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27集 文字)新加坡净宗学会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好,他注的是「示物圣乐」,这个「示」字好,这不是教人。示是什么?做出来给人看,示现。他不用一个人,他用物。人,六道里头只有人道;物,六道里面全都包括了,不但六道一切众生包括在其中,十法界也在其中。所以用这个字是一个都不漏,一切众生用一个「物」都代表了。要把真正的自在、清净的大乐展示给一切众生看,众生接触之后生起仰慕的心,也想获得,菩萨就给他开导,就教导他:你想得乐,你就要认真去修学,你先要发大心。菩提心,古大德给我们讲,有随事、有随理,随事通常讲四弘誓愿,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。为什么叫你要发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?这是大心,这个念头就是彻底的一个改变、一个转变,把我们以自我为本位转变为一切众生为本位,这是真正觉悟了。没有觉悟,我们人活在世间为自己活的,是以自我为中心;觉悟之后,我不是为自己活,我为一切众生,一切众生是宇宙的中心,我是一切众生里面的一分子。这个念头转过来,实际上就是转凡成圣的根,根本转过来了。然后要修,修这是两桩事情,一个断烦恼,一个开智慧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这就要真干;烦恼断了,智慧就开了。

 

东方的圣人跟西方圣人在这个地方的教学有差别,西方那些圣贤说,你学一样东西,要成就圆满智慧是不可能的,所以提倡广学多闻,你看学校,从小学到大学开很多门课程,很多老师来教你。东方的圣人观念跟他恰恰相反,一门深入,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,东方圣人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冷静去思惟、去观察,西方圣人所讲的智慧是常识,东方圣人所讲的是心性,一门深入才有明心见性的可能。凡夫一开头广学多闻,要想断烦恼是不可能的事情,断烦恼一定要修清净心,要修清净心那只能修一门,一门专注,清净心才能现前。所以佛法讲求根本智,先求根本智,然后才有后得智。古人有比喻,根本智好像植物的根,后得智是枝叶花果;你没有根,哪来的枝叶花果?所以第三句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那是花、那是枝叶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那是果,你要晓得前面两句是根本。你不懂这个道理,你怎么能有成就?所以西方圣人,西方的宗教,我们仔细观察,不能超越六道,最高可以能到色界天、到无色界天。佛典上讲,佛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间?也就是为这个。世间人希求解脱,苦的是找不到解脱的门径,诸佛如来才应化来了,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,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,所以佛出世。如果这个问题世间人有能力解决,他就不来了,你们自己能办,我来干什么?来不是多此一举吗?你们没有办法解决的,他不能不来,他不来就不慈悲了,佛是应机而出世、而示现。这个地方我们也要学习,别人能办的尽量让他们去办,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;他们不肯办,事情又很重要,那只好我们来搞。

 

佛法的弘扬重要!没有人干,我们只好逼着出来干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如果有人讲,讲得跟我一样,我就决定不讲,我就省事了。没有人讲,那怎么办?那非讲不可。绝对不是喜欢讲,不是为名闻利养来讲,是为作佛弟子的使命。我能讲,现在这个世间又没有人讲,这就非讲不可。我能讲,也有别人能讲,我就可以不讲,让他讲,我当听众,我随喜赞叹。建立正法道场,恢复学风跟道风,如果有人做,我们就不做,随喜赞叹,好!随喜功德。如果还有人做,何必惹这些麻烦?做的人是菩萨,受用的人是清众;菩萨造福,众生享福。建立这个道场,大众每天有时间在一起薰修,读经、研究讨论,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是享受!这里头是圣乐、真乐。可是必得有相当觉悟的人,他才懂得这里头有乐趣,像世间一般心浮气躁、迷恋在五欲六尘之中的人他不懂得,他认为这种享受太苦了,他要在热闹场合、歌舞场合里面,他认为那个是乐。观念不相同,显示出文化不一样,每个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、想法不一样、受用不一样。这里面有不少是错误的,错误的与三途相应,与三途相应就是说与自私自利相应、与贪瞋痴慢相应,那一种的乐是三途。佛菩萨给我们的乐趣是与心性相应的,是向上提升的,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觉悟。

 

世法是个染缸,有几个人不掉在里头?我这一生算起来相当幸运,幸运实在讲,自己年轻的时候贫穷,看一场电影,买一张票都买不起,还好那是染缸,进不去,进入那个染缸还得有条件的,我没有那个条件。所以年轻的时候生活贫苦有好处,少造很多业,少受很多的污染。我也会找自己的乐趣,找什么?不要花钱的;找谁?我那时候住在台北,找台北一些名教授,我有时间去拜访他们、亲近他们,听他们讲讲话,我也很开心,长学问、长见识。我走的是正当之乐,少受污染,以后接触佛法容易觉悟,对经典里面真正能产生乐趣,法喜充满。我能够听得懂,我能够看得懂,我也很认真努力去学习,希望自己能够契入这个境界。一生守住贫贱的生活,才不会堕落。我们也曾经看到有一些出家人,出家之后名闻利养都来了,贪图这些享受堕落了,大有人在!所以说性德是本有的,性德里头有真乐,否则的话,人家为什么修这些苦行?为什么一定要明心见性?那里头有大乐!往生经里面所讲的极乐,不是世间人能想像得到的,必须得依教修学。

 

烦恼、习气、业障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,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,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得干干净净,自性本来没有的;般若、法身、解脱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本有我们就深信不疑,一定可以恢复,一定可以证得,只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就行了。可是这个东西很难舍,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相处,毛病马上就出来了。这里头显示两个问题:第一个是我们没有认真学习,没有把所学习的东西当作一桩正经事来看待,学是学了,马马虎虎、随随便便,所以在生活中用不上;第二个,我们能够在这里省察,自己的毛病习气太深太重,太可怕了!真正修行人没有别的,是把你所修的当作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看待,纵然我不能把所学的百分之百做到,至少也能够做个两分、三分,就有受用;能够做到一成、两成,功不唐捐。每一个人修行都是这个经历,那些菩萨们修行成佛也没有例外的。刚刚接触,我听了一百分,我能做到一分、做到两分,老师看到,这个学生可教,他慢慢会增长。做得愈多,理解的就愈深愈广;解得愈深愈广,你做的决心就愈恳切,解跟行相辅相成。如果一生只注重在经典理论上的研究、讲解,一分都没有去做到,你的解分也是有限的,也止于这个范围,不能够突破。要想深解义趣,一定要有修行的功夫;没有修行的功夫,深解谈不上。深解义趣老师帮不上忙,老师帮助我们是有限度的、是有范围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真的古人所谓是「师父引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,再好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都有一个界限,要突破界限完全是靠自己。在佛法里面讲,我们能体会得到,老师的帮助最大是十法界的范围,十法界以上不是老师帮助的。所以到一真法界,破四十一品无明,这是完全靠自己的功夫,无功用道,老师帮不上忙。在我们这个时期,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当中,老师帮忙是很有限度的。所以老师对我们只有开示,如果我们没有悟入,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完全得不到。

 

「开示」两个字就相当不容易,「开」是给我们讲解,讲得透彻、讲得明白,「示」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对老师才能够产生信心。老师言行一致,他所说的他真做到了,可见得不是假的,不是骗人的;他所说的如果他没有做到,我们就很难相信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教人断烦恼他真断了,教人发菩提心他真发了,教人离一切相他真离了,教人修一切善他真修了,我们这才相信,他不是假的。他对世间、对世人一无所求,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简单、那么朴实,给我们示现这里头有真乐。真乐是什么?心地清凉自在,一尘不染,这是真乐。你心里头有忧虑、有牵挂,你乐从何来?这些牵挂、忧虑从哪来的?都从「我」来的,执著有我,执著有我所有的,就是我所。你天天为这些东西操心,为这些东西忧虑,为这些东西烦恼,不知道这些东西全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《大般若经》上说了几千遍、几万遍「不可得」,明明不可得,真实不可得,你偏偏还要求得,你不叫自找麻烦吗?所以归根结柢,毛病产生就是以自我为本位,毛病产生在这里,现在人说的话。他有我,一切以我为本位,那个烦恼就无量无边。我们要是真的明白这个道理,断烦恼就不难,从根本断。根本是什么?我、我所,只要把我跟我所舍掉,所有一切烦恼不就断干净了?断烦恼哪里要枝枝叶叶?十戒还是枝叶。所以宗门提倡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,根本就是离四相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那是根本。四相放下了,四相舍弃了,修一切善,以一切众生为宇宙的中心,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,这个念头一转就超凡入圣,这就是得真乐!

 

「令得初地」,这一句就是成圣,超凡成圣,这个不是普通人。初地在此地也是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别教初地,一个是圆教初地。别教初地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,圆教初住菩萨。如果这个初地是圆教的话,他地位高了,前面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尽三十一品,破三十一品无明是圆教初地,跟佛很接近了。两个意思都好。而到了初地菩萨,给诸位说,最快乐的事情是念佛。《华严经》上说,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;十地菩萨的始是初地,终是等觉,等觉称十一地,就是说华严会上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统统修弥陀净土,统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,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这个法门要不乐,他修这个干什么?所以最极的乐处就是最极的清净心,清净心乐!清净心生无量智慧,清净心现无量的德能,他怎么不乐?凡夫想不到,当然更不可能这么去做。就是佛家的修行人,真正到初地才真的觉悟了、真的明白了,那个念佛的心是真心,永远不会改变、不会动摇,他搞清楚、搞透彻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7日19:30:0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15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