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30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我有一次刚好到乡下去,我们见到一位长者,家里很多古书,线装书。我们算还有点识货,看到线装书,那都是很难得看到的宝典,翻得很欢喜。「老人家,能不能借我们回去看一下?」老人很高兴,为什么?遇到知己,没有碰到人看到线装书这么高兴的。「好,那借给你们看,不过要小心,这个是我们传家之宝,你不能给它弄丢。」老人也是叮咛了几句。我们又怕他担心,「不然这样好了,我们写一个借条。」我们想这样是安他的心,写个借条。刚说完,老人家眼睛瞪得很大,「你刚刚说什么,你说的是人话吗?」

 

大家看,这个「信」字是会意字,一个人讲话,叫信;一个人讲话了不守信,他讲的不叫人话,他已经没有做人的基础。所以这个信字,老祖宗发明这个字很有味道。五常,仁义礼智信,孔子对这个信讲到很多重点。「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」,人没有信用了,没有办法在人群当中立足,没人相信你,人民也不可能效忠你。现在问题大了,给小朋友心理测验,问他很多问题,结果小朋友反应出来,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爸爸、妈妈讲话不守信用。一个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不能信任,你说他这一辈子要信任谁?他还会相信人跟人能诚信吗?我们为人长辈,忽略了很多生活的细节,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德行的表现。曾子杀彘,杀猪,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?是,他的太太随便一句,「你别吵了,你不吵,回来给你杀猪,吃猪肉。」就哄他的孩子,孩子就不吵了。结果去买了菜回来,看曾子在那里准备杀猪了,「我跟孩子开开玩笑的,哄哄他的,你还真的?」曾子讲,那怎么可以欺骗孩子,父母都不演出诚信出来,那孩子怎么学?而古人的那个诚信,甚至是不落在契约,连话都没讲出来,可是他的内心一定守住这个诚信。

 

有一个大陆的男士,他跟一个女子谈感情,结果这个女子刚好发生意外,瘫痪。他们都二十出头而已,瘫痪以后,他们都还没有谈婚论嫁,他就照顾这个女子。而且在大陆,跟马来西亚不一样,大陆有春夏秋冬。其实马来西亚也有春夏秋冬,而且马来西亚是一天就有春夏秋冬。所以大家在这样的环境生活,你可不要掉以轻心。「反正这里又没冬天,怕什么。」不对,七点以后,晚上七点以后风很凉。你假如十一、二点在外面,风吹啊吹啊,保证你受寒。早上七点前,晚上七点后,寒气都是比较重。你要出来散步,最好是太阳公公出来以后,比较不容易受寒。

 

大家看,夏天,那个女子已经瘫痪了,躺着多痛苦,得要给她载冰块,那个冰块都几百公斤,骑脚踏车,一个小时载回来。冬天很冷,零下,载煤炭。就这样载了多久?三十多年。结果他自己也要适婚年龄到了,二十几岁,后来父母催他结婚,他没有去结婚。最后谁下令叫他结婚?那个女子叫他结婚,「你再不结婚,我不理你了」,他才结婚。结果结了婚之后,那个太太很不简单,陪着他照顾那个女子,这是助夫成德!她的丈夫这种信义的美德,她欣赏,不嫉妒。她太太说,「他能对这个女子这么好,对我也不会差。」这叫判断力。后来连她的女儿都当这个女子的义女,她认她做干妈。两代人守这个信义,真不简单,「大信不约」。

 

而一个读书的人,什么是读书人?胸怀天下安危叫读书人,叫不愧对读圣贤书。我们读《四书》,「大学」出来,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」。我们老祖宗很可爱,不讲国,讲什么?天下,胸怀很大。甚至提醒我们,「覆巢之下无完卵」,天下出问题了,我们还能好吗?所以胸襟气度都很大,以天下兴亡为己任,大信。这个信是对天下、对人民的一种承诺、一种使命。「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」。以前的人对家族多有道义,尽心尽力帮助整个家族。他一个人的俸禄,几百口人在用。范仲淹、晏子,这些圣贤都做到。有没有契约?没有。完全是这种诚信,这种道义。所以在四千五百年的纲领里面,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最后是笃行。那个笃行一开始就是「言忠信」,成就德行,诚信很重要。诚信,尽忠,守信的人一定尽心尽力完成他的承诺,「大信不约」。这个人有使命感、有责任感,叫慈悲为本。

 

再来,『大时不齐』,他有这个使命了,他要去利益大众,他可以效法天地、天时,它有春夏秋冬,这个「不齐」就是天地滋养万物,它会因万物的不同需要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其实这个用在教育里面也就是能因材施教。所以老子讲,「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」。上天,大自然,利益万物,平等利益万物;圣人之道,他有这个使命感,为天下兴亡努力,但是绝不争任何名利。而且洞察这个时代的需要,洞察每一个人的差异性,去协助他,这叫方便为门,观机,「大时不齐」。尤其从事教育的,因材施教是重点。

 

所以能洞察这四点,可以有志于自己的学习,以至于从事教学工作,就能知道学习跟教学的重点,要以道德为基础,再增长学问。要成就孩子的志向、使命,而且要让他能体恤他人的差异,体恤因缘的不同,可以善巧方便的去利益大众。所以假如学的人是这样,教出来的人才都是这样,那这个对家族、对社会的利益就很大了。后面讲的:

 

【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。】

 

夏商周这些先王,他们祭祀河川,都是先祭祀河,最后再祭祀海。为什么?因为河是海的源,因为河水汇集才成为大海。就像一个学生有成就了,他前提是他的老师培养他。有状元学生,不一定有状元老师,但是没有这个老师用心去教,那就不会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。

 

【或委也。】

 

是指河川汇集之后,水流聚集之处,其实就是指大海。从这一段叙述就可以感觉得到,我们的先人特别重视根本。所以最后讲:

 

【此之谓务本。】

 

「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」,「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」。其实世间我们所接触一切人事物的道理,都一定有根本。我们祭祀祖宗,因为祖宗是我们的源头,是我们的根。而这个『务本』,我们最后用在这一篇文章的总结,什么是学习的本?什么是成为一个人师的本?那大家回顾一下整篇文章,从学习的角度,什么是本?尤其后面提到的都是教学,师者应该具备哪一些德行、能力,这个都是我们要从事教育要找到这些本。我们看这整篇文章,提到立志很多,学习者要立志,教学者一定要先立学生的志。有志了,这个学习的方向、目标才清楚、才正确,所以「离经辨志」。再来,学习一定要恭敬,「敬孙务时敏,厥脩乃来」。一个学习者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大家回去再找一下,强调这个敬字好多。「博习亲师」,那亲师就是恭敬。「敬业乐群」,那是尊重学业。后面还用天子呼应,「师严而后道尊」,皇帝都尊师,这个敬就是学习的重点。

 

而一个好的老师,他要能启发学生,他要有智慧去启发学生的悟性。再来,他也要很懂得譬喻、善喻。其实这个都是因为了解学者现在的程度,你不用譬喻他很难去感受,这个都是慈悲的存心,自然而然能够方便为门,去用学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教导他。慈悲跟方便,不是两件事,有真慈悲心的人一定会揣摩,一定会能用最适当的方法,去教育当前的这些学子。包含,这篇文章里面强调的,老师的身教很重要。「善教者使人继其志」,这个善教最重要的是他的德行、他的身教。而一个老师,他也要正确认知到,教育是所有世间最重要的事情,他这个使命才能持续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他有这个认知,他也有这个使命,他也有这个信心,去做好他的教育工作。

 

其实每一段都能从中得到「务本」。包含「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」,就抓到教育的本。我们刚刚讲的,「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」,这个就是提醒我们,教育一定要扎根,这个是本。我们每一段都用这个,这里怎么诠释一个本,教学者应该有的这些能力、这些根本,那就能把整篇文章更深的去体会。

 

好,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。我们下一次再进入,之前都是讲父子关系,现在进入长辈、兄弟关系,我们「首孝悌」这个孝讲完了,接着讲悌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06:31:0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56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