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31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三十一集)  2010/10/23 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档名:55-028-0031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MP3下载

诸位长辈,诸位学长们,大家下午好,午安!我们今天进入「悌」这个部分的古文学习,之前是「孝」的部分。我们先翻到一百四十二页悌篇的「绪余」,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悌所表的精神义理。我们看文章悌篇里面第一篇「绪余」讲到:

 

【夫弟。德之序也。】

 

我们之前讲孝是德之本也,而这个『序』指的是先后次序、长幼尊卑的道理。我们看『弟』字,感觉上这个字象形好像有几个圈,大家想像一下。象形是看到它那个字,就可以想到它的意思。我们看:

 

【如。】

 

这个字就好像:

 

【韦束之次弟也。】

 

下面讲到这个『韦』的意思。

 

【革缕束物谓之韦。】

 

『革』是讲兽皮,我们说皮革。这个『革缕』就是兽皮的条,皮条,兽皮条就是「革缕」。拿着兽皮条来绑东西。『束』就是捆绑。我们捆绑的时候,由上而下这样绑下来,把它捆起来。由上而下,它每一圈,它就有次第、次序,这样依序捆绑下来。这个『韦』字,在《孔子家语》里面有提到「韦编三绝」,是孔子读《易经》,以前的书,因为它是用竹片在上面写字,然后再拿熟牛皮,把它捆起来,才变成一本书,所以这个竹片之间都有熟牛皮条绑着。孔子年龄比较大的时候学《易经》,非常用心,常常翻,常常领会,常常读,用功到翻书翻到这个熟牛皮断了三次。大家有没有把一本书读烂的经验?那就很用功了。孔子是看《易经》,把这个牛皮条翻断了三次。接下来就叙述到,在捆绑东西的时候:

 

【展转环绕。】

 

竖起来的时候『展转环绕』。

 

【势如螺旋。】

 

『势』就是形状很像,『势如』是它的形状很像螺壳的纹路。大家去过海边看过螺壳吗?现在有时候讲古文有点难度,就是古代很多东西我们都没看过,有时候为了查古代的哪个东西,查老半天,因为没见过。

 

【而次弟之义生焉。】

 

从这了解,就好像熟牛皮这样捆绑东西环绕所产生的次第,就理解到兄弟之间、长幼之间它是有上下尊卑的关系,这个义理就产生了。所以:

 

【故说文象形。】

 

这个字属于象形字,里面有讲到:

 

【辀五束。衡三束。】

 

这个『辀』跟『衡』都是指车的一个部位。我们现在放一张图,让大家看看古代的BMW长什么样子。古代的车,「辀」就是从车底下,然后延伸到车前的那只木头,它在车底下是方形的,延伸出来之后是圆形的。然后紧接着跟它垂直的横木就是「衡」,大家看懂吗?你们挺配合的。这个横木上它就是绑着马来拉车的。而讲到「辀五束」跟「衡三束」,它们有一些接口的部分,都要用熟牛皮把它捆紧。所以:

 

【束之不已。】

 

可以看课本。绑的圈数都不大一样。

 

【则有后先次弟也。】

 

当然有先绑后绑的顺序。

 

【引申之为兄弟之弟。】

 

有了这个次第,所以:

 

【为岂弟之弟。】

 

这个『岂弟』是指和乐平易的意思。在《诗经》里面讲,「恺悌君子,民之父母」,代表他爱护人民都像亲人一样去爱护。

 

【弟有顺逊义。】

 

所以『弟』有恭顺,逊让,谦逊、礼让的意思在里面。

 

【故善事兄长为弟。】

 

一个人很恭敬的去侍奉他的兄长,这个就是做到弟。而这个弟是用心去做,所以底下讲:

 

【增作悌。】

 

加了一个心字旁。

 

【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。须顺而逊也。】

 

所以加个心字旁,那就昭示着我们,心中不能忘记长幼尊卑,对兄长、对长辈,甚至对姐姐,这些都要有恭顺、谦退的态度。我们很熟悉的《三字经》有一句话,「融四岁,能让梨」,这个就是他懂得顺逊的态度。可能讲到这里,很多人就有点不平衡,「当大哥真好,我当弟弟的都得恭敬他。」告诉大家,哥哥的责任更重。像我父母那一辈,当哥哥、当姐姐,有的六岁、七岁就开始煮饭。我有一次讲六岁、七岁,我们一个同事说,我五岁就开始了。他是老大,得照顾底下的人。而『善事兄长』,这个「善」是体恤备至。

 

在宋朝有一位名相,为当世的人以及后世的人所尊敬,司马温公。司马光先生,写了一本非常好的历史书籍《资治通鉴》。他用了十九年写《资治通鉴》。怕自己睡太多,拿了一个用木头做的枕头,而且那是个圆形的枕头,就是说稍微动一下头就滑下来,让自己不要睡太熟,然后赶紧要完成这本巨作。所以古人做任何事情,都是相当尽心。而司马温公他的哥哥,大哥年龄比他大很多。所以当他哥哥八十岁的时候,司马温公那个时候,他年龄应该也五、六十岁,也是老人了。侍奉他的哥哥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,叫「奉之如严父,保之如婴儿」,保护他的哥哥就像保护一个婴孩一样。确确实实,照顾老人就像照顾小孩一样,他生活上有很多需要,我们要能去体察。你给老人吃东西,不能吃凉的,不能吃太硬的,还有不能催他吃东西,要让他慢慢吃,不然消化不良。而在生活的情境当中,比方今天开饭稍微晚了一点,这个弟弟司马温公,看到哥哥,「大哥,抱歉,有没有让你饿著了?」天气稍微变化了,降温了,他就赶紧抚摸自己哥哥的背,「哥,衣服有没有不够?会不会冷?」确实都是嘘寒问暖。其实古人让我们最感动的地方,就是虽然都是生活的一个小节、小动作,但每一个动作都是从他的自性、至情,很自然流露出来的。所以接下来举了《孝经》的教诲。

 

【君子事兄悌。】

 

一个人在家当中面对长辈、兄长,都能非常的礼敬、恭顺。

 

【故顺可移于长。】

 

这个『故』就是所以、自然而然,他这种恭顺的态度内化了。所以一个人他的德行、人格的形成,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家庭,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。诸位学长,假如是当老板、企业主,要找好的人才,要找他有家教的。「忠臣出于孝子之门」,《孝经》这个话,都是最根本、最准确的判断能力。大家想一想,一个企业团体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才,这是团体最宝贵的资产、最重要的基础。而怎么判断是好的人才?大家看现在很多企业垮掉了,都是排在几百大,世界前一百大的都有,都很短的时间,可能被很聪明的员工给搞垮了。那可能就是没有判断这个员工有没有德行的基础。所以《论语》第一章「学而」第二句就讲到,「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」,做人的根本在孝悌。所以找好的下属、员工,找好的对象,一定要以孝悌为本。

 

所以「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」,要懂得从这里看。男怕入错行是一个角度,老板怕选错干部又是另一个角度,但是只要懂得用孝悌去看,不会偏差。不过大家看一看,现在女孩子找对象,有没有去调查他孝不孝顺?有没有看他会不会跟兄弟打架?都没有,那完蛋了,在劫难逃。人要决定人生这些大事,都是要用理智判断,不能因一时间的一种感觉,feeling。告诉大家,最重视feeling的地方,就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。情愈深,智就不见,叫「欲令智迷,利令智昏」、「情生智隔」,情感一出来都是好恶,喜欢、讨厌,都看不准。人一喜欢这个人,他有什么缺点就看不到;人一讨厌那个人,他有什么好也看不到,看人都不准。所以人要学理智,还得从经典当中学。人不学,不知道,不知义。

 

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,经典里谈的都是根本,都是人性很自然的发展。因为他在家里对兄弟这么恭敬,内化了,内化就变自然了,他到学校,他到社会团体,看到年龄比他长的,他自然也是这个态度。所以,假如我们在跟人相处、跟同事相处,会跟人吵架,想一想,小时候是不是都跟哥哥姐姐、弟弟妹妹吵架?先要把这个根,要能够把它扎好。这个孝悌,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,只要没把孝悌的根扎稳,德行上不去,因为它是本。我们学再多的经教,都是没根的花,就是花瓶里的花。花瓶的花好不好看?好看,能看多久?看不了几天就谢了,它没有根,没有生命力。

 

所以《孝经》这一段话,确实很有人生的判断力。这一段是三句,「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」,他对父母孝顺,移孝可以忠于国家、忠于君王、忠于领导者;「事兄悌,故顺可移于长」;下一句是「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」。他在家庭的成长,以前都是大家庭,他就懂得怎么去帮忙做这些家务,管理家里的事情,甚至于是调剂一个大家庭的这些人情上的不愉快、冲突,他懂得体恤这些部分,怎么去和合化解一些纷争、口角,这都是做人、做事的能力。我们看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第一句,「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;既昏便息,关锁门户,必亲自检点」。所以一个人从那么小就觉得这个大家庭是我的责任,他责任心自自然然就提起来,而从做事当中他会积累很多能力。现在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,不让他负责,他的体恤人情,包含做事能力,就没有很好的增长。

 

所以培养一个好的人才,什么时候培养?考上大学去读MBA培养;做人做事那个时候才来,坏习惯都不知道养成多少了。古代教孩子是从小做人做事,孝悌、做事的能力就这样日积月累上来。所以以前的人十八岁可以当县长,治理得有条不紊。现在十八岁能干什么?能打网路游戏。以前真正让他去治理一个县,不是开玩笑的。所以我们真的要深入了解老祖宗这些教育的精髓,他们怎么教出这么多圣贤的!不然,我们假如还搞不清楚这些道理,那一代真的是不如一代,就太可惜了。接着下一句讲到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11:50:0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60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