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/第66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《大学》裡面提到的,「见贤而不能举,举而不能先,命也」,这命意思就是太傲慢。见到贤德之人不能举用他,举用了还不能马上让他去发挥,这个都是怠慢。所以我们在团队当中时时要存在着,「让功于众,让位于贤,让名于上」,都有这样的胸怀,在处世当中,自然懂得谦退,不会傲慢。让功于众,都是众人之力,还有祖宗保佑,怎麽是我们自己的功劳而已?让位于贤,别人可以做得比我们好,赶紧让给他,不要有私心,不要有嫉妒心。让名于上,好的这些名声让给上位的人,让给团体、让给国家。我们最重要的是什麽?做实事,不是要虚名,这些事都是本分事,不做心裡不安,人生求个理得心安。

 

还有一个方法,怎麽让自己谦虚?求谏,求别人给自己提意见;求谏以后,要接受别人的劝谏,受谏。接着要改过,人家肯规劝我们,指出我们的不足,我们不能听完以后又不改,那人家以后就不跟我们讲。诸位学长,我们这一个月左右,有没有在家庭裡面,跟家人说你看我最近有哪些不足的地方,你帮我提出来。或者在团体当中,面对上司、面对下属,我们能很诚恳的说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这段时间我有哪些话讲得不妥,哪些事做得不妥当,可不可以请你给我指正一下,指出来一下。这都是让我们调伏傲慢,提起一个谦卑的态度,具体的做法。

 

再来,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止语,大家一看不讲话,不讲话跟调伏傲慢有关係吗?有。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习气,是因为很浮躁,每天心都定不下来。人心一定下来,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念头,而人话愈少你的心才愈能静得下来。大家不要冲动,不要今天回去之后,写了两个「止语」,挂在自己的胸前,然后你们家裡人说,怎麽每次上课回来,都有点不正常。这是原理原则,这原则是什麽?没有任何意义的话都不要讲,没有必要的话都不要讲。除非家裡的人,或工作上需要,你跟他沟通、回应这个都要;只要不是很需要的,一句废话都别讲,让心能够常常静下来。话愈少代表这个人愈有福气!大家想一想,你们有没有遇过话很多像机关枪的人,很有福气的?(有)有,他那个话很多就是乐于助人,所以话很多。假如不是乐于助人话很多,铁定没福,为什麽?言多必失。而且他话又多急躁,急躁一定容易做错事、说错话,这不是我讲的,这《易经》上讲的,「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」,浮躁的人,话很多;吉祥的人、有福气的人,话少。话少了不会造口业,话少了,心容易定下来,容易观照自己的错误念头,然后讲话也会三思而后行。

 

再来,我们时时以自卑而尊人的态度处世,自卑就是不傲慢,时时能察自己的不足,自然就自卑了。尊人,因为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明德、都有本善,你就尊重每个人的明德了,这个很自然能够提得起来的。他说可是他有很多错误的行为。那是他的习性,不是他的本性,那是可以改得过来的,哪怕他没有任何的身分地位,我们还是尊重他,因为他有性本善。这是提到,我们用一些对治的方法,诸位学长,你们回去有没有想到哪些对治傲慢的方法?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?你们都比较害羞,比较腼腆。做人不应该强人所难,大家现在不想讲,我也不想强迫,不过有一段话想跟大家交流一下,什麽是修行?「生处令熟,熟处令生」,这就是修行。比方我们这傲慢的念头很容易就起来,熟处要什麽?令生,让它不会再起来。谦虚的念头很陌生,现在能够常常提得起来,就生处令熟了。然后熟处令生,本来这个布施的心、成就别人的心、为人设想的心,不容易提起来,生处令什麽?令熟。提醒自己从今天开始,念念为对方着想,这样生处就会令熟。

 

本来念念都只考虑自己,熟处令生,本来都考虑自己最后什麽?都不会想自己,这熟处就令生了。所以本来不敢把好的感悟供养给他人,这叫生处怎麽样?要敢,要敢于讲。熟处令生,什麽熟?害羞很熟,要让它不害羞,只要能利益别人,我本来不敢做的事,都敢做,这叫修行。举一反三,那你对照对照,比方我们容易逃避的,就要勇于承担,这才叫修行。不敢承担,生处令什麽?熟。什麽事情:好,我来试试看,勇于承担。本来都是逃避的,熟处令生,把这个逃避的念头打掉。我们假如不这样去下功夫,看起来在用功,事实上执着在增加。怎麽说?自己喜欢做的拼命做:你看我很喜欢付出,别人一直讚歎。自己不敢做的,不想做的,都推得远远的,还一大堆藉口。那这在增长什麽?增长自己的爱憎,喜欢的就拼命做,不喜欢的就愈推愈厉害,那还是没对治到习气!所以修行从心上下手。

 

大家想一想,我们很多不敢做,却是应该做的事,从最不敢做的下手,OK?没有反应。没有反应是正常,还是不能强人所难。大家假如还是有好的,要写下来,麻烦大家放在我的桌上,我帮大家拿来供养给我们所有的学长。人生要惜缘,我们今天一、二百个人聚在明伦堂,请问还有下一次吗?刚好又是这一、二百个人,有没有可能?你看缘分容不容易?不容易。你下一次绝对没有从祖国河南省来的这些贵宾,是吧?而且河南省跟我是同故乡的,我是河南人,河南河洛人,黄河跟洛水一带的人叫河洛人。你们都听不懂?河洛人,闽南话叫河洛人,所有的闽南人都是河南人,都是从河南迁徙到南方,到福建这一带的。所以我们姓蔡的故乡在哪?叫上蔡,河南省上蔡,大家要认祖归宗。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河南人,为什麽?因为黄河是文化的摇篮,很多姓氏的祖籍,都是从河南那边迁徙过来。

 

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经句,一百二十二句:

 

【惟德动天。无远弗届。满招损。谦受益。时乃天道。】

 

这是《尚书》上面的教诲,『惟德动天』,只有德行能够感动天地。这个『无远弗届』,「届」是至的意思,就是不管多远的地方都会被感动,进而来归顺、归附,所谓「道之所在,天下归之;德之所在,天下贵之」。这个地方完全落实五伦八德,首先这个地方一定是风调雨顺,因为作善降之百祥。而现在大众都想把他的孩子教育好,这个地方落实了道德,里仁为美,很可能很多家长纵使在千里之外,都要把孩子带到这裡来成长、来受教。很多家长在点头,就可以证明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所以「惟德动天」,不只感动天地千祥云集,而且人心所向,都会到这个地方来归附。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要求发展,希望招商引资,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地真正落实五伦八德,落实传统文化,那他这个地方就变成全世界的宝地,自然感来人群、人和,到这裡来共谋发展。

 

『满招损,谦受益』,自满、傲慢会遭到损害,首先自己德行就受损害了,再来可能招来别人的对立,找麻烦。而且因为自满这个态度,很可能就会把事情给搞砸了,「损」就来了。有一句话叫「骄兵必败」,在古籍《国语》这本书当中,有记载周襄王二十四年,周天子周襄王二十四年的时候,秦国带着军队要去打郑国,经过周天子管辖的京畿北门,他的军队从北门经过,王孙满看到了这个军队走过去,就对周襄王说,秦国的军队一定败,一定会受到上天的罪罚。周天子很惊讶:你怎麽看它的军队走过去,你就下这个断言?王孙满就说了,因为他经过周天子的地方,应该是要行礼的,叫尊重天子。可是他的军队经过的时候,头盔拿下来了,但是身上的盔甲没有脱下来,头盔脱了,盔甲没有脱下来。而且走了几步路之后,就马上又跳上车,等于就好像应付一下,并不是诚心行礼的。而且应付应付马上就跳上车的,有三百辆战车,那等于是整个军队大部分对周天子都很傲慢。接着王孙满就说了,他们的军队非常的轻狂、又骄傲,轻狂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就不会深谋远虑,不会做好万全的准备,轻狂就不会慎重。

 

傲慢则会无礼,骄傲了则会无礼,无礼那做什麽事都随随便便。而且因为不慎重,而不慎重又随随便便,可是又要进入很危险的地方,他们是要去打仗的。以这样的态度去应战,那是绝对必败无疑的。假如秦国的军队没有失败的话,那古人留的这些教诲就不准了。古人他在分析事情都很细微,一个人轻狂他就不慎重了,他可以推。面对战争还不慎重,面对战争还随随便便,那怎麽可能会不败?所以最后果然秦国要去打郑国没有打成,军队回来到了晋国的边界,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,三个大将都被抓了。所以「满招损」,古人就看这个军队的动作,就看到它要战败的后果。对我们自身来讲,我们也时时要反思,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是凶还是吉、是福还是祸?这就很需要我们自己慎重来对待。所以《太上感应篇》才说到,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」。

 

接着经文讲,「谦受益」,谦虚就会受到很大的益处,我这个们经文一开始就有讲到,「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,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」,就在我们第一百二十一句。所以「谦受益」,受到人的爱戴,受到鬼神的庇荫,谦受益。在《了凡四训.谦德之效》当中,有讲到好几个例子,其中一开始,他们一起去进京赶考,有一位同学是最年轻的丁敬宇宾,年龄最小,可是他极其谦虚,他的处世态度很谦虚。了凡先生马上跟旁边的朋友费锦坡先生说,今年这个同学一定考上。一般想他年龄最小,可是了凡先生却非常肯定的说他会考上。接着说我们所有的人当中,他是最谦虚的、最谦退的、最恭敬的,甚至于受到别人侮辱他都能忍受,受到别人毁谤他也不辩解,后来开榜,果然是最年轻的丁敬宇宾考上!所以这些《了凡四训》上的故事,都印证了谦受益。有很多人在面临大考试,往往都会考得比较不好,可能这就要反省自己谦德不够,往往在重要的时候会出状况。这个时候不能怨天尤人,反而应该修正自己的德行。

 

像在《了凡四训》当中,就有举到江阴一带有个读书人张畏岩,他文笔很好,在学术界也很有名气,可是他都考试没考上。有一次又没考上,就骂那主考官瞎了眼睛,居然让他没考上,这个当下没考上没反省。旁边有一个道士就在笑,他很生气,道士还笑,他就把愤怒移到那个道士的身上。他怒目相向,反而道士很有功夫,笑着对他讲,你的文章一定不怎麽样。他听了更生气:你没看过我的文章,你怎麽知道我文章不好?接着道士讲,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,我今天听你骂人骂得这麽凶,你的心很不平,我看你的文章也不可能写得太好。他讲得很有道理,张畏岩听完马上气下来了,这不简单,人家讲得有道理他就接受了。接着就请教他,考上就要有福气,才考得上。他想我那麽穷,我怎麽有钱去造福、去积福?接着道士告诉他,修养德行、积功累德不一定要钱,像谦虚不用花钱;你考不上就骂考官,不反省自己当然没有福。最后他改过学谦卑了,最后也有考上。所以「满招损,谦受益」,『时乃天道』,这个「时」就是这,就是此,这就是自然的规律。好,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裡,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0日10:00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154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