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要略(第2集)悟道法师 华藏净宗学会

admin 沙弥律仪要略评论阅读模式

 

『次则登坛受具』,剃度先受十条戒,也就是说先学这十条戒,这十条戒学会了之后,然后再登坛受具足戒。沙弥也分三种,第一个是驱乌沙弥,驱乌沙弥就是年纪很小,大概六、七岁,他能够赶乌鸦,以前道场有晒稻穀,乌鸦会来偷吃稻穀,如果能赶乌鸦就可以帮他剃度,他能给常住做一点事情修福,年纪还很小,他的工作就是驱乌,其他工作他也不能做。十四岁到二十岁叫应法沙弥,就是应该学沙弥戒的年纪,应法沙弥。二十岁才剃度的,一直到七十岁以上,叫名字沙弥。因为年龄超过了,应该受具足戒,二十岁就要受具足戒,年龄超过;年龄超过也要补习,也要从沙弥戒来补习,所以叫名字沙弥。名字沙弥就是他应该要受具足戒的年纪,但是如果你没有先学沙弥戒,也没有办法去学习具足戒。所以这裡讲,「是故沙弥剃落,先受十戒」,要先学沙弥十戒,然后再登坛受具。沙弥十戒学会了,能够受持了,再登坛受具足戒。我们接着再看下面:

 

【今名为沙弥。而本所受戒。愚者茫乎不知。狂者忽而不学。便拟躐等。罔意高远。亦可慨矣。】

 

这个一段话是莲池大师感叹的话,莲池大师出现在世间,是中国明朝末年那个时代。在中国佛教称为明末四大师,莲池、蕅益、憨山、紫柏,明末四大师,中兴佛教。当时在佛门很多出家人都不知道要学戒,你看明朝末年到现在是民国一百零二年,这个当中有四、五百年,四百多年,四、五百年前佛门当中已经对戒不太重视了,所以莲池大师才会讲这个话。『今名为沙弥』,自称沙弥,『而本所受戒』,我们现在出家也都去受了三坛大戒,不但受了沙弥戒,还受了比丘戒,还受了菩萨戒。比丘戒、菩萨戒先不谈,先说沙弥戒。本所受戒,『愚者茫乎不知』,「愚」就是愚痴,没有智慧,他去受了三坛大戒,你问他第一坛是什麽戒?沙弥戒。沙弥戒是讲什麽?现在很多人去受戒,你去找几个来问,可能能够答得上来的人就不多了,有的甚至都完全不知道。完全不知道,我们就可以说是煳裡煳涂受戒。受了什麽戒?受个煳涂戒,什麽都不知道,现在这种情况非常多。所以每一年,你看戒坛开戒,受完戒回来,他也什麽都不知道。这是愚者茫乎不知,愚痴的人很茫然,他什麽也不知道,什麽叫沙弥十戒,沙弥戒二十四门威仪都不知道,都不懂,何况比丘戒、菩萨戒,那更不懂了。所以说「愚者茫乎不知」。

 

『狂者忽而不学』,「狂」就是说他有智慧,他也很聪明,「忽」就是疏忽,他疏忽了,或者讲轻忽,轻是不重视,轻忽就是不重视,这一类是狂。他头脑比较好,出家受了戒,不学戒就要学经教,学讲经说法,要去参禅、要学密,要学很多很多。所以最近果清律师今年年初去看我们淨老和尚,淨老和尚知道他现在对戒律非常有成就,他们同样是在李老师门下学习的,当然有这种因缘,有这个关係,同出一个师门。在我们淨老和尚最近这几年,锺茂森博士后来在香港跟畅怀老法师,中华佛教图书馆畅怀老法师出家了,法号定弘,定弘法师。他经讲的也不错,跟我们淨老和尚学习经教,听经也很多年了,他自己也出来讲经,讲得非常不错。果清律师去拜见我们淨老和尚,我们淨老和尚就送定弘法师到台湾正觉寺来跟他学戒。我们淨老和尚跟他讲,他说:你经讲得再好,如果你没有学戒,以后人家会批评,你对戒完全不懂,你整个形象就掉下来了。所以劝他先来学戒,补习这个功课。所以不可以不学习。没有智慧的人,他不知道要学习;有智慧的人他知道,他不学,这个就变成狂,狂妄。所以「狂者忽而不学」,他轻忽了,不学习。

 

『便拟躐等』,「躐等」就是跳过去。三学戒定慧,经教是定学,包括所有的法门,包括我们念佛法门都不例外,经教是定学,论藏是慧学。现在戒学不学了,一下子学经教,一下子就要修定,没有戒就得不到定,包括我们念佛法门也不例外,念佛法门也是修定,一心不乱就是定,要躐等,修学就不能成就。要跳过去,躐等就好像跳过去,我戒不学了,我现在学定,再来学慧,跳过去。没有戒定,那个智慧不是般若智慧,那个叫世智辩聪。我们淨老和尚在讲席当中常讲的,没有戒定的智慧那不是真智慧,都变成知识了,不是智慧。像一般现在在佛学院,佛教大学,或者大学裡面的佛教哲学这些课程,学了这些考据,写论文也能拿到一个佛学博士这个名衔,但是不是智慧,那是知识。知识解决不了生死的问题,智慧才能解决生死问题,这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。我们学佛目标,第一个是要先了生死出三界,最终目标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不管修哪个法门都是同样这个目标,必须先认识清楚。

 

这裡不按部就班来学,『罔意高远』,戒不学了,要来学经教,学种种法门,这个叫罔意高远,一下子要跳到很高的,这个是空中楼阁不能成就。所以我们看淨业三福,淨业三福是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给韦提希夫人讲的,韦提希夫人遇到家庭的变故,她的亲生儿子要杀父害母,夺取王位,她遭遇到这种家庭变故,当然伤心到极处,觉得这个世间没意思。自己亲生儿子都要把父母给害死,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麽意思?所以请求释迦牟尼佛给她介绍,有没有那个世界很清淨的,完全看不到不好的事情,也看不到恶人,听不到恶声。她说如果有那个世界,我要求往生到那个世界,不想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了。韦提希夫人平常也听佛讲经,应该也曾经听过佛讲到有他方佛的清淨世界,但是以前没有遇到这些家庭变故,没有很认真的去请问佛这桩事情,现在遇到这种大逆境,就来找佛,请佛给她介绍有没有那个世界?佛以神力把十方诸佛淨土都现在她面前给她看,让她自己选择,后来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,她选择这个。选择之后,就请教佛,她要怎麽修学才能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。后来,佛就给她讲十六观法。

 

十六观,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是讲观想念佛,第十三观是观相念佛,第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是讲九品往生,修学的方法。佛在还没有跟她讲这个十六观之前,先告诉她,你要修十六观之前要先修淨业三福。第一福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第一福是人天福。第一福,现在我们淨老和尚以《弟子规》来具体落实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两句经文;以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来落实第三句「慈心不杀」;以佛家的《十善业道经》来落实「修十善业」。我们淨老和尚这十几年来提倡儒释道三个根,儒家的《弟子规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业道经》。所以过去我们读淨业三福,早年我们淨老和尚也讲过,只知道有这个概念,应该要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这是第一福,具体怎麽做?不知道。最近这些年淨老和尚提出这三个根,我们就有一个下手处,具体下手的地方,有个学习的依据,不至于像以前只是一个概念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9:34:0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52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