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/第95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我们刚刚跟大家讲到,观察事情,客观去判断,举了一个齐威王的例子。接着我们再看到一百六十一页,三百四十七句,这个是在《六韬》当中,我们把前面的经句,也跟大家一起来过一遍。「文王问太公曰」,《六韬》,观事,文王向姜太公请教,领导者很积极的要举贤,但是却没有获得什麽好的功效,反而国家社会愈来愈乱,甚至国家都陷到危亡的边缘,这到底是为什麽?你看,观察这件事情,明明有在举贤,可是为什麽结果是这样?所以我们常常在看事情,看到表面不够深入,往往事情各中的窍门、门道在哪,也不一定分辨得出来。看表相,往往会看得自己都怀疑,或者是对经典都怀疑,都有可能。假如遇到一些事情,经典讲的也不准,一定要跟人家探讨。就像《了凡四训》裡面,一些读书人去找中峰和尚,经典裡面讲好人有好报,我看不见得是这样。看表相说,打人、骂人是恶。中峰和尚说:未必然也。礼敬人、讚歎人是善。未必然也。着相,看表相,没看根本的存心。结果太公马上举出来,他问为什麽?太公说:「举贤而不用,是有举贤之名也,无得贤之实也。」他选拔贤才没有加以任用,这是有举贤的虚名,而没有用贤的实质。为什麽没有用?产生这些情况的问题点在那裡?进一步又问:「其失安在?」姜太公说:他的问题,「其失在好用世俗之所誉」。他用的都是那些大家都讲好的,他就觉得是贤才。「或以非贤为贤」,他就听了大家称讚这个人,他就觉得贤,那可能不贤的人你把他当贤。就像我们刚刚举的阿大夫,所有的人都讲他好,他是去巴结的。「或以非智为智」,把没智慧的人当有智慧。「或以非忠为忠」,不是忠诚,你把他当忠诚。「或以非信为信」,把不是真的诚信的人,你把他当诚信。

 

这一点,曾经卢叔叔有一次我跟他聊到某一个人,我说这个人很好。他说:你怎麽觉得他很好?我说:他对我很好。人没有智慧,都判断不清楚。长辈说:那是对你,他对其他人?你所听到的就是那些对他有好感的人,也不一定客观能够判断,而且你现在很有名,很有名人家当然都对你好。所以,这些都要很客观、很冷静去判断,假如没有这麽冷静客观,那可能判断错误。所以,「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」。这个就是我们撷取出来的经文,大家看一百六十一页,国君把世俗称道的人,当作有才能智慧的人。而且孔子也提醒到,「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」。就是孔子称讚的人,他一定是已经确定判断这个人是真有德行,他才会称讚。还没有完全确定,一称讚,人家说孔子称讚的,结果他没有真实德行,人家因为相信孔子,最后被那个人骗了,孔子也会很难过,这流弊就出来了。所以,当人家信任你,听你的话,你每一句话都要判断清楚,才可以跟人家讲。你不能跟这个人才见两次面,很好,很好,你就随着自己的感受就讲了。说不定以后她嫁给那个人,恨你一辈子,就你这句话让她看错人。古人还说「盖棺论定」。人要修到定性,他不会变操守,那也不是一般的功夫。所以人在称讚人、推荐人的时候,也要有这种谨慎的态度。因为你推荐人自己本身也有一种责任,不能说你推荐自己的亲人,那就变私心了,自己的亲人真可以才能推荐。

 

「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」。一般世俗毁谤的人,你觉得他就是不好。大家冷静去看一个团体裡面,比方说一段时间它已经形成不好的风气,人在这种做法当中,他给自己方便没有为团体已经形成问题了。比方说国家的财政税收已经严重亏空,公务人员减薪,你减不减?你们还要想那麽久,铁定有挣扎,大家有没有看到?财政税收不够了,大家要不要为国家想?要,但是先不要拿我的。这一般的逻辑就是这样。所以既得利益的人,他没有大公无私,铁定都会有起伏,都会有反弹,都会有他一套道理。现在学传统文化的人有一个误区也要慎重,明明自己没有去配合,心态上是错的,可是又要讲一大堆引经据典,讲得自己也没错,这一堆道理变成掩盖自己的私心就麻烦了。真的要不自欺,时时真诚面对自己的态度、念头不容易。所以历代所有这些改革,他一心为公的改革,遇到的阻力多不多?很多。因为那既得利益者,他习惯享福了,你一下要拿他的,他都会有情绪的。所以,真正为公的人可能被很多人骂,你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,判断就不一定对。

 

「则多党者进,少党者退」。他很多党羽的人都被重用,少党的,少结党营私的人都被挤退掉。所以现在很多假如没有正气,没有学伦理道德,都是这种急功近利的,这样的领域、行业、团体,劣币驱逐良币,真正廉洁无私的人,可能都快溷不下去,大家都贪污,他不贪污被人家骂、毁谤。「少党者退,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」。这些既得利益者结党营私,然后就埋没了这些贤德之人。「忠臣死于无罪,邪臣以虚誉取爵位」。忠臣被陷害了,这些谋私的人、臣子以虚的一种名声得到了尊位。读到这裡,诸位学长,一个团体裡面有无私正直的人,哪怕他性格比较刚烈,这样的人都是硕果仅存,要护念,要留住这种人,要爱护这种人才。假如是这个风气,「是以世乱愈甚,故其国不免于危亡」。整个社会更加溷乱,国家就难免危亡。所以观这件事情要很深入,分析清楚,从外面看,文王说:他都有举贤,怎麽国家还是败了。客观的看,就是这些多党者进,用的都是虚名的人,不是真实德行的人。

 

从这一段,我们再反思到现在的社会,民主政治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流弊。他同一个党的,他不好,你也说他好,最后利益输送,那就麻烦了。那政党并不是谋人民福祉,是谋整个团体的利益,甚至于还跟商业挂勾,那问题就大了。我不是说现在是这样,我说可能会有这个流弊。既然可能会这样,那就告诉我们,制度不是根本解决问题。我们都觉得,好像制度好,什麽问题都解决了。根本是什麽?人的德行、素质。所以人教好了,什麽制度,社会都不会乱;人没有德行,谋私利了,什麽制度也很难不出现问题的。所以君子务本还是重要,在家庭,甚至在整个国家的政党,都是如此。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裡,谢谢大家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1日16:18:4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162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