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解冲突恢复和平—谈重振伦理道德教育 jingkong法师 2005/10/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罗汉是学士,菩萨是硕士,佛是博士,是学位的名称。所以佛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一样都可以拿到这个学位。一切众生总不能各个做国王,那不可以的,所以它是学位。我们才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那我们的学习就不会有偏差,所以老师指导非常非常重要。我很感谢老师,你到我这边看,我都供养着章嘉大师、方东美先生,我都念念不忘。这你在其他地方,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老和尚指导人,不是这个指导法,那让你真的是摸不到头绪,你从哪里学?摸不到。所以先要认识老师,对老师真正起了尊敬心,你再学习他,你向他学习那就没错。真正做到牺牲奉献,名利,这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享受,贪瞋痴慢统统放下,得大自在。你真正智慧才出来,你自己享受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你看教学,那就是《论语》里面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真乐!

 

王鲁湘先生:所以一个人其实一生都是在学习,一直都在的学习。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,说到学习跟教育,老法师说了四种教育,这四种教育中间,家庭教育是根,是一切教育的根本。因为小孩子,一个BABY一出生,他就是首先是在一个家庭里头,他不会是在别的地方。但是我这里有一个迷惑,请老法师给我开示。就是我们过去的家庭,在农业传统中的,农业社会里头他是个大家庭,第一个相对的大家都是务农的,大家在一个村子里头,不怎么流动,它相对是稳定。第二个,因为那个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,一个家庭一定是一个多子女的家庭,多个多子女的家庭又形成一个家族,然后再形成甚至是一个村子,都是一个族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就是一家,不错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这样后来就是,一个人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家庭里头,他自自然然的,就是刚才您说的,五伦这种关系他是自然的就有了。因为那个结构,正是我们所谓的一个正常的金字塔的结构。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中国,特别是中国的大陆,很多情况发生变化了,第一个很多农村思想破产了,大部分的人已经流入到城市里头去。再一个就是有计划生育,我们过去的那种大家庭结构没有了,现在都是在城市里头,我们叫做原子家庭,或者叫做原子核家庭。就是一个孩子,然后对父母,然后再对祖父、祖母、外公、外婆,结构倒过来,是个倒金字塔结构。现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中间,一个孩子出生在家庭里头,他怎么去建立起这样一种自自然然的伦理关系,然后家庭教育怎么进行?

 

陈晓旭居士:他怎么做到孝?然后他没有兄弟姐妹,他怎么做到悌?

 

王鲁湘先生:他怎么知道悌?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现在就是我们也看到,不但是在中国,在国外也是一样的。现在中国都是向外国学习,外国当然有它的长处,也有它的缺点。像家庭组织,那这是外国不如中国。我在美国住十五年,美国人就非常羡慕中国人,因为中国人三代同堂。小孩子在美国读书工作,以后在这边结婚,生了小孩,就把母亲接去照顾家、照顾小孩,所以外国人看到,你们祖母,你是三代同堂,非常羡慕。所以这是什么?这叫人性,这叫本性。他虽然是没有这个制度,小孩到十六岁离开家庭也许永远不能见面,年节的时候寄一个明信片就高兴得不得了,他还没有把我忘记。这是他们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,但是天性有,看到别人他很羡慕,他很赞叹。凡是天性就是属于道,随顺天性就是德,所以道德并不是很玄的,并不是很难懂的。

 

现在在目前状况要谈到教育,你要想到从前,从前这个社会它怎么教法?从什么时候教?一般大概是小孩出生三、四天就开始教。怎么教法?所以《弟子规》不是教材,不是教小孩的,《弟子规》是父母生活的规范,在小孩面前就要这样做法。他会看、他会听,虽然他不会说话,他不会走路。你想从眼睛睁开会看、会听,他就看到完全是正面的,完全是善良的,这样让他看到三岁、四岁,那个根就扎下去,这个根下去了。所以中国谚语讲「三岁看八十,七岁看终身」,七岁没有上学,就是你的家庭教育就能看到你的终身。你终身的时候,家庭里面的兴衰、存亡都看到了,那个根扎得深一定兴,家和万事兴。所以教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教,不是从学校,学校来不及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我有一些年轻的同事,他们现在都结了婚好多年了,现在他们有心准备想要孩子,他们就来向我请教,因为我是已经有个孩子的人。我就向他们提一个问题,我说你有没有做好一个这样的准备,把一切工作都丢掉,在孩子三岁之内你不离开孩子,让孩子二十四小时都跟着你。你如果说没有做好这个准备,你还是想我生了个孩子,把孩子交给父母,然后我就去美国留学,或者我到北京,到别的大城市里头去找个好的工作。等到孩子长大了,然后我再回来,把他作为我的孩子,再要重新负起父母的责任。我说假如你这么想,你就趁早先不要。因为我说一个孩子,其实你别看他三、四岁好像他不懂事,而且人对三岁之内的事情也没有记忆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人三岁之内所有的记忆,都深深的埋在潜意识里头,而且孩子和父母之间那种亲情、那种关系是在三岁之内建立的,三岁以后已经建立不起来了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不错,正确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但是现在我的好多朋友,他们三岁之前就交给保姆,或者是自己家中的老人,然后到了四、五岁,或者说上学的年龄,就干脆交给寄宿学校。虽然找的寄宿学校都是很贵、很好的,但是我觉得这个孩子这样的完全交给别人,自己不负担任何父母的责任,那您说这有什么恶果?

 

jingkong老法师:有,这就是伦理、孝悌忠信完全没有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完全没有亲子的关系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没有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而且你看他们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,就是在这一类型的家庭中间,刚才就是我们两个说到的这种类型的家庭,就是三岁以前不管孩子,孩子和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这种关系,这种孩子得自闭症和孤独症的比例特别多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对,而且性格会很暴力,然后不愿意跟人接触,非常、非常的不能融合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佛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,就是跟任何人,跟你的儿女、夫妻、兄弟姐妹、亲戚朋友,都这四种关系;报恩的、报怨的、讨债的、还债的。没有这四种关系,你在一生当中,见面也不认识,陌生,决定有这四种关系。这四种关系前世所结的。这就是要讲到,这就好像超乎现在一般教学,一般教学都现世,这个讲到前世,它讲前世。就是他来报恩的,他来还债的,这都是好儿女;如果他是报怨的,他是来讨债,这是麻烦大!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就是忤逆之子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所以教育的功能,能够把这个化解,你报恩、还债的时候那就会更提升;那个报怨、讨债能够化解,这教学能纾解,都在小时候的亲子关系这上扎的根。所以重视五伦里头,「夫妇有别」,我就讲别是什么?别是个别的任务。因为你男女结合,组成一个家庭,家庭里最重要两桩大事情,一个是生活,就这经济,家庭经济,一个出去谋生,照顾生活;另外一个就是后代,就是教学。所以这是有别,两个人,一个人要专门负一个责任。所以从前母亲负责教儿女,父亲出去赚钱养家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叫男主外,女主内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现代有些女子也出来,这没有关系,女子出来做事情赚钱,先生在家就要教儿女。你总不能两个人都出去,那你底下一代没有了,你两个人都想去赚钱,到社会上去工作,后代没有了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这最最基础、根本的教育一旦失去以后,后面所谓的学校教育、一切教育都不行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都不行,都不行了。你看这学校教育,你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,他不会做人,他会做事,他会工作,他不会做人。不会做人什么?在社会上就引起了许许多多的纠纷。现在我们常常听说,公司老板说员工不好管,学校的老师说学生不听话,学生不受教,父母也是怨声载道说儿女不听话。原因是什么?都是不懂婴儿教育的重要性,疏忽了。而且现在最麻烦的事情,电视,你看小孩睁开眼睛学什么?跟电视学,电视里面是暴力、色情、杀盗淫妄,这糟了。所以现在其他的国家地区我都不太清楚,我在美国住了那么多年我了解,美国的小学生一年级他就有使用计算机,计算机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他在吸收,父母不晓得:我这小孩很用功,晚上一、二点钟他还在那里。他不知道他看什么。

 

所以青少年犯罪率这么高,还是年年不断上升,这麻烦大!我有一次看到这个报导,我特别到洛杉矶跑了一趟,在那个地方做了两次电视访问,谈这些问题。第一次是大洛杉矶地区的检察长,他管这个事情,另外一个是巴沙迪那的市长,还有一个是加州大学的校长,我们四个人在讨论这些问题。我就问检察长,我说杂志上都有报导,我杂志上看的是不是真的?他说是真的。我说现在有没有方法能够把它控制住?他说没有办法。我就告诉他,如果不能控制,犯罪率这样大幅度性的上升,我说美国二十年、三十年会亡国。他说他们也意识到,但是没有法子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法师,您能不能给我们开示一下,在现代我们中国,就是我想美国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。譬如就我们中国,特别就中国大陆这样一个情况来看,在家庭教育中间,如何贯彻这种孝道的教育?

 

jingkong老法师:这个事情,现在是这样的,你教小孩,小孩不是从小教的就很困难,所以一定是从小。中国所以是重视教育,这了不起的一桩大事情,他能够从小孩出生他就开始,在小孩面前一定是表现都是正面的,都是符合礼仪,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到外面去,不可以让小孩看见。那是大家族,每个大人对小孩都要这样照顾,所以他保护得很好。更深一层是胎教,那就更了不起了。怀孕的时候,我们看到周文王的母亲,太任,怀孕的时候目不视恶事,这个恶的现象她不看;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傲言,就是说话都很柔和,影响她的胎儿。她这个胎儿怀的就是周文王,这是圣人。胎教,那就是更高一层的。所以这是世界上没人能懂得,不知道中国他是怎么教出来的?我也常常讲,圣人是教出来的,好人是教出来的,那坏人也是教出来的,看你怎么教法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请问师父,我看到我们这一代的人,其实都没有学过《弟子规》,也没有受过《弟子规》的教育。所以我看到有的家庭,就是有些朋友,他想教他的小孩读《弟子规》,但是到吃饭的饭桌上,外公、外婆还有父亲、母亲,都是往他小孩碗里边夹菜,他自己都不知道做一个示范,示范一个孝敬。这样的话,即使是把《弟子规》都背熟了,其实我觉得也没有用处,因为父母没有做到《弟子规》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对,不错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,其实我们是根本的把这些经典,和过去古圣先贤给我们写的一些教训,把它完全遗忘掉。比如现在很多我们这个年纪,甚至比我们还年轻一点做父母的人,你去问他,有几个人读过像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,或是《孝经》?他没读过。接着如果你现在告诉他,你不要有偏见,我也不求你有别的东西,你就给我从头到尾把它读几遍,如果有不懂的地方,我给你解释一下。我想只要一读就开卷有益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不错,不错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我们现在是无卷给他去读,很多的人都根本不知道我们前人有《弟子规》这本书,他不知道;有《孝经》这本书,他不知道。所以实际上,你看那天我拿到《弟子规》,我这一看,其实《弟子规》真的写得都是非常浅显的东西,从最最我们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,让你做。比如刚刚你说到父母三代同堂吃饭,做父母的夹菜的时候,他不给老人夹,他给自己孩子夹,如果他读过《弟子规》,不这么做了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不错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问题他想给老人夹,老人还让他给孩子夹,老人也要给孩子夹,就是溺爱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老人也不懂,为什么?你真正爱的时候,你要教,父亲对祖父母孝顺让他看,他就懂得了,他将来就会孝顺父母。这是什么?这都是像演戏一样的。所以我这个年龄,我十岁离开家乡,我们住农村里头。但是我们那个农村文风很盛,桐城派的,文风很盛,所以从小还学过这些东西。我记得大概是六、七岁的时候上私塾,我父亲就跟老师表演,这是我们后来才晓得,那个时候完全不知道。进学堂(私塾),在祠堂,我们亲戚的祠堂,现在祠堂都没有了。祠堂我记得那个时候树林,树林也没有了都变成广地,都不见了。我父亲带着礼物,供养老师的,带着一些礼物,先拜孔子的神位,「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」,那字我都认识,我三岁父母就教我识字,所以三岁的时候就认识三百多字。我父亲在前面,我在后面,行三跪九叩首的礼,拜孔夫子。孔夫子牌位拜完之后,请老师上座,我父亲在前面,我在后面,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礼。你想想看,我们六、七岁小孩看到这个,父母对老师这么尊敬,还会不听话吗?还敢不受教吗?这是什么?就是一次教什么?教你尊师重道,不是讲的,讲没有用,做给你看。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大礼,你要不好好的教他,你怎么对得起人家。所以老师跟家庭是密切的合作,老师教我们怎样孝顺父母,父母教我们怎么样尊师重道,怎样跟同学们相处,就教这些。两个人互相教,才把你教好。

 

陈晓旭居士:所以没有孝亲就谈不上尊师。

 

jingkong老法师:谈不上。

 

王鲁湘先生:孝是一切百善之首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5日21:51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432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