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40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所以《了凡四训》说,「春秋诸大夫,见人言动」,看到这个人一言一动,「亿而谈其祸福」,马上可以论断他的祸福。所以也是在《左传》里面,齐国的军队出去打仗,经过周天子的地方,有个读书人看到了:必败无疑!为什么?看到他们过经过天子地方,那些军队士兵都很无礼,骄兵必败!所以一骄傲,打仗一定败,学问一定往后退。一个人绝对要常常虚怀若谷,自己觉得自己很不错了,就已经错了。Understand?一个人起这个念头,我挺好的,我挺不错的,那就麻烦了。一个人怎么进步?天天察不足,「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,一日不知非,则一日安于自是」。安在什么?我挺好,我挺不简单。「一日无过可改,则一日无步可进」,改过就进步,没改就退了,不进则退。

 

所以能发现自己过失,叫开悟,我们不再糊里糊涂了。所以发现自己过失好还是不好?好!那别人把我们过失讲出来好不好?声音就不大一样了。对!别人跟我们讲了,我们又能改,不也是好吗?所以自知者明,自知的人才能愈来愈明白、愈来愈有智慧。所以功成之后,人假如没有高度的警觉性,贪瞋痴慢疑统统都出来、都滋长了。所以没有修养功夫,福报来了是祸而不是福,祸福相倚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【有善始者实繁。】

 

这个『善始』就是有好的开始,实在很多,挺多的。

 

【能克终者盖寡。】

 

能够持续坚持到最后的,大概几乎很少。所以这里我们就看,享福当中清醒的人不多,或者我们立定向道,成就学问,善始者实繁。发很宏大的愿,我一定文言文要背一百篇,善始者实繁。『克终者盖寡』,现在半年过去了,还能每个礼拜来上课的,不简单!看到大家,小弟生起敬佩之心,请受小弟一拜。所以发心容易,恒心难。人时时要发勇猛心,立决定志,决定要做好,决定要做到,这样才能不退。所以这个现象,接着魏徵大人就设了一个问号。

 

【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。】

 

这个『岂』就是说难道是,『取』就是创业,就是草创,就是打天下,这就是「取」的意思。有一次唐太宗跟臣子就在讨论一件事,是打天下难,还是守天下难。其实这种问题国家要思考,家庭也要思考,一个家庭是有钱难,还是有钱以后家道保持难?所以大家用心去学,治国的道理句句都跟治家有关,道理是相通的。结果房玄龄就说,打天下难。为什么?九死一生,打了那么多仗,什么时候那个箭咻,就没了。结果魏徵说,守天下难。因为历代这么多得天下的人,最后都腐败了。唐太宗很通达人情,他没有说是这个对那个错,他说都对。为什么?因为房玄龄跟他出生入死,房玄龄最清楚打天下的困难在哪里。魏徵是协助他治理天下,很清楚治天下太不容易,一个决策不对,影响的人民就是千千万万,非常戒慎恐惧。因为魏徵大人都陪我治国,所以他知道治国难。然后接着,这唐太宗确实不容易,就告诉所有的大臣,现在已经是守天下了,你们全部要好好帮助我治理好这个国家,意思就是要效法魏徵,我有不对的要告诉我、协助我。所以这里设问,是看到「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」的情况做了这一个设问,难道是创业容易守成困难吗?

 

【昔取之而有余。】

 

『昔』就是当初,取得天下,创业取天下,能力好像还有余。

 

【今守之而不足。】

 

如今守成能力却感觉好像不足。

 

【何也。】

 

为什么?

 

【夫在殷忧。必竭诚以待下。】

 

接下来这一句就是点出为什么「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」,最关键的因素在哪?『夫在殷忧』,这是因为在还没取得天下的时候,「殷忧」是深忧,是非常用心的在思考、在用功。因为那个时候要取得天下,那是相当不容易的,共患难的时候非常真诚、非常珍惜彼此的情义,所以必定竭尽诚意对待下属。

 

【既得志。则纵情以傲物。】

 

大家看很多朝代取得天下之后,杀功臣,那真是太恐怖了,不只不记得这些功臣的功劳,太傲慢了,甚至还嫉妒,把功臣都杀了。『既得志』,一旦得志、得天下了。『则纵情』,放纵情欲,放纵欲望。『以傲物』,傲视他人。所以这里我们就看到这一个心态的转变就天壤之别,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?

 

【竭诚。则胡越为一体。】

 

一个人能竭尽忠诚,『胡越』都能够相处的好,不分彼此。这个「胡」是指北方的外族,一般胡人是指北方的外族;「越」是指南越。这个越其实就是现在越南,在古代都称南越,南蛮指这些民族。不同的民族因为竭诚,都能够合为一体。合为一体是不分彼此,就是能同甘共苦、休戚与共。这也是至诚能感通,哪怕语言都不是很通,都能够团结在一起,也是延伸到虽然关系很疏远的人,因为真诚也能够合在一起。

 

【傲物。则骨肉为行路。】

 

傲气凌人,『则骨肉』,「骨肉」跟胡越就是对比,一体跟『行路』就是对比。骨肉是至亲,都变成形同陌路。这个「行路」,就是一般行走在路上的人,我们跟他没关系。所以至亲最后都变成像路人一样漠不关心、漠不相关。假如之后是『傲物』,骨肉为行路,纵使这个时候用严刑峻法,老百姓也是跟他貌合神离。所以接下来讲:

 

【虽董之以严刑。】

 

这个『董』就是督促,就是用严刑峻法来督促管理人民,『董之以严刑』。

 

【震之以威怒。】

 

这个『震』就是恐吓;『威怒』就是用威严震怒来恐吓人民。用这严刑、威怒能不能达到什么好效果?不行。

 

【终苟免而不怀仁。貌恭而不心服。】

 

这种方式不是用真诚、不是用德行去感化,反而要加诸于严刑峻法跟这些威势。『终』就是最终,人民最终只是『茍免』,就是苟且求免受刑罚,他也怕受严刑峻法,就是求不要被罚而已。比方说,红灯他就不闯,不是因为他有德行,因为罚钱,一半薪水就没了。但是假如他一看,没有警察、没有照相机,咻,他就过去了。所以这里也讲到一段治理人民很重要的一个道理,就是在《论语.为政第二》里面讲到的,「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」,你用政治、用法律来整肃人民,他只能免于受刑罚,可是他没有羞耻心。「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」,用道德用理智来引导、来教育、来规范老百姓,「有耻且格」,他有羞耻心,这个格是什么?格正,他懂得用这些道德去修正他自己,你不要求他,他会改自己。尧舜那个时代「帅天下以仁,而民从之」,那个时候老百姓会以尧舜为榜样,这个时候不用人要求他,他自己会修正自己,就有这种格。而格也有来的意思,就是一个人能「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」,他有道德,很多人愿意来归附,这就是格的意思。来,统统「道之所在,天下归之;仁之所在,天下爱之」,大舜在那个地方,一下子那个地方就变成都市了,大家很信任他、效法他,觉得跟着他很有安全感。

 

人民最终茍且求免于刑罚,『而不怀仁』,一来是不能感怀仁德、仁政,这样治理人民,人民怎么会觉得你是仁君?他也不会感天子、也不会感国家的恩,抱怨都来不及了,这是「不怀仁」。另外一个意思,上好仁,下好义;上不好仁,下就不讲仁义,他也是不怀仁,领导者没有给好榜样。《大学》里面是讲,「未有上好仁,而下不好义者也」,领导者的仁义能把人民的这种善心给唤醒。但是假如领导者都是不要求自己、放纵自己,然后还严刑峻法,最后老百姓可能也都会苛刻、都会放纵,不怀仁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3日13:35:0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64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