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67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2阅读模式

 

【无热恼龙王。】

 

这个龙王在梵文裡面是「阿耨达池龙王」。阿耨达池在哪裡?佛经典裡面给我们讲在雪山,雪山就是喜玛拉雅山。喜玛拉雅山是高原,高原裡面有个很大的湖泊,书本裡面记载叫池,实际上是大湖。这裡面这一尊龙王,他无热恼。我们知道雪山,喜玛拉雅山的积雪终年不化。我在加拿大看过冰河,那个冰是一年四季不化。在冰河裡面有大湖,这裡面的龙王无热恼。热恼是烦恼,贪瞋痴都是烦恼。龙本来就是烦恼很重的,烦恼不重怎麽会堕落到这一道?佛在经论裡面跟我们讲得很多,心裡面有毒害之心,就容易堕在这一道。虎狼蛇蝎这都是有毒的,龙也是有毒的,而且毒性很大。龙吐的气都能伤人、伤畜生,你说那个毒多大!这是三毒烦恼重的。『无热恼龙王』,这个名称我们一听就晓得,佛与大菩萨示现在龙这一类众生裡面;龙是属于畜生道,你要度这一类畜生,一定要现同类身,诸佛菩萨示现大龙王。龙都有毒,心裡面充满了三毒烦恼,大龙王很慈悲、很清淨,没有毒害,用这个方法来度这些龙众。

 

这些龙众是谁?恐怕我们自己也是其中之一。我们一天到晚还有贪瞋痴慢,还有三毒烦恼,你能保证你死后不堕落到龙中吗?菩萨示现这个身,示现这个法门,是警惕我们,让我们听到、让我们看到经文,回光返照,自己好好反省反省、检点检点,我们现在心裡三毒烦恼重不重?如果三毒烦恼重就很麻烦,念佛修行,念佛修行很好,不能往生,到龙众裡面去投生。龙的福报很大,把你一生所修的变成有漏的福报;福报大的当龙王去了,福报小的,龙子、龙孙,搞这个去了。所以读这些经文,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,一定要断烦恼。烦恼断不掉,我很想断,断不掉,愈断愈多,好像不断还没有,愈想断愈多。这是怎麽回事情?不是说你想断的时候就多,你想断的时候发现你烦恼多。你在没有念头想断烦恼的时候,你烦恼就那麽多,但是你没有去发现,它就这麽多,想断烦恼才发现这麽多。多不怕,愈是多愈要用功夫去断。

 

断烦恼的方法,佛教给我们三个方法:戒、定、慧。戒是把烦恼控制住,约束它,这是用很勉强的方法来防范。如果因戒得定,你戒的功夫得力,持戒功夫得力,得力了定的境界现前,不必要勉强,烦恼也不起作用,那就真正把烦恼伏住,烦恼不起作用。但是烦恼的根没断,定能够控制烦恼,不能断根,定能伏住它。定愈深,你伏的时间愈长久,伏的效果愈大。要用什麽方法断烦恼?要智慧。《般若心经》大家常常念,你看《心经》开头一句,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烦恼就断了。怎麽断?照见就断了,它就没有了。烦恼到哪裡去?烦恼变成菩提,转烦恼为菩提。说老实话,烦恼不会断,烦恼是性德,那一断性德就没有了。说断烦恼是烦恼转变成菩提,这有智慧照见。我们没有智慧,我们没有办法照见,把自性裡面的菩提都转变成烦恼。所以诸佛菩萨得菩提之受用,没有烦恼的伤害;我们今天受烦恼的伤害,不得菩提的作用。你想想看,凡夫跟佛就是那一念的转变。所以大乘经裡面常讲,圣凡不隔毫端,就是那一念之差,这一念你能不能转过来?转过来,超凡入圣,你就不是凡夫。希望你能够转得过来,转过来就大彻大悟。

 

我们为什麽转不过来?习气太深,无量劫来的习气,养成一种习惯。虽然听经闻法,好像闪电一样放了一道光,忽然觉悟,可是第二念马上就迷了,快得很。这种现象我想很多同修都有,听的时候忽然觉悟了,再一低头又迷了。可是你要晓得,你这一念觉悟虽然是短,一刹那的时间,很可贵。为什麽很可贵?你无量劫来从来都没有闪一次光,现在居然闪了一次。有一次就有第二次,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,然后愈来愈多,愈来愈密集,这就是我们常讲「积小悟成大悟,积大悟成彻悟」,这是中下根性人普遍的现象。上根、利根才能够豁然大悟,我们讲顿悟,顿悟顿超这种人少,非常非常稀有,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。渐悟的人很多,我们刚才说的现象是渐悟的现象。渐悟最重要的是缘,每天读经,每天听经,这个缘就殊胜,你那个光一闪的机会就多,次数就慢慢密集了。缘,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

 

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你给众生做得度的因缘,这个功德大。古人懂得,现在人似懂非懂。古人懂得,肯发心建道场。古时候的帝王以国家的力量来建大道场,诸位在中国要去观光,寺院观光,你往往看到寺院的匾额上面写着「敕建」,那就是皇帝下命令建的道场。还有一些道场是地方上大富长者,他们懂得建寺安僧,让出家人身心安稳,他能在这个地方修道,成就他们。这也正是佛法裡面常说的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。修行人如果生活不安定,天天为生活忧虑,他这个心怎麽能定下来?怎麽能够修行?除非是根性很利的人,他是随遇而安,那种人行。一般中等人不行,明天没有得吃的时候他就忧虑,他阿弥陀佛都忘记了。所以中等根性的人不行,一定要照顾他的生活。古代这些大富长者们,他们学佛,他们明白,往往把自己的家宅捐献出来做道场。像宋朝司马光,司马光的晚年就把他自己家裡面的房地捐献出来做道场。中国古代很多。在近代,像民国初年,清末民初杨仁山居士,把他自己的房子捐献出来做刻经处。诸位现在如果到南京去参观「金陵刻经处」,那就是杨仁山的私宅,捐献出来做道场,流通经书。刻经处裡面也有一些出家、在家的学佛人,在那个地方做研究工作,他提供你研究的环境,使你身心安稳,你可以在那裡住多少年,成就你的学问,这就是真实功德。

 

古人建道场一定有真正修行人,是为真正修行人提供的。不是说建个道场,再到外面去找修行人,那个事情叫攀缘。不是去找人,是看到真正有人在这裡修行,所以才建道场。没有修行人,你建道场,道场建好之后裡面打架,争权夺利,那是什麽道场?那是恶道的道场,三恶道的道场。佛知道,佛慈悲到极处,教导你们在家同修对出家人供养,四事,你是真正成就这个出家人,帮助出家人断贪瞋痴慢。四事供养,他没得吃,你供养他一钵饭;他没有衣服穿,你供养他一件衣服;他生病了,你供养他医药;他晚上睡觉,供养他铺盖,四事供养。没有说供养房舍,没有。

 

古时候人不一样,古时候人富丽堂皇的宫殿是供养佛的、供养大众的。讲经说法,大家在一块修行,修行的道场富丽堂皇;自己住的地方,那个寮房很小。住持,寺庙裡面的领导人,他住的房子多大?叫「方丈」。这是居住的房子中最大的,寮房最大的,一丈,四方的,方丈,那个建筑很平常、很简陋,叫方丈。所以寺庙建得再好,是供养大众的,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的,不是供养我的,裡面出家人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那是供养我的,没有。生活非常简单,世间人讲求营养,修行人不讲究营养,他讲求清淨心,吃饱就行了,没有挑剔、没有选择的。所以现代人修行为什麽比不上古人,没有古人那种成绩、那样的成就?现在修行人养尊处优,生活太富裕,对这个世间贪恋。古人再大的道场,生活都很清苦,对世间没有留恋,他有出离的心。现在人没有出离心,如果念佛,听说阿弥陀佛来接引,不去念了,这还得了,这要死的。口裡是希望往生,真的阿弥陀佛接引的时候赶紧躲起来,生怕见到。口是心非。

 

所以从前中国寺院丛林,清众住广单,广单是通铺,那才能成就。一个人一个房间,不可能成就,为什麽?门一关起来打妄想。大家统统晚上睡在一起,睡得规规矩矩的,依众靠众。你不规矩,大家都看到你,没有胡思乱想了。祖师大德想的方法好,我们的毛病他都知道,都做出防范。所以一定要做广单,才能真正有成就。到这裡来是念佛的,不是来享福的。这个地方享福,你有多大的福报,你能够在这裡享福?十方的信众善信恭敬供养,你到裡面去享福,那还得了!所以一定要了解。我记得有一年,我在香港讲经,圣一法师来告诉我,大陆上现在有些庙恢复了,也就是为住众寮房的事情向圣一法师请教。圣一法师立刻就告诉他,决定不能够一个人一个房间,决定要做通铺,还是云水单。圣一法师是个修行人,非常难得,我很尊敬他,也很佩服他。今年他的身体不太好,我也鼓励他发大心。他对于中国佛教复兴贡献很大,做了很多好事情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7:38:2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87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