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|第329集|视频MP3文字|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 

这底下还有一句话,「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,故名为大」。这句话说得很重。大乘心,大乘的缘,大乘的行,你要是都遇到了,淨宗法门不但是能尽大乘诸法边底,而且它是圆满的,究竟圆满。诸位认真去读黄念祖老居士最后留下来这个遗着,《报恩谈》,《淨修捷要报恩谈》,很多同学费了很长的时间,把它整理成一本书;还有一个录音带,从头到尾把它念了一遍,有声书。这本书分量不大,它把佛法圆圆满满的介绍给大家,稀有难逢。这本小册子可以说是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讲的认识佛法,认识佛教,佛教是什麽?佛法是什麽?你仔细读这一本就够了。这裡头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,全包了,都在裡头。

 

而且修行很简单,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就够了,三十二拜,早晚功课都用它,一生不缺,你决定得生淨土。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,留给我们这是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,无量功德,他老人家这一篇《报恩谈》功德不亚于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,这是他一生修学的心得报告,说得很详细。末法时期修淨土,有这两样够了。《无量寿经》把道理、事实真相讲清楚、讲明白,《报恩谈》把佛门裡头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大乘小乘,各个宗派,显教密教,全都介绍出来,你都知道了。然后放下万缘,死心塌地,信愿持名,求生淨土,你这一生圆满成就,这叫大。

 

「又《宝积经廿八》」,这裡头有一句经文,「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,彼乘名为大乘」。这也是解释叫大乘,是诸佛如来正真正觉,正觉裡头还加一个正,还加一个真。在今天谁证得?有,不是没有。我们看到的,夏莲居老居士证得,在这部经上看到;黄念祖老居士证得,在他的注解裡面看到,在《淨修捷要报恩谈》裡头看到;还有一个,海贤老和尚证得,我们从老和尚一生的行谊上看到,他真的是大彻大悟,没有说法。为什麽不说?师父教他的。你看他出家剃头二十岁,剃完了师父教他,传他法,就教他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念了九十二年。还有一句话很重要,「明白了不能说,不能乱说,不能说」。明白了是什麽?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你看,师父了不起,师父就晓得这个徒弟不是凡人,识字不识字没关係,要什麽?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这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后世的,是真话,不是假话。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够把这六个字做到,你就有成就;凡是不能成就,都是不老实,都是不听话,不肯真干。海贤老和尚真干,而且他这个进步几乎我们都能看得出来。功夫成片,这是第一个阶段,不出二十五岁,一般三年,二十二、三岁的时候就能得到;事一心不乱,我相信不超过三十岁;理一心不乱,应该四十左右,就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跟惠能大师就平了。

 

穆罕默德也是如此,也是大彻大悟。出生的时代不一样,出生的地点不一样,那个地方人的文化水平不一样,所以度化众生的方法不一样,原理原则是一个,佛佛道同。展开来,所有一切宗教,道都是同的,没有相违背的。基督教人如果是真干,认真学习,将来生天堂;念阿弥陀佛的人,信愿持名,将来生极乐世界。到极乐世界,你看到那个生天堂的人在那边,你们会问:你怎麽来了?极乐世界人:你怎麽到极乐世界来了?那边的人:你怎麽到天堂来了?原来是一个地方,不同的名称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 

经要讲清楚,要讲明白,宗教与宗教没有矛盾,没有牴触,原来是一家。不要再拉信徒,他信那个,好!他到那裡去,我也到那边去,咱们一样的。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辆车,但是到达是一个目的地,有什麽好争?争,错了。所以宗教应该要团结,要回归教育,要互相学习。宗教真正团结,再不拉信徒了,完全都明白了,每一个教都好,经典好,修行方法好,老师也好,信徒也好,没有一样不好,要尊重。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,要用清淨平等觉来看待,将来到达的目的地是一个。

 

「住大乘者」这句话,「即常住于如上大乘法中之人」。常存此心,常行此道,为世间同学们做个好榜样。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这一代人,做出学佛人的好榜样,他老实念佛,又给念佛人做个好榜样。在这个时代,心量要大,要能包容,要能吃苦。是不是真吃苦?外面人看到是真吃苦,内行人看到他得大自在,法喜充满。老和尚得大自在,你看,多少跟他认识的人都称讚,无论在什麽时候、在什麽场所,老和尚都是欢欢喜喜,都是非常快乐,这就是有受用,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孔老夫子的不亦悦乎,他得到了,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,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。末后四句话是黄念老的这一段总结。「当知是人,决非凡小」,他不是凡夫,他不是小乘,「虽是肉身,亦名菩萨」,你要看到这个人,这人就是菩萨。这是解释这一句「住大乘者」,我们要学,清淨心我们要学。

 

底下说「清淨心,无疑无垢,淨信之心也」。前面说了,这就不再多说。怀疑,心不清淨,有疑,疑是严重烦恼,贪瞋痴慢疑,五大烦恼。疑怎麽办?好好学经教,经教就是帮助你断疑生信的。附近没有道场、没有善友,不要紧,读经,《无量寿经》一天念二十遍,念上半年、一年,疑就断掉了。垢是染污,疑是从裡面生的障碍,垢是外来的,被环境染污,眼被色染污,耳被音声染污,鼻被香染污,舌被味染污。换句话就是,六根在六尘境界修行,修什麽行?不受染污。就是说看得清楚,听得清楚,闻得清楚,尝得清楚,样样都清楚,这是般若智慧,正知起现行,决定不放在心上。心怎麽样?没有起心,没有动念,好,你就解脱了,你就成佛了。还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也不错,你是菩萨,再努力,再精进,再上一层楼。最怕的是点点滴滴统统放在心上,那这个人就苦了,心被染污了。染污什麽?他心不自在,他心不安,他忧虑很多,牵挂很多,样样都放不下,淨信得不到,往生有障碍。往生需要淨信,怎样才能不疑?《金刚经》上一句话就把你解决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还有什麽好疑的?顺境、善缘是虚妄,逆境、恶缘也是虚妄。所以真正能认识清楚,都放下了,没事,天下本无事,真的,庸人自扰之。

 

《中阿含》第四十一也有,「清淨心,尽脱婬怒痴」,就是贪瞋痴。贪瞋痴裡头最麻烦的是淫,这是三恶道的业因。「成就于三明」,这三个断了,真的从清淨心裡头搬出去了,心裡头没有淫怒痴,这就是戒定慧,就成就了戒定慧,戒圆满了,定圆满了,慧也圆满。「如是清淨心,功德难思」,这话是真的,清淨心的功德不可思议。为什麽?心地清淨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惑,生智慧,生清淨心,生智慧心,生功德心。功德是什麽?利益自己、利益众生,这是功德。淫怒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。

 

「故《十方佛讚品》曰」,这是本经,后面的一品,「乃至能发一念淨信。随愿皆生也」。你求往生极乐世界,要抓住这一点。五逆十恶,临命终时能够抓住这一句也能往生。「以如上之清淨心,归向无量寿佛,故云:以清淨心,向无量寿。」这句话重要,真信佛,真念佛,清淨心裡头只有无量寿佛,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麽都不能放,放就染污了,什麽都不能放,时时刻刻要记住这句话。那麽我们念佛求生淨土没有一个不成就,将来个个都能得往生。

 

所以经题把修行修什麽都说清楚、说明白,清淨、平等、觉,就修这个。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无论是顺境是逆境、是善缘是恶缘,统统是清淨平等觉。染着就不清淨,分别执着就不平等,那就迷了,那就是凡夫。功夫就在此地,非常明显,见色闻声,六根在六尘境界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就这两句话。不起心不动念是佛,功德圆满,不分别不执着是菩萨跟阿罗汉,阿罗汉不执着,菩萨不分别,佛不起心不动念。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对六尘境界当中去练,这叫真修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5月10日14:08:2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120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