较好懂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。真发,没有自己,众生就是自己,我们为一切众生受苦受难很欢喜、很自在。

 

托钵,托到一些难吃的在所不免,释迦牟尼佛在世,我们也会想到他也常常遇到,佛没有一念不高兴的念头,没有一念怨恨的心,所以他成佛。只有凡人在这个境界里面,心里才起烦恼、才起分别,我付出的太多,我得到的太少,不成比例;才有这个念头就造业,他就得受报。所以理要不能够透彻,事不能够真正的明了,这种念头是在所不免的。不要以为这个念头很小,好像微不足道,殊不知影响可太大太大了!大的过恶容易发现,这种小的不容易发现。一天当中这些小事情,引起自己不满意、不自在,有那么几次;几次恐怕还是少说了,要有这么个几十次,麻烦就来了,时间纵然很短,几秒钟的事情,这种业习累积下来,果报就可怕了。所以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过来专修善业?如果念头真的转过来,看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,我们受极大的苦难也甘心情愿,我替父母做事情,替诸佛如来做事情,受什么样的委屈也欢欢喜喜,也不会在意。这一点,我们要常常想想古时候的舜王,孝养父母舜王做到了,那种心行才叫做孝养。我们一般人孝养有名无实,你还有怨恨、还有不高兴、还有埋怨,不是孝养,已经是得罪了。这种心态对老师就大不敬!道,印光大师说得好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你不懂得尊师重道,你怎么会得利益?还有分别、有妄想、有执著,已经是背师叛道,这个人怎么可能有成就?现在人,不要说在修学上,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不会做人,我们常常看到很感慨。但是念念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那个感慨的念头也平了,《无量寿经》上说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,这四句念念心就平了。没人教他,他怎么会懂!先人是他的父母、是他的长辈、是他的老师,没有教导他,他不懂,所以就不能怪他。但是他所造的业,他必定要受果报,这就是讲,佛菩萨看见了,也没有办法帮助他。佛菩萨慈悲,念念不舍众生,要等他回头才能帮得上忙。什么叫回头?真的相信了,真懂了,真肯依教奉行了,佛菩萨就来帮忙。

 

所以我们清楚,教理行果是一,信解行证也是一,《华严》上说得好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真正相信,他就决定能够理解,他就肯依教奉行;不能够依教奉行,没懂,没有信。「信解行证」四个字是连在一起的,不能分割,不是有四个阶段。跟佛法里面讲四大,四大是一桩事情,不是四桩事情,是一桩事情。老师教导,教理行果这是四教,是一,一而四、四而一,任何一条里面圆满具足其余三条。我们作学生的,信解行证,我们作学生的也是一而四、四而一,信里面决定有解、有行、有证,行里面决定有信、有解、有证。这个老师叫善教,学生叫善学,师资道合,非常可贵。所以一个好老师要遇到一个好的学生不容易,可遇不可求,一个好学生想亲近一个善知识也是可遇不可求,到哪里去找?遇到了是缘分,希有的缘分!遇到了,老师的道传下来了,有了传人;学生得到真实的果报,开悟证果。师资之道不能勉强,勉强不来的,都在一个「敬」字,好的老师敬爱学生,好的学生尊师重道。

 

我们今天的困难,自己认真反省检点就认识了、就明了了,我们对于孝顺、尊重(尊师重道)欠缺太多太多,甚至于根本不懂「孝顺」两个字的意思,「尊敬」的意思也不懂,这是真的。懂得,懂得你就做到,是从你行为上去看,不是从言语。真正善知识接待学人,从他的言行上去观察,听其言而观其行,言行相符,这个人可教。有孝顺心、有尊敬心,处事待人接物,从这个地方看出这个人有没有善根,善根深厚的程度从这个地方可以见到,我们要懂得、要学习。我们的法从老师那里接来,要传下去,可是找一个传法的人相当不容易。但是这种人是可以培养的,尤其是《华严经》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锲而不舍,把我们不成熟的根性薰习成熟。这个缘就非常非常重要,学习的机缘一定自己要掌握住,不能够空过。

 

我们要了解这个时代,现前社会需要什么?最需要的是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,帮助一切大众断恶修善,才能挽救眼前的劫难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我们一定要明了印光大师的教诲,讲《感应篇》、讲《安士全书》、讲《了凡四训》,唤醒大众明了因果,断恶修善、改过自新,这样才能够救自己,才能够帮助社会大众消除劫难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2日08:56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26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