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(第3集) 2004/5/20 澳洲净宗学院

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

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(第三集) 2004/5/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21-232-0003

 

视频A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21/21-232/21-232-0003a.mp4

 

视频B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21/21-232/21-232-0003b.mp4

 

诸位同学,我们看「上谕」下面这一段,我们把文念一遍:

 

【朕居藩邸。留心内典。于性宗之学。实深领悟。】

 

这是一小段。『朕』是古时帝王自称。在古老的时代,一般人民自称都称朕,秦始皇开始,这个「朕」只有皇帝自称才用朕,平民就不再用这个字,这样子一直延续下来到清朝帝王依旧称朕。『居藩邸』。是他没有作皇帝的时候,那时候他是亲王,我们知道他是封为雍亲王,他是康熙第四个儿子,也就是在那个时代,他做王子这个时代。『留心内典』。「内典」是佛法,佛教的经典称为内典,他很喜欢。以他的身分地位得到真正高人指导,当代的这些高僧大德都来辅导他。他也非常虚心的学习,所以他对儒释道确确实实有相当深入的理解。皇帝领导人确实要这样,为什么?一般人不能够蒙蔽他、不能够欺骗他,他知道的比你多,他学习的比你广博,这些文武大臣、专家学者不能不服。所以他执政的时候是清朝的盛世。『于性宗之学,实深领悟』,「性宗」是禅宗,法性宗,他有相当的领悟。接着说:

 

【御极以后。】

 

『御极』是做了皇帝,执政以后。

 

【宵旰靡遑。】

 

这一句是形容他勤劳政事,对于学习的时间愈来愈少了,没有时间来谈论佛法的事情。这还不是真正的原因,这是一句客气话。真正的原因下面说出来了:

 

【且恐启天下以崇尚释教之疑。是以未尝形之谈论。】

 

没作皇帝之前对佛教下很大的功夫,作皇帝之后反而不谈,好像对佛教疏远了。其实并不是真的疏远,有缘故的。因为作国家领导人最重要要公平,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,对于各个不同的族群要公平待遇,对于各个宗教也要公平待遇,不能够有所偏。如果有所偏,底下这些臣民为了讨好皇帝必然起分别执著,皇帝喜欢佛教,大家一窝蜂都学佛,而排斥道、排斥儒,那就错了,就会造成社会的争端,争端如果要是严重就变成社会动乱。所以领导人关系太大了,他的态度一定是公平,即使有所爱好也不能够形之于色,因为他知道他的影响太大了。所以执政之后,对于佛教很少谈论,很少提及到。这就是怕天下(也就是人民),人民以为皇帝崇尚释教疏远儒道。这错误的。这真正是有学问、有德行,处理这些事务,三教的事务,他做得很好、做得很圆满。

 

【欲俟庶政渐理。始举三教合一之旨。】

 

这是想希望等待政治上了轨道,再提出三教要合一。『三教合一』就是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。希望宗教能团结,教学无论是哪个学派,要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,这样子才真正有利于国家社会,才真正为人民的福祉着想,这就对了。

 

【提撕警觉。以明互相诋毁者之非。】

 

自赞毁他,标榜自己,贬抑别人,错误!前面一开端他就说明三教的过失,你们的宗旨相同,目标是相同,只是接引对象不相同,所以应当合作。这么大的国家,这么多的人民,来自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生活方式,不同的宗教信仰,我们要团结不能够分化。所以想想我们现在,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,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整个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族群。这个族群是许许多多族群融合的,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融合成一个地球之家。我们是地球人,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应当是平等的。在佛法里面讲,不但在地球上生存的人平等,所有一切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平等的,所以我们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,这就对了。一定要消除自己内心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对立的错误念头,我们要求真实智慧化解对立、化解矛盾,使自己身心调和,然后才能够和天下、和世界,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。儒家一直提倡「和为贵」,所有一切的学术、教诲统统落实在和。

 

我们这么多年来提倡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这个理念走到哪里都通。你跟儒谈,你跟道谈,你跟基督教谈,跟伊斯兰教谈,跟各个不同的族群交谈,「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」对不对?大家都点头。从哪里做起?从我们内心做起,我内心要跟这个人对立,要跟这个事物对立,我就不和了,就不平等了。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内功,内在里面的功夫。圣贤人要教化世间,帮助别人,先求自己。所以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反求诸己,我要回头求自己,我自己要做到,我才能帮助别人。我自己不平等,我怎么能帮助别人达到平等?我自己跟人家不能和睦相处,我如何教别人?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,自己一定要给别人做好样子。别人毁谤我,我知道他为什么毁谤我,他对我不了解,他对我不认识,他有误会。我表现的形象有欠缺,让他产生错觉,他没有错,我有错。

 

所以人能够常常反省,常常改过,这才能产生感化的作用。到他以后相处明白了,实在是别人对我们的误会,甚至是对我们的毁谤,不但提升我们自己的境界,也对他有帮助,这是对他很好的一个教学的方式。他毁谤我,我赞叹他,他侮辱我,我帮助他,我对他没有丝毫怨恨,我只有恭敬赞叹。时间久了,他会反省到,他这些态度对待别人,别人是反抗他;对待我,我们不但没有反抗他,我们随顺他,他会觉得我这一生这个朋友是好人,他能够想到这一点,他自己境界就提升了。所以我们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,这是真正的帮助。如果我们听到别人毁谤我们,侮辱我们,我们心里面就有瞋恚、就有报复,错了!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这不是解决问题,这是制造问题。要解决问题,一定从本身解决起,我本身问题没有了,解决了,外面也没有了,也化解了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,这才叫真正学问,实学,真实的学问。我们要化解别人的误会,化解争端,化解毁谤,我们自己决定不能够毁谤别人,决定不可以有争论,这才是真实智慧。雍正皇帝很了不起。

 

【今迩十年矣。】

 

他作皇帝做了十年,『迩』是满,满十年。

 

【听政余暇。偶将朕之所见。并昔人论说数条。举以示天下之学道者。】

 

『学道』就是包括儒、释、道三家。你看看他作皇帝沉默了十年,不谈这个问题,实际上他非常留意,也就是我们讲的机缘没成熟,这不能说,佛家讲观机。现在已经十年,政治制度一切都上轨道,机缘成熟了,应当要谈谈这个问题,三教合一。所以我们这个题目订的是「雍正皇帝与多元文化教育」。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普遍都在讲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应该是雍正皇帝最早提出来的,三教合一。他自己所学的心得以及古人的『论说』,他下面一共列了八条,每一条我加上一、二、三、四,这是我加的,便利我们学习,原文上没有这个数目字。我们看看他所举的这八条,第一条:

 

【古人有曰。周孔六经之训。忠孝履其端。】

 

第一条文字比较长,自然分三个段落,这第一条讲的是儒家,周公、孔子用『六经』来教化人民,他的宗旨核心是讲『忠孝』。中国的文字我常讲是智慧的符号,你看看这个符号,你就懂得它的意思,人能够开悟,这是在全世界所有国家民族所没有的。中国人的智慧可以从他创造文字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得到,你看「忠」这个字,下面是个心,上面是个中,你就晓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,你的心要正,不偏不邪,这叫忠。如果我们有偏心、有邪念,这就不忠,在古时候忠是对国君、对国家、对人民,现在我们讲的是对人对事对物不能有偏心,不能有邪念。没有偏心,没有邪念,这个心是真心,真诚,真诚是忠。

 

「孝」这个字,你看这个字的符号,孝上面是个老,下面是个子,「忠孝」都是会意,叫你体会这个字的意思。老是上一代,子是下一代,上一代跟下一代合起来,这叫孝。现在人讲有代沟,代沟就是大不孝,孝没有了。孝没有代沟,上一代还有上一代,过去无始;下一代还有下一代,未来无终。无始无终是一体,我们今天讲一个生命共同体,所以他爱祖先就会敬祖先;爱子孙,他就教子孙。孝旁边加一个文就是教,文教,你看它的意思多深,纵的讲无始无终,横的讲没有边际,就是佛家讲的「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」,在中国用这个孝字做代表,这个意思是整个宇宙是一体。佛法也是建立在忠孝的基础上,所以它到中国来真的发扬光大,基础、立足点与儒家完全相同,与道家完全没有违背,儒释道确实是一家,雍正看的一点都没错。推而广之整个世界,各个族群、各个宗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。儒家教的是什么?忠孝而已。下面一段说:

 

【李老二篇之言。】

 

老子,老子姓李。『二篇』,就是老子道家讲《道德经》上、下两篇,这两篇文字不长只有五千字,五千言讲的是什么?道德。什么是道?我们用儒家前面忠孝两个字来说,孝是道,忠是德,你要体会到。道是太和,德是中和,你懂得用中,儒家讲中庸之道,佛法讲中道,圣人都知道用中,不偏不邪与道相应,不违背道,这是德。虽然说的名词不一样,忠孝,一个讲道德,实在讲意思完全相同。说法不一样,内容是一样的,效果是一样的,都是把这个标榜为教学的宗旨。

 

在中国古时候儒家教童蒙,《三字经》,六、七岁的小朋友就要开始念,它把教学的宗旨摆在最前面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本善就是道,本善就是忠孝。所以忠孝不是学得来的,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现在为什么要学?是因为你迷失了本善,你被这个社会染污,你原本是忠是孝,现在变成不忠不孝。为什么不忠不孝?起心动念想到自己,自私,想到我的利益,就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。所以这思想到行为错了,错在哪里?损人利己,我利己一定就损害别人,所以忠孝道德没有了,佛家讲慈悲也没有了。你看看三家讲的教学的宗旨,儒讲忠孝,道讲道德,佛讲慈悲,本源是一个。佛家讲慈,慈的意思是与乐,我帮助你得到快乐;悲是我帮助你离开痛苦。帮助人离苦是悲,帮助人得乐是慈,慈悲都是爱心,真诚的爱心。所以雍正皇帝在这里做了总结:

 

【事迹虽异。理数不殊。皆可崇可慕者。】

 

三教教学的宗旨听起来好像是不一样,你仔细想想它相通,所以三教都可以向往,都应当学习。『崇』是崇敬、尊崇,都可以依它来学习,不应该有区别。你样样都学,广学多闻,你才成就真正的德行智慧,不可以说学一家排斥一家,那是错误的,那是不懂得学习。中国古人讲善学、会学,儒释道这些祖师大德们接引学人常常都说一句「你会么」。这句话意思很深,会就是你会学、善学,善学就是我样样都学,样样都通,里面没有矛盾、没有对立、没有误会。不善学是另外一面,排斥另外一门,永远是对立的,永远是矛盾的,永远不能解决问题,这就错了。

 

我学佛,我也学儒,我也学道,这些典籍我常常都在读诵。不但这些东西读诵,其他宗教的典籍我都涉猎,我没有比较,我没有分别,我没有执著,我愿意做一个学生。周孔是我的老师,老子也是我的老师,释迦也是我的老师,耶稣也是我的老师,穆罕默德还是我的老师,古今中外的圣人都是我的老师。我愿意做个好学生,我向他们学习,广学多闻,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,这多么快乐!如果我要树敌,我学佛我要排斥别的,你想想这个生活多痛苦!你不学,你不认识圣人,学了之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大圣大贤,他们的思想见解一致的,教化众生的宗旨目标相同的,没有两样,都应当认真的去学习,不可以对立,不可以分别。所以我看到「上谕」这段雍正讲的「皆可崇可慕」,我很佩服,确确实实是这样子,皆是平等的。我们要以平等心来对人对事对物,对一切不同的宗教,对一切不同的族群,真诚的爱心,真诚的礼敬,自己得大受用。第二条说:

 

【又有曰。儒以正设教。道以尊设教。佛以大设教。】

 

你仔细去看,『正』里头有没有尊、有没有大?具足。『尊』里面一定有正,一定有大;『大』里面一定有正,一定有尊,一而三,三而一。所以我们对于三教平等礼敬,他是我老师,学生见到老师要行礼,我见到孔夫子行礼,跟见到释迦牟尼佛行礼没有两样。我们拜佛,我走向基督教堂,面对着耶稣,面对着十字架,我跟面对佛陀没有两样。我展开佛经跟展开《圣经》,那个恭敬心是相同的,我才学到东西。如果说,佛教是正教,那个是外道,你准学不到东西,你所学的决定有偏差。什么原因?因为你心不正,你中没有了。你心是偏的,你心是邪的,你学的东西当然也是偏心,你怎么能得到中正?

 

宇宙的真理是中正,可见得不是人家东西不好,是你自己错了,你自己用心不善,你没有看到人家真的东西。说到这个地方,使我们想到中国禅宗常说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这句话可以引伸各个不同的宗教、各种不同的文化,在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相同的。所以我常常用树来做比喻,树它有树叶,有树梢,有条,有枝,有干,有本,有根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就好像这个树叶,树叶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根,根相同,都是一个根生的,那个根是大道。你知道这个根是大道,你就晓得树梢是大道,树叶是大道,为什么?每个树梢、每个树叶都从根本生的,它怎么会不相同。

 

没有见根本的人,他有分别、有执著,他觉得不同,我这片叶不是那片叶,这个枝不是那个枝,他搞成对立。对立就与道相违背,就是与自然的法则、自然的规律相违背,这就错了。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都离不开根本,无论是正,无论是邪,都是归到根本。为什么会有正邪?正是与根本相应,邪是与根本相悖。与根本相悖是他自己知见上的错误,并不是真的相悖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真的贯通了,宇宙之间有没有矛盾的地方?没有;有没有对立的地方?没有。宇宙确实是太和。明白了、通达了,自然你就懂得用中,中和。这里面最可贵的是永远保持中和,那是大德,那是真实的成就,所以最后讲到保和。雍正接着说:

 

【观其好生恶杀。则同一仁也。】

 

你看三教,三教所提倡的都是讲的『好生恶杀』。『同一仁也』,「仁」是个会意的字,你看仁是二人,我们想自己同时也想别人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我不希望别人用不善的态度对待我,我就不可以用不善的态度对别人,这叫仁。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,不要要求别人,要求别人,你不会开智慧,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安乐,我们现在人讲幸福美满,你决定得不到。你能够回过头来,一切求自己,幸福美满确实可以落实,不管别人怎么对我,我要以仁慈待人,这就对了。

 

顺境里面决定不生贪恋,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,这就是佛家所教的,远离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,经上的文字是「息灭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」。如果对于顺境善缘你有贪恋,你生烦恼;喜怒哀乐爱恶欲,七情五欲,这烦恼!逆境恶缘,你生瞋恚心,错了!真正的功夫,顺逆境界是平等的。所以顺逆境界都是我们的学处,我们在这里学习,学习不起贪瞋痴,贪瞋痴没有了,戒定慧自然现前。什么是戒?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道相应,在佛家讲的是与性德相应,儒家讲与太和相应,这叫戒。什么叫定?定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这就是定,如如不动。什么叫慧?慧是一切通达明了,慧从定生的,定心起作用就是慧。所以简单的说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能与道德相应,这叫戒。这是戒定慧三学,哪是个宗教。古今中外一切圣贤都是走这个路子,圣贤共同走的大道,我们这一生能发现、能找到,大幸,我们要走这条道路。我们不能跟一般凡夫一样迷惑颠倒,走到岔路上去,走到歧途上去,这个错了。同一仁。

 

【视人犹己。】

 

这『视人』,看别人跟自己是一样,没有两样,我喜欢的,他也喜欢;他讨厌的,我也讨厌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

 

【则同一公也。】

 

大公无私,现在的社会缺乏圣贤教育,所以迷失自性的人太多了,迷得很严重。怎样帮助他觉悟?我们自己以身作则。世间人贪财,那我们怎样表现给他看?我们表现舍财,你要做出来给他看。世间人不能忍辱,很小的事情由于过分的执著就引起冲突,那我们怎么表现?我们受重大的侮辱若无其事,根本不计较,不放在心上,做给他看,身教重于言教。你跟他讲,他未必会相信,他未必能听进去,我做出来给你看。谚语所谓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,这话是错误的,误导了很多人。我们做出来,我这一生不为己,你看看天诛不诛我?地灭不灭我?孔老夫子不为自己,释迦牟尼佛不为自己,耶稣基督不为自己,不为自己的这些人都成了圣人,天也没诛他,地也没灭他,大公无私,他没有自私自利。所以今天教学不是言教,身教!要有耐心、要有恒心。全心全力提升自己的境界,那就是帮助社会大众,目标就在戒定慧、清净平等觉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2日19:50:0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425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