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32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「媖尝病」,邹媖曾经,这个尝就是曾经有一次生病,病得比较重。「嫂为素食三年」,她发愿,希望她的小姑赶紧健康,她要吃素三年。「媖五子」,邹媖生的五个儿子,「四登进士」。一个家族里面出一个进士就是天大的事,她生五个有四个考上进士,这个在历史当中找不到几个人。所以真的厚德之人,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,而且活到九十三岁,年九十三岁才往生。这是一个姑嫂的例子。

 

我们了解到这个悌的这些深义之后,我们接着翻到《古文读本》八十六页,韩愈「祭十二郎文」。这个十二郎是韩愈先生的姪子,我们知道韩愈先生,在我们之前讲的「师说」,是韩愈先生写的。他的文章影响非常深远。而且从魏晋南北朝,隋到唐,这八代之间,读书人都喜欢写那些刻意去修饰的骈体文章,文章应该是文以载道、文以贯道,而不是太玩文字游戏。所以这读书人的正气都不够,都在那里攀比,文章要有多华美。所以韩愈的文章,读书人赞叹,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济天下之溺」。苏轼还赞叹韩愈先生,「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」。很多当时候的读书人跟后来的读书人都效法他的德行,效法他的文章。而这是因为他的姪子去世了,写给他姪子的祭文,写给亡者的祭文,代表对亡者的哀思。我们先来看这个文章:

 

【年月日。季父愈。闻汝丧之七日。】

 

『年月日』就是某年某月某日,因为朋友跟仆人所报十二郎去世的时间不大一样。而且我们感觉韩愈先生非常悲痛,所以可能也有一点,我们人有时悲痛的时候,连日期都有点搞不清楚,今天是礼拜几?『季父』,古代取名字,我们都常看到,伯、仲、叔、季。伯,老大,伯仲叔季。所以韩愈有三个大哥,他是老四。韩会是老大,韩介是老二,韩弇是老三。这是台湾的ㄅ、ㄆ、ㄇ、ㄈ,因为很多古籍,还有我们台湾有一套《古今文选》,因为很多是一九四九年,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在台湾几十年,他们编出来的一套书,很难得,而且每个字都有注音。所以大家假如看得懂ㄅ、ㄆ、ㄇ,那个书你们都可以自己去看,去深入。还有整套整套书都有标ㄅ、ㄆ、ㄇ的,一些书局都有。所以大家愿不愿意学一下?因为我之前,要去小学教书以前,刚好我是向陈真老师学习。陈老师教书已经四十四年,所以她教ㄅ、ㄆ、ㄇ的时候,我还没有出生,所以她对这个很在行。我们想,应该是二月九号,初七,想请陈老师把ㄅ、ㄆ、ㄇ教给我们,有意愿要学的学长,到时候可以一起来参加。

 

这是韩愈先生,听到你去世的消息,现在是七天了,才能稳下情绪:

 

【乃能衔哀致诚。】

 

才能够,这个『衔』就是含着,含着这个悲伤,跟这个字相同的意思。『致诚』,这个「致」就是尽心,尽了我的诚心。然后派:

 

【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。告汝十二郎之灵。】

 

这个『使』就是派遣他属下,名叫建中的人。这个『具』就是预备了当时候应时的食品,『羞』就是食物,就是一些祭品,送去远方给你,然后来祭祀你。而且是在他的灵前,『告汝十二郎之灵』,灵前来祭告他。这是第一段。第二段讲到了韩愈跟自己姪子,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家事。所以:

 

【呜呼。】

 

『呜呼』就是悲伤、感叹。

 

【吾少孤。】

 

韩愈三岁父亲就去世了,『孤』就是父亲去世了。父亲也是当官的,是武昌令,但去世得早,年幼失去了父亲。

 

【及长。】

 

年龄稍长,因为三岁父亲就去世,他大一点也想不起他父亲的长相。所以叫:

 

【不省所怙。】

 

这个『省』就是记得,『不省』是印象模糊。这个『怙』它的出处是《诗经.小雅》有一篇文章叫「蓼莪」。这个「蓼莪」也是描述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思念,里面提到,「无父何怙,无母何恃」,一个人没有父母,他怎么会有依靠?他怎么长大成人?无母何恃。所以后来就引申,这个怙指父亲,恃指母亲。所以这里讲「不省所怙」,就是记不得自己的父亲。

 

【惟兄嫂是依。】

 

这个『惟』就是只有依靠大嫂。『兄嫂』是指大哥的太太郑氏,他的大嫂姓郑,依靠她。所以韩愈很小就是他嫂嫂照顾他的。

 

【中年。兄殁南方。】

 

这个『殁』是去世,他的哥哥四十二岁就去世了。而且他哥哥在当时候,人家称他哥哥有辅佐皇帝的贤才,德行跟能力都很高,英年早逝,四十二岁去世的。

 

【吾与汝俱幼。】

 

那个时候你跟我都还很小。

 

【从嫂归葬河阳。】

 

两个小孩跟着嫂嫂、妈妈,将韩会运回到他们的故乡。古代人还是很重视落叶归根。以前的建筑,建筑的后面,墙壁上刻着叶子,提醒人时时要落叶归根的观念,要饮水思源。然后出门的时候,墙上刻的是扇子,代表什么?出门就要记得行善。古代连盖房子都要时时教育人的德行,然后很常见的是房子墙上刻了梅兰竹菊。梅兰竹菊是四君子,代表出门都要跟君子学习、交往。这个『归』就是归根,就是回到他祖上葬的地方、住的地方。这个『河阳』是在河南的孟县。

 

【既又与汝就食江南。】

 

把哥哥安葬好之后,归葬好了,可能谋生也不容易,他的嫂嫂带着他们两个,又跟着到了江南去谋生。『与汝就食』,这个「就食」就是谋生过日子,江南。所以这个也是离乡背井,很不容易。可见他这个嫂嫂也是很难熬,女人带着两个小孩在谋生活。

 

【零丁孤苦。】

 

非常孤单,穷。『苦』就是比较困窘、穷困,日子很不容易过。

 

【未尝一日相离也。】

 

虽然生活困苦,情感非常的浓,『未尝』就是从来没有,「尝」就是曾经,从来未曾有一天分离过,这是他跟姪子的情感很深。

 

【吾上有三兄。】

 

刚刚跟大家讲到的三个哥哥。而他的大哥韩会没有生孩子,二哥韩介有两个孩子,大儿子叫百川,二儿子叫老成,老成就是十二郎,把第二个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大哥当儿子。其实是韩介的二儿子给了韩会(就是十二郎)当儿子,而他上面三个兄长:

 

【皆不幸早世。】

 

都去世得比较早。

 

【承先人后者。】

 

承先启后,承传祖先,然后把家风继续传承下去。

 

【在孙惟汝。】

 

在孙子辈只剩你一个人。

 

【在子惟吾。】

 

在我这一辈,子孙,在子这一辈,只剩下我。

 

【两世一身。】

 

两代人都只剩一个。

 

【形单影只。】

 

形影非常孤单,人丁稀少。曾经:

 

【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。韩氏两世。惟此而已。】

 

他的大嫂,『尝』是曾经,『汝』是指十二郎,就是他的大嫂曾经摸著自己孩子的头,然后看着韩愈先生,对着他说,我们韩家两代,就剩你们两个了。

 

【汝时犹小。】

 

那个时候十二郎年龄还非常小,十二郎小韩愈先生十岁。所以韩愈先生那个时候可能是十几岁,那十二郎就更小。所以:

 

【当不复记忆。】

 

他一定不记得。

 

【吾时虽能记忆。】

 

那时候十几岁,还是有记得大嫂跟他讲的这句话。

 

【亦未知其言之悲也。】

 

但是那个时候『未能知』,这个「知」就是能深深体会大嫂这个话的悲痛,他那时候还没感觉到,随着往后体会的事情,才知道嫂嫂那个时候的心情。这一段就是整个韩愈先生家里的身世,以及描述到他跟十二郎从小没有一天分离过。接着下一段我们看:

 

【吾年十九。】

 

韩愈先生十九岁。

 

【始来京城。】

 

他去了长安,唐朝的京城是长安。

 

【其后四年。】

 

过了四年以后。

 

【而归视汝。】

 

回去,『归』是回去,『视』是看望,看望他的姪子。

 

【又四年。】

 

又过了四年。

 

【吾往河阳省坟墓。】

 

这个『省』,他是回河阳扫墓,探视祖坟。刚好遇到十二郎:

 

【遇汝从嫂丧来葬。】

 

就是他嫂嫂去世了,十二郎带着母亲的灵柩,回到河阳来安葬。而韩愈先生很感激他大嫂的恩德,所以他也为大嫂服丧了一年。

 

【又二年。】

 

又过了两年。

 

【吾佐董丞相于汴州。】

 

这个『佐』是辅助,他在董宰相会下做事。『汴州』是指开封,河南开封府那个时候称「汴州」。

 

【汝来省吾。】

 

刚好你来看我。

 

【止一岁。】

 

这个『止』就是住在他那里,所以他们相聚了一年。

 

【请归取其孥。】

 

这个『孥』是妻跟孩子的合称,就是十二郎向自己的叔叔讲到,能不能让我回去把妻儿一起带过来,大家住在一起?其实古代的人重视家族,一有能力,希望大家能够都在一起,互相关怀照顾。结果十二郎就回去要带妻儿来。但是真的是缘不具足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刚好隔年:

 

【明年。丞相薨。】

 

这个『薨』在周朝时候是公侯、诸侯去世叫薨,天子去世叫崩,驾崩是指皇帝天子去世,薨是指这些诸侯、公侯。而这个时候是唐朝,唐朝要二品以上的官员才叫薨。二品以上都是很大官才叫薨,丞相应该是一品官,所以是薨。

 

【吾去汴州。】

 

因为宰相去世,他这个工作就没继续做了。『去』就是离去,离开了开封。

 

【汝不果来。】

 

『汝』是你,『果』是结果,最终还是来不了。这个「果」有终或者竟,竟是来不成。

 

【是年。】

 

就是同一年,这一年。

 

【吾佐戎徐州。】

 

『佐』还是辅佐的意思,『戎』是指军戎,就是在做军方的工作,军务。在徐州,担任武宁节度使张建封的推官,这个节度使掌军权,张建封的推官。

 

【使取汝者始行。】

 

那个时候已经派人要把十二郎的家人接过来,下属也已经出发要去接人。结果韩愈可能因缘也不成熟:

 

【吾又罢去。】

 

这个『罢』就是辞职、离开了。辞职之后就没有留在徐州,去了洛阳。

 

【汝又不果来。】

 

你又来不成了。就很想照顾他的姪子跟他的家人,但是因缘总不成熟。

 

【吾念汝从于东。】

 

我想着,你现在住在东边,假如我跟你到东边去。

 

【东亦客也。】

 

东边不是我们的故乡,最后还是要回到河阳,回到河南这些地方才是我们久住之地。

 

【不可以久。】

 

所以既然你现在在东边,我想我不过去了。

 

【图久远者,莫如西归。】

 

我们终究还是要搬回河南这边住。这个『图』就是计画,长远的打算,还是要回到西边这里来。

 

【将成家而致汝。】

 

这个『成家』就是把家安顿好了,『致汝』就是赶紧把你招过来,招致你一起来团聚。正这么打算,正这么努力要成就这个因缘,结果十二郎就去世了。所以:

 

【呜呼。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。】

 

这个『孰谓』就是谁知道、谁晓得,因为太突然了,完全没有预警,没有心理准备,你怎么突然,『遽』就是突然,『去』是离开了我而去世了。

 

【吾与汝俱少年。】

 

我跟你都还很年轻。我心里想:

 

【以为虽暂相别。】

 

虽暂时分别。

 

【终当久与相处。】

 

最终我们还能长久的住在一起,想着彼此年龄都还很轻。

 

【故舍汝而旅食京师。】

 

所以才暂时跟你分离,『旅食』就是作客他乡谋生活,积累一些财富,好能够去安顿一个家把你们接过来,而且是在长安工作。为的是:

 

【以求升斗之禄。】

 

就是极少的俸禄在那里积攒。

 

【诚知其如此。】

 

这个『诚』就是如果真的知道你会去得这么早。

 

【虽万乘之公相。】

 

就是形容,纵使有像公相这样的福报、这样的俸禄,我也不愿意去追求,更何况是升斗这么少的俸禄。但是,实在来得太突然了。所以:

 

【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。】

 

假如知道你会去得这么早,那我什么都会放下,绝对不忍离开你一天。这个『辍』是离去的意思,不忍离去,离开你。这一段其实叙述到,虽然他们是很亲,但是整个命运让他们三聚三别,最后十二郎很年轻,二十多岁就去世了。所以韩愈先生写这篇祭文,他才三十多岁。

 

【去年。孟东野往。】

 

刚好他的朋友孟郊,前往江南任溧阳尉,溧阳这个地方当官。我们看到他去江南,就是在河南的东边,所以十二郎那时候是在东边住。

 

【吾书与汝曰。】

 

那个时候我还写信给你。

 

【吾年未四十。】

 

我才三十多不到四十岁。

 

【而视茫茫。】

 

这个『而』就是却,却已经看不清楚了,眼睛不好。

 

【而发苍苍。】

 

就是头发已经苍白,白头发愈长愈多。

 

【而齿牙动摇。】

 

牙齿都不牢固,还可能都有掉下来的。

 

【念诸父与诸兄。皆康彊而早世。】

 

我想着所有这些父辈的长者以及兄长们,都是健康强壮,『早世』,都年轻就走了。

 

【如吾之衰者。】

 

像我这么衰弱。

 

【其能久存乎。】

 

我想我也不可能活太久。

 

【吾不可去。】

 

我不能到你那里去。

 

【汝不肯来。】

 

你也没办法来。所以当时候韩愈先生,他是自己担心自己先去。所以:

 

【恐旦暮死。】

 

『旦』是白天,『暮』指傍晚,他怕自己死了。

 

【而汝抱无涯之戚也。】

 

那你就会怀抱无限的悲哀,我已经不在了。那时候信上还是这么写,只是去年的事情。

 

【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。】

 

谁知道,居然是年轻的先死了,老的人反而活着。

 

【彊者夭而病者全乎。】

 

年轻、比较强壮的人却去世了,『夭』是短命。多病的人,像我这样视茫茫、发苍苍、齿牙都动摇的人,反而,这个『全』就是还生存著。所以又感叹!

 

【呜呼。其信然邪。】

 

你真的是死了吗?怎么是强壮的人、年轻的人先死!所以当下写到这里,很难相信这个是事实。

 

【其梦邪。】

 

难道是作梦吗?

 

【其传之非其真邪。】

 

传来的消息是不正确的吗?

 

【信也。】

 

假如我相信这是真的。

 

【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?】

 

假如是真的,我的哥哥德行这么好,老天怎么会让他的孩子年幼就死了,而让他的后嗣变成这样?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12:50:1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61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