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84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这是诚心在念、真心在念,诚就是不欺,心裡面没有私欲、没有执着,这个心清淨;心清虚,它就灵。儒家讲:「是故天下之至诚,即天下之至虚者也」。你心裡没有一个妄念,这是真诚心。我们修行人,说修道人,道是什麽?道就是诚、就是真。你要问这个心是什麽样子?这个心灵、明、无着,惠能大师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这是真心,这是自性。虽然它什麽都没有,但是它明;明是它明瞭,它不煳涂,样样清楚、样样明瞭,它灵。所以圣人、诸佛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他真正做到普贤菩萨所说的「恆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他做到。境界现前的时候他能够顺应,这就是恆顺、就是随喜;没有来的时候,他决定没有希求;过去的时候,他决定没有留恋,如果有留恋就有污染,没有。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物相没有现前,它绝不希求赶快来,没有这个念头;过去了,镜子乾乾淨淨的,绝没有染着。不但去的时候不染着,即使现前的时候也不染着。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,镜子裡面现了我们面孔,现了我们相,镜子何尝染着?这就是当时不杂,这叫虚、这叫诚,诚就灵明。

 

佛法裡面,圣贤的功夫就是寂静,可是凡夫喜欢热闹,静不下来,这就难了。佛对于这类众生只跟他结个善缘,为什麽?他不是法器,他不能修道;所谓不能修道,他静不下来。给他谈谈佛法,让他知道一些佛法常识,阿赖耶识裡种一点佛法种子,这一世当中决定不会起现行。这一生当中,如果要能够起现行、起作用,心一定要静下来。念佛堂就是帮助我们静心,帮助我们得寂静境界的一个场所,这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,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能不能有成就,关键在此地,决定不能够疏忽。也许有同学要问:我们为什麽静不下来?你的欲望太多、妄想太多,所以你静不下来。你的欲望、你的妄想全是假的,决定不是事实,正所谓是「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」,你那个妄想也是空空。你要知道一切法空,你的妄想就会减少;妄想少了,你的心就定下来,慢慢就回归到清淨。清淨心生智慧,清淨心就是门,清淨心就是道,你入门、你证道了。

 

所以「静」这个字非常非常重要,凡夫不知道静中的境界,不知道清淨的享受;这种享受决定不是世间人五欲六尘享受可以相比的。如果五欲六尘那个乐超过寂静之乐,诸佛菩萨为什麽不去享受五欲六尘之乐?他们有智慧、有能力,取五欲六尘之乐很容易,在他不难,他为什麽捨弃?我们就以释迦牟尼佛做一个样子,释迦牟尼佛有机会做国王,他有智慧、他有德能,他还有神通,他做国王来统一全印度能不能做到?能做到,不是不能做到。在我们中国,中国的孔老夫子,孔老夫子有智慧、有能力,手下也有人才,他有三千弟子,其中有七十二贤,各种人才都有。他要是在今天搞一个革命,推翻一个政权取而代之,然后再统一天下,他能做得到,他为什麽不做?那个没有寂静快乐!所以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,我们一般人看到他修苦行,示现做榜样教导我们、启发我们,实际上他享受寂静之乐,我们世间人没有法子体会到。绝不是说释迦牟尼佛这种示现,故意示现苦行来劝导我们,他在那裡享乐。说修苦行我们懂,说享乐我们就不懂,为什麽?不是我们境界。天人懂得,所以天人尊敬他。天人以什麽为乐?禅悦为乐,禅是寂静。这个意思很深很深,我们自己要没有几分相应,很不容易体会到。底下第八尊:

 

【妙轮庄严幢天王。】

 

佛法在最初就以轮相做标志。世尊在鹿野苑为五个修行人说法,就叫「转法轮」。这五个人听了法之后对他很佩服,拜他做老师,成为世尊的弟子,称为五比丘,这是我们世间第一次出现僧团,说法称为转法轮。在一切形相裡面,只有轮相能显示圆满。我们细细去思惟,哪一种形相裡面我们可以看出动静同时、空有同时?这一切物相裡很不容易看出来。轮的相看出来,轮是圆形的,是个圆,圆的周边是动的,圆心是静的,在这个现象裡面看到动静是一不是二,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,动不离静、静不离动。轮的周边是有,心是空,圆心是空的。圆心如果有那就坏了,这个轮就不会动,圆心决定是空的,它周边才能够运动;如果它心有,有这个轮决定不会动,死的。所以从这个相状裡面看到空有是一不是二。这只是一个象徵,是个表法,佛让我们从这个现象裡面去体会,世出世间事事物物真相皆是如此。一切诸法从什麽地方发生的?从真如本性裡面变现出来的,真如本性是空,裡头没有一物,虽没有一物能够现一切物;就像圆心一样,心什麽都没有,它能够现周边,周边万事万物都不能脱离圆心,在那个地方很有规律的旋转,离开心就没有万物。

 

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事、是相、是圆的周,它的体性就是圆心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能掌握到宇宙人生的原理原则,无论应用在哪一法上都得到圆满的成就。用在养生,这是最基本的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,为什麽达不到你的目的?是你不会养你的身命。怎麽不会养?心是清淨的,心是空虚的,身体这是圆周,它是要动的。现在人也有人注意到运动很重要,每天都讲求固定时间去运动,周是在动了,可是问题在哪裡?他心也在动,就坏了,所以他还是不健康,还是会生病。佛告诉我们,你懂得这个原理,心不能动,心不能有。他心裡面有很多忧虑,有很多牵挂,有很多妄想,有很多执着,麻烦大了!有一样就不得了,你还有那麽多,那怎麽得了?诸佛菩萨会养生,会养生他就懂得养心,他心裡一念不生。不但他在日常生活当中,不与一切人物接触的时候他一念不生,即使与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还是一念不生,这是高明处。

 

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世间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我们要问问他,他动了心没有?没动心,没有起念头;他说法了没有?他自己讲他没有说法,一个字都没说过,谁要是说佛说法,这叫谤佛。明明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馀会,怎麽没说法?原来是说而无说、无说而说。说是什麽?身在动、口在动,心没动,身跟口给你说法,心可没动。我们凡夫给人说法,身口心统统都动。佛这个本事我们知不知道?要学佛没有别的,就在这些地方学,学什麽?口动,身动,心不动;口裡面有,身有,心裡没有,你就学成功了。心裡真没有,身口就能做到恆顺众生、随喜功德,你才能做到顺应。我们凡夫麻烦的是不能顺应,接触外面境界自己起心动念;而且最糟糕的是要物来顺我,不是我顺应一切众生,希望一切众生顺应我,你说糟糕不糟糕?麻烦大了,你跟自然法则完全相违背,你不是随顺法性,你是违背了法性。

 

随顺法性就是累积功德,违背法性就是造作罪业,一切大经大论都为我们叙说这个大道理,我们有没有听懂?有没有听明白?想不想学习?想学习,我们在这个地方也略略领悟到,从哪裡学起?从恆顺众生学起,不要求别人顺我,我学着顺众生。顺众生,众生造恶我也随顺他,众生杀人放火我也随顺他,那你就错了。恆顺裡头有智慧,不是感情,不是感情的随顺,智慧的随顺。智慧的随顺是自己决定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我在随顺裡头鍊这个功夫,鍊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所以随喜裡头才成就功德,这是功德。你能在一切境缘当中,一切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裡头不分别不执着、不起心不动念是功夫;你所得的是什麽?得的是明心见性,称性起用是你所得到的,那就是诸佛如来随类化身、应机说法,那是德,成就你的功德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:45:3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90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