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90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在《论语.为政篇第二》裡面,孔子说,「子曰: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」。道之以政,就是用政治来领导人民;齐之以刑,就是用这些刑法来使人民遵守,让他们守规矩,不能乱来。这是什麽?用强力、用政治、用国家机器,强制人民遵守法令。当然也能有效果,就是民免而无耻,免就是免于刑法,人民百姓他不敢犯罪了,怕刑法。是能苟免了,但是他无耻,就是他没有耻心,虽然他能服从政令,不敢犯法,但是心并不是诚服的。他不会以犯罪为耻,一旦刑法鬆弛下来了,人民百姓就会犯罪,他能鑽法律的漏洞。所谓「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」,你虽然导之以政,你用政令来压他,他有对策,他没有羞耻心,他不觉得这是错误的。因为什麽?他没有礼教,不知道道德仁义。那不如道之以德、齐之以礼,就是用道德来领导人民。首先做领导的、做国君的自己要守道德。譬如说你希望人民百姓都能够遵守道义,你首先要表现出这个样子,「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」,你要是显现对利看得比义还重要,人民百姓更加是变本加厉了,他会比你做得更凶,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。企业也是如此,导之以德,你做老闆的有道德;齐之以礼,就是用礼来整饬自己的下属。像胡小林老师他做老闆,底下一百多个员工,他用什麽来整饬?他用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就是礼,齐之以《弟子规》。导之以德,齐之以《弟子规》,他自己先做到,率之以正,谁敢不正?大家自动就学习、就效法,所以有耻且格。有耻就是有羞耻心,知道做不道德的事是羞耻的,所以他耻于作恶;且格,格是正的意思,人民百姓自然归于正了。这就是上位的人自己表现的样子,身教、言教很重要。

 

底下我们回归到这一章的注解当中。我们看《朱子集注》,朱熹朱夫子他引用「范氏曰」,范氏是宋朝的大儒范祖禹,北宋时期一位着名的史学家。他在注解当中说到,「听讼者,治其末、塞其流也。正其本、清其源,则无讼矣」。听讼者,是所谓的统治阶级、上位的人,当然这是广义的,不仅是对国家这是上位的人,对一个团体、一个企业也是,乃至一个小社区,像大陆的一个街道居委会,常常也会帮着解决一下这条街道裡面这些居民的纠纷,这也是听讼。重要在哪裡?一定要治其末、塞其流,这个末是末流、枝末,枝末我们要治。什麽是枝末?这已经发生问题,有诉讼桉,有纠纷了,你是要去治理,你是要听讼,要判桉子,要解决纠纷。但是这是治末,没有治本,是塞其流,像河流氾滥了,你给它堵上,把这坝建高,是能解决一会儿的问题,但只是暂时的,都是治标不治本。所以,光是听讼、判桉子,出现问题了才去补漏子,解决纠纷,那是治标、治末,这属于塞其流的工作,它没有疏导。光塞其流,不行,你看大禹治水,跟他父亲不一样,他父亲治水治不成功,就是塞其流,拼命堵,堵不了。那水得要把它引导,大禹他是引导、疏通,自然就治好这个水。

 

所以这裡下面讲了,正其本,清其源,则无讼矣。正本清源,这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桉。本是什麽?本是道德。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,「国以人为本」,国家领导都这麽提倡(中国),我们都要以人为本。没错,人是国的本,什麽是人的本?本,我们还要找本,人的本是德。所以《大学》裡面讲,「君子先慎乎德。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」。所以我们国家提倡以人为本,不是说让人发财、让人经济生活富裕,都进入小康、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了,这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了,不行的,这还是枝末上的问题。《大学》裡面讲的,德者本也、财者末也,财是属经济问题,那是末,枝末,本是德,君子先慎乎德,德是人之本。所以要正本,必须提倡道德教育,让人回归道德。我们再问,道德的根本又是什麽?《孝经》上回答,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」,所以德之本是孝道,这就是正本了,国以人为本,人以德为本,德以孝为本,找到根了,提倡孝道教育,就是前面讲的提倡父父子子的教育。父父子子的教育提倡了,君君臣臣自然就解决了,这是正本清源的做法。所以《论语》真的是,无怪乎古人讲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,这依我看,这一、二句《论语》都能治天下,你只要找到了它裡头的精髓含义,你都明白了,你治国都没问题。正本清源,这才能够使民无讼。无讼就是和谐了,没有纠纷,上下无怨,这就是无讼。所以使民无讼,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构建和谐社会。好,构建和谐社会,从这裡可以看到,最重要是德育而不是法治。现在我们确实也要提倡以法治国,可是法治还是枝末。这裡讲得很清楚,听讼这是法治,是治其末、塞其流的工作。当然有问题还得要去解决,枝末的问题也得用枝末的方法解决,但是根本是德育,那是使民无讼。光用法治,不能使民无讼,你只是听讼能够明断,这点像孔子一样,这些法官都跟孔子一模一样,做得最好、最圆满了,那只能是明断而已;但是不能像孔子一样使民无讼,不能使社会完全和谐。完全和谐,除了教育以外没有其他途径,而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。

 

下面《朱子集注》裡面又引「杨氏曰」,这也是宋朝的大儒杨时,他是程颐的弟子。「子路片言可以折狱,而不知以礼逊为国,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。故又记孔子之言,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,而以使民无讼为贵」,这个点评也是很好。这一章放在前面「子路片言可以折狱」之后,说明子路能够断桉子断得很明断,但是子路的毛病在于他不够礼逊。礼是守礼,知礼守礼;逊是谦逊,谦德。谦德很重要!特别是听讼者,在上位的人,治国的人,企业的老闆,单位的领导,这些都是上位的人,最重要的是礼逊。如果不能够以礼、以德来治国,即使断桉子断得再清楚,也未能使民无讼,就是不能够真正达到和谐。大家都心中不服气,但是不敢发作,最多是这样,好像挺规矩了,实际上心不然,没办法让人心服。所以在「子路片言可以折狱」这章后面,又记录孔子之言,就说听讼和使民无讼之间是什麽关係,孔子讲得很清楚。又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,这断桉子不难,相对来讲,当然也不是容易事,像子路这样的人忠信、刚直、明断,他才能够听讼,贤人可以听讼。可是圣人使民无讼为贵,圣人重视的,这个贵是重视,重视的是使民无讼,让大家从心裡到口上全都服气,这是心中要和谐。除了道德的教育之外,其他什麽方法能够转化他的人心?真的只有教育可以做到。所以国家应该怎麽样?提倡全民教育,利用媒体(现在媒体发达)、网路这些工具,进行伦理道德教育。

 

我们师父曾经应邀到印尼访问,二OO三年第一次到印尼,那时我跟着去的,是印尼的副总统邀请我们恩师到那裡去请教。副总统请教说,我们这个国家现在经济很不景气,社会很动乱,应该怎麽办?我们恩师告诉他,你这两个问题,第二个问题更重要,经济问题摆在其次,重要的是社会动乱的问题。如果使社会不动乱,能安定下来了,经济自然就能繁荣,因为投资者有信心,他就能够来投资,经济就能发达。所以社会安定是首要问题。副总统请问,怎麽样能够达到社会安定?师父告诉他,办教育。他建议副总统,这印尼是伊斯兰教国家,伊斯兰教裡面也有很多价值观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一样,所谓普世的价值观,包括孝养父母、尊敬尊长,五伦八德,这些其实每个宗教裡面都有。印尼这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,伊斯兰教的信徒佔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。那就应该怎麽样?请伊斯兰教的这些阿訇,真正有道德、有学问的这些宗教徒、讲师,他们来把《可兰经》裡面关于这些基本做人的道理,在国家媒体裡面进行讲述,利用国家电台、电视台,每天不断的讲,教导国民。如果真正如此这麽做,我们恩师说,你这个国家半年就能见到效果。过去恩师在他的家乡庐江办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就是这样,半年,效果就出现了,人民立刻就回归自己本善了,他就能够知礼,能够懂道德了。所以人心真的是本善,很好教,就怕你不教他,一教他就回头,半年就能有效果。如果有两年这样的教育,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安定,经济自然就会繁荣。

 

所以圣人是以使民无讼为贵,贵就是这是重点。孔子没有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他是以使民无讼为中心,为贵,贵就是中心。证明什麽?伦理道德教育比经济建设更重要,不能光强调经济,经济应该摆在次要的位置,经济是为教育服务,所有其他的部门都应该为教育部门服务。你看自古以来,宰相(宰相等于现在说的总理)属下很多个部,什麽礼部、刑部、吏部、兵部,这些都是各种部,跟我们现在都一样的。礼部是什麽?就是现在的教育部,礼部是摆在第一位,其他的部门都摆在其次。假如宰相要是不能办公了,突然譬如说病了,礼部尚书,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,接替总理的位置,总理下来就是教育部部长。教育是放在最首要的地位,它能够使民无讼。这是孔子教我们如何来治国,如何来构建和谐社会。下面我们再看第十四章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:04:3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3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