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73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『普示众生安乐处』,这句话我们要懂。「普」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普遍、平等;现在的话讲,不分族类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,这才是普的意思。现在社会有许多志士仁人提倡多元文化,提倡共存共荣,没有普做不到,普是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。「示」是示现,就是前面讲的为救为归而出现。指示一切众生,指导一切众生,不但是有情众生,还包括无情的众生。这个意思很深,有情的众生大家懂得,无情的众生大家就疑惑了。无情的众生也有灵性,花草树木你爱它,它也爱你,所以它有灵性;你欢喜它,你照顾它,你灌溉它,它的花开得很美,它的果结得很甜,回报你,它有灵性。你对它没有真诚的爱心,没有周到的爱护,它也开花,花开得不美;它也结果,果不甜。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,草木有灵性。为什麽有灵性?因为它有法性。有情众生说佛性,无情的众生说法性,佛性跟法性同一个性,所以情与无情才同圆种智。由此可知,菩萨的慈悲不仅是对动物,对植物、矿物同样的慈悲心,决定没有分别,普才做得圆满。有情、无情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,我们今天讲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全是众缘和合而生的,所以都叫做众生。

 

「安乐处」,这真正安乐处。真正的安乐处一定与性德相应,与性德相应是一真法界,纯善无恶,找不到丝毫的缺陷,没有丝毫的过失,那叫真的安乐处。真安乐处在哪裡?真安乐处是你的自性,是你的真心,你只要恢复真心自性,真安乐处你就得到;换句话说,你不能够明心见性,真的安乐处没有。三界六道这裡面决定没有安乐处,我们到哪裡找个安全地方?没有,哪裡去找?你的心不安,你到哪裡去找安乐处?你的心不淨,你到哪裡去找淨土?现在有很多人说澳洲不错,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一个淨土,纽西兰不错,我听了不以为然。淨土在哪裡?淨土在淨心,「心淨则佛土淨」,这个话才是真理,才是事实真相,谁能够体会到?谁能够认识清楚?想去找一个清淨安乐的地方,那打妄想,妄想会想出一个真正清淨安乐的地方,佛的话说,「无有是处」。佛指示给我们真正安乐处,是在自性裡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处事待人接物与自性相应,真正安乐处就现前。

 

怎样才能与自性相应?我们说得很浅显,说得很明白,提出整个佛法教学学习的纲领,「真诚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我们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相应就是与性德相应。如果心裡面还有虚伪,你就不真诚,不相应;心裡面还有是非人我、还有贪瞋痴慢,就不清淨;还觉得我自己比别人高一等,人家都不如我,你就不平等;不真诚、不清淨、不平等,你就迷了,你就不觉,纵有慈悲,感情的,爱缘慈悲,不是菩萨的无缘慈悲。我们提出这麽简单粗浅的十个字,如果还不懂、还不明白,还不能认真的去学习,你就不是学佛,这是讲存心。行事,落实在事相上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是我们日常生活。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能够与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相应,就是与自性相应,与性德相应。性德,德是德行,性德之行就是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;念佛才圆满,不念佛就得不到圆满。念佛,决定求生淨土,亲近弥陀世尊,我们就在一生当中证得大圆满。

 

所以这二十个字是我们学习的总纲领,修行的总原则,念念不能离,离了就背道而驰,这个背道就是违背了自性。这二十个字是自己性德的流露,不是别人的东西,这是真正的安乐处,我们有没有看清楚?看破就是看明白了、看清楚了。就以这二十个字说,这二十个字你是不是清楚明白了?真的清楚、真的明白,你就看破了。看破之后放下,放下什麽?这二十个字的反面,你放下了。真诚的反面是虚伪,虚伪放下了;清淨的反面是染污,染污放下了;平等的反面是高下,高下放下了;正觉的反面是迷惑,迷惑放下了;慈悲的反面是嫉妒、伤害,也放下了。我们从纲领裡头说,每一条裡面心境都是无量无边。在事上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那种享受也彻底放下。所以你才能得自在,你才懂得随缘;随缘就是放下一切攀缘,自在是放下一切束缚,束缚是烦恼,你有烦恼你就不自在,你放下一切烦恼你就自在,放下一切忧虑,放下一切牵挂,你就得大自在。生活随缘,决定不攀缘。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求生淨土,我们顺从佛陀的教诲,老实念佛,求生淨土,得究竟安乐。所以念佛人的归宿叫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是真正安乐处。我们有没有一心嚮往极乐世界?一心嚮往极乐世界,就得要放下万缘;不但这个世间不放在心上,万事万法不放在心上,十法界也不放在心上,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也不放在心上,这才叫一向专念。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如佛所教,行佛所行,这才是一切诸佛所敬仰的一个修行人,一切诸佛所尊重的修行人,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修行人。一切诸佛所护念,还不是我们自己因缘果报吗?为什麽一切诸佛护念你?为什麽一切诸佛尊重你?是你尊重诸佛的教诲。我们尊重诸佛教诲,认真努力修学是因,诸佛护念是果报。种什麽因就得什麽果报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不就是这个道理吗?

 

所以才说,一切理不外乎心性,一切事不外乎因果,这两句话「普示众生」。这个意思浅而言之,和睦族群,融合宗教,得大圆满。宝峰月天王他修的是这个法门,『于此能深入』。我们在这部经上所看到的,几乎是字字句句,都显示出多元文化的和睦、圆融、和合。我们这个世间,各个阶层领导人所嚮往的、所希求的,全在《华严经》上,所以我常讲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。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,最殊胜、最圆满的教学,对现代社会来说无比的殊胜,我们要认识,真正能解决现代社会种种的问题,它有真实智慧,超世间的智慧,我们应当要学习。再看第七首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:10:0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09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