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23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《朱子集注》当中有讲到一句,说「品节详明,而德性坚定,故能立」。怎麽才能够做到立身?朱子讲,品节详明。品是品性;节,可以做节操,也可以当作节文来讲,节文就是礼节。详明,就是你都非常的懂得。而「德性坚定」,你要照做,你才能够德性坚定,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礼。不违礼,就不违仁。孔子讲,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」,终食之间是一顿饭的工夫,暂短的时间裡面都不违反仁道,就是要做到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,那才叫做立身。所以学礼关键是你照做,不是只学些文字,要做到。而且天天都要省察自己,看看有没有违反礼。有的要改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这是学君子之道,学圣贤之道。

 

礼的精神就是一个「敬」字。《孝经》上讲,「礼者,敬而已矣」。我们行礼,目的是什麽?就是为了恭敬人,敬人、敬事、敬物,这就是礼。用礼来培养自己的恭敬心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如果没有这诚敬心,得不到利益。你看我们学习圣贤文化,为什麽有的人学得的利益就大,有的人学了之后好像没得什麽利益,原因在哪?你对圣贤教育有没有诚敬心?你对教育的老师有没有诚敬心?你对教学的内容会不会有诚敬心?从这裡能看出一个人收益有多大。所以一个课堂裡面,同学一堂课下来,每个人的收益不一样。为什麽收益不一样?人的心态不一样。老师讲课的内容是一样的,每个人应该接受的都是一样的。他不会说对某人多说一点,对另外一个人少说一点,不可能,一个课堂裡讲课,就好像天降大雨,雨水都是均匀的下落,这是法雨。但是大树吸收的水量就多,小草吸收的水量就少,为什麽?就是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,我们讲根性不同。根性讲得就有点抽象,讲得具体一点,每个人诚敬心不一样,诚敬的程度不一样。那个具足十足诚敬的人,就像一棵大树的根,它吸收的水量就很丰富,所以能够滋养整棵大树生长;那小草吸收一点点,它就满足了。这就是各人不一样。

 

敬很重要,我们要学敬,就要学礼。礼看似规范身的,实际上它也规范我们的心,通过调身来调心。那麽礼的效果是什麽,它有什麽作用?作用是和谐。「礼之用,和为贵」。它的作用就是和谐,所以我们现在要跟任何人和谐相处,那就要讲礼节,不能够失礼。失礼就会让人生起烦恼,甚至会产生对立。所以君子连小小的礼节都不敢违失,这是对人的恭敬,他的心愿是和谐。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,那要提倡礼教,教导大众这个礼节。真的现代人很多基本的礼貌都不懂,所以待人处事接物常常碰钉子,还不知道自己什麽原因,然后去怨天尤人。埋怨别人为什麽对我这麽无礼,不想到自己可能先对人无礼了。所以这都是我们在教育当中缺失的部分,要把它补足。

 

我们师公李炳南老先生编了一本小册子,叫《常礼举要》。这本小册子非常好,专门就教我们如何来待人处事接物,如何来遵守基本礼貌,包括如何应对等等。这本小册子,我们师父也非常的重视,要求我们认真学习。这个小册子我们应该拿回去认真的学,跟《弟子规》合起来一起看。《弟子规》也是讲礼,《弟子规》讲得更基本。《常礼举要》更注重在你待人处事上面,《弟子规》注重在你个人修行、修养德行方面。将来有机会,我们都应该把它讲一遍,《常礼举要》。华藏悟道法师那边给我们寄来两箱《常礼举要》的笔记,好像是李炳南老先生当时讲课的时候,徐醒民老先生的听课笔记,非常的好,将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。

 

孔鲤,就是伯鱼,『退而学礼』,他听到父亲对他这麽讲,于是退下去学礼。你看,这个儿子非常的孝顺,这都给我们做好样子。养父母之身,养父母之心,养父母之志。他的这一举一动,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事亲以礼。你看「趋而过庭」,那个动作那样的恭敬;然后父亲有问,必答,「父母教,须敬听」,父亲的教诲,非常恭敬的听受,这都是给我们表演出孝道的形相。

 

底下也是伯鱼自己讲的,『闻斯二者』,这二者是讲他从自己父亲那裡听到的学《诗》的教诲和学礼的教诲,这两桩事就是「闻斯二者」。这是回答了陈亢的「子亦有异闻乎」,你有听到什麽特别的道理吗?那就是听到这两桩事情。

 

伯鱼讲完之后,底下『陈亢退而喜曰』。陈亢退,就是他离开了,非常的欢喜。喜什麽?他说『问一得三』。本来他是问,孔老夫子对伯鱼有没有什麽特别的教诲,想听到一条,结果得到三条。问一件事,听闻三件事。哪三件?底下说,『闻诗,闻礼,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』。闻诗,就是孔子讲的「不学诗,无以言」;闻礼,就是「不学礼,无以立」;底下「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」,这个伯鱼没有说,是陈亢自己悟出来的。君子是指谁?当然是指孔子。孔子教自己的儿子,教的内容原来跟教学生没有两样,不会厚此薄彼,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。因为孔子跟自己学生们讲的也是关于《诗》和礼的内容,陈亢他自己应该也听过。现在听到伯鱼口中又说一遍,才知道原来孔子真的没有特别厚待自己的儿子,这叫远其子,就是没有独厚其子。孔子的教学是平等的,对自己的儿子如是,对所有弟子们也如是。从这裡可以看到孔老夫子的那种平等心,所以令弟子们更加的敬重。他不会偏爱,真正是有教无类,你只要肯来学,他就教你,不会因为你是他儿子还是学生,他没有这个分别。更不会因为你是什麽样的身分,他才特殊教你,更没有。这就是远其子的含义。「述而篇」裡面,前面《论语》第七篇有这麽一段话,是孔子曾经说的。「子曰,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」。这个隐是隐藏,一般说祕传。圣人有没有什麽祕传?二三子是讲孔子的弟子,孔老夫子称弟子们叫二三子。他说,你们这些弟子,是不是以为我有什麽隐藏的祕密不传的?他自己就说出来了,「吾无隐乎尔」。我没有什麽祕传,我懂得的全都传授给你们了。

 

陈亢在这裡讲的闻诗闻礼,这就是孔老夫子所传的。所以圣人除了诗和礼之外,没什麽特别要传的东西,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公开的。也不是孔老夫子自己创作的,孔老夫子自己讲,他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他没有创作,他只是转述。他是相信古圣先贤的话,乐意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,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大家,让大家也来学习,也来成圣成贤。所以圣人之学,没有丝毫祕密。只有什麽?深密,他悟得很深,你还没到他的境界,所以你还不了解他,只有这样。不是他不肯传,圣人绝不会吝法。所以我们要想得到圣人之传,圣人所传授的精华,怎麽才能得到?诚心求之,就可以了。诚敬的心,好学。像颜回一样,他得到夫子的真传了,凭什麽?凭好学。孔老夫子多次讚歎颜回好学,《论语》中出现两次。孔子说,「有颜回者好学,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亡」。很可惜颜回短命,他比孔子走得要早。所以他走了以后,孔子讲,现在找不到好学的人了。换句话说,颜回是最好学的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:22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62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