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/第79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其实我们看孔子就给我们表演得好了,他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夫子在传授《孝经》给曾子,他所阐述的每一个道理都是依据经典,所以每一段的后面都引一句经典来做印证。比方「诸侯章」讲,「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」,最后以《诗经》结语,「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」,就是一个诸侯为国君者你应该有的态度,你要治理好国家,你不能放纵自己。所以夫子他体会到这个,他最后全部都是依止经典,所以「不如学也」。所以没有根据,那就怀疑,不能判断、决定。而且这麽去用功,我想一天不吃饭,一天不睡觉,可能精神耗损得也很厉害,很累,最后还是没有所得。

 

确实我们要依照经典来修学,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程度比不上古人,差得很远。我们看孟子,他以孔子为老师,当然当时候还有孔子的弟子,可能孔子直接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,这个离孔子还不算太远,有一些不明白还是向他们请教,诚心诚意的来领受夫子的教诲。虽然不能直接听夫子的教诲,最后有大成就,成为「亚圣」。整个世界都称「孔孟」,孟子学的那是受到举世的肯定。所以又有一句话讲,「圣教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所以不只要有经书,还要跟着好老师把这些经句开显给我们,我们才能理解这些教诲。所以传统文化是什麽?是师道,它很重视传承。

 

今天你要向一个人学习,你一定要先观察他有没有老师。他没有老师,他怎麽可能会明白这些经典的道理?我们观察到,现在所谓的「邪师」,好像都没有在说他有什麽老师,都很夸耀自己很厉害,那个都绝对不是有正知正见的人。一定是重视师道,有师承,藉由好老师的引领能够深入经藏。而这个好老师,他所讲的一切,他一定会引经据典来证明,他不会乱讲,而且会时时提醒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来修行。这一句经文也提醒我们,每一天不要自己胡思乱想,一有空多听经,多读经典,多明理,明理之后赶紧下功夫去依教奉行。

 

接着我们看一百五十六句,经文讲到:

 

【见善。必以自存也。见不善。必以自省也。故非我而当者。吾师也。是我而当者。吾友也。谄谀我者。吾贼也。】

 

经文一开始讲到,『见善,必以自存也』,看到善行,观察到别人的优点,马上把它记在心上,进而去效法,进而去对照自己,一丝不苟的自我对照、自我要求,进而学习效法,这是很懂得下功夫的人。历史当中舜王做得非常好,孟子讚歎舜王,他就是这麽做的。孟子讲到,舜王当时候住在山林当中,他也是个农夫,走在这个森林裡面,跟一般人差不多,可能走着走着旁边还有一隻母猪,都是跟他们为伍。可是为什麽他后来他不平凡,成就智慧德行,成为天子?因为他的差别就在,舜王「闻一善言」,听到一个好的教诲,「见一善行」,看到别人一个好的行为,他就全心全意去做到,「若决江河」,他那个力行的态度、力量就好像江河溃堤一样,谁都不能阻止他依教奉行。所以他能有这麽高的成就。我们也以舜王为榜样,从当下看的每一句教诲,转自己的心念、态度,要把它做到。

 

刚好师长有一个墨宝,「和大怨,必有馀怨,安可以为善。」这一生真正要跟人相处,让人生欢喜心,不让人怨恨自己,如何做到?师长在墨宝裡面讲,引了这些圣王的榜样,「汤曰: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庄子曰:以得为在人,以失为在己。」发生任何事情,「是我不对」;有好事了,成就好的功业了,都说:「是别人的功劳」;团体裡有做错误了,马上,「还是我做得不够」。都是让功于他人,然后一有事情都是自己先反省,这样的人人家不可能埋怨他,他又没有去指责、要求别人,「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」。自己还不正,就求于人,就不可能人家不埋怨他。

 

接着经文讲,『见不善,必以自省也』,《弟子规》讲的,「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」,见到人家的不善,一定戒慎恐惧的反省、检讨,警惕自己不要跟他一样。确实人要反省自己不容易,当局者迷。往往从看到别人过失,他能随时反观自省,就能很好的洞察自己的缺点、不足。

 

接着说道,『故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』,所以批评指正我非常恰当的人,是我的好老师,是我的贵人。因为我们不知道过失,这一天就蹉跎了,就浪费掉了,「一日无过可改,一日无步可进」。而且这个过不改,下一代被我们教坏了,身边的人受我们不良影响。所以真的人家指出我们的问题、过失,感恩戴德。『是我而当者,吾友也』,这个「是」就是肯定、讚歎、赞同我很恰当的人,是我的好朋友、益友。因为称讚得当,我们受到鼓励,更有信心去提升自己,去把事情做好。这个尤其信心不够的人,常常能得到身边人的鼓励,这对他来讲也是很重要的。

 

接着经文讲,『谄谀我者,吾贼也』,谄媚、奉承我,只会讲好听话给我听的,是贼害、祸害我的人。因为听好听话听多了,真话听不进了,正直的话听不进了,那麻烦了,德行就会出大问题。春秋时候有一个人叫高缭子,他在晏子的底下做事,结果经过几年,晏子请他离开。身边的人就说到:「晏子,你这样太过分了,这麽多年下来,你并没有推荐他去当官,他在你底下这麽久了,你怎麽这麽无情?」晏子就说了:「他在我身边这麽多年,从来没有指出过我的过失,从来没有说我哪件事做得不妥当,那他根本就没有尽道义,那很可能其实都是讲些好听话,不是真正要为国家、为自己所跟随的人尽一分道义。」所以他对我很好,什麽才是真正的好?这个好歹得要分得出来。他都巴结、谄媚你,你说他对你好,那是好歹不分,没有智慧。所以我们看每个朝代那个国君,能听正直的话,兴盛了;都听谄媚的话,这个国家就要亡了,那真的是「贼也」了。

 

我们接着进入「贵德」的第十一个纲目,「有恆」。我们看到「有恆」就知道,「有恆为成功之本」。而这个有恆,实实在在是成败的关键。比方曾国藩先生有讲到,「养生与学力」,你保养自己的身体,包含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,「皆从有恆做出」。你没有恆心,身体锻鍊不起来,学问也提升不起来。所以这裡就点出来,有恆必须先对治五分钟热度,决心发了,三天就退了。所以有一句经文讲到,你求学问就像鑽木取火,「未出而速息」,你在那鑽木取火,然后「手酸了,休息一下,待会再继续」,那这样鑽到哪一年哪一月都不可能把火鑽出来。这个比喻,火是什麽?智慧。这个火怎麽生起来?你要精进不懈怠才有可能生智慧。所以一懈怠了就没有恆心了。所以「皆从有恆做出,故古人以有恆为作圣之基」,要成为圣贤,基础一定要有有恆的德行。

 

曾国藩先生又讲,「敬字恆字,是彻始彻终工夫」,这个不能丝毫放鬆,不可须臾离也。「大凡进德则持之以敬」,你要提升自己的道德,保持这个恭敬的心,时刻都不能忘。「修业则贞之以恆」,你学问要不断积累,一定要恆心。曾国藩先生每天读书不间断。其实不只是学问,任何一门技能,你每一天都不能断。所以打拳的人,拳不可以一天不打;唱歌的人,歌不可以一天不唱;讲学的人,课不可以一天不讲。包含康熙皇帝讲,康熙皇帝的书法写得真是庄严,他在给孩子的教诲当中就讲,他没有一天不练字,哪怕再累再繁忙,他一定还是会练几行,所以他的功夫没有间断。要有恆心,要克服,不能急躁。一浮躁就不耐烦,没有恆心、毅力。不能贪快,不能贪功,然后要不能退缩,不能半途而废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0日11:06:0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157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