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98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修行是一生的事,我们无量劫的烦恼习气,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当中淘汰乾淨,不是日夜薰修你决定做不到,所以这个事情能中断吗?由此可知,真正修行的人很难得!大道场我觉得不重要,为什麽?你花那麽多精神、花那麽多财力建成,有场无道。有场要没有道,麻烦就来了,都是大家争夺的对象,给人家争名夺利做了增上缘,不是好事情。我们找五、六个人,五比丘,效法释迦牟尼佛,我们实行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树下我们可以住小帐篷,童子军露营的帐篷一个人一个,平常背在身上,晚上搭起来,大树底下我们五个人在一起。不是给众生讲经说法,就是五个人围在一起研究经教,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马上接着就干,我们会成就。难!古人所讲「三人同心,其利断金」,志同道合太难太难了,尤其在佛法上。世间志同道合还容易找到,为什麽?有名有利。佛法是什麽都放下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受用全都放下,谁肯干?所以不好找,找不到。实在找不到,我们才採取现前的方式。如果真正能找到,我也会跑到深山裡住茅蓬去了,我不会住在都市。

 

所以必须要有一段时间认真修学,学成之后,这才能出山教化众生,你有定力、有智慧。有智慧,一切通达明瞭;有定力,不被外面境界动摇;有善巧方便,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。这些条件要不是相当时间去薰修,没有办法成就。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外缘远远比不上古人,古时候寺院丛林都建筑在山上。杭州东天目山,那不是大道场,从山下走到山上要走一个半小时,他们走路。我们平常不走路的人,要爬那个山,我看至少得两个小时;没有路,车上不上去。决定不要开路,一开路,车一上去就完了,就不是道场。走两个小时才能爬上山,如果没有一点道心的人,他就不愿意去了,现在人一听说走路走那麽远,算了,不去了。我听说中国大陆四大名山现在都开了路,车都可以上去,而且还有缆车上去,非常方便。人多,心就杂乱,怎麽能修行?人多事多,那变成香火道场,热闹的场所,观光旅游的道场,不是真正修行养道的道场。修行养道,环境一定要清淨,要与外面隔绝,我们身心才能得到清淨。这是现在修学比不上古人,古人一入山,少则三年五载,少!多是二十年、三十年不下山,你想他那个心多清淨。我们今天不说多,三年、五年不下山,就有点定功。现在人都市裡住惯了,你要把他在山上关个三天、五天受不了,怎麽也想办法跑掉,哪裡还能三年、五年?三十年、五十年,那更不必想了。我们在《高僧传》、《高士传》裡面,高士是在家居士,一入山上住个十年八年、一二十年,很多,所以他们能成就。所以我心裡常常羡慕,是能有这麽一个道场,真正发心捨己为人,每天在一起研究讨论。人也不要多,五、六个人就很难得了,我们看《西方确指》,觉明妙行菩萨他那个道场八个人。要找这麽一个环境,真干!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必定把烦恼习气淘汰乾淨,智慧才能现前。

 

佛在经上讲,智慧是自性裡头本来具足的。智慧德能、善巧方便都是性德,可惜就是被妄想分别执着、烦恼习气障碍住,这才不能现前,不起作用。我们求得一个清淨道场,深山人迹不到之处,用上几年功,用上几十年功,这是每个人成就时间长短不一定,各人根性不相同,利根的人烦恼轻,钝根的人烦恼重。烦恼轻的人成就快,我们在《坛经》上看到,永嘉禅师那是烦恼轻,真的是上上根人。他到曹溪住一天,所以在禅宗史上,他有个佳号「一宿觉」,他来住一天。六祖还有不少学生也是开悟的,跟他二十年、三十年的,一直到六祖大师圆寂,他才离开曹溪去教化一方,这人不少。看看那些人,那些人真有道心。我们今天道心,古人讲的「露水道心」,不能跟人相比。我们想想将来佛法要兴,佛家讲得好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一定要有真正人才出现。我们担忧,也许真正有潜修之人,我们没有听说过,没有发现。中国深山裡面认真修行的人,我相信一定很多,这些人不为外人所知。将来时节因缘成熟,他们下山教化众生,续佛慧命、广度众生是这些人的事情,他们才能做得到。

 

我们今天懂得这个道理,懂得这些方法,可惜没有这个缘分;我们如果有这个缘分,我相信成就的时间可以缩短。为什麽?因为这个社会我们看得太多,趋势大致能够想像得到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之后社会状况。我们要有真智慧、真功夫、真实德能,才能应付得了,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。帮助,经文上也显示得很清楚,『调伏众生行』,行是行为,众生种种不善的行为,如何去调顺、去降伏。我们如果要是不懂得、不通达众生的心行;也就是我们讲,社会大众他们想什麽,他们说的是什麽,做的是什麽,我们样样都要了解,这是观机,应机说法,我们今天是准备应机说法来做功夫,做预备的功夫。所以我们的学习为众生,为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,自他不二。为自己,有的时候还会懈怠,自己早一天成就晚一天成就没有关係,无所谓,为众生就不可以,我们早一天成就,众生早一天离苦得乐;我们晚一天成就,众生要多受一天罪、多受一天苦。明白这些道理,自己才会勇勐精进,不敢懈怠,总希望能早一天成就。所以常常想着释迦牟尼佛,常常想着佛当年的弟子、历代的祖师大德,这个不能不认真去研究、去学习,在佛法讲参究。每一个朝代、每一个地区,众生的缘都不一样,看看这些祖师大德,他们是怎样教学,怎样弘法利益众生,我们在这裡头学习,在这裡面学智慧、学经验、学方法。还要懂得变通,通权达变,通情达理;情是众生的心行,理是知道这些变化的前因后果,你帮助众生,你才真正能做到调顺降伏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。再看第九句:

 

【淨华光天王。得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。】

 

天王修学的法门,关键的字就在『因』。清凉大师的注解解得好,「一切诸乐,以佛为因,具胜德故,就乐增胜,说诸天耳」,关键在因。『一切诸天快乐因』,因为他是三十三天的天王,就他现前境界而论。实际十法界一切众生快乐之因是学佛;换句话说,九界众生受苦之因就是不学佛。也许有人说,学佛有什麽好处?学佛有什麽快乐?天上人间快乐的事情多了,好像与学佛都不相干,他不知道学佛有真乐。人间享受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之乐,到极处是帝王,没有能超过帝王的。在过去作帝王,所谓是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世间人哪一个不羡慕?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帝王,那个不快乐,捨掉、丢掉,他去学佛去了,他学成了,他成了佛。如果学佛、成佛之乐要不超过帝王的话,释迦牟尼佛为什麽干这个傻事?他表演给我们看。释迦牟尼佛是人间的帝王,那个乐还有限,我们再看看《无量寿经》上,世尊给我们介绍,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面也是作大国王。国王的名号没说出来,只是社会大众送他一个称号「世饶王」,世是世间,饶是最丰富的,样样都丰足,样样都不缺,才叫世饶王。那个时候人的寿命长,你看佛住世讲经说法四十二劫,那个不是人间的王,那是天王,天王听到佛说法也把王位捨弃掉跟佛出家,为什麽?快乐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50:1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14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