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20集 视频 文字)中国云南晚晴轩

 

当然孔子看问题非常客观,在这裡他批评管仲,在后面《论语》又有讚歎管仲,就是刚才讲到的,「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」。这是因为子贡疑惑,向孔子请问,他以为管仲是一个非仁的人,不是仁者,他不仁。因为子贡心裡以为,齐桓公杀了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,齐桓公没登上国君位子的时候叫公子小白,他为了争王位杀公子纠。管仲辅佐公子纠,为什麽公子纠死了以后,他不能像召忽那样去自尽,为公子纠而死,却反过来去辅佐公子纠的敌人,辅佐齐桓公?这样的人还能算是仁人?子贡问孔子,孔子就解答,说像管仲这样辅助齐桓公,建立盟主的功绩,主要是率领诸侯尊重周天子,这是使天下安定、万民受福,所以管仲也能称为是仁人。孔子是从他的功勳来评论管仲。他的功勳,一是辅佐桓公安定天下,这个还是当时的贡献;真正更大的功勳,是他能维护人伦为主的中华文化、周朝传下来的道统,不至于使非礼非义的夷狄外族把中华文化给戕杀掉,这是使天下后世人民受其恩赐的,就这一点功勳而言,孔子认为管仲也是仁人。所以说「微管仲」,没有管仲,微是当无字讲。没有管仲,我们现在都得披着头髮。你看真正有文化的人,儒家古代都是结着髮髻的,不会披头散髮,只有那些不懂得礼仪文化的人披头散髮。所以说如果没有管仲,我们现在可能都披头散髮,像那些夷狄外族的人一样,在左面扣扣子。可见得孔子着眼是天下人民,以大公的思想来立论。评论人,他是以公而不取私,以大而不取小,这是儒家论人论事的准则。但是说管仲十全十美,他是个圣人,他是个大器量的人,孔子就不同意。评论管仲本人,孔子也是很客观的,这裡就评论他了。

 

《朱子集注》当中有一段话说,「愚谓孔子讥管仲之器小,其旨深矣。或人不知而疑其俭,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。或又疑其知礼,故又斥其僭,以明其不知礼。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然,而其所以小者,于此亦可见矣。故程子曰,『奢而犯礼,其器之小可知。盖器大,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』。此言当深味也」。朱子这段话是解释为什麽孔子评论管仲器量小,裡面有很深的意旨。这裡有人不知道孔子的深意,听到孔子评论管仲器小,就怀疑是不是孔子以为管仲很节俭,这才称为器小,用的不多,这器小。但是孔子就驳斥了,说明管仲是奢侈的,他不是节俭的。然后人又怀疑,孔子说他奢侈,因为是齐桓公的恩赐,管仲不能不受,这也是知礼,管仲是不是知礼?孔子又驳斥,管仲是僭越诸侯之礼,那是不知礼的。孔子没有明说为什麽管仲器量小,但是这两个驳斥的论点,也就基本能够明白器量小之所以然了。

 

什麽叫器量小?程子的话来讲「奢而犯礼」,又奢侈、又犯了礼,这就是器量小。我们从这裡看管仲,更重要是看自己。所谓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,自己有没有奢侈,有没有违礼?如果有,自己可能比管仲器量更小,管仲还能够匡扶、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,咱们更不行了,是小之又小。「盖器大」,这个器量大是什麽意思?「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」。知礼,一切依礼而行,这是大器量的表现;还有节俭,这是大器量的表现。所以孔子崇尚温良恭俭让,温、良、恭、让,这是讲礼。温是讲外表温和庄重;良是内心,心地善良;恭是恭敬,「礼者,敬而已矣」;让是礼让,跟别人一定是礼让,这是讲礼。再者能俭,你看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包括了,这才是器量大。所以,孔子才能称为是大器,器量大的人,管仲还不够资格。所以这裡的话有深味,我们自己关键要反求诸己,自己好好检点,如果自己是小器量,要变得大器量才行。

 

朱子又引苏东坡的话,苏轼,这是宋朝的大文学家,他也着有《论语说》。苏轼有段话说,「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,则其本深,其及者远,是谓大器。扬雄所谓『大器犹规矩准绳』,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。管仲三归、反坫,桓公内嬖六人,而霸天下,其本固已浅矣。管仲死,桓公薨,天下不复宗齐」。苏轼这段评论也是很好。他讲什麽叫大器?自己修身,修养自己的德行,然后齐家治国,「修身正家以及于国」。这个根本很深,根本是德。《大学》裡讲的「德者本也」,要有深厚的道德,然后你感化的范围就远了,这叫大器。我们看管仲和孔子就能明瞭,管仲成就大业也只是在当时,只是成为历史辉煌一刹那;孔子虽然他没有做到管仲这样的功绩,但是他以自己修身立德,推广圣道,天下万世都得到他的恩惠,所以孔子比起管仲,远远超过。

 

苏轼(苏东坡)引扬雄的话,扬雄是西汉的思想家。扬雄说,「大器犹规矩准绳」。所谓大器,像规矩准绳那样。规矩和准绳谁来立?自己来立。怎麽立?按照圣贤教诲,学圣学贤,成就圣道,这叫自治。你自己修好了,然后治人,使大家都向你学习,以你为榜样。你做大家的规矩准绳,你就是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。你做大家最好的样子,大家都跟你学,那麽你就是自利利他,你就是明明德、亲民,最后止于至善,这叫大器。管仲有没有做到真正自己修身?当然不能说没有,但是修得不圆满。你看他这裡讲到三归、反坫,三归是他奢侈、不节俭,反坫是说他越礼。齐桓公虽然是称霸天下,但是内嬖六人,他也宠爱美色,嬖是宠爱美色。所以他虽然称霸天下,他的根本还是浅,既然是根本浅,那他的霸业也就浅。所以管仲死了以后,齐桓公死了以后,天下就不再宗齐,齐国就不再是大家的领导,他就失去霸主的地位了。

 

孔子这裡讲管仲器小,我们就明白是责备他,批评管仲奢侈、越礼这两方面。当然也是就事论事,个人的是非好丑,我们都要看到,我们不能抹杀管仲的功绩。但是也不能够一味的把一个人捧到至高点,好像是完人一样,这也不对,要非常客观的来论人。

 

蕅益大师在这裡给我们做一个点睛的说明,「一匡天下处,是其仁。不俭、不知礼处,是其器小。孔子论人,何等公平,亦何等明白。盖大器已不至此,况不器之君子乎?」这是讲管仲一匡天下,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,这是他仁的地方,所以孔子讚歎他是仁人。几近于仁,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仁人,当然还不完美。管仲有他不节俭的地方,他有三归,三府库的这些财物,就是不节俭,当然他家裡很多佣人也是不节俭的地方;还有不知礼,他僭用诸侯之礼,这是不知礼的地方,这是说明他器量小,不是个大器,是个小器。所以孔子论人多麽公平(非常的中正),多麽的明白。他有好的地方我们讚歎,他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得明白,不能够一味把一个人捧上天,这样容易误导社会大众,以为全部学他就是最好的。不是,他也有不好的地方,我们不能学他,这是孔子着眼于教化天下万世人民。不节俭、不知礼,「大器已不至此」,大器的人已经不会至于做到这样的,有这种毛病。也就是大器之人必定会节俭、必定会知礼,更何况不器之君子?

 

孔子讲「君子不器」,不器又比大器又高一层。大器还是个器,只是大。大器当然比小器是好,不器又比大器要好。不器,我们就可以根据孔子的思路推下去,一定是什麽?节俭到极处,知礼行礼到极处、到圆满,必定成就温良恭俭让的厚德,心裡没有分别执着,他才能不器。这器是什麽?是器具。一个器具只能有一种功用,这叫器,第二种功用就不行了;君子不器,他是没有固定的功用,他在哪裡都能做到最好,这是因为他有高尚的品德做根本。像棵大树,根深,它的枝叶就繁茂,不管在哪个方向的枝叶花果,都是非常的繁荣。所以,必须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分别执着,这才能做到不器。

 

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先学习到此地。有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:52:3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0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