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69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第二尊,『树光乾闼婆王』,「树」是建树,就是树立。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着自己环境、随着自己的兴趣,这都是讲条件、缘分,缘分具足,为社会、为众生建立事业。为什麽?你没有建树事业,你就没有方法服务大众。所以菩萨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,行业就是建树,都是为社会、为众生服务。它后面有个『光』,光是智慧,有智慧就不是为自己。没有智慧,你做的种种事业是为自己;你有智慧,无论做什麽事业,都是为社会、为人民、为众生,而不是为自己。佛门弟子在家、出家,同心协力建这个道场,这是建树。对社会展示佛陀的教育,推展佛的教学,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,这个利益就是破迷开悟。觉悟之后,你就摇身一变,从凡夫就变成菩萨,你造的事业,凡夫的事业是轮迴业,现在你变成菩萨,你的事业就变成菩萨事业,菩萨是利益众生,菩萨是造福众生。所以道场的建立,道场是学校,学习的场所,学了之后你可以用在你家庭裡面,你是菩萨家庭;用在你事业裡面,你是菩萨事业。无论用在什麽地方觉而不迷,利益社会而不是利益自己,这叫「树光」。

 

第三位,『淨目乾闼婆王』,「淨」是讲心地清淨。以清淨心观察世间,成就自己的定慧;如果我们心不清淨,无论修学得怎麽好,还是轮迴心造轮迴业。你持戒持得很严,佛在戒经上讲这些戒条你条条都做到,非常稀有,持戒精严,心不清淨。什麽不清淨?看到别人不持戒,心裡就不高兴;看到别人破戒,心裡起烦恼,总觉得我比他高,他不如我,心不清淨。心不清淨,戒律持得那麽好,得什麽样的果报?得六道裡面有漏的福报,你修的是福,有漏福,与了生死、出三界不相干。你没有智慧,你生烦恼,所以你那个戒不能得定,原因在此地。持戒是手段,目的是得定;得定还是手段,最终的目的是开智慧,明心见性,那才是目的。有一类修定的人也很糟糕,心不清淨。修定怎麽还不清淨?他在入定的时候心清淨,出定心就不清淨,也贡高我慢,也是目中无人,自以为是,自尊自大。没有一点定功还好,见了人还很客气,有那麽一点小小定功就觉得自己了不起,所以他那个定不开慧。他那个定裡头生的是什麽?邪慧,不是正慧。这都在心地清不清淨,所以心地清淨是我们修行根本的根本,没有清淨心怎麽行?

 

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,淨眼观察世间,这就对了。这也正是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裡所说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你看他的心多清淨。见世间过,我们的心就被污染;不见世间过,永远保持着清淨心、保持着平等心。世间过,世间人做种种邪恶之事是过,世间人做种种善事是不是过?你看到生欢喜心、讚歎心,如果你心裡面真的有欢喜也是过,为什麽?心还是不清淨,被污染。中国人讲七情五欲,七情裡头喜怒哀乐爱恶欲,这就七情,七情是染污;欲就是五欲,财色名食睡,七情裡面包括五欲。所以那个清淨,不见世间过,统统都不见,那才叫真的不见世间过。不是说看到别人做坏事那叫过失,不是的,你那个只不过是世间法,隐恶扬善而已,出不了六道轮迴,充其量你是修三善道,你的功夫只如此而已,哪裡能出得了三界?这是讲善恶二边都不住,没有善恶、没有是非、没有利害、没有邪正、没有真妄,那才叫真的清淨,所有一切相对的概念统统都捨掉,你的心才叫真清淨。

 

这样清淨心入世,世间人有善有恶,你还分不分别?分别,还是有分别。永嘉大师讲「分别亦非意」,亦非意是绝对不是自己的意思。为什麽分别?随顺众生分别而分别,随顺众生执着而执着,这就叫恆顺众生。在恆顺众生裡面修随喜功德,外面跟大家一样分别执着,裡面一丝毫分别执着都没有,那是功德。不像凡夫,那个分别心从内到外,真的有分别。菩萨看到人做好事也有欢喜,也笑也欢喜,欢喜是什麽?像唱戏,剧本上写的,这个地方要笑一次,赶紧笑一下,不是自己意思;遇到那个情节要哭一哭,赶紧要哭一下,都不是自己意思。这就叫分别亦非意,这就叫随喜功德,菩萨在世间表演的,哪裡是真的?没有一样是真的,全是表演的。所以这个「淨」字意思很深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7:44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87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