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45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清淨平等觉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变成了行为,就是第三句讲的「大慈悲行」,大慈悲行就是福德相。清凉在底下说的这句话说得好,「使盲聋视听等,皆慈善根力」。由此可知,福德相是圆满的。我们今天社会上所讲的一些残障的人士,残障人士碍不碍福德相?不碍。只要他有清淨心,他有慈悲行,这个身体缺陷一点障碍都没有。这个意思很不容易体会到,真正说明了境随心转。所以佛陀的教化真正是究竟圆满,我们深深相信能度一切苦难众生。大慈悲行从哪裡生的?从清淨心生的。什麽叫大慈悲行?清淨心落实在生活裡面就是大慈悲行。《无量寿经》解释得详细,清淨平等觉的心,只要有这个心,你的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都是大慈悲行;心地不清淨,心地不平等,心地没有彻底觉悟,修什麽样的善行都不是真正的慈悲行。所以心跟行有分不开的关係,表面上做没有用,《感应篇》举《了凡四训》裡一些话,说得好,那个善不是真善。外表装的是善,其实是作恶,恶累积下来,报就不得了,报必定在三途。

 

佛教我们忏罪,教我们从内心裡真正的悔改,这种改过自新显露在外面叫发露忏悔,这个真的能灭罪。不能够发露忏悔,还是自欺欺人,为什麽?隐瞒自己的罪业。圣贤人教我们,恶的事情要宣扬,让人知道,别人知道了,每个人责备你,责备就是报掉了,叫重罪轻报;好的事情要隐藏,不要让人知道,你这个善愈积愈厚。现在人不一样,造一点小小的善事,巴不得人家知道,到处宣扬,人家看到你称讚几句,报掉了,善福立刻就报掉了;罪恶深深的隐藏着,没有人知道,所以恶愈积愈厚,善没有了。这个招来什麽样的果报,我们想想就明白了。世间人,我们说世间学佛的人,不学佛的人就不说了,学佛的人天天读经、天天闻法,对于这些事情还是一点警觉心都没有,所以我说「了知」这两个字重要。他为什麽没有警觉心?天天读、天天听,还是不了、还是不知,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可怕,恐怖畏惧的心生不起来。所以善事还是大肆宣扬,恶事深深的隐瞒,这是完全不了不知,他哪裡有福德?造作种种恶业,现在还能过得不错,好像没有看到果报,那是他前生所修的福多,造作罪业这个福已经折掉了还有馀福,馀福尽了恶报就现前。看你馀福有多少,馀得多你来生受苦报;要是馀得少,几年之间福享完了,你晚年就受苦报。这个事情真的,所谓「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」。

 

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,最可贵的是对于这些事实真相了知,了知自己就有警觉心,不敢作恶;不但不敢作恶,不敢有个恶念。我们一定要学佛菩萨,以佛菩萨做我们修学的榜样,真正的断恶修善。断恶修善的根就是心,先要修心。在佛法裡,无论是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都强调从根本修。根本是从心地修,修什麽?清淨平等觉。诸位要晓得,清淨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,清淨平等觉是我们的自性;修什麽?就修这个。怎麽修法?不清淨的染污要捨掉,不平等的高下要捨掉,不觉悟的迷惑要捨掉。菩萨行六个纲领,第一个叫布施,布施叫捨,捨什麽?大菩萨就捨这三桩事情,捨污染、捨高下;捨污染恢复清淨,捨高下恢复平等,捨迷惑恢复觉悟,这叫从根本修。能够真的把这三种障碍捨掉,恢复清淨平等觉,你身体一切造作、你的言语全是福德相,这个时候就像中峰禅师所说的,打人、骂人都是福德相。何以故?打人、骂人是帮助人开悟,帮助人消灾,成就无量无边的福德;是为别人好,现在讲为社会好、为众生好,这裡头没有自己,自己确确实实像大乘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。

 

下面他引用,「故涅槃经中,有闻讚佛为大福德。怒云:生经七日,母便命终,岂谓大福德相」。这是举出有这麽两个人,经中说讚佛是大福德相,那个人听了发脾气,释迦牟尼佛生下来七天母亲就死了,他有什麽福德?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。下面讚者就说出福德相的事实,「讚者云:年志俱盛,而不卒暴,打之不瞋,骂之不报,是故我言大福德相。怒者闻而心伏」。释迦牟尼佛大福德相表现在哪裡?年志俱盛,盛年,三、四十岁,这是一个人生当中最好的阶段,在年富力强的时候,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不卒暴不容易,不卒暴就是温厚善良。孔夫子的学生讚歎老师德行「温良恭俭让」,这五个字就是大福德相,释迦牟尼佛也具足。下面举了两个例子,这都是事实:你打他,他不恨你;你骂他,他笑笑,忍让。温厚、善良、忍让,这不是大福德相是什麽?怒者听了这个话心裡服了。

 

这些道理、这些教训,不但佛经论裡面多,几乎每一部经论都劝导我们,世间贤圣着书裡面这些教诲也多。前清陈弘谋居士蒐集古圣先贤的教诲,编成一本书《五种遗规》,你们许多同学都看到。我早年在李老师的门下,李老师是将这部书做为我们修身课本必读之书,勉励我们要细读深思,依教奉行。这是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会集,不需要我们去读许许多多的经论,他都把它整理蒐集起来,蒐集在一起,我们读这部书就等于读了几百种书。在佛门裡面,唐朝道世法师也是唯恐后人看到佛法经论太多、太繁琐,不晓得从哪裡读起,他费了不少的时间,依据佛的经论编了两个杂志,叫《法苑珠林》、《经律异相》两种,编了两种,分门别类,经典裡面这些教诲节录下来,让我们看这一百五十卷,就等于把整个《大藏经》都看到。古人对后人的爱心照顾真正是无微不至,我们哪有那麽多时间、哪有那麽多精力去查这些《大藏经》?《法苑珠林》裡面分一百类,如果我们想看佛经裡面讲因果的,它在因果这一篇裡面,把经论裡所有因果统统都抄在裡头。现代人用电脑分类,电脑分类是好,真的是一句都不会漏掉,可是太繁琐、太多了。太多了,我们现在也觉得头痛,一条一条的去看,一桩一桩去选择,很麻烦!他是已经给我们挑选,最精要的抄出来,次要的、再次要的捨弃,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。尤其是研究佛法,学习讲经,发心从事于弘法利生的工作,这两本参考资料决定不能够离手。在世法裡面,古德也有这个模式,编了一本书《历史感应统纪》,这裡面所蒐集的是二十四史裡面因果报应的记载,可以说这是信史。如果不是千真万确的事实,绝对不会写在历史上;能够写在历史裡面决定是真实的,绝对不是一般的传说。过去我们在讲台上,要列举这些公桉因缘故事穿插在其中,李老师就指导我们,这三种书是我们举例最佳的依据。所以他一生讲经说法,所列举的公桉因缘,大概都不出这三部书。我跟李老师比较晚,他在台中已经教学十年了我才亲近他,十年以前的我没听到,可是老师告诉我这个原则我懂得。从前,十年前那些讲稿,他的讲稿是表解,那些东西都在,他都给我,而引用的这些故事公桉他都有个括弧,标了一个题,但是并没有说明出处,我们就不好找了。他告诉我,十之七八是出在这三部书上,这三部书我们也都曾经翻印过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7:36:3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03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