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83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所以魏默深居士将《普贤行愿》这一卷,「十大愿王」这一卷经,附在淨土三经后面,称为淨土四经,很有道理,他做对了。显示出淨土跟《华严》的关係这麽密切,也印证了彭际清居士所说的,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他这个做法给我们印证了。彭居士说在先,魏源居士做在后;彭际清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,魏默深是咸丰年间的人,跟慈禧太后同一个时代。到清朝末年,印光大师将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又附在四经后面称为淨土五经,淨土教到这个时候真正圆满了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全文二百四十四个字,那是淨土宗的心经,文字虽然很少,义理无有穷尽,不但是淨土教的心经,我们仔细去观察,它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核心,同时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的核心,真正不可思议!

 

唐朝善导大师有一句话说,他说「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传说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所以黄念祖居士在《弥陀经》注解裡说,善导大师所说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。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这二百四十四个字确实是淨宗的精华,淨宗修学理论方法最高的指导原则。我们平常读《愣严经》都粗心大意念过,没有发现,到印光大师把它拈出来,放在淨土四经的后面,我们才恍然大悟。印祖这个举动,我们才看出这段经文的奥祕,这是自性不思议方便。可是要怎样去修学?还是要用普贤行愿才能成就,在一生当中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。

 

普贤行愿,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裡面多次重複的提示,说明它的重要性,显示它无比殊胜之处。我们要怎麽学?从哪裡学起?十愿我们曾经讲过,每一愿都圆满含摄其馀的九愿,正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即一切」,任何一愿就是一切愿,一切愿可以归纳成一愿,愿愿如是。但是修学还是有次第,次第裡有圆融,圆融就是含摄一切愿,这圆融;圆融裡面有次第,我们就有下手之处。从什麽地方学起?从恭敬心学起,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。礼敬裡面我们从次第、圆融来学习,学礼敬,这是次第;礼敬裡面有讚歎、有供养、有忏悔,乃至于迴向,那是圆融,你所修的还是礼敬诸佛。大乘佛法的修学,无有一法不如是。以通常讲的六度来说,我们修布施,这是次第;修布施裡面有持戒,持戒就是方法,你有布施的方法,有程序、有耐心,这裡头有精进、有禅定、有般若,那是属于圆融。总而言之,都用在布施这个法门裡面,布施是次第,裡头含摄其馀的,那是圆融。所以说圆融不碍次第,次第不碍圆融,这是菩萨行,这就是不思议方便。说不思议方便,这裡头有浅有深,浅的我们能够理解,我们能够学习,深的我们没有法子理解,我们现在也学不到,但是由浅而深,这是个途径。

 

所以我们要想善入,决定要从礼敬下手,这也是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裡面教人诚敬,他说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如果我们学佛,没有诚敬的心,你再努力、再认真,从现在学到老,也不得其门而入,你没有入处;天天读经,天天为人讲经,也没有入处。入处是什麽?浅而言之开悟,你不会开悟。为什麽不会开悟?你有障碍,烦恼习气障碍了你的悟门。为什麽诚敬就有悟处?诚敬恰恰好对治烦恼。我们的烦恼就是叫我们不诚不敬,诚敬正是对治烦恼习气最好的方法。所以学佛,第一个条件就是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,真诚心对人,真诚心对自己。可是「真诚」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又不懂,我们自己以为我已经很真诚,是不是佛菩萨讲的真诚的标准?我们自以为真诚不行,不是佛说的标准,为什麽?因为你有个「自以为」在裡头。这是六道裡面的凡夫,虽有聪明智慧而得不到正觉,道理就在此地。

 

所以佛法,阿罗汉才称正觉,不能证到阿罗汉就不能称为正觉。我们再想想,邪正的标准是什麽?我执。只要有「我」,正觉就拿不到,你还有我。无我了,谁无我?我无我了,还是有个「我」在,还是拿不到。换句话说,我与无我这个念头都尽了,你才拿到正觉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标准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你才拿到正觉,这个事情难!我们起心动念都有我,谁起心、谁动念?我!这一关很难突破,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教我们突破这一关,实在是太难。大乘的方法比小乘的确是高明、是方便,大乘的方法教我们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,不要想自己,这样渐渐把我忘掉了,这个方法好。《般若经》裡面说的方法是大而化之,也是用这个方式,绝不想自己,念念想别人,这个心量大,大而化之。这个道理,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裡面说得很多、说得很详细。所以是把心量拓开,把分别执着放下。执着裡面最严重的是我,我执,「我」究竟是什麽?相宗说得好,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,四大烦恼常相随,四大烦恼构成一个我,我就是四大烦恼。所以佛教给我们用礼敬的方法,礼敬诸佛。哪是诸佛?一切众生皆是诸佛,有情众生是诸佛,无情众生也是诸佛。有情众生有佛性,无情众生有法性;自性不思议,佛性跟法性都是自性。所以普贤行愿裡面教我们,一切众生皆是诸佛,你诚敬的心自然就生出来,为什麽?面对诸佛。诸佛喜欢你、讚歎你,你恭敬;诸佛不喜欢你、骂你,你还是要恭敬,他是佛,他教训我。佛的意都是善意,佛的心都是善心,正因为我有过失,他才教训我,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?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30:1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11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