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75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在这一方面,儒家跟佛家的经验最为宝贵,也最为丰富,我们一生得一句、两句,一生就受用不尽。所以儒家、佛家的教育,从形式上看它分三等,教初学奠定他德行的基础,儒、佛都一样,学做人的规矩。从前中国的小学,儿童从七岁上学到十二岁,这是小学。小学学什麽?洒扫应对,生活教育,为什麽?这些习惯从小养成,勤劳;知道怎样去侍奉父母、尊敬师长、和睦兄弟族群,从小教。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哪有什麽娇生惯养的?从小就学规矩。再教你,有能力的,聪明智慧天赋好的,教你读书。读书是只教你背诵,没有讲解。儿童记忆力最好,天天教他背书,天天教他读书。如果他不读书、不念书,小孩也会胡思乱想,所以防止他,不叫他胡思乱想,用这个方法来对治。借重他的记忆力,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全记住,到十三、四岁智慧开了,讲解。所以它的教学分两个阶段,背诵是一个阶段,讲解、研究讨论是另外一个阶段。

 

讲解的时候亲近善知识,所以读书乐,快乐!从前老师带着学生旅行,游山玩水,走到哪裡讲到哪裡。都不要带书本,老师也背过了,学生也背过了,说到第几面、第几行,大家都知道。你说中国不科学,那是假的,中国古书你们去看,每一页十行,每一行二十个字,没有标点符号,全国刻书都是一个刻法,不管是哪个版本,不管哪个地方出版,说第几面、第几页、第几行、第几个字一定是一样的,没有什麽版本的差别,这怎麽不科学?哪有现在念书念得这麽辛苦,大学生还要背一大堆参考资料,这在从前是笑话,哪有这种事情!该背的、该记的,小时候统统都完成了,所以进入太学没有经本、没有书本。佛法也是一样,佛法五年学戒,就是你刚刚出家、刚刚学佛,五年学出家人的生活习惯,学规矩。有能力的读经,把你这个宗派本派的典籍都要把它背过,五年之后可以听经了。听经,老和尚讲经没有经本,听经也没有经本,那个时候经本太难得了,哪有那麽多经书?没有。你都全背过了,都全记得了。古时候教育的方式,比我们现在好得太多了。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印刷术发达,所以书籍可以大量翻印,成本低廉。这个东西有没有好处?你说有好处,也未见得真有好处。为什麽?太多了就不背了,就不念了。从前没有,你非背不可,非念不可,你要学一样东西,你不把它背得滚瓜烂熟,你就没有机会去学。所以科学带来的便利,实在是养成人性的惰性,我们今天讲发愤努力,跟古人相比差得太远。所以古人有成就,现在这麽便利没有成就,这些原因到底在哪裡,我们有没有去想过?

 

无论是世法、是佛法,众生堪受化,这是老师教学的先决条件;如果没有人来求学,再好的老师也不能够施展他的抱负。我们在佛经上读到,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有感,佛有应,但是众生之感是冥感,有这个心,没有强烈的愿望。什麽心?宇宙人生的真相搞不清楚。当时印度这些宗教家,我们知道他们有很深的定功,定功能够达到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;实在讲,到初禅那个功夫就非常殊胜。现在科学家讲的时空维次,他突破了很多层次,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他能看到,他能看到欲界天,他能看到色界天,他能看到饿鬼,他能看到地狱,禅定的功夫把障碍突破了,所以他们对于六道轮迴的情形知道得很详细,说得很多。诸位知道,婆罗门教、印度教、拜火教都是属于印度古老的宗教,对于六道讲得很透彻,但是六道怎麽来的,为什麽会有六道,为什麽会有轮迴,这个事情他不能解决,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这种念头就是感,佛就有应,你们现在对这个问题,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,佛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,佛出现于世。释迦牟尼佛,你们在传记裡面读到,示现八相成道,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示现成佛。成佛之后,没有人来向他请教,佛看到这个样子,「我来了,来了你们也不来问,也不肯来学」,于是佛就想入般涅槃,他就走了。正在这个时候,我们凡夫不晓得他成佛,淨居天人看到了,淨居天是第四禅,五不还天,这些人看到,立刻从淨居天下来,变化一个凡夫向释迦牟尼佛请教。他们来代我们请法,佛就住在世间,就不入般涅槃了。如果没有淨居天人,佛这一示现,马上就入灭了,谁知道?没有人知道,佛来过了,我们这世间人也不知道。天人知道,他们来请法,请佛住世。所以佛永远是有感才有应;众生没有感,佛决定不会多事。

 

古时候,真正善知识教化众生也如此。但是谁是一个真正好老师?到哪裡去找?在佛法裡面我们看到,道业成就了,成就是你的学问成就,你的德行成就。成就的标准是什麽?你的烦恼断尽,智慧真开了,禅家讲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教下讲大开圆解,你有能力代替佛菩萨教化众生。但是谁知道你?自己决定没有自我宣传,没这个道理,也不会跟人家讲。但是可以有个表示,什麽方法表示?闭关,住小茅蓬、住山,就是禁足。于是大家知道,哪个人闭关了、禁足了,决定是高人、开悟的人。为什麽?他要没有真正开悟,没有真正证果,他去参学,他要做学生。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,为什麽?没有见性,当学生,到处去求学。如果一宣布闭关,住山了,就等于告诉大家,我不要再做学生,我可以做老师,就这麽个意思,表态。所以世间人一听到某人闭关了,学生去叩关、去请教;人多了,关房打开,出来教化众生。所以没有机缘的时候用这种方式,一个是等于向大众宣告,另外一个机缘没成熟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自己静修、潜修,等到人来叩关,等到人来启请,下山去弘法利生。现在我们这些人,什麽都不懂就想去闭关,就想去住山,意思完全错了。那个闭关住山去干什麽?闭门造车,盲修瞎练。古人明明很好的一个制度方法,被现在人给糟蹋掉了。

 

过去真正善知识是用这种表态的方法,让堪受化的学生去向他请法、去求他,到那个地方去求学,哪有善知识、老师自动找上门来的?没这个道理。为什麽没这个道理?自动找上门来,学生对老师轻视,瞧不起你。现在有很多富家子弟,家裡有钱、有地位,聘请家教,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很轻慢,你是我花钱雇来的,我喜欢就听你的,不喜欢你给我滚蛋。师道的尊严完全没有了,他又能学到什麽东西?所以《印光法师文钞》裡说得好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真正好老师,观察学生看什麽?看学生对老师的尊敬。并不是老师要求学生尊敬,你要这麽想就错了;学生对老师尊敬,代表他尊敬他的学业、重视他的学业。这个学生好学,对自己学业这样尊重、这样爱好,老师要不认真教他,对不起学生。如果我们自己对学习没有这分尊重心,老师看到,随随便便敷衍敷衍就可以了;尽心尽力教导你,你也不会受用,你也听不进去,你也做不到,白费力气。真正的好老师教学,他的态度如是。所以问题不在乎我们这一生能不能遇到善知识,问题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好不好学。果然好学,佛说过,「佛氏门中,不捨一人」,佛菩萨会应化来帮助你。你自己不肯好学,没有一个求学的心,没有一个向善的心,没有认真奉行的心,诸佛菩萨怎麽会来?他要是来了,来了是增长你的罪业,你瞧不起他,你就造罪业;不来,不来是慈悲。你真正好学,不能不来,不来是不慈悲。诸佛菩萨、诸善知识念念是利他,没有替自己想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12:3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09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