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(第十六集)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

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「直指心源」,就是告诉你,你当下就是了。他说我们不会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讲了半天还是不是。我们看《六祖坛经》,在六祖会下第一个开悟是惠明法师,惠明法师在家的时候是四品将军。那个时候大家抢衣钵,因为得到衣钵,他就是祖师。大家为什麽抢衣钵,大家知道吗?大家不知道,大家现在可以看看我们老和尚。你看老和尚到哪裡,人家恭敬供养,对不对?围了很多人,那个位置你要不要?你得到那个位置就这样,多好!为了人家来恭敬供养。衣钵得到,以前那都是国家认定的,还不止像老和尚这样,连皇帝都恭敬。抢不抢?抢,大家去抢,怎麽可以给那个獦獠?大家不服。所以惠明他跑第一个,因为他是武将,他应该跑得比一般人快,所以六祖第一个就被他追到了。追到,六祖把衣钵放在那边,六祖就到草丛裡面藏起来。他就过去要拿那个衣钵,拿不动。当时他一拿不动,他自己心裡就知道不对了,怎麽可能那个衣钵那麽轻,我是将军,千斤我都拿得起来,这个衣钵拿不动,这个有问题,有护法神护着。后来他这个念头转过来了,他知道这个衣钵不是用抢的可以的,有护法神护着,你真的要明心见性得到它才有用,你没有明心见性,你拿了也没用,你也不能去传法。你自己都不懂,怎麽去传给别人?后来他就跟六祖讲,就用喊的,他说我是求法来的,不是为衣钵来的,请你出来。六祖才出来。出来了,就请六祖给他开示,六祖就跟他讲,「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麽时,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」惠明听到这句,当下大彻大悟。六祖跟他讲的就是这裡讲的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你在还没有起心动念,你本性就是这样的。但是你一取相一动,那就又迷了。所以祖师会观机,看到他这个时候因缘成熟了,一点他就大彻大悟。所以他第一个开悟的,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

 

现在我们用这句话行不行?不思善,不思恶,叫你不思善,不思恶,你现在就在开始想,什麽是不思善,什麽是不思恶,你已经在思了,已经不知道思到哪裡去了。那个话头,就是你起心动念还没有开始的时候,认准那一个,一点下去,画龙点睛,一点下去牠就飞走了。我们如果不是那样,还没有到那个程度,怎麽点也不行,愈点我们就愈迷煳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直指心源,含有不可妄谈、不可浅说的意义在。所以这个要深说,要深谈般若。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,我也很喜欢跟大家谈,因为谈对我也有好处。为了要跟大家讲,我不得不看,不然我也要去忙其他的事情。但是这个学了会很实用的。我们做不到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你只要常常提起这句,我们没有办法受持全部的《金刚经》,你就抓住这句;跟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一句。这个以前师父叫我去印的,他就印这两句。这两句你会了,你成佛就有馀,就够了。你要锲而不捨,一直这样修,坚持下去,你慢慢就感受到了。蕅益大师讲:修行要像老鼠咬棺材。什麽叫老鼠咬棺材?那个老鼠把牠盖在棺材裡面,牠就没有出路了,牠只有唯一一条路,就一直咬,不能停,一直咬,咬到穿一个洞,牠才能出来。我们修这个,你要修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;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这样一直观,就要像老鼠咬棺材这样,不能停,一直持续下去,像鑽木取火一样,火不出来,不停的。你这样一直用功,你功夫渐渐就得力了。

 

江老居士讲,要心静的时候你慢慢去看,会有受用。我现在就是有些杂务太多,杂务太多也受干扰,心静不下来有时候就没有办法去深入这个用功的方法。所以心要先静下来。你看学个传统文化心都要静下来,何况学般若!所以心静下来。我们每一天,我建议你有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心静下来。这部《金刚经》,前面佛给我们讲,他表演的,就是佛他每天都要拿着钵去托钵,也很辛苦,到城裡面去走一圈,回来都大概中午了,吃过饭下午就要讲经。回来之后要洗脚,然后打坐。江老居士他把这个示现,佛跟我们凡夫的生活是一样的。佛是金刚不坏身,他不用饮食,他可以不用吃饭。现在我们有些同修他都可以断食,不吃饭的。像我大哥的大儿子,现在在香港给老和尚录影的,听说他常常断食,一断就是十天、八天的,不吃的。他都能不吃,何况佛!佛当然不吃也无所谓,金刚不坏身,禅悦为食。

 

佛为什麽要示现每天跟一般人一样(凡夫一样),还要去托钵,还要穿衣吃饭?这表演给我们看。佛每天出去,没有说叫人家送过来,而且还打赤脚走路。江老居士就是给我们分析,佛当年这样的示现,就是告诉我们,在家、出家每一天我们有这个色身就要为衣食住行来忙碌。你每天都要去工作,在家人你每天去上班,就是像去托钵一样,因为你为了衣食,每天要去工作上班,就像佛去城裡面托钵一样,你到市区裡面去工作一样。你的工作就是托钵,意思就是托钵。托钵他有休息的时候,或者你工作下班的时候你回来,回来干什麽?回来不是看电视,回来要洗脚、要打坐、要入定。你下班回来没事了,你吃过饭收拾好了,你有个时间自己来做功课,自己心静下来,看经也好,看注解、听经也好,念佛也好,或者拜佛,让你自己心静一静,这样才能体会到般若,般若它是应用在平常生活当中。平常生活当中,这个就被须菩提看出来了,原来甚深般若就是在平常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现实生活,在这个人群当中,也不必躲到深山裡面,还是要跟社会大众接触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《圆觉经》讲这个讲得最多,「虚空本不动」,我们本性本不动,「但能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之本性,当下便现之理矣」,当下就现。你只要不取相,不起心不动念,不取相,你那个如如不动的性它就显露出来了。

 

这个我们有时间来细讲,非常有受用的。我们后面进度如果可以赶快一点,就可以来跟大家分享这篇,专门来跟大家分享。现在因为怕时间不够,所以我就简单的提一提,我们自己也可以去看。

 

讲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因为我们本性本来就不动。所以密宗讲「阿字本不生」,所有的音声,它最原始的音就是阿,不管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,它音声的字母第一个发音就是阿。阿这个字,它的意思就是本不生,它本来就没生,就是它本来就不动的,让我们去悟入这个如如不动。所以以前我看密宗写的梵文的阿字,或者中文的阿字,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那个阿就是本不生,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,如如不动,你去观那个本不生。这个观不起来,佛下面就教我们观什麽?「观法缘生」。你观这个本不生,还没办法用这个功夫,那就教我们观法缘生。

 

下面经文讲,「何以故」?何以故就是说为什麽叫我们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?为什麽不能取相?下面再给我们讲,何以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什麽缘故,叫我们不取于相,就能如如不动?因为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佛也怕叫我们去直接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我们凡夫有很多人还没办法用这个功夫。接着,你这用功夫用不上没关係,就用下面这个,这个就比较方便,叫你去观那个缘生性空,观法缘生。所以,「因何而不取,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」。就是为什麽不取于相?因为这一切有为法,它是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亦如电。把这个原因理由给我们说出来,不然说叫我们不取于相,我为什麽要不取于相?把这个理由给我们说出来,因为这一切相它不是真的。如果真的是真相,是真实的相,叫我们不取就不对了。因为它是虚妄的相,假相,所以佛叫我们不要取那个假相。不要取那个假相,你才能见到真相;你去取那个假相,你就见不到真相,见不到本性,你就不能明心见性。不能明心见性,就是我们去取那个假相,把那个假相当作真。所以叫我们从观法缘生去观,观这一切有为法,一切现相如作梦一样,如梦如幻。前面三句给我们讲出来,重点归重于第四句,「应作如是观」,你应当做这样的观察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0:00:3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2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