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80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华严经讲述菁华  (第八十集)  1998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045-0080

 

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四面第一行:

 

【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。所谓知足天王。喜乐海髻天王。最胜功德幢天王。寂静光天王。可爱乐妙目天王。宝峰淨月天王。最胜勇健力天王。金刚妙光明天王。星宿庄严幢天王。可爱乐庄严天王。如是等而为上首。不思议数。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。】

 

到这个地方是一段。第一句是列数,标示团体的类别,这个团体是兜率陀天。『兜率陀』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「喜足」,欢喜知足的意思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诸佛如来示现作佛之前,也就是我们常讲成道、成佛,菩萨成佛,最后身是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再往上提升一级,就证究竟圆满的佛果。这位菩萨常常在这一层天中教化众生,修喜足之行。喜足标准是什麽?是不是事事都称心如意才叫做喜足?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说,喜足就很难了。诸位细心观察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示现的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世尊每一天吃饱,他吃得比我们少,他一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,晚上找一个大树底下盘腿打坐,就能够恢复疲劳,休息休息就行了,三衣一钵,他就知足。每天遇到一些在家、出家的学生,跟他们谈谈话,帮助他们解决疑难,令他们觉悟,佛就很欢喜了。并不是他的生活很优裕,事事都能够称心如意,不是这个意思。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跟我们说得很好,得少少的意悦,那就是喜的意思;一切都能放下,都能够不希求,就是知足。所以喜足,我们可以从世尊当年在世一生行谊当中去体会,以及后来祖师大德们,我们世间人心目当中所见到的苦行僧,这些苦行僧也展现出喜足的境界。

 

这是我们要细心体会的,要知道学习,学习诸佛菩萨,学习苦行的大德。实在讲,我们以为他苦行,我们凡夫眼睛裡面看到他苦行,而实际上我们看错了,他一点都不苦;反过来他看我们苦,看这些世间人、富贵人苦,他自己觉得他喜足。他心地清淨慈悲,常生欢喜心,他真正是做到了知足常乐,人间的兜率天人,岂不是这个样子吗?唯有喜足才能够圆成佛道,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后补佛都住在兜率陀天。他为什麽不住在其他的天上?欲界有六层天,色界有十八层天,补处菩萨哪个地方都好住,他为什麽不住四禅天,他要住兜率天?于是我们明瞭,兜率是表法,后补佛一定是欢喜知足;也就是说常生欢喜心,知足常乐,这样的菩萨不久就成佛果。也许同修要问,难道菩萨也有不知足的吗?有,有很多菩萨发心度众生,众生还没度完,可见得他还没有知足是为别人,不是为自己。对自己来讲,我们前面曾经说过,别说菩萨,小乘初果都已经离四相,我法两种执着几乎都断尽,还有微细的这些念头没除,所以还称不上喜足;必须微细的念头都能除尽,这才叫知足。这是兜率表法的义趣。

 

他们在此地是表三地菩萨,三地是发光地,诸位同修要在这个地方体会表法的义趣。知足才能放光,发光就是放光。光是什麽?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由此可知,你对于世出世间法还有希求,还没有满足,这个念头;不但是行为,就是这个念头,障碍你明心见性,障碍无上菩提,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。我们消除这个障碍,知足常乐的境界就现前,一般讲你就证得了。契入这个境界,你在生活当中表现是什麽样子?我们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,弥勒菩萨就是住在兜率天,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。弥勒菩萨在中国应化的身相是布袋和尚,布袋和尚确实给我们显示的是知足常乐。我们中国人将菩萨的形像供奉在天王殿当中,这个意思很深,让一切众生一入山门,第一眼就见到弥勒菩萨,就看到欢欢喜喜,笑面迎人。古德说得好,菩萨示现的是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平等心是佛心,平等心是真心,喜悦相是大慈大悲,佛家常说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弥勒菩萨的造像就将这几句话完全显露出来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,菩萨要笑脸迎人,要常常保持着欢喜心;如果我们有一念瞋恚,那就不是菩萨。欢喜心裡面要记住平等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你那个欢喜是从清淨平等心裡面生起来的,不是感情,如果从感情裡面生起的欢喜心可麻烦了,那叫情执,那是错误的,那是烦恼,不是菩提。弥勒菩萨的欢喜心是从清淨平等心裡面生出来的,这是真实慈悲表现。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,这就没有错误,就真正学佛。向下也列举十位上首,名号之中显示发光地修学的形象,也显示出三地菩萨的修因证果。

 

我们看第一尊,『所谓知足天王』。「知足」就是兜率陀天王的意思,「兜率陀」是梵语,翻成华文的意思就是知足。这一位总说,后面九位是别说。我们在此地要特别留意,知足的意思很深很广。六道凡夫为什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迴?过失就是不知足。不知足我们就能体会到,念念增长贪瞋痴慢,唯有知足的人才能够转烦恼成菩提。佛教给我们,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,世法裡面衣食足,够了,还要求什麽?佛菩萨,自古以来高僧大德,大德裡面包含在家居士,我们在《大藏经》裡面看到,《居士传》,这是历代在家修行成就的,《善女人传》,都是记载历代在家男女二众修行证果之事。诸位必须知道,出家人有修行证果的,在家人修行证果比出家人多,多得太多了。出家有佛,释迦牟尼佛是个代表;在家也有佛,在家人成佛,我们在经上看到,跟世尊同时出现的维摩居士,维摩居士是在家佛。世尊的弟子,舍利弗、目犍连,人所共知,维摩居士说法,他们去听经,听维摩居士讲经说法,也要顶礼三拜、右绕三匝;这些出家比丘见维摩居士的礼节,跟见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。

 

由此可知,当时这些出家大德,人人谦虚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都恭敬有礼,他们这种示现做给我们后人看。我们现在这一代出家人修行不如在家人,这是事实,我们无需要避讳。看看念佛往生的,在家人多过出家人,而且女众多过男众,这不是事实吗?为什麽出家人反而没有在家人那样的成就?在家人对三宝有恭敬心、有真诚心,反而出家人以为自己出家了,穿上长袍大袖衣服,就起了贡高我慢,以为出家人就高人一等,谦虚恭敬心没有了。这样的心态,这样的行为,诸位要知道,造业!你的修行就不相应,念念跟烦恼相应,跟菩提不相应,不如在家。换句话说,在家人的心比我们清淨,在家人的心比我们慈悲,所以他们的成就多过我们,我们要觉悟。在晚近,将这桩事实说得最透彻、最明白的,可以说是欧阳竟无居士,他是民国初年的人,曾经在南京办过佛学院,他那个佛学院叫「支那内学院」,时间虽然不长,倒是出了不少杰出的善知识。他在内学院院训裡面说得很清楚,「佛法是师道,师道是老师第一大」,教我们要尊师重道;不是出家第一大,老师第一大,他讲得没错。

 

在佛法裡面谁最大?和尚第一大。「和尚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「亲教师」,亲自指导我修学的老师第一大,这个老师我们称他作和尚。所以和尚不分在家出家,不分男女老少,我跟他学,他就是我的和尚。像本经末后示现的,善财童子去参访德生童子、有德童女,都是示现年岁很小的,没有成年,十几岁。德生童子,说童子不满二十岁,说童女不满十六岁,善财跟他学,他就是善财的和尚,善财童子要称他作和尚,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往年我出家,也受过三坛大戒;我回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,李老居士是我的和尚,我称他作和尚。所以诸位要记住,和尚不是说剃了光头、穿这个衣服都叫和尚,那是误会,他跟我们哪有这种关係?我们今天看到出家人都称和尚,错了!看到出家人称什麽?称比丘,女众称比丘尼,这个没有称错;如果都称作和尚,我们就都搞错了,不知道和尚是什麽意思。和尚是我们的老师;他不是我的老师,我不能称他作和尚,他跟我没有这个关係。称呼裡面很重要,不可以误会。我们通常称他作比丘、比丘尼没有称错,称他作法师,行!也不算错;不能称和尚,因为我们跟他没有师生的关係,不能称和尚。称和尚就是直接教导我们的老师,所以和尚第一大,跟父母一样,这叫师道。佛法从孝亲尊师裡面入门,世尊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跟我们讲的「淨业三福」,这是修学的根基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:31:2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90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